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02:57
公元1840年,公历闰年。年号:清朝道光二十年。这一年处于满清王朝后期,这一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1842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我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国属邦哈萨克,被沙俄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新西兰奥克兰市建立。2月6日——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亦称独立日:“怀唐伊日”(Waitangi Day)。
5月6日——英国开始发行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
6月28日——德国人福禄贝尔创办世界第一家幼儿园。
6月28日——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
7月5日——鸦片战争第一次定海保卫战爆发。
8月5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布洛涅发动兵变失败被捕。
10月7日——威廉二世成为尼德兰国王。
11月——在美国总统大选当中,威廉·亨利·哈里森击败了马丁·范布伦,成为美国第9任总统。
12月15日——拿破仑一世遗骨运回巴黎。
3月16日——涩泽荣一,日本实业家。(1931年去世)
4月12日——埃米尔·左拉,法国作家。(1902年去世)
5月7日(新历,当年合儒略历4月25日)——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1893年去世)
6月2日——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1928年去世)
7月28日——爱德华·德林克·科普,美国古生物学家
11月9日——黑田清隆,日本第2任首相。(1900年去世)
11月14日——克劳德·莫奈,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1926年去世)
任颐,中国近代画家(1895年逝世)。任颐(1840——1895),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名润,工人物、花鸟、山水,尤善写真,取法陈洪绶、华喦,后得八大山人笔法,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书法亦参画意,奇警异常。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
1月2日——王亦曾,江苏吴县人。字少蘅,号鹤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
1月5日——尹丽枢,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
1月9日——华金寿,直隶天津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清翰林,曾任山东、河南学政。善行书。(1900年去世)
1月12日——洪钧,晚清外交官。(1893年去世)
1月21日——梁天昂,福建闽县人。同治年间进士。
1月23日——贺尔昌,直隶武强人。同治年间进士。
1月29日——詹嗣贤,江苏仪征人。同治年间进士。
2月17日——爱新觉罗·宝廷,清宗室。(1891年去世)
4月7日——马相伯,教育家。(1939年去世)
4月22日——燕起烈,湖南桃源人,清代官员。
6月17日——孙宝书,字步青,江苏昭文人。(1894年去世)
7月18日——叶澄衷,浙江宁波人,民族资本家。(1899年去世)
7月26日——赵元益,近代藏书家、翻译家。(1902年去世)
8月2日——钟天纬,晚清思想家、教育家、洋务派人士。(1900年去世)
8月12日——张端卿,字谨三,号芝浦,云南太和人。
8月15日——秦钟简,字敬临,号舸南,广西灵川人。
8月19日——朱之榛,清朝官吏。(1909年去世)
8月19日——沈家本,清末官吏、法学家。(1913年去世)
8月31日——陈名珍,江苏江阴人,清朝官吏。
9月22日——王用诰,直隶深泽人,字观五,号筱泉,又号君言。以拔贡朝考得知县,改主事,弃不就。乡试中式,再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有《易备忘录》、《读易札记》、《禹贡考》、《中庸说》等。(1893年7月1日去世)
9月29日——张预,字子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曾任湖南学政。(1910年去世)
10月15日——吴汝纶,晚清文学家、教育家。(1903年去世)
10月16日——爱新觉罗·奕譞,清宗室,光绪帝生父。(1891年去世)
10月27日——王方田,清朝官员。
11月10日——冯应寿,字介眉,号静山、松轩。山西汾阳人。
11月20日——王庆祺,字鹤春,号仲联。顺天宝坻人。
12月19日——孙葆田,清末官吏、学者、藏书家。(1911年去世)
5月27日——尼科罗·帕格尼尼,19世纪“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逝世。(1782年出生)
在音乐史上,帕格尼尼被誉为19世纪“小提琴之王”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扩大了它的表现力。他的乐曲和演奏对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柏辽兹、拉赫玛尼洛夫等人的创作和演技都有过深刻的启发和影响。因此,作为一个例外,帕格尼尼打破了一条历来为音乐界所公认的法则:不朽的伟大只有作曲家才能获得。恰恰相反,帕格尼尼赢得永久的称颂,主要不是由于他创作了许多首名扬乐坛的小提琴曲,而是由于他的演奏。
6月29日——吕西安·波拿巴,卡尼诺和穆西格纳诺亲王,拿破仑弟弟。(1775年出生)
9月25日——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拿破仑时期帝国元帅。(1765年出生)
12月11日——光格天皇,日本天皇。(1771年出生)
1月20日——张邦枢,字中之,号子鹤,嘉兴人。著《鹤斋存稿》。(1801年出生)
2月25日——李宗传,安徽桐城人,字孝曾,号海帆,清朝官吏。(1767年出生)
3月8日——何凌汉,字云门,号仙槎,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东门乡东门村人。清朝大臣。(1772年出生)
3月9日——朱为弼,浙江平湖人,清代学者、画家。(1771年出生)
3月14日——陈焵,清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字寅甫,号月垞、月樵。陈奂弟,江沅弟子。道光十二年(1832 年)举人。善画,书善四体,精于行楷。通汉学,肆力于诗。(1794年出生)
3月21日——栗毓美,清代水利官员。(1778年出生)
4月12日——徐石麟,江苏六合人,候选训导,六合县廪贡生。
5月13日——俞正燮,清代学者。(1775年出生)
6月4日——熊常錞,清代官员。(1787年出生)
7月5日——姚怀祥,定海县令,与英军交战中阵亡。(1783年出生)
7月8日——索绰络·英和,满洲正白旗人,隶内务府。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异才,和珅欲婿之不可。仁宗即位,首言开捐之弊,称旨,吏治一变。工诗文,善书法,幼时临多宝塔,少壮得赵孟頫之神,后列刘墉之门,晚年兼以欧、柳,自成一家。与成哲亲王、刘墉并名当世。兼长绘事,其妻萨克达氏亦善丹青。有《恩福堂笔记》。(1771年出生)
9月3日——刘锡瑜,清医家。字怀谨,号琢斋。江苏扬州人。幼习儒,自购医书诵习,久之人知其能,求治者多应手愈,遂改业医。治病不问贫富,其有疮溃脓血臭秽,至家人莫敢近者,见其可治则必亲为洗涤,加膏丹,以瘳为度。(1749年出生)
10月2日——戴均元,清代学者。(1746年出生)
10月6日——吴德旋,江苏宜兴人,字仲伦。(1767年出生)
11月26日——方申,清代经学家。(1787年出生)
12月10日——沈垚,字子敦,浙江乌程人,清代学者。(1798年出生)
蒋宝龄逝世
蒋宝龄(1781——1840),昭文(今江苏常熟)布衣。道光时寓沪,尝於小蓬莱集诸名流作书画雅叙。工诗、画,山水初法文氏,继宗董、巨,后从钱杜游,始得其指授。松秀超拔,雅近师传。惟刻意摹仿,未能得其轻淡恬静之致。喜摹盆盎壶诸般小品,最称神妙,画必题诗,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吴中大水,江震尤甚至,居民流徒,震泽王之佐作水炎纪事诗十二章,宝龄为补十二图,备详情状。著有墨林今话。约成书於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零)前, 未刊行而卒,年六十。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其子茝生刻而行世,汤贻汾为书后。
朱昂之逝世
朱昂之(1764——1840),江苏武进人。擅长画山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二十九日,英国军舰封锁广州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林则徐广州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内阁召开会议,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同时,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里兹、格拉斯哥、布里斯特等大城市商会纷纷要求政府采取坚决有力的行动。著名鸦片贩子查顿上书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提出详细的作战计划。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议会发表演说,声称禁烟事件使英国利益蒙受损失,英王尊严受到影响。英国政府任命曾任印度总督、英国好望角舰队总司令的乔治·懿律和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负责对清朝进行军事和外交讹诈。道光二十年三月,英国议会经过三天辩论,以九票多数通过支付军费案,建立起一支由四十八只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四千名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以乔治·懿律为总司令、伯麦为海军司令、布尔利为陆军司令。计划第一步封锁珠江口,然后占据舟山群岛,进而北上天津,胁迫清政府接受赔偿烟款、割让岛屿、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侵略要求,如得不到满足,就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五月二十二日,英国军舰齐集澳门,二十三日,伯麦宣布自本月二十九日起封锁广州。是时,林则徐已任两广总督,大力整军经武,在虎门、横档两岛横亘木排、铁链,添置炮台、战船,购买西洋大炮,还招募当地渔民、疍户五千余人编为水勇,宣布如英军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痛杀。懿律等见广州防备严密,遂率军北上,六月初三日炮击厦门,又为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金沙兵备道刘曜春督师击退,不久,兵犯浙江。
林则徐被革职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道光帝诏革林则徐、邓廷桢职,着交部分别严加议处,林则徐留粤备查问差委。二十五日,林则徐接到革职上谕。在此之前,林则徐已屡遭皇帝申斥,被迫自请处分,但仍密切注视着战争全局。他一方面继续大力加强广东海防,一方面派人到定海一带密探敌情,并数次上奏朝廷,指出定海英军“病死者甚多”,补给困难,已处于“进退维谷之势”,不但“伙食无多”,“即炮子火药,亦不能日久支持”。因此,他主张利用民心民力,组织、奖励军民杀敌。还建议,趁定海英军招诱居民回城之际,将兵勇扮做乡民,隐藏于定海城乡各处,“约期动手,杀之将如鸡狗”。对林则徐的正确意见,道光帝等不但不予采纳,反而急不可待地将其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