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0:33
波兰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首都华沙,位于欧洲中部,西与德国为邻,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东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北濒波罗的海。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境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丰富。面积312705平方公里,海岸线528千米,全国共有16个省、314个县。截至2023年1月,总人口为3774.9万人,主要为波兰族,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犹太等少数民族,多数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兰语。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夫舍等部落的联盟。
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
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了其它部落。皮亚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开始了皮亚斯特王朝的统治。
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1320年,瓦迪斯瓦夫一世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西波美拉尼亚)与东波莫瑞(东波美拉尼亚)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
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
1466年,收复了东波莫瑞。
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第一共和国的决议,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波兰共和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联邦国家,国土面积最大达到100万平方千米。
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
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
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
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第一次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
1733~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1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武装干涉。
三遭瓜分
1772年5月,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三国在彼得堡会谈,同年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千米,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俄罗斯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同年10月24日,普鲁士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罗斯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千米,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千米,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于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千米,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之久。
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俄罗斯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千米,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千米;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千米。
当拿破仑在1805~1807年期间一系列辉煌的战役中打败了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时,波兰人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解放者。拿破仑占领华沙不久,波兰人蜂拥而至,开始支持拿破仑的事业,其中包括在索莫谢拉战役中的波兰枪骑兵团。
1809年,拿破仑一世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作为法兰西的一个卫星国。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公国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受普鲁士管辖,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国(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在其主要地区成立了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领国王。
1830年11月29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举行起义,结果失败。
1848年,波兰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奥当局废除农奴制度。
1864年后,波兰王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产业革命。此后成立了波兰国家民主党、波兰无产阶级党、波兰社会党和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后改名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民主党投靠俄罗斯,社会党右派投靠奥、德,只有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左派坚决反对战争。
1916年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同年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在波兰青年中征兵,社会党人毕苏斯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
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俄罗斯帝国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同年10月、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同年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同年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同年11月11日,该政府由毕苏茨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茨基领导。同年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发动了对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
1920年4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将参与干涉的波军赶出了国境,并将战火烧到波兰的首都华沙,但最后在华沙战役中苏俄军队被波军击败,波兰军队虽然取得了最后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自己也力不胜任的战争弄得民穷财尽,最后双方同意媾和。
1920年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同年7月22日,波兰要求停战。
1921年3月,议会通过宪法,波兰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同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这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另外,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决议,波兰获得了东波莫瑞和波兹南地区,但泽(后波兰改为格但斯克)被辟为国际自由市,西里西亚的大部分仍归德国,波兰领土面积共38.8万平方千米。
1926年5月,毕苏斯基发动军事政变并上台,自任总理,在波兰境内实行独裁统治,逮捕议会中反对他的人,宣传法西斯主义。另外,他积极和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合作,签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波兰共产党被解散,党的主要领导人也被害。
1938年10月,希特勒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同年9月1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以建立东方防线为由,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攻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同年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苏、德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瓜分了波兰。同年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兰再次沦亡。波兰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1940年4月,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典型代表的多个集中营,用于处置数百万犹太人和来自波兰、苏联等国的俘虏。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并全部占领了波兰领土,而后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942年,流亡政府在国内建立了国民军,同年,苏联支持的波兰共产党人建立了波兰工人党和人民军。
1943年,由于发生了苏联屠杀波兰军人的卡廷森林事件,流亡政府再次和苏联断交。
1944年元旦,在工人党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由贝鲁特任主席。
1944年7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海乌姆组成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月宣言》,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
1944年8月,苏联红军推进到了华沙的近郊,在英国的流亡政府为了在新生的波兰国家主权不受苏联侵犯,命令在华沙的地下国民军发起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华沙起义。
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确定了波兰东、西部边界,东部以寇松线为波苏边界,西部波德边界则向西推移至奥德尼斯河,并把什切青和施维诺威斯划入边界的波兰一侧。这样,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了200多千米,面积也比战前缩小了约7.6万平方千米,大约是损失了20%的领土。
1944年7月21日,成立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
1947年,波兰举行议会选举,苏联支持的贝鲁特当选为总统,社会党人西伦凯维兹任政府总理,波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西方的流亡政府基本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
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成立了波兰统一工人党,贝鲁特任总书记。政府把大中工业、交通运输、银行收归国有,实行了土地改革,动员人民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国家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有了改善。
1949年10月7日,波兰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起,波兰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六年计划。
1952年7月22日,正式定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是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执政党是波兰统一工人党,首都华沙。并通过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萨瓦茨基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贝鲁特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
1956年3月,贝鲁特病逝于莫斯科,奥哈布继任第一书记。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东方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兰就在当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
1956年8月4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决定撤销1949年11月对原波共领导哥穆尔卡等人的批判和谴责,并将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同年10月19日,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苏波两党会谈中,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同年10月21日,哥穆尔卡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但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无法根本克服,在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
1970年12月,格但斯克发生罢工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
1980年7月,因提高物价导致群众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同年10月,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在波兰成立,莱赫·瓦文萨当选为团结工会领导人。
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
1989年4月,议会通过了团结工会合法化和实行议会民主等决议。同年6月,团结工会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其为主体的政府。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1986年,由于苏联的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向右转的“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
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
1989年2月至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同年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同年9月12日,团结工会的塔德乌什·马佐维耶茨基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任期6年。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红底戴王冠的白鹰恢复为波兰的国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1990年11月,波兰举行大选,莱赫·瓦文萨在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总统,他提出“建设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国”,经济上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消对土地自由买卖的限制和对外政策强调向整个欧洲和世界开放等。
二战中被苏联和纳粹联手灭亡之后的波兰流亡政府一直存在到1990年12月,波兰政府继承的是伦敦流亡政府的法统。在华沙皇宫举行的新任波兰总统就职仪式上,伦敦流亡政府总统将波兰第一共和国国旗、宪法原件和总统印信交给了莱赫·瓦文萨。
1995年,瓦文萨在总统竞选时输给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经济上,波兰的转轨带来了阵痛。但波兰依然成为前欧洲前共产主义国家中经济转轨最成功的几个国家之一,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
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欧洲联盟。2004年5月1日,波兰正式加入欧洲联盟。
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协定会员国。
2022年7月15日,波兰生效的一项法律取消了设在最高法院内的纪律检查庭,波兰希望此举能够为其获得欧盟资金铺平道路。
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中欧东北部,面积312705平方公里。最南端为北纬49°00′,最北端为北纬54°50′,最东端为东经24°09′,最西端为东经14°08′。北临波罗的海,南接捷克和斯洛伐克;东邻白俄罗斯,西接德国;东北和东南部则与俄罗斯、立陶宛以及乌克兰接壤。南北长649千米,东西相距689千米。边界线总长3538千米,其中海岸线长528千米。
波兰全境地势平坦、广阔,河湖密布72%的面积在海拔200米以下,国土大部分处于低矮的波德平原,略有起伏,平均海拔173米。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下凹。北部多冰碛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边境为苏台德山和贝斯基德山。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其中喀尔巴阡山脉构成了波兰同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国界。
波兰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气候温和,冬季寒冷潮湿,平均气温-10℃至5℃;春、秋季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夏季凉爽,平均温度为15℃至24℃。
矿产资源
波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硫磺、铜、银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底,已探明硬煤储量644.2亿吨,褐煤232亿吨,硫磺4.9亿吨,铜银30.3亿吨。其它资源还有锌、铅、天然气、盐、琥珀等。天然气储量约1439.2亿立方米。页岩气储量3460亿立方米至7680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森林(绿地)面积9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6%。
1998年7月,议会通过了政府制定的关于地方自治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原有的49个省调整为16个省,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14个县,2479个乡。新机制于1999年1月1日启动。
华沙
首都华沙(Warsaw)是波兰的第一大城市,人口186.15万(2023年),年平均气温白天12℃,夜间3℃。是全国的工业、贸易及科学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华沙位于中部平原,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横跨此河,面积517.2平方千米,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
波兹南
波兹南位于波兰中西部的瓦尔塔河流域的平原上。全市面积261.3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大波兰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波兰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目前,波兹南正努力发展成为“东方的苏黎世”。
道路交通系统往往被人们比作是经济发展的“血管”。波兹南的位置恰好处于传统贸易和交通线的交汇点上;往西可达巴黎,往东经华沙和柏林可达莫斯科,往南可达巴尔干半岛各国,往北经波罗的海可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铁路和公路的密集度是波兰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波兹南每100平方公里拥有81.3公里的公路和11.7公里的铁路。在对外航空方面,波兹南机场主要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有航班来往,但还准备开辟前往哥本哈根及欧洲其他城市的航线。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千米的维斯瓦河畔,2020年总人口为77.9万,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
革但斯克
革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入海口,2019年总人口为47.1万,是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其他重要城市还有罗兹、卡托维茨、波兹南等。
波兰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8∶5。旗面由上白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白色不仅象征古老传说中的白鹰,而且还象征着纯洁,表达出波兰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红色象征热血,也象征着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波兰国徽为盾徽。红色的盾面上绘有一只头戴金冠、舒展双翼的白鹰。红、白两色是波兰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也是国旗之颜色。白鹰象征波兰人民不屈的爱国精神。
波兰国歌为《波兰没有灭亡》。18世纪,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三次瓜分,整个国家沦亡达123年之久。波兰人民决不甘当亡国奴,波兰著名爱国将领东布罗夫斯基在意大利组织志愿兵团,其中的一位指挥员维比茨基写下了著名诗篇《波兰没有灭亡》,用肖邦的《马祖尔卡》舞曲为主旋律,作为波兰军团的战歌。1926年,正式定为波兰国歌。
波兰国花为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野花物种,花朵通常每花有紫、白、黄三色,故名三色堇。该物种较耐寒,喜凉爽,开花受光照影响较大。三色堇常用花语:沉思,快乐,请思念我。
截至2023年1月,波兰总人口为3774.9万。其中波兰族约占96.5%(2021年全国普查数据),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立陶宛、犹太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全国约九成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截至2020年末,波兰城市人口为22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约60%,农村人口153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城市包括:华沙、克拉科夫、革但斯克三联城、罗兹、弗罗兹瓦夫、波兹南等。在波兰的华侨华人为1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华沙等大城市。
波兰实行议会民主制,总统为国家元首,负责维护宪法和国家的安全。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
1997年4月,波兰国民大会(众参两院联席会议)通过新宪法。新宪法于1997年10月生效。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行政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波经济体制的基础为经济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则;波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事务中保持中立。根据新宪法,如总统否决了议会或政府提交的法案,议会可以五分之三的多数否决总统的决定。
波兰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任期4年。众议院议员460名(实际现有459人),参议员100名,均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议会的主要职权是:制订和颁布法律;通过关于规定国家活动基本方针的决定;对其他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任免部长会议或其个别成员;批准以若干年为期的国民社会经济计划;批准年度国家预算;通过同意政府执行上年度预算结果和国民社会经济计划的决议;议会也可组织特别委员会,对激起公众强烈反响的具体事件进行调查,并可通过不信任投票来体现对政府的不信任等。
本届议会于2023年10月成立。众议院席位分配情况(2024年7月):法律与公正党190席,公民联盟(以公民纲领党为主体)157席,波兰2050党32席,人民党31席,新左翼党26席,自由与独立联盟16席,库奇兹运动4席,无党派人士1席。新参议院席位分配情况(2024年7月):法律与公正党34席,公民联盟42席、波兰2050党、人民党(“第三条道路”)共12席,新左翼党9席,无党派人士3席。
波兰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议会任命。
本届政府于2023年12月成立。内阁名单如下: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公民联盟),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瓦迪斯瓦夫·科西尼亚克—卡梅什(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人民党),副总理兼数字化部部长克日什托夫·加夫科夫斯基(Krzysztof Gawkowski,新左翼党),司法部长亚当·博德纳(Adam Bodnar,无党派人士),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Radosław Sikorski ,公民联盟),欧盟事务部部长亚当·什瓦普卡(Adam Szłapka ,公民联盟),内政部长托马什·谢莫尼亚克(Tomasz Siemoniak ,公民联盟),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部长汉娜·弗鲁布莱夫斯卡(Hanna Wróblewska,无党派),财政部长安杰伊·多曼斯基(Andrzej Domański,公民联盟),国有资产部部长雅库布·雅沃罗夫斯基(Jakub Jaworowski ,无党派),体育与旅游部部长斯瓦沃米尔·尼特拉斯(Sławomir Nitras,公民联盟),教育部长芭芭拉·诺瓦茨卡(Barbara Nowacka,公民联盟),卫生部长伊莎贝拉·莱什齐纳(Izabela Leszczyna,公民联盟),基础设施部部长达柳什·克里姆查克(Dariusz Klimczak,人民党),发展与技术部部长克日什托夫·帕申克(Krzysztof Paszyk,人民党),农业农村发展部部长切斯瓦夫·谢科尔斯基(Czesław Siekierski ,人民党),气候环境部部长保利娜·海宁格—克洛斯卡(Paulina Hennig-Kloska,波兰2050党),基金和地区政策部部长卡塔日娜佩乌琴斯卡—纳文奇(Katarzyna Pełczyńska-Nałęcz,波兰2050党),家庭、工作和社会政策部部长阿格涅什卡·杰米亚诺维奇-邦克(Agnieszka Dziemianowicz-Bąk ,新左翼党),科学部部长达留什·维乔雷克(Dariusz Wieczorek,新左翼党 ),工业部长玛热娜·查尔耐茨卡(Marzena Czarnecka,无党派人士 ),老年人政策部部长奥克瓦—德雷夫诺维奇(Marzena Okła-Drewnowicz,公民联盟),社会平等部部长卡塔日娜·科图拉(Katarzyna Kotula,新左翼党),公民社会部部长兼公共利益委员会主席阿格涅什卡·布琴斯卡(Agnieszka Buczyńska ,波兰2050党),部长理事会成员托马什·谢莫尼亚克(Tomasz Siemoniak,公民联盟),部长理事会成员马切伊·贝雷克(Maciej Berek ,无党派人士),部长理事会成员扬·格拉别茨(Jan Grabiec,公民联盟)。
波兰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对下属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法官由总统任命,现任最高法院院长玛乌格热塔·马诺夫斯卡(Małgorzata Manowska),2020年5月就职。总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监督下属检察院的工作,该职由司法部长兼任。现任总检察长阿达姆·博德纳(Adam Bodnar),2023年12月就职。
根据1998年实施的新政党法,必须收集1000名以上成年人的签名才可建立政党。目前已注册登记的政党有200多个。2023年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议席的主要党派有:
(1)法律与公正党(Law and Justice):在野党。2001年6月成立,党员超过4.5万人。该党具有保守主义和基督教民主主义性质。政治上,主张实行政治家财产公开制度,建立强有力的反腐机构,严惩犯罪分子;实行向家庭倾斜的政策,特别是为不富裕的多子女家庭提供国家补助,鼓励生育。外交上,主张亲美融欧,同时在欧盟内部强调自主权,坚定维护本国利益,重视拉紧同其他中东欧国家关系,对俄强硬。现任党主席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
(2)公民纲领党(Civic Platform):执政联盟成员。2001年1月成立,党员约3.3万人。该党兼具保守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民主主义色彩。主要纲领为: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教育,同贪污腐败作斗争,使国家非政治化及对农村进行结构改造。外交上,积极主张全面融欧,与邻国发展睦邻关系。现任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
(3)波兰2050党(Poland 2050):执政联盟成员。由西蒙·霍沃夫尼亚(Szymon Hołownia)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获得第三名后作为一项具有中间派特征的波兰社会政治运动建立。该党派在意识形态上支持绿色政治和基督教民主原则,也融合了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一些元素,主张社会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现任党主席西蒙·霍沃夫尼亚(Szymon Hołownia)。
(4)人民党(Polish People's Party):执政联盟成员。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东欧剧变后,于1990年5月重新创立,党员约8.7万人(截至2021年12月)。该党在意识形态上具有中间主义,新平均地权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性质。主张国家扶持农业,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放缓私有化步伐,反对单一税制,支持欧洲一体化。现任党主席弗瓦迪斯瓦夫·科希尼亚克–卡梅什(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
(5)新左翼党(New Left):执政联盟成员。2021年由原民主左翼联盟和春天党组合成立,有约2万(截至2022年)党员。该党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为波主要中左翼力量之一。主张弥合社会分歧,消除体制转轨影响,打造更公平经济制度,注重社会世俗化、性别平等、LGBT权益、气候变化议题。现任共同党主席弗沃吉米什·查扎斯特(Włodzimierz Czarzasty)和罗伯特·比得隆(Robert Biedroń)。
(6)自由独立联盟(Confederation Liberty and Independence):在野党。2018年12月成立,原为参选欧洲议会选举而成立的右翼政党联盟,后作为正式党派保留。持欧洲怀疑主义,主张简化司法程序,普遍减税,赋予父母参与决定孩子所接受教育内容的权力,希望通过强化自身国防建设减少对军事联盟的依赖。现任党主席雅努什·科尔温-米克(Janusz Korwin-Mikke)、罗伯特·温尼斯基(Robert Winnicki)、阿图尔·季安博尔(Artur Dziambor)、格热戈日·布劳恩(Grzegorz Braun)。
现任总统:安杰伊·杜达,1972年出生,雅盖隆大学法律专业博士学位,曾在雅盖隆大学任助教。2005年加入法律与公正党,历任该党议员团司法委员会顾问、司法部副国务秘书、国家检察院检察官、总统府副国务秘书。2011年当选众议员,2013年出任法律与公正党新闻发言人,2014年当选欧洲议会议员。2015年5月当选总统,2020年连任,任期至2025年8月。已婚,有一女。
唐纳德·图斯克:总理。1957年出生,毕业于革但斯克大学。波体制转轨后创立自由民主会、公民纲领党,长期担任公民纲领党主席,多次当选波兰众议员、参议员,2007-2014年任波兰总理,2014-2019年任欧洲理事会主席。2023年12月再次当选波兰总理。
1989年剧变后,“休克疗法”导致经济一度下滑。1992年起经济止跌回升,并逐步成为中东欧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加入欧盟后,经济更是突飞猛进。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明显下滑,但仍好于欧盟多数国家,为欧盟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目前经济总量稳居欧盟27国第6位,人均第19位。2020年,受疫情影响,波经济下滑2.8%,经济总量位列欧盟第6位。2021年,波兰经济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2022年,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波经济增速放缓,初步估计为4.9%。2023年上半年经济出现小幅衰退迹象。
波兰是欧洲农业大国。2021年农业用地1495.29万公顷。2021年农村人口1528.39万,占全国人口的40.2%。农林渔就业人数113.78万。2021年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348.21亿兹罗提,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14%。主要粮食农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甜菜、马铃薯、油菜籽等,主要出口的农副产品有肉、奶、蔬菜、水果、可可及其加工食品。肉制品、奶制品、苹果、洋葱、卷心菜和菜花等果蔬产量也居欧洲前列。2020年波兰农食品出口额达340亿欧元,比2019年增加20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农食品进口223亿欧元,同比增长4.9%,贸易顺差增加11.4%,达117亿欧元。农食品在出口总额中占比由13.3%增加到14.3%,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5%,达到272亿欧元,占农食品出口总额的80%;向非欧盟国家出口增长17%,达到68亿欧元。
2021年工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9475.7亿兹罗提,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4.27%。工业部门从业人员324.6万,占就业总数的21.6%。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原钢、小轿车、水泥等。
矿业
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2020年工业年鉴数据,2019年波兰采矿业产值为575.38亿兹罗提,较上年增长0.024%,占工业总产值的3.43%。
钢铁工业
2000年以来,波兰钢铁产业经历了衰退、重组、恢复和发展几个时期。2019年钢铁(crude steel)产量910万吨。
化学工业
波兰化学工业企业数量多、产品范围广,但产业基础薄弱,产能有限,产品内需旺盛,多数产品需要进口。本国主要化工产品有硫酸、氢氧化钠、纯碱、丁二烯、甲苯、苯酚、己内酰胺、氮酸、合成气氨等。其中化肥(特别是氮肥)生产占主要份额、产品出口比重高。据波兰中央统计局《2020年工业年鉴》数据,2019年波兰化学制品、化工产值702.8亿兹罗提,同比增长2.75%,占整体工业产值比重约4.19%。
汽车工业
波兰汽车工业的主要特点是: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技术标准高、品种齐全、加工生产增长较快。波兰主要汽车制造商有菲亚特汽车波兰公司、通用汽车波兰公司(波兰欧宝)、大众汽车波兹南公司。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2020年工业年鉴数据,2019年波兰汽车业产值(汽车,拖车和半挂车制造)1636.2亿兹罗提,同比增长4.8%,约占整体工业产值的9.77%。汽车行业员工总数约20.6万名,就业同比增长1.03%。汽车类产品出口1314.87亿兹罗提,占波兰出口总额的12.8%。2019年波兰乘用车产量43.5万辆,同比减少3.76%。
电子工业
波兰是电视机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以及多数品牌家用电器的重要生产地,根据欧盟家电制造商协会报告,2020年波兰生产了3000万台家用电器,其中包括 2400万台大型家电,同比增加3%,价值超过230亿兹罗提,增长5%,波兰在欧盟家用电器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
木材工业
波兰木材业附加值较高,家具及木地板生产和贸易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世界第三大多孔纤维板生产国、第六大刨花板和硬纤维板生产国。根据波兰经济研究所数据,波兰是世界上第二大家具生产国和欧盟国家中第一大生产国,2020年波兰家具出口总值为111亿欧元,最大市场是德国,约占34%市场份额,其他波兰家具的出口市场包括捷克(占7.5%)、法国(占7.3%) 、英国 (占6.8%)以及荷兰(占5.9%)。
中央银行
波兰国家银行(NBP)是波兰的中央银行,执行《宪法》、《国家银行法》和《银行法》赋予的职权。上述三部法律确保了波兰国家银行相对于其他机构的独立性。主要职责是:稳定货币、管理外汇储备、确保金融体系安全。
政策性银行
国民经济银行(BGK)是波兰主要国有银行。该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运作包括欧盟援助基金在内的公共基金,执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地区发展项目。
商业银行
波兰主要商业银行有波兰全民储蓄银行(PKO BP)、波兰Pekao银行、波兰出口发展银行(BRE)、荷兰国际银行(ING)、千禧银行(Millennium)、Sandantor银行、合作集团银行(SGB)、波兰合作银行(BPS)、花旗银行(Citibank)、汇丰银行(HSBC)等。绝大多数银行是综合性银行,部分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提供咨询服务、股票和债券发行担保等。抵押银行发展较迅速。所有的大银行和越来越多的小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
中资银行
2012年6月,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波兰分行在华沙开业,成为首家在波兰正式运营的中资银行,经营本外币存贷款、汇款、外汇买卖、贸易融资及保函等业务。2012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华沙分行在波兰开业,可提供账户管理、外汇汇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公司信贷等金融服务。2017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卢森堡子行波兰分行正式开业。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设有工作组。2015年海通证券完成对葡萄牙圣灵银行收购后,其波兰分行更名为海通银行波兰分行,成为中东欧地区唯一的中资投资银行。
证券市场
华沙证券交易所(WSE)于1991年成立,经营股票、期货、债券交易、投资凭证、衍生工具和期货交易,是中东欧地区仅次于维也纳证券交易所的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有8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1.135万亿兹罗提(2520亿欧元)。
波兰《证券法》规定,股票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者购买在波兰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其购买量占上市公司股份10%以下的,不需向证券委员会报告;购买量占上市公司股份10%以上的,每增加购买5%都必须向证券委员会报告;购买量达到上市公司股份25%或以上的,需证券委员会许可。
2021年波财政收入为4948.44亿兹罗提,支出为5212.17亿兹罗提,财政赤字263.73亿兹罗提。截至2021年底,波兰外债总额为3657.36亿兹罗提,至2022年底外汇储备为1565亿欧元。
波兰货币为兹罗提。波兰《外汇法》规定,兹罗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在金融机构、兑换点(KANTOR),兹罗提与美元、欧元等自由兑换货币可互相买卖。兹罗提汇率实行完全自由浮动,中央银行可对外汇市场实行干预。2021年3月31日,欧元兑兹罗提汇率为1欧元=4.6603兹罗提,美元兑兹罗提汇率为1美元=3.9676兹罗提。2016年12月12日,波兰财政部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波兰兹罗提与人民币实现直接交易。2021年3月31日,人民币兑兹罗提汇率为1人民币=0.6053兹罗提。
2021年接待外国游客645.74万人次。游客多来自德国、英国、乌克兰、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瑞典、白俄罗斯、荷兰、立陶宛等。主要旅游胜地有首都华沙,沿海城市革但斯克、索波特和什切青,以及托伦、奥尔什丁、南部古城克拉科夫、山城扎科帕内、克雷尼察和东部的比亚沃维扎森林区等。
主要进口石油、汽车、钢铁、合成材料及工业成品油等。主要出口汽车、内燃机、橡胶制品、铝制品、农产品等。
2019-2021年波兰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欧元):
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管道、电力传输及相关服务业)(28.8%);知识产权付费(18.0%);金融业(14.8%);法律、会计、咨询、社会调查、广告及其他商业服务(14.1%);通信及信息(14.3%);旅游(11.2%);制造业服务(6.4%);建筑业(3.1%);维修保养(3.0%);研究与开发(2.8%)。服务贸易进口主要包括:交通运输(24.9%);法律、会计、咨询、社会调查、广告及其他商业服务(15.9%);通信及信息(14.0%);旅游(11.6%);知识产权使用(8.3%);贸易相关服务(3.4%);维修保养(2.6%);保险养老服务(2.5%);金融业(2.3%);建筑业(1.7%)。
2021年波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约合248亿美元(数据来源:OECD),主要投资国为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瑞典、美国、英国等。
波兰对外提供援助,援助对象为东非国家、塔吉克斯坦和摩尔多瓦等部分独联体国家、阿富汗和巴勒斯坦等。
自2004年加入欧盟后,波兰主要从欧盟获得资金。据波兰相关统计,入盟15年,波兰获得欧盟资金约1594亿欧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研发、区域发展等方面。2021年5月,7500亿欧元欧盟重建基金计划获得27个欧盟成员国批准。欧盟国家将投资大量资金发展绿色经济、数字化和改善自然环境,增强经济凝聚力和竞争力。波兰作为2021-2027年长期欧盟预算和欧盟重建基金最大受益国之一,将获得1364亿欧元补贴和342亿欧元贷款,即约7700亿兹罗提资金。欧盟重建基金中最大部分是“恢复和复原基金”(RRF)。在RRF基金项下,波兰将获得239亿欧元补贴和342亿欧元贷款。
约90%的波兰人信仰罗马天主教,少部分信仰东正教或基督教新教。教会在波兰影响力很大,前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被波兰人视为民族骄傲,2014年4月保罗二世被罗马教廷认定为“圣人”。圣诞节是波兰人最重要、最喜爱的节日。
波兰人真诚、豪爽、重感情,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要与被介绍过的客人握手并自报姓名;在亲朋好友之间相见时,习惯施拥抱礼;与女士见面还可施吻手礼。
在波兰,如与对方见面必须事先约好,贸然到访属不礼貌行为,甚至会被拒绝见面。无论商务还是私人约会,一定要准时。去家里拜访,按惯例要给女主人送鲜花。
波兰人喜欢送花,借以传达他们不同的感情:玫瑰花为“爱情”的象征;石竹花含有“机智”和“快乐”之意;兰花被看作“激情之花”;菊花为“墓地用花”;波兰人最爱的花是象征欢乐和幸福的“三色堇”。送花的数量特别有讲究,送单数是惯例,送双数则失礼,不受欢迎。
无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宴会上,都要祝酒。在波兰,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个人收入、年龄、宗教信仰、情感等隐私。
波兰人饮食习惯上以西餐为主,也喜欢亚洲餐。具体而言,波兰人平时以吃面食为主。他们爱吃烤、煮、烩的菜肴,口味较淡。在饮料方面,他们还爱喝咖啡和红茶。在饮用红茶之时,波兰人大都爱加入一片柠檬,并且不喜欢茶水过浓。在饮食禁忌方面,波兰人主要不吃酸黄瓜和清蒸的菜肴。波兰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喜欢请客吃饭。在宴请客人时,波兰人有不少的讲究:一、忌讳就餐者是单数。他们认定此乃不吉之兆。二、在吃整只的鸡、鸭、鹅时,波兰人通常讲究要由在座的最为年轻的女主人亲手操刀将其分割开来,然后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盘之中。三、不论饭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争取多吃一点,并要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四、口中含着食物讲话,在波兰人看来,是很粗鲁的。
美食烹饪
波兰烹饪地区性明显,在北部,有很多菜以鱼为主,在中部,有很有名的汤菜流传,在南部,有酸白菜汤和羊奶做成并熏黑的干酪。大部分波兰菜肴不加化学添加剂,用纯自然的方式做成,用龙虾黄油配芜菁甘蓝做成的蛋糕;麋鹿肉用山楂叶子做配菜。波兰人吃饭时先喝汤,汤的种类有甜菜汤、蛋花冷汤、大麦汤有的大麦汤还加上蛋和香肠。主餐的种类有不少,常见的有:炸猪排薄饼和软起司以及各式的洋水饺,种类有肉、马铃薯、起司或蓝莓等。
波兰的酒文化
波兰伏特加(wodka)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主要有“精品伏特加”(wyborowa)、“牛草伏特加”(zubrowka)、“高级伏特加”(luksusowa)和“贝尔维德尔伏特加”(belvedere)等品牌。从历史记载中古老的波兰特产酒饮料的生产先是啤酒、蜂蜜酒(okowita)、波兰烧酒“帕利科托夫卡”(palikotowka)(旧称生命之水烈酒)之后才是伏特加酒。
1943年10月12日建立波兰人民军。1990年更名为波兰军队,将8月15日定为建军节(1920年8月15日,波兰军队在华沙近郊击退苏俄红军进攻并转入反攻)。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任主席的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负责指定军队发展规划。2013年7月,波总统签署法令,对波军指挥系统进行改革。国防部长领导波军总参谋长、各军种司令。总统可在总理要求下指定战时总指挥。总参谋部负责制订军队发展规划,为总统、总理及国防部长提供防务建议。总参谋长是莱蒙德·安德莱伊查克(Rajmund Andrzejczak)中将,2018年7月就职。
2009年9月,波军最后一批义务兵退役,波军职业化改造初步完成。自此,波军开始根据自愿原则招收士兵。截至2022年,波兰现役军人人数约为17万人。2022年国防开支为约16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2%(数据来源:波兰国防部)。2023年国防开支预计达国内生产总值的4%。
波兰是欧洲第五高速大国,多条国际公路贯穿波兰,可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公路总长42.98万公里;有2589万辆小轿车,414万辆载重汽车;客运量1.68亿人次,货运量19.5亿吨。
Via Carpatia:是连接北欧和南欧的重要交通走廊,在波兰境内长度约700千米,超过75千米通车,近300千米在建。Via Carpatia 路线整合了立陶宛、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克罗地亚和土耳其等国的交通系统,连接波兰和立陶宛波罗的海港口与黑海、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港口以及位于该地区的配送和物流中心。
Via Hanseatica:连接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很大程度上与E28重合。
Via Baltica:波兰通过欧洲E67高速公路,与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相连接。
穿越波兰的国际线路包括:E28:与德国接壤-波兹南-华沙-与白俄罗斯接壤;E30:与德国接壤-莱格尼察-弗罗茨瓦夫-卡托维兹-克拉科夫-与乌克兰接壤;E40:与德国接壤-兹戈热莱茨-莱格尼察-弗罗茨瓦夫-卡托维兹-热舒夫-与乌克兰接壤;E65:与捷克共和国接壤-斯克拉斯卡波伦巴-莱格尼察-绿山城-大波兰地区戈茹夫-希维诺乌伊希切;E67:与捷克共和国接壤-库多瓦-兹德鲁伊-华沙-比亚维斯托克-Budzisko-与立陶宛接壤(沿波罗的海);E75-与捷克共和国接壤-切申-琴斯托霍瓦-彼得库夫特雷布纳尔斯基格但斯克。
波兰铁路总长19326公里,其中标准轨铁路19326公里(包括电气化铁路12137公里);客运量2.45亿人次,货运量2.38亿吨。
根据欧盟高速铁路规划,波兰2025年前计划建设华沙-罗兹-波兹南-弗罗茨瓦夫高速铁路,总长度约为712千米,截至2020年底此项目仍在规划中。目前,波兰铁路公司(PKP)运营时速为200千米/小时的城际快铁,连接三联城-华沙-克拉科夫-卡托维兹-弗罗茨瓦夫等波兰主要城市。
波兰运营的铁路线是三个国际货运走廊(RFC)的一部分:RFC5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RFC8北海-波罗的海,RFC11“琥珀”。PKP货运公司是欧盟第二大货运公司,拥有位于波兰主要城市的25个转运站,其中6个位于东部边境附近,以及2个物流中心。PKP货运马拉舍维奇目前拥有4个功能齐全的场站,可处理集装箱和散件货物;Medyka-Żurawica是与乌克兰接壤的物流中心。波兰也位于中欧班列重要换轨节点,九成中欧班列通过或抵达波兰。
波兰现有13个国际机场,其中12个为地区级空港,重要空港位于华沙、克拉科夫、革但斯克、波兹南、弗洛茨瓦夫和卡托维茨。主要国际机场是华沙肖邦国际机场。
截至2020年,波兰开设的定期航班航线的飞机有84架,同43个国家、87个城市有定期航班,国际航线198条;客运量363万人次,货运量8万吨。主要国际机场是华沙肖邦国际机场。
波兰主要港口包括革但斯克、格丁尼亚、什切青、希维诺乌伊希西切、波利采、科沃布热格等。革但斯克港是波罗的海大型的集装箱码头和石油中转码头,其DCT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居波罗的海第二位。自2017年4月1日起,中远海运集运开通远东至革但斯克港直航服务,以革但斯克港为母港,支线辐射波罗的海其他港口。希维诺乌伊西切港是液化天然气处理和仓储码头,其他地区级港口如科罗布塞格、达尔沃夫、埃尔布隆格主要发挥旅游和渔港的作用。
内河航运线总长3768公里,内河货运量346.5万吨,内河客运量98.6万人次;海运货运量958.7万吨,海上客运量148.7万人次。共有远洋船只130艘,其中货船82艘,货船载重255.4万载重吨;海运商港6个,货物吞吐量9666.3万吨,其中转运1439.1万吨,主要海港有革但斯克、格丁尼亚、希维诺乌西切、什切青等。
石油及其产品输送主干管道总长2483公里,管道输送量4985.5万吨。
波兰人重视教育,早在1773年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部。2014年国际教育机构Pearson发表的“全球教育制度排名报告”显示,波兰教育位列世界第十,在欧洲位列第五,仅次于芬兰、爱尔兰、英国及荷兰 。从2017年9月1日起,波兰实行新的国民教育体制,取消初中,分为小学8年、普通中学4年或职业技术学校2至5年。高等教育一般为3或5年。著名高等学府有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1364年)、华沙大学(1816年)、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1919年)、华沙工业大学等。
波兰拥有较厚实的科学基础和优秀的科学传统,在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矿山安全等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在某些方面居欧洲或世界先进水平。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波兰名列第38位。
根据2003年《成立国家医疗卫生基金及普遍医疗保险法》,波兰建立了全国性的医疗保险体制。波兰医疗体系可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两种,在波兰按时缴纳社保,本人及家属可以享受当地公共医疗。私立医院预约等待时间短,患者可以要求医院安排可以讲英语的医生。波兰实行医药分离,医院看病,药店卖药。据波兰中央统计局统计,2020年,波兰人预期寿命为76.6岁,男性预期寿命为72.6岁,女性为80岁。
2021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人均月工资为5682.97兹罗提(约合1472美元)。2021年全国有医师129893名,牙医师34874名,药剂师28436名,护士214533名,助产士28388名。
波兰位于西欧供电系统(UCTE)、东欧供电系统(独联体/波罗的海国家)和北欧供电系统(Nordel)三大电力系统的交汇处。根据波兰统计局数据,2019年,波兰国内电力生产163988.5GWh,其中火力发电144937.1GWh,水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19051.4GWh,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中的份额15.5%。2019年,波兰总装机功率47436.6MW,总可用功率46291.0MW,其中热电厂36381.1MW,水力发电和非常规发电厂9909.8MW。
受能源转型和需求增长的影响,波兰需进口电力。2020年,波兰进口电力创纪录,专家认为电力进口将继续保持增势。根据波兰电网(PSE)的数据,2020年,波电量进口超14.7TWh,同比增加28%,主要来源为瑞典(3.9TWh)、德国(3.5TWh)和捷克(3.1TWh),同时波兰还向邻国出口电力1.6TWh。2020年波电力净进口略高于13TWh,占国内需求的8%。
根据欧盟委员会《2020年波兰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报告》(基于2019年数据),波兰在欧盟成员国数字经济和社会指数(DESI)2020中排名23位。波兰拥有欧盟最高的移动宽带使用率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4G网络覆盖率达99%。2020年,宽带上网企业占比达98%,90%家庭可以上网。
波兰政府重视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数字技术集成和使用能力,但仍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约85%,有15%的人口仍未接入互联网,近一半仍缺乏基本的数字技能。越来越多波兰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电子信息共享网上销售等数字技术。但根据数字强度指数,60%的公司数字化水平比较低(欧盟平均为39%),仅13%的中小企业有在线销售,仅5%的中小企业向其他欧盟国家进行在线跨境销售。14%的企业使用社交媒体(欧盟平均:25%),7%使用云服务,8%使用大数据分析。
2021年,全国出版发行各类报纸杂志共6295种,其中主要的综合类报纸有《选举报》《事实日报》《超级快讯》《共和国报》《法律日报》。此外,还有《政治周刊》《直言周刊》《论坛报》和《新闻周刊》等。
国家主要通讯社有波兰通讯社(PAP)、广播新闻社(IAR)。国家主要电台和电视台是波兰广播电台(Polskie Radio)和波兰公共电视台(TVP)。1990年10月,众议院通过关于允许开办私营电台和电视台的法令。截至2021年底,共有321家广播电台,其中全国性电台10家;电视台21家,其中全国性电视台19家。
根据波兰统计局数据,2020年,波兰的平均月薪为5411.45兹罗提,工业部门平均月薪为5453.15兹罗提,行政和支持部门平均月薪为4096.36兹罗提,非农社会保障体系平均每月退休和伤残抚恤金为2455.07兹罗提,个体农民平均每月退休和伤残抚恤金为1376.40兹罗提。
2021年,波兰最低月工资标准上调至2800兹罗提,最低小时工资为18.30兹罗提。
波兰治安状况总体较好,社会安定。不存在反政府武装。根据波兰警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波兰刑事犯罪约47万起,是来最低值,93%的波兰人认为居住环境安全。波兰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批准可持有枪支。
波兰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协定。政治和经济上立足欧盟,安全和防务上倚靠北约和美国,睦邻周边,积极构建全方位外交格局,力求在欧盟和北约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利益,通过次区域合作及域外多元外交提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现同195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2018年至2019年,波兰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同欧盟关系:波兰以“依托欧盟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在欧盟内地位与作用”为外交重点,在保持独立自主前提下主张加强欧盟内部团结和共同行动。高度重视欧盟单一市场建设、能源安全,提倡建设更有竞争力、开放和安全的欧盟。主张强化欧盟机构作用,提高决策效率,推动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4—2020年度共获得1195亿欧元欧盟资金,成功争取到包括碳排放交易免费额度在内的气变补偿。尚未加入欧元区。2015年,法律与公正党政府掌权后,强调自主自决,力图通过次区域合作及域外多元外交提升波在欧盟内话语权和“能见度”。2014年8月,波兰总理图斯克被推选为欧洲理事会主席,12月1日就任,2017年3月连选连任至2019年。2016年以来,欧盟对波国内司法、媒体等改革表达担忧,2017年底欧委会根据欧盟条约第七条正式对波启动审查程序,并多次向欧洲法院提起诉讼。2021年欧盟以司法问题冻结波2021-2027财年拨款和疫后复苏基金,波宪法法院裁决欧盟条约中的部分条文不符合波宪法,双方矛盾升级。2022年,波兰担任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
2024年5月29日,欧盟委员会正式结束针对波兰的《里斯本条约》第七条程序。
同欧洲大国关系:波兰视波德关系为波兰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德国是波兰最大贸易伙伴,是波兰最大出口国、绿地投资国和贸易顺差国,双方经济利益捆绑紧密,但存有较多历史问题。视法国为传统盟友,双方在安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交流活跃。重视“魏玛三角”(德国、法国、波兰)机制。波兰同英国系传统盟友,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密切,波英在维护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安全问题上具有高度共识。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3日,波兰外长拉乌表示已签署一份给德国的外交照会,要求德国向波兰支付约1.3万亿美元的二战赔款,照会将被递交给德国外交部。
同美国和北约关系:
认为波美关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视美国为特殊盟友。2014年3月、6月,美副总统拜登、总统奥巴马先后访波。2015年9月,波总统杜达赴美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2016年4月,杜达总统赴美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2017年7月,美总统特朗普访波并出席第二届“三海(亚得里亚—黑海—波罗的海)倡议”峰会。2018年9月,杜达总统访美。2019年6月,杜达总统访美,双方签署关于加强美在波军事存在的联合声明。8月,美国务卿蓬佩奥访波,双方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9月,美副总统彭斯访波,双方签署关于5G网络问题的联合声明。2020年6月,杜达总统访美。8月,美务卿蓬佩奥访波。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波美高层互访增多,两国军事安全合作水平达到新高度。2024年3月,杜达总统、图斯克总理共同访美。4月,杜达总统赴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机构可持续发展周开幕式。
视北约为国家安全重要支柱,支持深化跨大西洋合作和北约东扩。坚持共同防御原则,积极参与制定北约新战略。目前约有10000名北约各国驻军在波轮换值守,波亦向波罗的海三国等派驻士兵。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在增加自身军事投入同时,更加注重强化跨大西洋安全合作,强烈要求北约增加东翼力量,呼吁北约在波境内长期驻军。2016年7月北约峰会在华沙举行。
同俄罗斯、东欧国家关系:
波俄关系历史错综复杂,纠葛颇多,近年来几经滑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波俄关系处于历史低点,尚无改善迹象。高度重视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推动东部邻国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加强民主体制建设,更好地融入欧洲。
2022年9月13日,俄罗斯旅行社协会称,九个欧盟国家已停止接受俄罗斯人签发旅游签证的文件,其中包括波兰。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起,波兰等4个与俄罗斯接壤的欧盟国家停止向俄罗斯公民发放申根签证,并禁止持有申根签证的俄罗斯公民入境。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2日,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宣布,撤销俄罗斯驻波兹南领事馆的运营许可。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8日,俄罗斯驻波兰大使表示,波兰方面已发送照会,要求俄驻波兹南总领馆须在11月30日午夜前关闭,总领馆工作人员也须在此日期前离境。
同中东欧国家关系:波兰视中东欧为其在欧盟内的战略依托,高度重视维谢格拉德集团、“三海倡议”、“布加勒斯特9国”等次区域组织或多边机制合作,认为地区国家国情相近,发展水平相当,应加强立场协调,通过共同发声和一致行动形成合力,维护自身及地区国家共同利益。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担任维谢格拉德集团轮值主席国。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波积极充当地区安全代言人,依托“布加勒斯特9国”机制加大同美沟通,影响欧洲大国行动。
同其他国家关系:关注西亚北非局势发展及难移民问题,高度重视拓展同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关系,逐步深化同拉美、非洲和中东地区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
同乌克兰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7月8日下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波兰。在与波兰总理图斯克会见时,双方签署了波兰和乌克兰安全领域合作协议。
同英国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8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在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英国首相斯塔默,双方举行双边会谈。
1949年10月5日波兰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7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年代,中波关系处于全面发展时期。两国相互支持、密切合作。高层互访频繁,中国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先后访问波兰。波兰领导人贝鲁特、奥哈布、西伦凯维兹等也先后访问中国。中国支持波兰中欧无核区倡议。波兰支持中国抗美援朝、争取国家统一及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
从50年代末起,随着中苏关系逆转,中波关系也日渐疏远。高层往来逐步中断。在此期间,波兰仍坚持反对“两个中国”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立场,中国仍关心波兰维护主权的斗争并支持波兰反对修改奥得尼斯河边界的立场。70年代初,中波关系出现松动。1971年波兰隆重庆祝中波轮船公司成立20周年,波兰航运部长和中国交通部长互访,较早地恢复了两国部长级的往来。
80年代伊始波兰发生团结工会事件,国内政局动荡。中国主张波兰问题应在符合波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由波兰人民自己和平解决。1989年波兰发生剧变,由团结工会派生的党派执政,内外政策改弦易辙,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坚持尊重波兰的主权和波兰人民自己的选择,坚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的差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国家关系。1997年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38年来波兰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联合公报》。
2019年是中波建交70周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分别同波兰总统杜达、总理莫拉维茨基、外长查普托维奇互致建交贺电。2020年2月,波兰总统杜达、总理莫拉维茨基就新冠肺炎疫情分别向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致函慰问。3月,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杜达总统通电话,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就波兰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向波外长查普托维奇致慰问电。4月,李克强总理应约同莫拉维茨基总理通电话。
2021年1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波兰外长拉乌通电话。2月9日,波兰总统杜达出席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3月1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与杜达总统通电话。同月8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应约与波兰外长拉乌通电话。4月22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以视频方式会见波兰参议长格罗兹基。5月29日,波兰外长拉乌应邀访华。7月12日,波兰参议长格罗兹基视频出席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自2005年起,波兰一直保持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1年,中波贸易额为42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中方出口3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9%,进口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8.3%。2022年,中波贸易额为4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381.6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进口50.6亿美元,同比减少8.7%。
2023年中波贸易额420.3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中方出口3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8%;进口48.7亿美元,同比下降3.2%。
中国向波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纺织、鞋类、家电、运输设备、钢铁、家具等,进口铜、化工、机电、钢铁、运输设备、纸制品、家具等产品。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波兰总统杜达将于2024年6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一致同意制定并积极落实两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
2024年6月24日,中方决定对波兰公民实施15日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4年6月,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波兰等3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波兰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
2024年7月22日至25日,中联部副部长陈洲率中共代表团访问波兰,分别会见人民党、新左翼党领导人和参众两院波中议员小组负责人,面向波各界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中波关系发展新机遇”交流会议,宣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波方表示,愿深化党际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期待中国式现代化为波兰及世界各国创造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