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4 19:33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 670 《Скат》,中文:鳐鱼,英文:Project 670 《stingray》,北约代号:Charlie-class,译文:查理级,简称:C级),是苏联海军隶下的一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是苏联第三代巡航导弹核潜艇。
1958年至1962年,苏联研制建成了5艘第一代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紧接着于1961年至1966年,又建成了29艘第二代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它们被北约统称为“Echo class”,即回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回声级的作战任务是在大洋和海上运输线上打击敌水面舰船和商船,如果需要前往攻击敌岸/陆上纵深处的目标也可以换装为可携带核弹头的舰对陆型巡航导弹,因此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海军也第一次拥有能够威胁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潜艇部队。
659型装载的P/П-5反舰巡航导弹(北约称“沙道克”SS-N-3反舰导弹)只能打击陆上固定目标,不能打击海上移动目标。之后的675型装载的P/П-6反舰巡航导弹(北约称SS-N-3A)射程有所提升,而且能够攻击活动目标。但不论是P-5巡航导弹还是P-6巡航导弹都只能在水面发射,发射后潜艇仍需对导弹的飞行进行控制,在导弹经过中段轨迹校正和末端引导信息送往第三引导方后才能下潜,这使得潜艇一旦发起攻击遭到追踪和报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生存性,作战效率也因水上发射导弹违背了“隐蔽攻击”这一战术原则而受到影响。
1959年4月1日,苏联政府下达了有关“设计水下发射型反舰巡航导弹(P-70型)”的命令,这种被称为“紫晶石”的P-70反舰巡航导弹(北约称SS-N-7)是当时世界上首型,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进行水下发射,并采用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与此同时,苏联还开始了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的研制,由于其首次使用了钛合金建造,在缺乏相关技术经验的情况下,前后共历时11年才建成,由于造价昂贵最终仅建成一艘。在此期间,更为廉价且性能优良的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
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海军总司令部从所有设计局提供的方案中选定了第112中央设计局(即天青石设计局)的技术方案,并于1960年5月9日委托该设计局负责设计,该设计局比较“年轻”,创建于1953年,是在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设计科的基础上,并调来红宝石设计局的人员组建成的,和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同在高尔基市(现称下诺夫哥罗德),曾设计过613型潜艇,这次是该设计局首次设计核潜艇。尽管如此,在总设计师В·П·沃罗比叶的带领下,很快完成了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的设计工作,其设计风格不同于设计675型的红宝石设计局。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的设计建造前提是用于装备能够进行水下发射的P-70反舰巡航导弹,这就意味着其设计建造是以661型为参考的,另外还吸收了671型攻击核潜艇的优点。1963年7月,苏联政府通过了670型核潜艇的设计方案,由苏联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为此该造船厂进行了大幅度改建。1964年5月9日,首艇K-43在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开工,1966年8月2日下水,1967年11月5日服役,1965年至1973年期间的五年该造船厂共制造同型艇10艘,总计11艘。所建造的潜艇都用专门的船坞沿着内河航道(伏尔加河、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等)运送到苏联西北地区的北德文斯克市,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进行舾装、竣工。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有两型,最初建造的11艘为670原型,北约命名为查理I级或C-1型。1974至1979年,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又建造了6艘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苏联内部称为670M型,北约命名为查理II级或C-2型。670M型作为670型的升级型号,其作战任务与670型相同,但其换装更先进了P/П-120反舰巡航导弹(北约称“孔雀石/塞壬”SS-N-9反舰导弹),这也是最大的改动。从建造的时间和数量上看,苏联海军对670型的设计不太满意,因此很快就开始建造更为优良的94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最初打算配备于苏联黑海舰队,后来由于海峡问题等政治原因放弃。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11艘原型艇都是先编入北方舰队,然后又转到太平洋舰队服役,其中有10艘艇都有跨越北极地带穿过冰层下航行的记录,只有一艘K-201艇是绕过非洲,经过马六甲海峡航行到远东太平洋舰队的。其中K-201艇于1974年5月编入太平洋舰队,K-429于1977年编入太平洋舰队,K-87于1978年11月编入太平洋舰队,K-325于1978年编入太平洋舰队,K-320艇1979年9月编入太平洋舰队,1982年4月至1987年12月进行了中修。K-121于1983年10月编入太平洋舰队,K-25于1984年编入太平洋舰队。K-313艇最初先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执行作战任务,1981年12月至1985年5月中修,1986年9月编入太平洋舰队。K-308艇1982年9月至1984年5月中修,1985年10月编入太平洋舰队。K-302艇于1985年4月至1988年3月进行了中修,1988年9月编入太平洋舰队。K-201艇于1981年8月至1988年11月进行中修。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K-43艇,先是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一带执行作战任务,1973年11月至1979年11月进行中修,1980年12月编入太平洋舰队,1983年7月至1984年12月又进行中修,并进行了改装,装上了空调,装修了新的军官室和艇员住舱,拆下了通信和指挥控制的保密设备。1984年12月从苏联舰队除名,1988年1月5日在海参崴租给了印度,直到1991年1月5日前该艇称为“查克拉(Chakra)”编入印度海军,用作培训艇员和取得操作核动力装置的使用经验,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租借国外的核潜艇。1991年3月1日,K-43艇又重新回到苏联舰队,仍编入太平洋舰队。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在1990-1994年完成退役。
670M型巡航导弹核潜艇都在北方舰队服役,没有转到太平洋舰队去。K-452艇于1986年6月至1992年7月进行中修并进行了改装,K-479艇于1991年9月进厂中修,K-503艇于1985年4月至1986年6月中修,K-508艇于1990年1月至1991年2月中修,K-209艇于1993年1月进厂中修。670M型的“命运”不如670型,仅有K-452艇服役了25年,其中中间有6年在中修改装,其余几艘艇服役都不满20年,而且有2艘K-479和K-209都是中修时就因经费不足而退役。
艇型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外型采用水滴型艇型,艇体从艏至艉直径逐渐缩小直至艇艉单螺旋桨处;导弹发射筒设在艇体艏部紧凑布置,而前水平舵布置在发射筒之后,指挥台围壳前一点;指挥台围壳为“小轿车”型位于艇身中部略微靠前,后水平舵与艉垂直舵组成十字舵。考虑作为单桨的备用和改善艇的回转性能,670型左右舷还各有一个备用的喷水推进器。为了降低水的阻力,潜艇非耐压艇体的孔和开口都用导流装置封闭,所有升降装置的围壳也采用了阻力较小的“小轿车”型。670型的横剖面为圆形或近似于圆形的占大部分,在艇艏端长约1米的横剖面则为8字形,这样的结构受力和施工成形都比较复杂。但是,这样做可以将8枚P-70导弹和基平面成32.5°角紧凑地布置在舷间空间内。潜艇在非耐压艇体、上层建筑、指挥台围壳以及耐压艇体的外表面都敷有反声呐的橡皮涂敷层,此外还安装了消磁装置。
结构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及670M型不同于675型的双壳体结构,而采用了混合结构型式,在艇的艏艉端是双壳体,其中艉端的双壳体有点象纺锤体,而艏端则是椭圆体。从潜艇的横剖面图上可以看到在艇的中部指挥台围壳区域只有耐压艇体裸露在下部,耐压艇体的上半部才有非耐压的上层建筑,虽然是混合结构形式,但是670型的储备浮力仍有27%,670M型也有24%。670型及670M型耐压艇体用高碳钢制成,非耐压艇体用低磁钢或铝镁合金制成,声呐导流罩和艇尾部的透水部分、尾翼则用钛合金制成。由于艇体采用混合结构,加上苏联为670型专门研制的大功率反应堆以及一些新研制的设备,使得同样装8枚导弹的670型排水量比675型要小近1000吨,670型的水下排水量和675型的水上排水量相当,670型的最大长度只有95.5米,而675型则为115.4米,短了约20米。670M型在670型的基础上长度增加了9米,变为104.5米,排水量比670型增加了700余吨,在艇艏艉端和升降装置围壳处的非耐压艇体外形也有一些不大的变化。
舱室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不同于675型的10个耐压舱室,全艇分为7个耐压舱室。1舱为首舱,包括导弹和鱼雷舱;2舱为住舱;3舱为中央舱;4舱为辅机舱;5舱为反应堆舱;6舱为汽轮机舱;7舱为尾舱。670M型比670型多了一个居住舱室,变为8个舱室,分别为1舱首舱,2舱住舱,3舱住舱,4舱中央舱,5舱辅机舱,6舱反应堆舱,7舱汽轮机舱,8舱尾舱。670型装备了大功率的单反应堆,由于671型核潜艇是单桨双堆,反应堆舱也没有水泵室,因此670型是苏联最早的单桨单堆的一型艇。此外,传统布置在反应堆舱的回路冷却泵,在670型上则布置在了与反应堆舱相邻的一个舱室内,这使得潜艇在断电或某一舱室有较大事故时也能冷却反应堆,同时用于冷却能源设备的舷外海水管路,也因为不再像传统那样需要经过舷间空间的跨管而大大简化。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及670M型的动力装置相同,都采用了单轴低噪声螺旋桨;备用动力有为1台500千瓦柴油发电机,2×152块块蓄电池,2台喷水推进器,电机功率370千瓦。670M型的机械设备仍采用670型的,导弹发射筒的布置形式也和670型的一样,所有机械及其基座都装有隔声减振器,舱室隔壁和甲板铺板也都有减振敷层。在后来的现代化改装中,670型有4艘艇K-313、K-308、K-320和K-302在中修时将“刻赤”换成了“卢比康”声呐,由于首部的正浮力偏大,因此还在升降装置围壳前装上了水动力稳定装置,即带负攻角的平面板,以压低首部。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将所有艇的5叶螺旋桨改用为各有4叶的双重反转低噪声螺旋桨(直径分别为3.92米和3.82米),一前一后在桨轴上串起来。
导弹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在艏部的耐压壳外部两侧各斜置安装四座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携带了8枚P-70反舰导弹。P-70导弹是由第52实验设计局于1959年开始研制的,1968年开始装备部队,总设计师是B·H·切洛梅伊。P-70导弹是一种低空飞行导弹,已经没有P-6导弹那样挂在弹尾部下面的助推器,由于射程短,所以用艇上的雷达也可以保障全程发射,解决目标导引问题,但雷达是暴露性器材,使用雷达对潜艇的隐蔽性不利。虽然射程较短,但同样预警与反制的机会也变少了。P-70导弹使用惯性导航系统,在弹道末段使用弹上的主动雷达自导头制导,自主导向目标,并能自动选择打击目标队形中最大的目标。当必须有选择地击毁某一目标时,艇上控制系统装有相应的逻辑系统,予以确定。导弹发射前可同时检查4枚导弹的情况,分2次齐射,将8枚发射出去。因可用本艇声呐对目标进行搜索、实施导弹攻击,所以能跟踪航母,这主要靠的是本艇的低噪声和P-70导弹飞行高度低和较短的飞行时间,大大增加了敌方组织反击的难度。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与回声级核潜艇相比,增加了卫星数据链,截获敌方目标位置的手段更加可靠,而且携带的P-70导弹可以在潜艇的航速不超过5.5节,海浪5级的情况下从水下30米处发射。675型的P-6导弹要靠外界的飞机、卫星等提供目标信息,而670型的P-70导弹的发射控制系统是和艇上的“刻赤-670”声呐、“西格玛-670”导航系统和“拉多加П-670”鱼雷射击指挥仪配套使用的,发射控制系统从这些观导设备中获得目标的方位、速度的变化、目标距离及目标的运动航向、航速参数以及本艇的航向、航速和纵摇角等数据。
670M型装备的8枚P-120导弹也是采用固体燃料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1972年装备部队,由于P-120导弹的长度和直径都比P-70导弹大,所以用于发射P-70导弹的发射筒不能用于发射P-120导弹,而要经过改装或制造新的。P-120导弹与P-70导弹一样,也是飞行高度低,飞行时间短,而且有较完善的雷达选择系统,能自导并选择打击对象。不仅如此导弹的雷达头还有“大鸨(Дрофа)”红外传感器,装在其外部的吊架上,这个传感器在弹道的末段,就象雷达一样,起导引作用。此外,P-120导弹抗干扰能力也较强,通过新型的“卢比康”声呐提供目标指示,采用“多瑙河-670M”数字计算机导弹发射控制系统,保障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自动化,而且发射前的准备时间比P-70导弹缩短了1.3倍,同时这一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对8枚导弹进行控制,保障了其发射效率。
670M型K-452艇上还装备了另一型P/П-800反舰巡航导弹(北约称“缟玛瑙”SS-N-26,苏俄代号3M-55“红宝石”),在K-452进行中修时将发射P-70导弹的发射筒拆除,改装为可发射P-800导弹的运输发射箱,每个发射箱装弹3枚,8箱共24枚。在20世纪俄有关资料中,没有提到670M型上装备P-800导弹,反而提到了改装的P/П-1000“火山”反舰巡航导弹(苏联代号3M-70),该导弹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据称可以在水下和水上发射。P-1000导弹在675MKB型(675型改进型号)上是用作水上发射,而在670M型上则是用作水下发射,这样发射P-120导弹的发射筒也可以用来水下发射P-1000导弹了(改装发射筒时已考虑到P-1000导弹的外形尺寸),P-1000导弹或许存在某些问题,所以在21世纪俄资料中未曾再提过该导弹装备670M型的问题。
鱼雷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及670M型艏部设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共可携带14枚鱼雷和导弹,或者24枚AMD-1000水雷。670型装备的鱼雷为533毫米的САЭТ-60和СЭТ-65型鱼雷,670M型再此基础上增加了СЭТ-53M鱼雷和RPK-2“暴风雪”/“海星”火箭助推鱼雷(北约称SS-N-15反潜/舰导弹,又称“暴风雪-53”导弹)。
САЭТ-60是潜用反舰鱼雷,银锌蓄电池,声被动自导,速度42节,射程约13千米,射深2-14米,1961年列装。СЭТ-65是潜艇和水面舰艇两用反潜鱼雷,银锌蓄电池,双平面声主/被动自导系统,速度40节,射程15千米,射深将近400米,1965年正式使用。СЭТ-53M反潜鱼雷是苏联第一型533毫米的反潜鱼雷,它是将СЭТ-53上的铅酸蓄电池改进为采用银锌蓄电池,采用双平面声自导系统,航速29节,射程14千米,射深20-200米。
“暴风雪-53”导弹是苏联第一代反潜导弹,口径533毫米,弹长8000毫米,重量2200千克,发射深度50米,射程40-45千米,战斗部为200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核装药和惯性制导系统。其前身为苏联研制的81R火箭助推鱼雷,是一种水中-空中-水中型的火箭鱼雷,类似美国于1964年服役的“沙布洛克”,采用固体燃料,从鱼雷发射管中用高压空气发射出管,出管后火箭发动机将其送出水面,然后在空中飞行,直至发动机停机,火箭继续以惯性飞行;在轨道的末端,533毫米的火箭放出核弹头,在预定的深度爆炸。对火箭的控制都是由弹上的惯性系统来进行的,和反潜鱼雷是不同的,因此又可称为反潜导弹,“暴风雪-53”导弹也装备在671型攻击核潜艇原型及改进的PT型艇上。
670M型的水声设备为新的“卢比康”声呐系统,但在4艘艇K-209,K-452,K-503和K-508上装备了更新型的МГК-500“鳐-M/KC”综合声呐。“鳐”声呐是第三代声呐,它的搜索系统更优越。除了重量和尺寸外,在搜索水面舰艇方面,其性能与当时美国最先进的声呐相当,达到美国同类系统的水平。在正常水文条件下,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为230-250千米。声呐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探测——判别目标的类型——确定活动目标的坐标和运动参数,其中“判型”与“敌我识别器”中的“识别”相区别,是现代水声学中最复杂和最迫切的问题,是声呐系统必须解决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靠声呐兵的主观听力来“判型”的,但由于目标距离的增大和其他原因,声呐技术必须解决客观“判型”的问题,而“鳐”声呐就有用于“判型”的分系统,具有判别目标性质的能力。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装备有P-70导弹发射控制系统,“拉多加П-670”鱼雷射击指挥仪,“西格玛-670”导航系统,“闪电”通信系统,РЛК“信天翁/海鸥”或MPK-50“梯形瀑布”综合雷达系统,МРП-21A“港湾-П”搜索雷达,MT-70电视系统和ПЗНГ-10潜望镜,海洋监测卫星数据链,以及装备在667型战略核潜艇上的“破雷卫”拖曳天线。
670型上的作战装备和技术设备装有高度自动化和检测的控制系统,海军将其称为“半自动艇”,其作战情报综合系统可自动维持潜艇的深度、航向,并能够自动上浮、潜航和发射导弹等,这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艇员人数。
670M型对电子设备也进行了改进,装备了最新的“多瑙河-670M”导弹发射控制系统。670M型艇上的观导设备,包括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拖曳天线、搜索雷达、电视系统、潜望镜等和670型上的基本相同,但综合雷达用的是MPK-50“梯形瀑布”型。
1968年夏天,P-70导弹交付苏联海军,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从1972年正式开始执行作战任务,其中配备于北方舰队的第1核潜艇舰队第11核潜艇师的670型核潜艇参加了数次大规模演习,670型核潜艇首先前往地中海执行了一项以美国海军第6舰队为目标的作战任务。
1972年5月,K-313艇在地中海举行了导弹发射训练,美国海军通过监视其训练情况,掌握了670型的攻击力,并对部署在地中海海域航母特混部队的战术进行了大规模改动。
1972年6月,K-320艇在巴伦支海于水面状态和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K-131艇相撞,艇的首端轻微受损。
1974年,K-452艇进行了P-120导弹试验,1998年前按计划进行战术训练并进行新型的P-800导弹的试验。
1974年1月2日至5月6日,K-201艇和671型攻击核潜艇K-314艇及1134A型大型反潜舰“伏罗希洛夫元帅”号,由北向南绕过非洲,经过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在突破法罗群岛-冰岛防潜带后,潜艇以战术群的形式,保持水声通信联系,1艘在100米深度、1艘在150米深度处航行,最终到达堪察加半岛。
1977年和1979年,K-429和K-302分别经由北极到达堪察加半岛,配备于太平洋舰队的第2核潜艇舰队的第10核潜艇师。
1980年,670型核潜艇对美国航母CV64“珊瑚海”号航母特混编队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监视。
1981年,K-43艇在和K-184艇共同进行作战训练时两艇相撞,非耐压艇体受损。
1983年6月,K-429艇在厂修后出航验收战斗训练时,由于人为疏忽未关闭通气管舱门导致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水域进水,沉在39米水深处,16人丧生,其余艇员都出艇到达海面而获救,艇长被判刑10年。1984年8月,K-429艇被打捞出水,1985年9月,由于操作中违反了要求,艇又再次沉没。1986年打捞出水,停泊在港口,成为一艘教学训练用艇。
1984年3月,K-201艇和大型反潜舰“弗拉迪沃斯托克”号一起,对以CV63“小鹰”号为首的美航母战斗群进行了跟踪。
参考资料
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作战任务是探测、跟踪并用巡航导弹和鱼雷打击敌战斗舰艇和护航队中的舰船,是苏联第一型能从水下发射飞航导弹的核潜艇。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安静性能优于675型,并且能够水下发射导弹,易于突破反潜防护网,因此能够将P-70导弹射程距离短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加以利用,也就是说在接近目标60-70千米后发射导弹,敌方能够进行反击的时间很短,在作战使用上曾有过协同攻击型核潜艇和大型反潜舰跟踪美航母战斗群的记录,是当时作战能力较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环球网,舰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