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师

更新时间:2023-11-17 22:55

解放军陆军第67军第199师,1949年2月成立。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于2003年缩编为第26集团军199摩步旅。自199师成立后经历18任师长。

红一师

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在人民解放军的阅兵式历史上无疑是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1.6万。

参加受阅的海军代表队由海军学校与华东舰队组成;陆军代表队由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组成;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和坦克车团。

参加受阅的步兵方队,则是20兵团67军的199师。

李水清,当时是199师的师长。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盛大而又空前,负责阅兵训练的杨成武不仅查阅国内外有关阅兵的资料,他还找其他的解放军将领虚心求教。

7月,正是北平的盛夏,199师的一万多人马全部集结在北平市郊。按照阅兵指挥部的要求,步兵师在阅兵的时候出12个方队,每个方队由144名指战员组成。

李水清:“一万多人只要两千多人,所以大家拼命地练,都写决心书,要参加受阅,所以我们除了这个两千多人以外,我们又另外组织选了二百多人,做预备的。”

训练前的准备已经基本就绪,但是,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已经有22年战史的人民解放军,居然没有一本关于队列训练的条文和规范动作的准则。他们拿什么作参考呢?

李万恒:“这个条例开始是国民党的,以后是苏联的,最后还是按照刘伯承那个操典进行队列训练,在队列训练期间里头,这个齐步正步,这个东西是你这一步迈出去70公分,高度15公分,这是齐步,正步30公分的高度。”

三伏时节的炎炎烈日照在天坛公园,公园围墙外的空地上是整理过的训练场,场地边沿搭着他们宿营的帐篷。199师的官兵们在这里开始了严格的分列式训练。

历任师长

李水清罗肖文、李静,

齐威、温安仁、孔瑞云,

陈英华、李万恒、刘振国,

刘玉德、郑广臣、李广生,

李凤龙、冯育军、席科茹,

王兴辉、成秉文、谭保平。

历代改编

解放军陆军第199师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进行了整编(亦称“藤田编队”),将红一军团红三军第七、九师与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罗炳辉任师长,蔡树藩任政治委员,辖第一、二、三团。

1935年9月,红军长征到甘肃省岷县哈达铺后,进行了改编,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红一军团改称“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取消师的番号,红一师第一、二团依次改称“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二大队,第三团编入一、二大队。

1936年1月,恢复红一师番号后,第二大队调出,以百色起义红七军为基础组建的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调入红一师,仍称第十三团。同时,以第一、十三团抽调的干部、骨干及陕北游击队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第三团。师辖第一、十三、三团。

1937年8月20日,红一师奉命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原所属第一、十三、三团,依次改编为第一、二、三营。

1937年10月,在察哈尔省蔚县,独立团改称八路军独立第一师,杨成武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不久,邓华任政治委员),原所属第一、二、三营依次改称第一、二、三团。第一团,由6个红军连队(原独立团第一营的第二、三、四连和第三营的第一、二、三连)为基础并吸收地方抗日游击队一部合编组成;第二团,由两个红军连队(原独立团第二营的第三、四连)为基础并吸收地方抗日游击队一部合编组成;第三团,由4个红军连队(原独立团第一营的第一连,第二营的营部、机枪排和第一、二连,第三营的第四连)为基础并吸收地方抗日游击队一部合编组成。独立团有12个步兵连队,这里扩编三个团,以一团实力最强,三团次之,二团最弱,连营部都没有。

1937年11月,独立第一师奉命兼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

1938年2月,为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毛主席关于“开辟雾灵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指示,总部决定,由邓华率部挺进平西,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准备参加冀东十万工农大暴动,创建雾灵山根据地。4月8日,邓华率独立第一师部分机关、直属分队及红军骨干较多的第三团组成晋察冀军区第六支队(亦称邓华支队),邓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此,独立第一师(红一师)一分为二。后第三团扩编为第二、三两个团。

1938年5月,邓华支队与宋时轮支队合编组成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亦称宋邓支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邓华支队改称第十一支队,宋支队改称第十二支队。第十一支队辖第三十一大队(第三团改称)、三十二大队(后撤销)、三十三大队(第二团改称?)。随即奉命挺进冀东,配合冀东大暴动。

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指示,经第四纵队为基础组篇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取消支队番号,第六、七两个团(分别由第三十一大队、三十三大队依次改称)由挺进军直辖。不久,第六团调入第十一军分区(后调雁北)。

1942年2月,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撤销,以其机关、直属队大部组建了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黄寿发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不久,肖文玖任政治委员),辖第七、九团。第九团(原120师716团2营扩编的宋支队)于1943年调入晋绥军区。

1944年7月,晋察冀军区组建二级军区—冀察军区。所辖第十一军分区,肖文玖任司令员,高鹏先任政治委员,张方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水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七、四十四团(后又组建了新四、新五团;不久,新四团分别补入第七、新五、第四十四团)。

1945年10月,冀察军区改编为冀察纵队。所辖第十一军分区改称第七旅,肖文玖任旅长,李水清任副县长政治委员。原辖第七团、新五团、第四十四团,依次改称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

1946年3月,冀察纵队在延庆地区进行整编。第九旅第二十五团(原第十三军分区第二十团)调归第七旅建制仍称第二十团,原第七旅第二十团、第九旅第二十六团分别补入第七旅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

1946年7月,冀察纵队改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所辖第七旅改称第五旅,马龙任旅长,李水清任政治委员;所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分别由原3个团依次改称。

1949年2月,按全军统一编制第二纵队第五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七军第一九九师,李水清任师长,李布德任政治委员;原辖3个团,依次改称第五九五(老2团,有2个红军连)、五九六、五九七团。

1950年10月,在天津塘沽地区组建了师炮兵团。1954年8月,在即墨县蓝村抽调部分干部战士及第一、二坦克学校部分学员,组建了师坦克自行火炮团。

1986年8月,部队精简整编,原67军属坦克团、高射炮兵团转隶我师建制,整编后步兵第一九九师改称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执行北方甲种师编制),辖司、政、后机关各直属分队、步兵第五九五团、步兵第五九六团、步兵第五九七团、坦克团、炮兵团、高射炮兵团。1989年8月,恢复师教导队编制。

1991年2月,军区鱼台农场(副团级单位)转隶199师建制。

1993年12月,师(团)增编装备技术部(处),1998年10月改称装备部(处)。

2003年11月30日缩编为第26集团军199摩步旅。

2017年调整为陆军第80集团军建制。

部队编制

警卫调整连

其前身系冀热察挺进军警卫连,1942年2月组建于平西涞水县赵格庄。1952年11月归属警工营建制;1953年11月缩编为警卫排;1962年7月恢复警卫连编制;1986年8月改编为警卫调整连。

侦察连

其前身为冀热察挺进军警卫连侦察第一班;1945年10月,在延庆地区以侦察第一班为基础组建为侦察连。

通信营

其前身系冀热察挺进军通信连(1942年2月组建于平西涞水赵格庄)。1955年5月,在即墨县城阳镇,以通信连为基础,扩编成通信营,辖3个连队(通信、无线电、有线电连)。1993年12月,增编接力连(由师后勤部通信连改编;该连原系二OO师第六OO团通信连,于1986年8月调入我师建制)。

指挥自动化工作站

1993年12月,从师抽调人员组建(编制7人,正连级单位),隶属司令部。

炮兵指挥连

1953年11月,在朝鲜隐洞地区组建。1962年6月,调入师炮兵团。1979年3月,在邹平县好生店,又以师炮兵团减编的31人为骨干,恢复师炮兵指挥连编制。

工兵营

其前身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工兵连第一排。1948年9月在易县组建为工兵营,辖两个连;1952年11月改为警工营,辖警卫连、工兵第一、二连;1953年11月,警工营编制撤销,警卫连缩编为警卫排,工兵第一、二连合编为工兵连;1955年5月,恢复工兵营编制,辖3个工兵连。第一连,由原工兵连编成;第二、三连,分别由步兵第五九七团第四、十二连集资(?)改编,1969年11月,工兵第一连改为工兵连,第二连改为舟桥连,第三连改为机械连。1986年8月,撤销舟桥连(调入集团军工兵团建制),原工兵连、机械连分别改编为地雷爆破连和筑城连,增编道路桥梁连(从原工兵连、机械连抽调部分人员组建)。1993年12月,原道路桥梁连分编为道路连和桥梁连。

防化连

1954年8月,在朝鲜隐洞地区组建。

师医院

其前身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休养所(该所于1946年1月,在涿鹿县双树子地区组建)。1949年8月,在天津塘沽地区正式组建为师医院;1952年11月,在朝鲜昌道里地区改编为野战收容所;1953年11月,在朝鲜隐洞改编为卫生营;1968年3月,在即墨县城阳镇,恢复医院编制。

汽车营

1954年8月,在朝鲜隐洞由军汽车运输第二队与师马车运输连合编组建了师汽车运输连;1957年3月,在即墨县城阳镇,又将汽车运输连司机教导排扩编组成司机训练队。1986年8月,在邹平好生店,以汽车运输连、司机训练队为基础,扩编组建师汽车营,辖1个汽车连,3个司机训练连(司机训练第三连,由原炮二O四团汽车连调入改编)。1993年12月,增编1个汽车连(编为汽车第二连,从原汽车连抽调人员组建;原汽车连编为汽车第一连)。

后勤部仓库

1986年8月,由原后勤仓库按业务性质分编为军需、油料、军械仓库;1993年12月,军械仓库划归装备技术部仓库建制。

修理营

1993年12月,以师后勤部原汽车、军械修理所为基础组建,辖修理一连(由军械修理所改编)、二连(由汽车修理所改编)、制配连(抽调人员组建)。

装备技术仓库

1993年12月,由工兵、防化、军械(含弹药)、车材仓库合编组成。

师教导队

1946年7月,在河北怀来地区组建。1953年11月,在朝鲜隐洞地区改为教导营。1962年6月,在即墨城阳撤销编制。1972年5月,在邹平长山镇恢复教导队编制。1986年8月,在淄博市沣水镇撤销编制。1989年8月,恢复教导队编制(驻沣水镇原营房)。

师农场

1964年由济南军区工程兵部分人员在山东鱼台组建,1965年正式投入生产。1976年鱼台农场归属原陆军第四十六军;1986年归属济南军区潍坊生产经营管理局;1987年归属济南军区兖州生产经营管理局;1988年归属泰安生产经营管理局;1991年2月,转隶步兵第一九九师。

步兵第五九五团

五九五团历史源于1929年12月百色赵义和1930年春党领导的左右江农民暴动组建的红七军一部。1933年6月江西永丰藤田整编。红七军与赣南地方红军编为三军团第五师,辖十三、十四、十五团。五九五团最早前身为十三团。但595团并没继承红13团的团部(即独立团2营营部,该营部调入了晋察冀军区6团)

1935年9月哈达铺整编,组建陕甘支队,十三团归陕甘支队一纵队指挥(?似为二纵队)。1936年1月在陕西宜川临镇整编,恢复红一师番号,十三团始编入红一师,乃称十三团。1937年8月,陕西三原县云阳镇整编,红一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十三团编为独立团第二营。

1937年11月,一一五师独立团恢复独立第一师番号,十三团编为该师第三团。1938年4月,以三团第二营(红十三团主要部分)为基础组编为邓华支队第二团(三十三大队)。后于1939年2月改称冀热察挺进军第七团。1942年2月,于河北省涞水县改称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第七团。1944年9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分区第七团。

1945年10月,改称冀察纵队第七旅第十九团。1946年7月,改称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第十三团。1949年2月,按全军统一编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第五九五团。

步兵第五九六团

该团是一支具有红军基础的团队,其前身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十二大队。1937年11月,以王平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骑兵营、教导队、工作团为基础,由部分红军干部、战士为骨干,在河北省行唐县组建。1940年10月,改称第三军分区第二十团。1941年春,调归第一军分区。1944年年底,调归第十三军分区。1945年10月,改称冀察纵队第九旅第二十五团。1946年7月,改称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第十四团。1949年2月,按全军统一编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九九师第五九六团。1986年8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第五九六团。

步兵第五九七团

该团前身为抗战初期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第十二、十六区队。1944年7月,由第十二、十六区队合编改称第十一军分区第四十四团。1945年10月,改称冀察纵队第七旅第二十一团。1946年7月,改称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第十五团。1949年2月,按全军统一编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九九师第五九七团。1986年8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第五九七团。1998年11月部队调整精简时该团改为山东省军区济南预备役独立高射炮兵团。

装甲团

该团前身为海军长山要塞区于1954年12月组建的5个76.2自行火炮连。1957年11月,5个自行火炮连奉命出岛,组成海军长山要塞区自行火炮营。1961年5月,扩编为内长山要塞区坦克自行火炮团。1976年4月15日,转隶陆军第六十七军,并改编为军直属坦克团(部队由蓬莱移防至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1986年8月1日,转隶步兵第一九九师,并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坦克团。1998年10月改称装甲团。

炮兵团

该团于1950年10月以原军炮兵团第一营为基础在天津塘沽地区组建,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九九师山炮营(辖两个山炮连)。其前身系华北军区炮兵旅第二团第三营第七连、九连。1951年2月,该营与师高炮营合编,正式组建为第一九九师炮兵团,并编入志愿军序列,番号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九九师炮兵团。1953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五七九团。1969年6月,恢复陆军第一九九师炮兵团番号。1986年8月,改称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炮兵团。

高射炮兵团

该团于1960年10月18日在青岛组建,下辖4个营分别由第一九九师、二OO师、二O一师、军炮兵基干团高炮营及守备第十九师、二十师高炮连合编而成,番号为陆军第六十七军高射炮兵群(即该团前身)。1962年4月,武汉军区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高炮营调归该群。同年5月,奉命将第四十四师高炮营与军炮兵基干团高炮营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第九十二团”,编入该群遂行任务。1962年8月,按军委新编制,撤销高射炮兵第九十二团编制,部队改为高炮群第四营。1965年4月,该群第二营奉命参加抗美援越作战(1966年12月归建),军区坦克第二师高炮营调入该群,编为第五营(1966年9月归建)。1969年12月,高炮群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七军高射炮兵团。1986年8月1日,转步兵第一九九师,并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高射炮兵团。

部队历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军赣南、闽西,开辟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等重大战役、战斗。长征中血战湘江、抢占黎平、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平型关战役、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和挺进冀东、沙峪遭遇战、百团大战、曹坝岗阻击战、斋堂伏击战、解放张家口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张家口保卫战之怀来防御战、保南战役、正太战役、沧县攻坚战、保北战役、大清河北战役、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1949年5月,第199师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命令,作为陆军部队的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受阅。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上,第199师官兵组成12个徒步方队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接受光荣检阅。

1951年6月,第199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编成内入朝作战,与美第9军(辖美7师、美24师,韩2师、韩6师)在长达24公里的正面战线展开殊死搏杀,自身伤亡12000余人,杀伤美韩军23000余人。1953年5月,第199师作为第67军主力,在第200师配合下,攻克十字架山(又名首洞南山,汉城京畿堡垒、首都高地),毙伤俘敌5500余人(继第60军后再创阵地战以来一次歼敌一个团的战绩)。1953年7月,第199师参加金城反击战,作为中集团主力,在军长邱蔚指挥下,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在兄弟部队配合下,连续击溃韩6师、韩7师、韩8师、韩11师,毙伤俘敌25352人,志愿军伤亡10290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第67军共歼敌87847人,是志愿军歼敌人数最多的军)。

1954年回国后,第199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战略预备队、济南军区战备值班部队,圆满完成海防守备、战备训练、国防施工、军工军农生产、抗洪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

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第199师(第138师炮兵、侦察兵配属)奉命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共歼敌5900余人,俘敌1名,击毁82毫米以上火炮138门,60迫击炮98门,轻重机枪78挺,高机34挺,反坦克导弹发射架5具,军车28台,各类工事1198个,屯兵洞199个,观察所22个,弹药所26个;伤亡1532人,其中伤1197人(军官56人)、亡335人(军官20人),失踪2人,消耗82毫米以上炮弹28万余发。在参加老山地区轮战的部队中取得战果最大、战绩最辉煌。

1993年3月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视察第199师后欣然挥笔:铁流雄师,所向披靡。

2003年11月30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199师改编为陆军第26集团军摩步第199旅,先后圆满完成“04—11A”“联合—2007”“联合—2008”“前卫—208”“前卫—2010”“铁流—2010”“前卫—211”信息化集训、“泰山·精锐—2012A”实兵演习、“全区分队战术训练先行示范”、军委“135全军战略战役集训”临机拉动、济南军区基础训练监察考核、集团军新兵“交叉滚动升级训练”试点观摩和“4·28抢险救援”“赴汶川抗震救灾”“赴长清救火”“支援北京奥运会、十一届全运会、二十二届省运会、第三届亚沙会”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2015年1月至12月,以摩步第199旅为主体组建的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首都朱巴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回国后,被济南军区授予“国际维和模范营”荣誉称号。

80多年来,第199师(旅)南征北战,浴血奋斗,建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大渡河十七勇士”,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英雄包森、“曹坝岗五勇士”,解放战争时期的全国战斗英雄黄树田、王儒,抗美援朝时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李家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韦昌进、都昌林、原明等英模单位和个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