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论坛

更新时间:2024-03-14 11:34

“21世纪论坛”会议是中国举办的,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开展研讨,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和促进合作的国际会议

基本介绍

“21世纪论坛”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发起并举办。

1995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八届三次会议决定举办“21世纪论坛”。1996年9月4日-6日, “论坛”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获得圆满成功。

“21世纪论坛”的宗旨是,围绕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 根据上述宗旨,“论坛”会议提倡:

----着眼于大局,致力于宏观的、跨学科的研讨, 不讨论各国、各学科内部或相互之间的具体问题或特定的争议问题

----围绕会议主题,与会者畅所欲言,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不强求一致;

----以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与探讨, 不通过决议,不发表共同文件。

“21世纪论坛”是由全国政协发起并举行的国际性论坛,是人民政协开展多边交往、促进国际合作的舞台,是实践公共外交、展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窗口。从八届全国政协开始,论坛每五年举办一次,已分别于1996年、2000年、2005年举办了三次,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21世纪论坛徽标

历届会议

2010年的21世纪论坛会议

2010年会议简介

2010年9月7日上午9时,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开幕式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紫金大厅举行。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于9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新形势、新挑战、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赢之路”。

今年(2010年)9月,全国政协将举办新一届“21世纪论坛”,主题是“新形势、新挑战、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赢之路”,在这个题目之下还分六个子题目,也就是六个分论坛,包括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绿色增长;气候变化、新能源以及国际合作;科技如何引领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的经验;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亚洲社会对话与有组织公平的作用。

赵启正指出,21世纪论坛每5年举行一次,由全国政协发起并主办,这次是第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任组委会名誉主席。

赵启正说,21世纪论坛是全国政协的一个公共外交大舞台,我们将邀请国内外的重要人士,现在已经答应参加的人有很多,例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还有一些学者,比如写过《大趋势》以及《中国大趋势》的奈斯比特,写过《人类一次大飞跃——中国的30年》的库恩先生。

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将于9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担任本次论坛会议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担任论坛会议组委会主席。

论坛会议组委会秘书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次论坛会议以“新形势、新挑战、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在主题之下还设立了“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绿色增长”“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以及“亚洲社会对话与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的作用”等六个专题。

据介绍,本次论坛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与会,有6位外国前政要将出席会议并在开幕会上发表演讲,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的43位专家学者将作为6个专题的嘉宾发言。

赵启正介绍说,从目前收到的大会论文看,大会将聚焦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欧元区改革、贸易不平衡与金融海啸、全球化与产业转移、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等问题。 (来自央视网2010年8月20日)

2010年会议组织委员会

胡锦涛发贺信

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在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会议发来贺信。全文如下:

值此“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召开之际,我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国际组织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际社会应对各种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正确途径。这次会议以“新形式、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就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新形势下提倡新理念、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人民深知,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我相信,这次21世纪论坛会议将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各国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10年9月7日

贾庆林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发展是和平、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全国政协主席、“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组委会名誉主席贾庆林发表主旨演讲。贾庆林说,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合作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共赢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全文如下:

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在这美好的时间,我很高兴出席“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已然存在,并有所增多,恐怖主义、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发展问题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影响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地增加,围绕发展理念、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的比较和竞争更加激烈,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面对上述新特点和新变化,中国全国政协以“新形势、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举办此次会议,深入研讨当代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共商和平发展的大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在制造业行业分类的30多个大类中,中国有半数以上行业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并占这些行业总量比重的40%到50%。其他行业,也都在国际同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在过去30多年间,减少了两亿四千万人,占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的75%。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78年的86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2852000人,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提高到73岁,继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中国正在举办上海世博会,这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中国已胜利实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跨步前进,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沿着这条道路13亿中国人民正在大踏步地赶上时代的潮流,稳步奔向富裕安康,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充满生机与活力。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平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现代以后,遭受侵略的切身经历中深感和平之可贵,为国家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作为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核战,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了1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参加了18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会国派出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向索马里海域派出了护航舰队,积极维护国际海上交通安全,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从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展外向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今年3月,外商对华投资企业近69万家,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已连续17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达514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分别达到433亿美元和777亿美元,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国的开放又使中国的发展成果为国际社会所共享。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中国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和大多数服务业对外资都相当开放,中国正在为所有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依法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国都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决不会关上,今后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的发展是合作的发展,合作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发达国家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同各国一道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保持自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500亿美元,推动成立1200亿美元的亚洲外汇储备库,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推动同有关国家和地区互利合作全面深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协调与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推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中国致力于同各国扩大友好合作的立场都不会改变。

中国的发展是共赢的发展,共赢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坚持互利共盈的原则,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合作伙伴的正当关切,不断地扩大利益汇合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惠及世界,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687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09年总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达到50%,中国经济每增长1%,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提高0.34%,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将提高2%。

中国的发展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坚持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为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与邻为壑的事情,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是中国发展的有力保证。中国人口多,世界广阔,回旋余地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有条件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正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实现发展的目标仍然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奋斗,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中国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700美元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排名在世界百位左右。中国的贸易50%属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还算不上是贸易强国。中国的精密仪器、高精度零件、新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等领域,仍主要依赖进口,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也称不上制造业强国。按联合国国际标准,中国还有一亿五千万贫困人口,中国的城乡区域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很多。我们深知,13亿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的形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合作共赢是国际社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进步的正确选择,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同舟共济,全面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十分突出,世界经济运行存在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应当深刻地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力度。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持以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全面复苏,实现长期持续增长。

第二、着眼全局,努力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改善,是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我们应当本着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20国集团机制化建设,推动20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要继续推进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快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调整,推动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员出任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管,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三、共同努力,促进世界平衡发展。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落后状态,是世界经济实现平衡发展的关键,也是世界和平得以巩固的保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十分严重,克服危机影响所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国际社会不应忽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充分发展,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当务之急是确保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达国家应该切实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开放市场、减免债务,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能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源,应优先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

坚持和平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的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决策,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将继续和各国携手合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而努力。

2010年会议议程

外国贵宾名单

1.奥巴桑乔(Olusegun Obasanjo)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前总统,现任联合国刚果(金)问题特使

2.普罗迪(Romano Prodi)  意大利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现任联合国——非盟 “非洲维和工作组”主席

3.霍华德(John Winston Howard)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前总理,现任国际民主党人联盟主席

4.普里马科夫(Yevgeny Maksimovich Primakov) 俄罗斯

俄罗斯前总理、外长,现任俄罗斯工商会主席,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名誉主席

5.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  德国

德国前总理,现任北欧输气管道建设公司监事会主席

6.福田康夫(Yasuo Fukuda)  日本

日本前首相,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

外国与会者名单

(各专题人员按英文姓首字母排序)

专题一:

1.迈克尔·博斯金(Michael Boskin)  美国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弗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町田胜彦(Katsuhiko Machida)  日本

日本夏普公司董事长

3.罗伦佐·斯玛基(Lorenzo Bini Smaghi)  意大利

欧洲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

4.马克·于藏(Marc Uzan)  法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再造委员会执行主任

专题二:

5.文森特·巴罗斯(Vincente Barros)  阿根廷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6.斯蒂芬·奥伊勒(Stephen Eule)  美国

美国商会21世纪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7.拉蒙·马德鲁加(Ramon Pichs-Madruga)  古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古巴哈瓦那大学经济系高级教授

8.朴英雨(Young-Woo Park)  韩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主任

9.托马斯·斯托克(Thomas Stocker)  瑞士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瑞士伯尔尼大学气候与环境物理学教授

专题三:

10.孙堆·巴特包勒德(S. Batbold)  蒙古国

蒙古国大呼拉尔议员

11.米歇尔·达乌(Michele Dau)  意大利

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秘书长副秘书长

12.郑敬薰(Jeong Kyung Hoon)  韩国

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规划部主任

13.米歇尔·卡玛诺(Michel Kamano)  几内亚

非洲经济社会理事会联盟主席,几内亚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

14.金亮秀(Kim Yang Soo)  韩国

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会公共关系部主任

15.黎伯程(La Ba Trinh)  越南

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6.李昌徽(Chang-hee Lee)  韩国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劳动关系和社会对话高级专家

17.安东尼·马扎诺(Antonio MARZANO)  意大利

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主席(2009年至2011年),意大利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

18.罗杰·纳斯纳斯(Roger J. NASNAS)  黎巴嫩

黎巴嫩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

19.马利奥·塞彼(Mario Sepi)  欧盟

欧盟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

20.欧加·德帕拉军(Okas Teparagul) 泰国

泰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

21.韦利霍夫(Evgeniy VELIKHOV)  俄罗斯

俄罗斯公众院主席,物理学家

22.帕特里克·温杜里尼(Patrick VENTURINI)  法国

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秘书长

23.塞伊阿芒·冯萨克(Sayamang Vongsak)  老挝

老挝建国阵线副主席

专题四:

24.亚历山大·阿希夫(Alexander Aseev)  俄罗斯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

25.吉尔伯托·卡马拉(Gilberto Camara)  巴西

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26.戈埃尔(Dr. Prem Shanker Goel)  印度

印度工程院院长

27.彼得·格拉斯(Peter Gruss)  德国

德国马普学会主席

28.罗旭德(Peter Loshcer)  德国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国商会亚太委员会主席

29.比约恩·尼尔森(Bjorn O. Nilsson)  瑞典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长

专题五:

30.白司笛(Steve Barker)  英国

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国际技术援助专家、副组长

31.韩标(William Birmingham)  英国

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专家

32.伯尔乐(Joachim Breuer)  德国

德国法定工伤保险同业公会总会主席,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工伤技术委员会主席,欧洲国际康复协会副主席

33.格雷森·克拉克(Grayson Clarke)  英国

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社保基金管理专家,英国特许公共财务及会计学会会员

34.梅恪行(Mel Cousins)  爱尔兰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法学和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养老保险专家

35.胡伯涛(Hubert Stueker)  德国

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健康保险专家

专题六:

36.罗伯托·阿布德努尔(Roberto Abdenur)  巴西

巴西国际关系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巴西前驻中国大使(1989-1993),原副外长

37.古斯塔夫·格拉茨(Gustaaf Geeraerts)  比利时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38.罗伯特·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  美国

库恩基金会主席

39.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  美国

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天津)院长、《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作者

40.多丽丝·奈斯比特(Doris Naisbitt)  奥地利  《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共同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夫人

41.许通美(Tommy Thong-Bee Koh)  新加坡

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教授、国际法中心主席,新加坡原驻美国、联合国大使

42.杉田亮毅(Sugita Ryoki)  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社会长

2003年会议

12月17日电“21世纪论坛”2003年会议12月1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会议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将继续完善对外开放的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外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外商投资的健康发展。

贾庆林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取得了重大成果,国际贸易总额已名列全球前五位,吸引外资也成为全球最大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贾庆林指出,前不久,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机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确保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依法管理涉外经济活动,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和便利程度。这将为外商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健康发展。

贾庆林说,中国的发展和稳定,不只中国人民受益,也会给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带来新的商机和更大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我们希望取得共赢。“21世纪论坛”把“投资中国”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希望中外与会者深入研讨,畅所欲言,对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看法,对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问题多提建设性意见。

会议开幕前,贾庆林会见了出席本次论坛会议的中外贵宾。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主持开幕式。他说,“21世纪论坛”是全国政协在1996年创办的大型国际论坛,论坛的宗旨是“围绕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以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

这次“论坛”会议的主题是“投资中国——世界的选择和中国的政策”,会议下设四个专题,分别是:“投资中国:现状与趋势”“中国吸收外资法律政策”“内地与香港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一同成长”。

本次会议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和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企业家共4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1996年会议

组织委员会名单

注:以上均为1996年时任职务。

会议日程

会议主题:展望二十一世纪世界的亚洲与中国。研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亚洲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相互关系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日期:1996年9月4日至6日

会议地点:北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大楼

参会嘉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