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3 10:12
中国1964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的7.62毫米自动手枪(简称“64式手枪”)。
具有射击精度好、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便于携带等特点,但威力较小。由枪管、套筒、复进簧、握把座、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弹匣构成。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机构,枪管固定。弹膛内刻有4条螺旋槽,用来增大抽壳阻力,减轻套筒后坐到位时的撞击,提高射击平稳性。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联动式发射机构,便于及时操枪射击。具有多重保险机构,套筒左后侧有手动保险柄,上抬至保险状态时,锁住击锤和套筒;射击时还有不到位保险、自动保险和射击保险机构,确保射击时的安全可靠。设有弹膛有弹指示器,弹膛内有弹时,套筒后端上方露出用手可摸到的白色凸起,昼夜均能辨识。空仓挂机时,将装有枪弹的弹匣插入,并向上拍击一下弹匣盖,弹匣回闩机构即可使停在后方的套筒解脱复进,推弹入膛,闭锁待击,简化了操作程序。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55毫米,枪管长86.5毫米,空枪重0.56千克,发射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弹匣容弹量7发,初速310米/秒,战斗射速30发/分,有效射程50米。
手枪类型主要有:
设计师为64式手枪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弹药——7.62×17毫米手枪弹,也称为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该弹的威力基本上与7.65×17毫米SR手枪弹相当,初速略高,两弹并不通用。原因是:7.65毫米手枪弹采用半凸缘式底缘弹壳,弹壳底缘直径是9.06毫米,弹壳长17.3毫米;而64式手枪弹则是采用无凸缘式底缘弹壳,弹壳底缘直径是8.44毫米,弹壳长16.8毫米。使用64式手枪弹的武器,如64、77式手枪也不能装填7.65毫米手枪弹。
在研制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直接照搬52式手枪的基本结构,这样能大大缩短研制时间和经费,毕竟该结构是已经成熟完善的。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应该对其结构进行大的修改,毕竟52式手枪的某些设计已经过时,也不符合人机工程,例如保险机构设计就很不合理。最终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决定独立研制新型手枪。
经过数年的努力,1964年,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自卫手枪终于设计定型,并被命名为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64式手枪”)。但直到文革结束后,兵工行业逐步恢复了生机,64式手枪才开始大规模生产,此时已是80年代了。
64式手枪外形小巧玲珑,便于隐蔽携带,加上其使用的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装药量较少,射击时声响不大,所以被广大公安民警称为“小砸炮”。该枪也是我国常见的警用武器之一,深受使用者喜爱。
该手枪由枪管、套筒、复进簧、套筒座、击发机和弹匣六大部分组成。6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采用自由枪机式,设有联动击发、空仓挂机、弹匣回闩和弹膛有弹指示等机构;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到位保险、自动保险和射击保险等多种功能。该枪用以杀伤50米内的目标,在25米距离上,能射穿2毫米厚的钢板、7厘米厚的木板、4厘米厚的砖墙、25厘米厚的土层。
64式手枪为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可单、双动发射。保险机构非常完善,除手动保险外,还有跌落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同时还具备了弹膛有弹指示和空仓挂机解脱等机构,是小型自卫手枪中较为先进的。
基于中国先前生产过仿制PPK的52式和仿制马卡洛夫的59式手枪,在64式手枪上也有诸多结构沿袭了这两种手枪上较为先进成和熟的部分。照门、保险、击针、弹匣、击锤联动缺口与59式手枪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套筒座、扳机、空仓挂机则沿用了52式手枪的结构.。
52式和59式手枪上较为复杂或脆弱的地方都尽量摈弃了,改为自行设计,如阻铁就是自行设计的。该枪全长152.8毫米,空枪重量为560克,弹匣容量7发。根据中国的相关杀伤动能标准,杀伤人体所需动能为80焦耳,而杀伤马匹的动能则为180焦耳,所以该枪的枪口动能设定为220焦耳,其威力能满足日常自卫的需要。
因64式手枪为个人随身自卫武器,所以要求在近距离上,能短时间内有效杀伤突然出现的单个或数个生动目标,即首发命中就能保证目标立即失去抵抗能力,停止对射手的危害,达到自卫目的。根据这一使用要求,研究人员参照国外有关武器的性能,量化武器的战技指标,手枪枪口动能定为180~220J。由于手枪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只靠本能瞄准射击,射程太远意义不大,故有效射程定为50m。为了准确命中和有效杀伤有生目标,故对50m处5号人头靶的命中概率需大于80%,弹道高不超过30cm。
六四式手枪是中国以德国ppk手枪为主要参考对象,同时综合前苏联马卡洛夫手枪,参见《国产轻武器一览》一书(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考虑了中国士兵的自身特点。比如改进了枪托的大小,适应中国士兵较小的手型。适合中国人的体形特点及使用习惯。
64式手枪的枪、弹、药均为新研制产品,三者互相制约,紧密联系,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研制中,射击精度一度成为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试验,得出射击精度与枪管的结构及加工质量、枪弹、枪管固定方式等因素有关,还与枪弹的结构、枪管和枪弹的配合尺寸、射手的熟练程度、固定枪架等因素有关,而枪管震动是影响精度的最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单锥坡膛弹膛结构改进枪弹的起始条件,控制线膛尺寸和枪管壁厚差,严格控制并提高枪管平直度,用机械擦铅、阳线抛光、内膛镀铬等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射击精度问题,满足了设计使用要求。
64式手枪诞生至今已整整40年了,它的研制成功,在中国手枪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装备的手枪,从战争时期主要靠缴获敌人的武器,建国初期主要靠仿制国外的产品,发展到自行设计研制的新时期,手枪由杂式装备逐步走向系列化、正规化装备。
该手枪开始装备人员级别较高,范围较小,以后逐步成为部队、公安、武警、司法和保卫人员的普遍装备,装备数量大,用途广,在安全保卫、打击罪犯、维护治安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另外,存在精度、震平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研制时经过攻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手枪枪管短及结构等因素,要想得到更满意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64式手枪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至今警察部门还在使用,做出的贡献也是颇多。这支从“将军”手里走过的手枪,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继续见证警坛风云。
64式手枪作为一支60年代诞生的武器,同时又作为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支手枪,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归纳如下:
64手枪体积小,便于携带,外观加工质量好。操作顺手,可靠性也很高,开始时民警都很喜欢,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小型手枪的一些弊端,群众与罪犯习惯以64手枪的外形衡量武器,小手枪基本谈不上什么威慑力,再加之64手枪表面加工工艺比54手枪好很多,按理说是技术的进步,但加工细致的表面缺乏金属质感,容易让人产生塑料制品的错觉。手枪体积小,很难让群众有安全感,同时也对罪犯缺乏威慑力,甚至引起更严重的误会。
64式手枪属于小型手枪,其体积较小。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没有为其设计指托,手掌较大的射手在使用时只能将小指蜷曲在弹匣底部,甚至还有射手要翘起“兰花指”来射击。而很多国外的小型手枪均在弹匣底部设计了指托,如PPK手枪就有这样的设计。塑料制成的指托结构很简单,成本也不高,可由民警自行安装,但是多年以来从未有厂家提供过类似的产品。枪底把设计上的另一个问题:虎口上方的延伸部分过短,在射击时,需特别注意手的握持角度,特别是手比较大的人。
64式手枪仅有7发的弹匣容量不能满足需求。多数民警日常持枪时,为减小托弹簧压力,延长弹匣使用寿命,通常只装5发子弹。但是在必须使用武器的场合,往往不是一两发子弹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还要加上鸣枪警告所用掉的子弹,民警手里的枪只剩下3~4发。如此少的子弹,不能应付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
停止作用,简单地讲,就是弹头使敌对者丧失反抗能力的作用。停止作用的好坏取决于命中后对有生目标丧失战斗力的时间。时间越短,停止作用就越大。但64式手枪弹的停止作用不是很明显,在多个案例中,都曾出现过罪犯被连续击中数枪仍然能反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