扬帆

扬帆(1912年-1999年2月20日),原名石蕴华,曾名殷扬。江苏常熟沙家浜镇横泾集镇人。1924年到上海读书。1932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是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翌年,任《译报》编辑和特派记者。1939年年初,率领文化界救国协会组织的“慰劳三战区将士演出团”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慰问第三战区将士,后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政治指导员、副军长项英秘书、军法处调查科科长。1941年,扬帆任新四军军法处副处长、处长,兼任盐阜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区保安处处长及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调查研究室主任。1944年10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敌区工作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联络部部长、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1949年6月,扬帆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

人物生平

扬帆原名石蕴华,江苏常熟人。1932~1936年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北京民族解放先锋队、北京左翼作家联盟、北京新兴语文运动联盟、北京大学救国会。他以杰出的文艺才能团结广大学生,向学生们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学生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1935年冬,在南京参加地下各界救国会,任训练部部长,发动青年学生进行爱国救亡运动,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1936年8月~1937年2月,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任总务主任。1937年3月,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组织股长。当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在皖南参加新四军。至1944年9月,先后任文化队指导员、新四军司令部秘书、新四军军法处科长、副处长、处长。在“皖南事变”中,他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突破重围,第一批到达陈毅所部。1941年,他写《皖南突围记》,在“江淮文化”杂志上发表,1951年由上海新华书店出版。1943年10月,在延安“抢救”运动影响下,蒙受冤屈被关押10个月。1944年10月~1947年8月,任华中局敌区工作部、华中局联络部部长。1947年9月~1949年5月,任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华中工委情报部部长。

1949年5月~1951年12月,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1952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华东公安部副部长兼上海公安局副局长。1953年12月~1954年12月兼任上海市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1955年4月,因“潘(汉年)扬(帆)案件”被逮捕并被关押11年。1965年8月,扬帆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75年,扬帆被送到湖北沙洋劳改农场安置劳动。

1980年3月,经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复查,认为扬帆冤案中所有指控没有事实根据,应予否定。同年4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为扬帆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原行政级别。1983年4月,当选为市六届政协常委。1984年6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按副市级待遇。1985年12月离休。

1999年2月20日上午11时,扬帆因病医治无效,在华东医院逝世,终年87岁。

人物事迹

积极宣传抗日思想 从事进步戏剧活动

1935年8月,石蕴华随余上沅到了南京,被聘为筹委会秘书兼总务主任,实际上承担了筹办学校的全部具体工作,从寻觅校址、购置设备到聘请教师、组织招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建校任务,第一期在10月18日正式开学。石蕴华的办事能力,得到了同时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和训导委员会主任的张道藩的赏识,被任命为校务委员会秘书兼训导委员会秘书。利用这个要职,他掩护校内进步师生,积极参与南京的进步戏剧活动。

石蕴华当初是以请假为名,暂时休学离开北大的,考试时仍回北大参加,所以依然保持着北大学籍。1936年上半年是他北大学业的最后一个学期,一些地下党同学希望他回北大,利用他过去在学生中的影响,共同推进“一二九”运动后遭到高压而趋于低潮的学生运动,加上其他一些使他回北大的因素,他便在1936年春向余上沅请假,从南京回到北大。

石蕴华回北大后,立即参加了重建学生会的工作,被选为学生会常委,担任北大四年级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同时还参加了“左联”、“新兴语文联盟”等进步组织的领导工作。他主持过学生集会,参加领导过游行示威。在6月13日学联召开的大会上,他指挥纠察队制止国民党特务的捣乱,打伤了两个特务学生,因此被法院传讯。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又把学生会执委名单送交日本领事馆,指证他们是反日共党分子,企图假借日本人之手加害于他们。面临这种情势,石蕴华不得不再离开北大。好在全部学业已经完成,可以正式毕业了。

1936年7月,石蕴华回到南京戏剧学校担任原来的职务,他继续在师生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掩护进步师生的爱国活动。他与经济学家孙晓村千家驹等共同发起组织南京各界救国会,担任救国会的训练部长和文化界救国会的组织部长,为推动南京的抗日救亡活动作出了贡献。

亲属关系

扬帆家的祖先是书香门第,曾祖父石云山(禹之)是江南(辉)南田画派中有名的画家,祖父石金声是医生,又是数学家。父亲石立(冠卿)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也善于吟诗,曾在中学任教。因派系磨擦,后又弃教去工厂当职员。也曾失业在家,终日喜爱喝酒,从不问家事,家庭经济就败落了。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家庭妇女,家务全靠她操持,困难时靠典卖陪嫁饰物过日子。扬帆有姐妹三人。

出版图书

亲友回忆

叶仲寅:我于1935年秋考进了国立戏剧学校。使我更加木能忘怀的是当时在校的教导员石蕴华,他和我们很接近,他个人教我和何德璋世界语,并练习用世界语互相通写纸条。他曾借给我一本《唯物论辩证法》看,说这是翻译得最好的一本。在戏剧演出方面,他介绍了“国防戏剧”的口号,并使学校教职员组织演出了《东北之家》这出当时认为属于国防戏剧的戏。1936年春,在南京各大学趁放寒假之机,组织了一个“冬令讲学会”,是救国会的教授们主讲的,石蕴华介绍我们去听演讲,我和何德璋约了几个同学常常去听讲,其中有戴卿、郑挹英、朱家训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