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团

更新时间:2024-10-28 15:32

126团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属于新疆生产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下属团场,奎屯河下游冲击平原,东起127团,西至甘家湖林场,南临奎屯河,北靠北山南麓,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30.4万亩。总人口14940人,总户数4652户,耕地9.63万亩,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18599万元。七十年代前自然环境恶劣,水源缺乏,林业生产落后,农业生产条件低下,棉花平均单产只有150公斤,自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来,农业生产条件逐年改善,2007年棉花平均单产增加到280公斤,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基本情况

该团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甜菜、瓜果、蔬菜,农业以种植棉花为主。近年来,棉花科技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单产逐年上升,生产的“中华第一棉”——“锦”牌棉花以色泽纯、纤维长、品质优远销内地和国外。

该团努力打造绿色团场,改善生态环境,已建成外缘生态林 3500 亩,为农田构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同时,在宜林荒地造林业 2 . 5 万亩,退耕还林 2 万亩,农田林网化已达 92% ,位居兵团前列。目前,园林式团场已初具规模。全团农田渠道防渗率达 26% ,渠系利用系数为 75% ,建成喷、滴灌田 4 . 2 万亩,购进外国先进大马力机车 17 台,拥有大中型农机 129 台,半精量点播机 55 台,该团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精准农业、节水农业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历史背景

一二六团建于 1962 年 10 月,现总人口为 1 . 5 万人,总面积 202 . 79 平方公里,耕地 10 万亩,行政在编单位 29 个。经过 40 年的艰苦创业,已将昔日的戈壁荒原建设成农林牧副齐头并进,工交建商服多种经营,科教文卫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国营农场。

这里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达 168 天,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全团土地肥沃,耕地规划整齐、合理,便于灌溉和农机作业,发展第一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及优越条件。

发展前景

该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科克兰木镇的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镇内区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水、暖、电、排污设施齐全,电话、有线电视、安全饮用水实现了“三通”。一幢幢商贸楼、医院楼、教学楼、职工文化中邮政电信楼拔地而起,商业大街上车水马龙,繁华如市,各种商品、瓜果蔬菜琳琅满目。眺望远方,一个个连队坐落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中。

一二六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该团已经绘就出“十五”阶段宏伟蓝图:调优调高农业,拓宽做强工业,搞活服务行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经济基础的多元化和农业的产业化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扩大畜牧业的规模,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拓宽加工生产领域,集中力量改造传统工业,引导、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信息化

发展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助推作用举足轻重。中央一号文件,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高度提出“推进农村信息化”、“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如何让农民搭乘信息快车,驶上致富“高速路”,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当时

“对于渴盼致富的农民来说,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门路。”全国政协委员杨公社说,农村信息化能够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加快农产品供求信息传递。通过信息,农民可以快捷方便地掌握新技术、新知识。

西安未来国际软件有限公司总裁王茜代表认为,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第一时间获取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实现城乡信息互通互享,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确非常需要信息化。”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代表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民打工、农村稳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等,都需要信息。多年来,农民在跟其他社会群体竞赛中,信息缺失和信息不对称是使其吃亏的重要原因。

沈长富代表介绍说,重庆移动是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的基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目前中国移动“农信通”用户数累计已达到1248万。“农信通”已经在重庆的柑橘、生猪、花椒三大产业得到了规模应用,直接受益农户已经超过10万户;通过推进农村公共事业信息化发展,农村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效率得到提高,“镇-村”级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已经覆盖重庆113个乡镇和875个行政村。

“中国农村信息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总经理张新建说,中国有7万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近15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50万农村经营大户,260多万农民经纪人。广大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市场经营主体,迫切需要信息服务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所以说,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当时。

张新建代表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逐步从“村村通电话”走向“村村通宽带”,有些地区甚至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农村电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种强农惠农服务网站也应运而生,党员远程教育网的站点也日益深入和普及。截至2008年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到846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远高于城镇网民35.6%的增长率。

“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已经修到了村口,但是从村口到农民家家户户的最后100米‘信息鸿沟’却还没有畅通。在我国许多农村,基于网络的信息与广大农民还隔着最后一层纸。”张新建代表说,受经济条件、信息意识和电脑操作水平的限制,农民用不起、不了解、不会用网络和信息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大多数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还不具备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为自己寻找商机。即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农村,对互联网的应用大多也局限于娱乐功能,网上教育、网上贸易、网上医疗、网上结算等实用性的应用与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张新建代表说。

“信息化建设在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很滞后,农村的专业信息人才也极度匮乏。”全国政协委员宋晨光指出,许多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如同摆设,信息内容基本不更新、访问基本不活跃、作用基本不发挥。农民获取信息主要还是靠走亲访友或电视、广播,农产品主要靠等人上门收购,对新观念和新技术也不能及时接受,农业生产经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给推行农村现代化带来一定阻力。

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首席信息员”

如何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让信息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好帮手?全国政协委员宋晨光建议,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公司和个人等兴办新兴信息企业。在县级建立信息中心,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以村一级为信息源,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传播网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