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

更新时间:2024-10-28 17:47

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地震背景

地质构造

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次发震的龙门山断裂带总体呈NE—SW走向,由三条主断裂组成,分别是安县—灌县断裂,也称前山断裂;北川—映秀断裂,也称中央断裂;汶川—茂汶断裂,也称后山断裂。8.0级强震就发生在中央断裂,即北川—映秀断裂上,震中位置更靠近映秀(这个断裂带的历史地震尚未超过7级)。

龙门山断裂带既是青藏高原的东界,又是龙门山前陆盆地的西界。它南起于泸定、天全,向NE延伸,经都江堰、江油、广元进入陕西勉县一带,全长约500千米,总宽度30~50千米,总体走向NE40°~50°,倾向NW,NE与大巴山冲断带相交,SW与康滇地轴相截,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推覆构造特征。其北西侧是松潘甘孜褶皱带,南东为四川盆地。三条主干断裂基本特征及新构造活动特性如下。

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通常称安县一灌县断裂。断裂南西端始于天全附近,向北东延伸经芦山大川、都江堰、彭州市通济场、安县、江油、广元插入陕西汉中一带消失,总体走向呈NE35°~45°,断面倾向NW,倾角30°~50°,为脆性逆断层。该断裂是龙门山前陆盆地内部一条延伸长度较大的断裂,全长500余千米,由北东段的马角坝断裂、中段的都江堰—二王庙断裂、西南段的大川—天全断裂,在平面上呈左行雁列展布构成;断裂破碎带宽度一般在数米至20余米之间,显示北西盘相对上冲,且具右旋走滑运动的脆性破裂特征。

该断裂的北段是中低山和丘陵的分界带,南段控制了成都平原的西界,显示出其新活动性由西南向东北减弱的特点,属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强度大川一天全段相对其他地段强,1970年大邑西6.2级地震就发生在该段上,并产生了地表破裂。

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也称北川—映秀断裂,是汶川大地震得主发震断裂。该断裂线性影像清晰,活动构造地貌保存较为完好,在龙门山构造带几条主干断裂中显示出较强的活动性。以此断裂为界,断裂西侧为龙门山高山区,海拔高程为3000~4000米,东侧则为海拔高程在1000~2000米的中低山区,地貌反差显著。

该断裂的西南端始于泸定附近,向北东延伸经盐井、映秀、太平、北川、南坝、青川、茶坝插入陕西境内,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斜贯整个龙门山,长达500余千米。由北川—茶坝—林庵寺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北川—青川断裂组成。断裂总体走向NE35°~35°,倾向NW,倾角60°左右,系由数条次级逆断层组成的叠瓦式构造带。沿断裂带主要发育有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代表脆性变形的断层岩类,局部可见碳酸盐糜棱岩,表现出脆—韧性过渡的特征。该断裂为一条在中、晚更新世有活动的断裂,其中以北川—太平场一段活动最强,为中、晚更新世以来最强的活动段。汶川地震就发生映秀—北川—青川断裂上。

由平武—青川断裂、汶川—茂汶和耿达—陇东等断裂组成。该断裂带的西南端在泸定冷碛附近与南北向的大渡河断裂相交,向北东经陇东、渔子溪、耿达、草坡、汶川、茂汶、平武、青川插入陕西境内,延伸500余公里。其中,茂汶—汶川断裂,走向NNE—NE,由一系列倾向NW的叠瓦状逆冲断层组成,在早更新世活动明显,中、晚更新世仍有活动。平武—青川断裂,西起平武茶坊,向东经青川、阳平关达勉县,延伸数百公里,走向呈NEE向,倾向为NNW、倾角为60°~80°,是由数条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总体上表现为逆冲为主同时兼右旋走滑特征,为一条全新世的中、弱活动性断裂。

地震成因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地震特征

地震强度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8.0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8.0级,矩震级为7.9级;根据欧洲地中海地震台网中心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矩震级为7.9级;日本气象厅测定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是7.9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测定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持时

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很大,波及范围很广,地震波传播至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区的自由场地时峰值加速度仍大于10厘米/秒2,远至福建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区的多个台站仍记录到了加速度时程波形。在中国数字强震动观测网络的478个台站的加速度记录中,最大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957.7厘米/秒2,最大竖向峰值加速度为948.1厘米/秒2;单分量峰值加速度大于90厘米/秒2的有127条,大于10厘米/秒2的有375条。

地震特点

汶川地震在地震过程和动力特征上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震级高,震源浅。地震震级达8.0级,震源深度小于20千米。

2.具有面状震源的特点,破裂带长达近300千米。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沿破裂带持续累进性破坏的特点。震源从映秀开始,沿映秀一北川断裂向北东经彭州、北川、江油至青川及其以北迅速破裂,并在沿途剪断若干由断裂的错列和转折形成的局部“锁固段”,释放大量能量,形成面状震源,所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近300千米,并激活带动了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形成近100千米长的地表破裂。

3.地震持续时间长。由于地震的面状震源和断裂的累进性破坏特点,从而导致此次地震持续时间长达80~120秒。长持时的震动是导致地震强烈破坏和触发大量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4.地面地振动响应强烈。由于地震发生在地形条件极为复杂的中、高山地区,因此,地面地振动响应极为强烈,所记录到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局部地段达到1.5g~2.0g。更为特别的是,该次地震产生的垂直向峰值加速度仅略小于水平向加速度,或是两者基本相当。

上述特征决定了汶川地震对建(构)筑物以及地质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摧毁性,是导致灾区斜坡大量失稳,触发大量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

地震过程

震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西南方(地理坐标为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震源深度14千米,地震最大烈度11度,地震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中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

余震

截至2011年5月6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86403个。其中6.0~6.9级地震8个,5.0~5.9级地震40个,4.0~4.9级地震274个,3.0~3.9级地震1375个。

2021年7月14日23时36分,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北纬30.97度,东经103.37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

地震影响

受灾范围

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影响范围涉及中国10个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宁夏、陕西、甘肃及重庆5个省(区、市)受灾最为严重,共有4467个乡(镇)的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汶川特大地震的地震灾区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四川省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其中四川受灾范围涉及除攀枝花市以外的20个市(州)、159个县(市、区)、3720个乡(镇)。四川灾区面积达到25.2万平方千米,重灾区12.5万平方千米,极重灾区达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52%。

Ⅺ度区(11度):为汶川特大地震烈度最高区域,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Ⅺ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千米,短轴约20千米,北川Ⅺ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千米,短轴约15千米。

X度区(10度):面积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224千米,短轴约28千米,东北端达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

Ⅸ度区(9度):面积约为7738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318千米,短轴约45千米,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四川省汶川县。

Ⅷ度区(8度):面积约27786平方千米,呈北东向下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方向受地形影响有不规则衰减,长轴约413千米,短轴约115千米,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

Ⅶ度区(7度):面积约84449平方千米,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向受地形影响有不规则衰减,西南端较东北端紧,长轴566千米,短轴约267千米,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Ⅵ度区(6度):面积约314906平方千米,呈北东向不均匀椭圆形展布,长轴约936千米,短轴约596千米,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德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边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部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共10个县(市)。

共41个县(市、区)。

共186个县(市、区)。

参考资料:

伤亡情况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8708人,失踪17923人。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之外的19个市(州)均有人员遇难,尤其以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广元市因灾伤亡严重,5个市(州)人员遇难均超过4000人,其中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伤亡均超过万人。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5462人遇难,5·12汶川地震中被毁的北川县城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离震中映秀东北方直线距离250公里之外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5·12汶川地震造成4个社区整体掩埋,780余人遇难。

5·12汶川地震还造成人员受伤和被埋。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灾区伤病员1336621人次,其中累计住院治疗90066人;共向20个省转运伤员10015人。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灾区从废墟中共救出83988人。

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经济损失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其中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5.8%,陕西占2.9%,其他各省的损失之和不到20亿元。文物损失、档案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间接损失未入统计。其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很大,占到了总损失的七成。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最大,占总损失的27.4%。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为其次,占21.9%,包括学校、医院在内的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为第三,占20.4%。

第一产业: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地震导致灾区农业遭受重大损失。大量的水渠、提灌站、梯田、蓄水池以及机耕道、沼气池等农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温室大棚倒塌5万多个,毁坏圈舍730多万平方米,损毁农业机械8万多台(套),毁坏农村户用沼气池60多万口。由于地震导致部分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后期灌溉用水严重缺乏,致使100万—150万亩水稻田被迫改种旱地作物。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14.5万亩、损失32.6万吨;经济作物受灾面积257.2万亩,其中以茶叶、菌类等山区农产品损失尤重。林木损毁面积493万亩,林区道路损坏长度4859公里,林区房屋损毁面积311.1万平方米。四川全省畜牧业在地震中损失巨大,管理服务体系遭受重创。四川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畜牧部门房屋受损99.64万平方米,倒塌44.90万平方米,经济损失13.01亿元;防疫物资、检疫(验)设施设备和冷链系统损失2.45亿元。畜牧生产能力受挫。四川全省损失畜禽3383万头(只),经济损失69.92亿元。其中,大牲畜30.67万头,经济损失11.09亿元;生猪340.33万头,经济损失44.21亿元;羊58.49万只,经济损失3.30亿元;家禽2554.76万只,经济损失6.96亿元;兔398.75万只,经济损失4.35亿元。全省畜禽圈舍倒塌2882.32平方米,经济损失101.29亿元。饲草料方面,四川全省因灾饲草料经济损失13.46亿元。四川全省受灾饲料生产企业厂房受损面积63.15万平方米,经济损失18.52亿元;设施设备经济损失2799万元,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经济损失5221万元。草原生态方面,四川全省因灾造成天然草原植被破坏面积197.16万亩,退牧还草破坏面积21.44万亩,经济损失2.17亿元。渔业方面,毁坏鱼池30万亩,死亡或逃逸养殖成鱼、苗种8000多吨。农机方面,农机具损毁86986台(套)、提灌站损毁13070座、39.6万千瓦,机耕道损毁2.2万公里,农机库棚损毁面积27.2万平方米,办公用房损毁面积20.5万平方米。

第二产业: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四川全省16280户工矿企业受灾,厂房损毁面积4731万平方米。其中,中央在川企业房屋损毁面积1099.l万平方米,设备设施损毁36万台(套),产品和材料损失261亿元。主要受灾产业为以下四大产业:(1)装备制造业,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主要位于德阳市及绵阳市。(2)磷矿开采及化工产业,直接经济损失134亿元,主要位于德阳市。(3)电子信息产业,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主要位于绵阳市。(4)能源电力产业损失256.7万千瓦水力发电能力,主要位于阿坝州。矿山企业地面办公及厂房损毁面积373.5万平方米,设备设施受损35543台(套),井下设备设施受损20988台(套),井巷受损107.6万米。总部在四川省境内的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3家中央企业,数十家中央企业驻四川的下属企业,都受到地震灾害影响。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是受到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中央企业,受灾资产约占公司总资产的40%—50%。核心企业之一的东汽所在地——德阳绵竹市汉旺镇离震中映秀直线距离仅29公里,灾情最为严重。地震造成东汽主机一分厂、主机三分厂、焊接分厂、叶片分厂、船机分厂、金工分厂等东汽汉旺基地的单位及河坝生活区,以及东汽投资发展公司的铸造公司、装备公司、工模具公司、东汽技校等单位的建(构)筑物垮塌或严重损坏,80%的生产设施和机器设备严重受损。据统计,地震造成东汽约25万平方米的厂房、住房倒塌,形成危房30多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左右。位于四川省德阳绵竹市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清平磷矿,是汶川特大地震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严重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该矿的直接经济损失4.7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71亿元。地震发生后,绵竹到矿区15公里道路全部被山体滑坡堵塞,通信中断,矿区所有的房屋垮塌,多口矿井被埋,3000多名职工和家属被困。国家电网公司在岷江流域管理的8座水电站,除下庄电站外,映秀湾发电总厂的映秀湾、渔子溪和耿达电站,岷江水电股份公司的铜钟、草坡、沙牌和福堂电站全部停产。

第三产业: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在金融方面,5·12汶川地震导致银行营业房和办公用房损毁面积181.5万平方米,系统网络及设备损失4.7亿元,现金损失38万元。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在旅游业方面,四川省内优良和良好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此次地震的6个重灾市(州)。地震对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旅游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景区受损482个,宾馆饭店损毁3708个,办公用房损毁面积13万平方米,车辆损毁66辆;直接损失466亿元,相当于2007年四川全省旅游收入的40%。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商贸物流、粮食、供销、邮政系统因灾损失也很严重。四川全省商务系统有51429个网点和服务点受损,营业房损毁面积1110.5万平方米,商品损失67.8亿元,现金损失2804万元。粮食系统仓库损坏19712个、罐容损坏701.9万吨,粮油损失7万吨,办公室损坏面积50.9万平方米。供销系统房屋损毁面积293.5万平方米,商品损失2.8亿元,现金损失115万元。邮政局(所)损毁面积47.6万平方米,职工住房损毁面积31.2万平方米,汽车损毁37辆,其他设备设施损毁3251件(台),损失邮件赔偿金额221万元,损失现金212万元。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共造成四川省城镇居民住房倒塌1933万平方米,严重损毁6876.6万平方米,受影响居住人口97.8万户285万人。农村居民房屋倒塌635.06万间、严重损毁722.19万间。地震还使灾区城乡居民室内外财产损失惨重,据调查估算损失高达344.9亿元。

5·12汶川地震导致北川县城变为废墟,导致青川县城失去了承载人口的功能。同时,地震还导致汶川映秀镇、绵竹汉旺镇等城镇房屋建筑全部毁坏,都江堰市三分之一的房屋毁坏、三分之一的房屋需要加固维修。

处于地震烈度Ⅺ度区的汶川县水磨镇、漩口镇、白花乡、映秀镇、银杏乡、桃关村,都江堰市的虹口乡,彭州市的小鱼洞镇、龙门山镇,北川县的县城、陈家坝乡,平武县的平通镇、南坝镇等完全被损毁。

处于地震烈度Ⅹ度区的汶川县三江、耿达、草坡、下索桥、绵篪、玉龙,茂县的光明、富顺、土门、东兴,都江堰市的青城后山、紫坪铺镇,彭州市的通济、白鹿等城镇也完全被毁。

处于地震烈度Ⅸ度区的汶川县卧龙、七盘沟、威州、雁门、克枯、下庄、龙溪,茂县的南新、凤仪、渭门、沟口、永和、黑虎、飞虹,理县的桃坪,松潘的白羊,崇州市的文井江、鸡冠山,都江堰市的灌口、向峨、青城山、泰安,彭州市的磁峰等城镇建筑大部分被毁。

另据调查统计,四川全省有1595个社区居委会房屋倒塌、受损(其中重灾区1065个),占四川居委会数量的30.20%。这次地震的极重灾区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区的广大农村,四川全省有12939个村委会房屋倒塌、受损(其中重灾9310个),占四川全省村委员会总数的30.98%。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使四川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损毁十分严重。通往震中汶川的317国道、213国道被严重破坏全部中断,特别是即将建成的都汶高速公路损坏最为严重。此外,通往茂县、北川县、绵竹市、青川县、平武县等重灾县(市)以及254个乡镇公路交通一度完全中断。四川全省损毁高速公路299公里,成灌高速、成绵高速、成雅高速、成温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约145公里路面路基、181座桥梁、10座隧道被破坏。损毁干线公路3026公里,国道108线、212线等16条国道、省道约2723公里路基路面、577座桥梁、12座隧道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损毁农村公路18800公里、桥梁563座、隧道42座,损毁县级以上客运站143个、农村客运站543个,码头损毁200个,道班房损毁面积46.9万平方米,养护设施损毁116台(套),办公用房损毁面积49.9万平方米。地震造成四川省境内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达成线等主要铁路干线,成汶、德天、广岳三条支线等都不同程度受损。成都铁路系统受损线路2572公里、桥梁隧道377座、路基669公里、涵渠59座、信号设备站58个、房屋建筑面积331.4万平方米。共计造成41台(辆)机车车辆报废,32公里线路的钢轨或轨枕损坏、变形,61座桥梁、40座隧道不同程度受损,66个站的信号设备损坏,部分区段通信设备损坏,61公里接触网设备损坏,85.2万平方米房屋倒塌或受损,塌方落石58650立方米。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使城市供排水管道损毁7006公里,城市燃气管道损毁3275公里,市政道路损毁3112公里,城市桥梁损毁1040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损毁2609座。四川全省541个水厂、2630.9公里排水管道、1226座市政桥梁、87561盏路灯、470处公交设施、45处污水处理设施、1620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323处其他市政设施在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使水库工程受损1808座。因大坝裂缝、坝体滑坡、溢洪道毁坏、洪水洞垮塌、防浪墙断裂、坝坡塌陷等。其中,大型水库8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142座;有溃坝险情的69座,存在高危险情的310座。堤防工程损毁728公里,259884处水源设施震毁,供水工程受损管道长度3万公里,影响人口575万人,灌溉工程受损12.3万座、渠道长度3.9万公里,52791平方米水文观测站、236台水文监测设备、2134公里农村水电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倒伏、断裂电杆11419根,其他水利设施(涵闸等)受损105040处。水土保持设施蓄水池受损20622口、坡面水系4017公里、水产养殖受灾面积49.9万亩、成鱼及鱼种死亡3.1万吨,办公及管理用房受损面积101.7万平方米,管理设施受损8651台(套)。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使国家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247座,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停运1643条。四川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173座,其中全毁17座;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停运2769条。农村水电站损毁470座,配电设备损毁2811台,电网断电3.2万公里。6个重灾市(州)有361座电站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直接经济损失64.2亿元。四川全省共有36家地方电力供电企业受灾,10千伏以上线路停运线路408条,倒杆21540根,断线68559公里,损毁低压线路14253公里,配电设备3675台,直接经济损失18.61亿元。6个重灾市(州)有8个电力公司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37亿元。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造成通信基站破坏、通信设备损坏,设备折断或倾斜、光缆拉野。据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统计,地震致使通信领域的重灾区8个县辖下的109个乡镇通信中断。四川全省地震灾区共造成2552套数据设备、2564套交换设备、3625套传输设备、118755根通信路杆倒断,27307皮长公里通信线路、15731套基站设备、5321套电源设备、4101台发电油机、7337组蓄电池、3460座基站铁塔以及314001套其他设备不同程度受损,损毁3490间房屋和166辆汽车。四川全省通信系统业务用房损毁面积116万平方米,移动通信基站损毁2096座,小灵通基站损毁1.2万座,光缆损毁1.7万皮长公里,电缆损毁6277皮长公里,交换机及接入设备损毁5548台,传输设备损毁3623台。

环境破坏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触发大面积的滑坡、崩塌、堰塞湖、泥石流、地裂缝、地震陷坑和砂土液化。在地震瞬间,地动山摇,地表破裂现场造成公路或路面错段,或横向隆起,或纵向倾斜;地裂带沿线房屋或毁坏,或地基隆起抬高。位于断裂带上的房屋严重破坏、倾斜以至全部倒塌,路面倾斜大于60度,原始地形严重改观。地震断裂在汶川—北川一带破裂至地表,断裂挤压错动形成许多断层陡坎。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使汶川县、理县、茂县、彭州、绵竹、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等地出现大量山崩滑坡现象。一些山体整体滑入河谷,阻塞河道。唐家山滑入湔江河道形成唐家山堰塞湖。岷江干流河谷沿岸茂县至漩口段目视范围内约70%出现山体滑坡,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汶川至理县薛城段河谷沿岸约30%出现山体滑坡。滑坡体毁坏、掩埋村庄,滚石砸毁房屋、行驶车辆,造成行人死伤,毁坏公路桥涵,堵塞交通等。地震还导致地表喷砂冒水,甚至出现地震陷坑。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带来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导致大量土地灭失。根据国家减灾委、科学技术部抗震救灾专家组遥感监测,地震及其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导致地表覆盖物大量被破坏。汶川县、绵竹市、安县、彭州市、北川县、什邡市、都江堰市、平武县、茂县、青川县、江油市等11个县(市)区域地表覆盖物破坏严重。11个县(市)由于地震导致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破坏地表覆盖总面积达到77311公顷,占11个县(市)国土面积的2.69%。其中,以汶川县、绵竹市、安县和什邡市地表覆盖受破坏最为严重,分别占4个县(市)国土面积的6.85%、8.37%、5.96%和7.15%。地表覆盖遭到破坏,导致原有的林地、耕地、草地等土地受损或灭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影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5·12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灾区部分农民失去宅基地12307亩,涉及4.5万农户、15.9万人;使用耕地受损167.8万亩,耕地灭失17.6万亩,其中有约1.2万户、4.1万人的5.6万亩耕地全部灭失。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雅安市、阿坝州6个地震重灾市(州)损毁林地491.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61.53万亩,木质工业原料林56.84万亩,经济竹林11.4万亩,核桃等经济林61.83万亩。由于森林遭到大面积的毁灭,四川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0.7%下降为30.2%,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45个林业重灾县(市、区),森林覆盖率由震前44.51%下降为42.64%,下降了1.87个百分点。主震区所处的龙门山区,是四川省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该区域林地占四川全省10.4%,森林蓄积量占四川全省的9.5%,森林覆盖率比四川全省高13个百分点,林地占幅员的比重高出四川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由于大面积山体滑坡、塌方,林木大量倒伏、断折或被埋,林地垮塌、被淹甚至面积缩减,地震之前灾区多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的成果遭到严重破坏,初步统计林地损毁达380多万亩。绵阳市森林覆盖率直接下降了2.95个百分点。阿坝州林地损毁247.11万亩,其中天保工程造林78.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0.61万亩,已郁闭成林且有蓄积的林地137.6万亩。另外,地震中有13处国家、省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5%。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严重威胁着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社会损失

地震造成四川全省13768所(个)学校(含教学点和附设班)受灾,涉及在校生930万人;倒塌危房校舍面积1151万平方米,受损校舍面积2423万平方米;造成校舍损失262.4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损失13.74亿元,体育场地损失3.94亿元,附属设施损失23.36亿元。其中,成都市受损学校1086所,德阳市780所,绵阳市1398所(未含民办学校),广元市492所,阿坝州763所。

四川全省卫生系统卫生服务机构受损11386个,占四川全省总数的16%。房屋损毁面积708.6万平方米,设备损毁6.8万台,药品损失3.5亿元。重灾市(州)部分县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成危房,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损失殆尽。其中成都市有25个镇卫生所、154个村卫生站整体损毁,德阳市受损医疗机构976个,绵阳市3322个,广元市2495个,阿坝州977个。

四川全省人口和计生系统服务机构受损9034个,房屋倒塌面积12.4万平方米,危房面积43.6万平方米,设备损毁3.6万件,药品药具损毁1226万元。

四川全省民政系统各类民政事业单位(含社会福利机构)受损1598个,房屋受损面积35.2万平方米,设备损失2.2亿元。约44家福利院和养老院倒塌,6个重灾市(州)的孤儿院、社会福利院和精神病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四川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台站受损1220个,办公用房和机房损坏面积50.5万平方米,光缆线路损坏6.7万公里,专业设备损坏17.8万台(件、套)。

四川全省体育系统公共比赛场馆(有观众席)受损面积92.5万平方米,运动员训练场馆损坏面积24.1万平方米,其他体育用房损坏面积12.6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损坏587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损坏266个。

文化损失

四川地震重灾区大多数是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生态脆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极其不便的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灾区文化产业受损严重,涉及演出展览、文化娱乐、艺术教育培训、音像、艺术品、网络文化、对外文化贸易等多个行业。部分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市场服务场所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消费和投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机构和设施受损3990个,房屋受损面积55.8万平方米,设备受损89331台,公共文化机构和设施受损9598个,房屋受损145万平方米,设备受损60203台,图书受损346.9万册。文物本体损毁276件,管理用房损毁面积4.6万平方米,防护设施损失9亿元。

四川灾区的文化局、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基础设施均受到严重损毁。其中,有4个县文化局行政大楼、5个县文化站、4个县图书馆、4个影剧院(剧场)、2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整体垮塌,面积7.8万平方米。北川县、汶川县、青川县、茂县等县的文化设施在地震中全部被夷为平地。

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地震灾害给四川省文化遗产造成极大损坏。重灾区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阿坝州的文物建筑、博物馆垮塌,文物损毁非常严重,文物损失惨重。四川全省有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数量难以统计的文物保护点受到不同程度损毁;65处博物馆、文管所文物库房和办公、管理用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大量馆藏文物受损。

四川全省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都江堰景区、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成都锦里、建川博物馆聚落、九寨沟演艺群、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园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灵岩山文化旅游园区、昭化古城三国文化产业园区等150余家重点文化产业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绵竹年画村、什邡惊奇欢乐谷等完全损毁。有1.1万个文化经营场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因灾大面积停业的有13个县,经营场所达到1734家。有27个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590家经营场所不能正常营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因灾经济损失达到69.5亿元。

次生灾害

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