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5轰炸机

更新时间:2024-05-06 22:02

B-25轰炸机(英文:B-25 Bomber,绰号:Mitchell,译文:米切尔),是美国一型螺旋桨中型轰炸机。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37年,美国陆航装备部开始研究性能优于现有单发型号的双发攻击轰炸机的可行性。

1938年3月,美国陆航发布了38-385号提案,定义了对新机的要求,规定该机可载弹544千克,飞行1930千米,最大速度不低于322千米/小时。贝尔、波音-斯蒂尔曼、道格拉斯、马丁和北美提交了各自的方案。贝尔的Model 9安装两台艾利森液冷发动机,但在原型机制造阶段之前就被淘汰。波音-斯蒂尔曼的Model X-100采用三座上单翼布局,安装两台普惠R-2180星形发动机。马丁的Model 139是双发中单翼布局,道格拉斯的Model 7B是安装了两台1100马力普惠R-1830“双黄蜂”星形发动机的上单翼飞机,北美的为NA-40。

1939年1月29日,北美NA-40首飞,在初期试飞中该机出现了尾部震颤问题,并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加剧,此外还记录到滑油和汽缸头温度的不稳定,随后北美为机翼上方的排气集气管增加了弯管并加长了排气管,然后在发动机舱后方增加方形整流罩。

1939年2月底,北美为NA-40更换了两台莱特R-2600-A71-3“双旋风”14缸气冷星形发动机以提高动力,并且为莱特发动机配备了更为流线的发动机罩。机翼上方排气也被改为向发动机舱外侧排气,化油器进气口也稍稍后移,改装完成后的飞机编号为NA-40B。

1939年3月1日,NA-40B首飞,性能有了小幅提高,在152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提高到462千米/小时。3月12日NA-40B交付俄亥俄州的莱特机场展开试飞,该机在莱特的试飞只出现了极少问题,问题是寇蒂斯电气螺旋桨缓慢的桨距变化拖延了发动机停车测试。

1939年4月11日,NA-40B在一次发动机停车测试中失去控制坠毁在莱特机场附近,机组侥幸逃生,未受重伤,但NA-40B毁于大火。尽管这次事故并不是NA-40B基本设计的问题,陆航还是不准备量产该机。尽管NA-40没有使北美获得陆军轻攻击轰炸机的订单,但却让该公司在另一场竞争中有所收获。

研制历程

1939年3月11日,美国陆航颁布了第39-640号通函提案,要求设计一种中型轰炸机,能挂载1360千克炸弹飞行3220千米,最大速度不低于483千米/小时。并列出了普惠R-2800、莱特R-2600、莱特R-3350三种发动机供选择。陆航广泛邀请厂家提交方案,其中北美由副总裁兼总工李·阿特伍德负责这个中型轰炸机项目,方案编号为NA-62,在设计上大量借鉴的NA-40B的特点,保留了后者基本的气动布局。但NA-62的尺寸要大一些,其翼面积比NA-40有所增加,为了满足载弹量的要求,NA-62加宽了机身,所以NA-40突起的串列座舱也被并列座舱取代,此外该机还在飞行甲板下方为投弹手准备了通向机鼻的通道。NA-62的机翼也从NA-40的上单翼变成中单翼布局,具有3度连续上反角。莱特“旋风”的发动机舱向后延伸,超过的机翼后缘,主起落架向后收入发动机舱。

1939年8月10日,陆航对北美的方案表示认可,授予该公司一份184架NA-62的生产合同,编号B-25。

1939年9月10日,合同通过了最终批准,同时竞争对手马丁的Model 179也获得了201架B-26的生产合同。由于是“绘图板订单”,所以就不存在XB-25原型机。

1939年11月9日,B-25全尺寸模型通过验收,1940年初夏第一架B-25,编号40-2165完成组装。

1940年8月19日,B-25由试飞员是万斯·布里斯首飞,两架早期的B-25被移交给莱特机场试飞,而北美保留了第一架B-25。北美随后又制造了8架具有连续机翼上反角的B-25,但是莱特机场的试飞表明这种设计导致了一些方向稳定性问题,为此北美取消了发动机外侧机翼的上反角,修改后的机翼有些类似于海鸥翼,解决了稳定性问题。一些资料显示第10架B-25开始采用新机翼,并且被日后所有的B-25派生型所继承。李·阿特伍德为了纪念“比利”米切尔将军,提议以他的名字来命名B-25,并获得陆航同意。

列装入役

1941年2月,美国陆军接收了第一架B-25,华盛顿州麦科德机场的第17轰炸大队首先装备B-25,共装备了19架。沙努特和洛瑞机场各获得一架B-25,北美自己保留了两架用于测试,总产量为25架。第一架B-25在结束试飞后被北美改装成公司自用运输机,拆除了所有军用设备并在机舱内安装了7张座椅,弹舱也被改装成行李舱,在弹舱上方的爬行通道中增加了一个铺位,此外还在机身两侧开设舷窗,花房式机鼻也被封住。1945年1月8日该机在一次例行检查飞行时迫降,乘员安然无恙但飞机已经无法维修。

1943年,B-25轰炸机(40-2168)被改装成阿诺德将军的个人专机,该机是9架连续上反角的B-25之一,为此需要把外翼段改装为0度上反,其他方面的改装与40-2165相同。战后该机作为剩余物资在民用市场出售,先后换过多任主人,其中就有霍华德·休斯。该机还保持着适航状态,注册号N2825B。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B-25轰炸机像其他二战中的美国轰炸机一样,其发展也是遵循着更多武器、更多装甲、安装自封油箱这条路线来发展的,因此造成了飞机越来越重。发动机最终不堪重负,导致性能受到影响。机鼻火力不足,机炮舱设计不合理,就像发生在其他轰炸机身上的问题一样,都考验着B-25的设计师。B-25A配备了飞行员座舱装甲和自封油箱。B-25B安装了不实用的广遭批评的Bendix腹部机枪舱。

气动结构

B-25轰炸机采用单翼;可收放的前三点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双联装星形发动机;背部和尾部炮塔;双尾翼。B-25A为乘员提供了装甲防护,给正副飞行员、投弹手座椅,以及机枪手座舱都安装了厚度0.95厘米的装甲板。此外飞机还配备的自封闭油箱,使载油量从3452升下降到2627升,所以飞机在转场时需要在弹舱内安装一个1582升的副油箱。B-25A的重量有所增加,导致性能的些许下降。

动力系统

B-25轰炸机J型,采用两台怀特公司R-2600-29风冷双排柴油发动机,为14缸组成,单台发动机起飞功率为1700马力。飞机发动机螺旋桨为三叶。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安装在机翼控制台上(进气-在机翼前缘,排气-向上)。B-25轰炸机的主油箱(容量各位621升和572升)位于机翼中心部分的根部,其他辅助油箱位于发动机短舱后部(各两个容量575升)。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B-25B

B-25B轰炸机是北美航空公司英格伍德生产线从第65架开始转产的B-25B(NA-62B),该机与A型的不同之处是根据欧洲的空战报告而加强了自卫火力。B-25B外观上的最明显不同是在后机身机背安装一座本迪克斯L型动力炮塔,内置两挺12.7毫米机枪。此外在机腹还安装了一座同样内置两挺12.7毫米机枪的本迪克斯遥控炮塔,在不用时炮塔可以收入机腹,收纳状态下机枪枪管可放入机腹开槽。B-25B的自卫武器在其他方面改动不大,取消了B-25/B-25A的腰部7.62毫米机动机枪,减小了腰部两侧窗口的尺寸。机鼻投弹手仍操作一挺12.7毫米机枪,取消了尾部的12.7毫米机枪,并缩小了尾部卧舱尺寸,成为一个尾部的卧姿观察舱,在最末端安装了一个透明帽,此外还取消了尾部装甲。B-25B的机组还是5人,分别是正副飞行员、投弹手/机鼻机枪手、导航员/背部炮塔机枪手、无线电操作员/腹部炮塔机枪手。B-25B的长度从B-25A的16.49米减小到16.13米,因为加装了炮塔,空重增加到9072千克,总重增加到12909千克,使性能进一步降低,最大速度在4570米降到了483千米/小时。

1941年8月美国陆航接收了首批14架B-25B,到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时,北美已经交付了130架轰炸机。随着1942年7月最后一批120架B-25B的交付,北美完成了第一份184架NA-62的合同。

B-25C/D

B-25C与B-25D轰炸机是以生产的工厂所在地区分的。从1941年12月到1943年5月间,北美航空公司制造了1619架B-25C轰炸机,这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型号。“C”型的武备和性能与“B”型相仿。改进了化油器,机舱加热器,更大的可抛弃油箱,翼下炸弹挂架。在武器装备方面,机鼻单挺0.30英寸口径机枪改成两挺0.50英寸机枪,一门在舱顶,一门位于机身右侧。

B-25D实际上同”C”型相同,由政府拥有的位于堪萨斯的工厂制造,共制造了2290架。

B-25G

B-25G轰炸机拥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机炮,是有史以来飞机中使用的口径最大的火炮。在加利福尼亚秘密试验之后,工程师最终将这个想法付诸实现,但是B-25G并不是非常成功。飞机可以携带21发炮弹,让这门大炮对准目标可是件困难的事,并且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进入攻击航线”。并且当飞机进入攻击航线后,很容易遭到攻击并且只能进行4轮攻击。

B-25H

B-25H轰炸机是一种更加成功的装备75毫米机炮的B-25G,B-25H型拥有14挺机枪和一门更轻的75毫米机炮。为了安装这些武器,拆除了副驾驶的座位。北美共生产了1000架B-25H。

B-25J

B-25J轰炸机共生产了4318架B-25J(所有飞机都是1943年12月到1945年8月间,在堪萨斯生产),是B-25系列中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型号。不装机炮,但是拥有18挺机枪(大部分“J”型),使之成为一种令人畏惧的攻击机。1944年中,位于地中海和太平洋的轰炸大队首先得到了B-25J。

PBJ-1

美国军方经过内部复杂的协调后,美国海军(还有海军陆战队)得到一些B-24解放者和B-25米切尔型轰炸机用来巡逻和反潜工作。有706架B-25在海军服役;几乎所有的PBJ-1都在海军轰炸大队。从1944年3月开始,其中7个大队在南太平洋作战。

服役动态

空袭东京

B-25轰炸机在二战中被应用于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策划的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任务名称为空袭东京,原本计划由24架B-25飞机编队进行,但由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无法装下24架B-25,最后确定为由16架B-25完成任务。1942年4月1日,飞机及机组人员登上航空母舰。次日由加利福尼亚出发。但是4月18日在距离日本约1300公里海域处,被日本巡逻艇发现,航空母舰不能继续前行,杜立特决定提前起飞。8时18分,杜立特第一个起飞并成功,跑道还剩下约30米没用上。剩下15架B-25也在9时21分前陆续成功起飞。他们采取单机跟进的纵队,于12时30分飞临日本上空并投掷炸弹,之后飞向中国,但因提早起飞,有部分B-25燃料耗尽坠毁没能到达中国的机场。

太平洋战场

B-25轰炸机在太平洋中战争有许多出色表现,战争中期,B-25参与使用了类似鱼雷攻击的“跳跃”投弹技术。飞机在低高度将炸弹投放到水面上,而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敌舰,这提高了投弹的命中率,并且经常炸弹在敌舰吃水线以下爆炸,杀伤力增大。

另外,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为适应战事的需要,B-25进行着不断的改装。例如,1943年,在两栖支援任务中,美军发现飞机的扫射比投弹能够更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对B-25的机炮进行了加强和改装,改装的最终结果竟然在B-25G型机头上加装了75毫米的M4谢尔曼的主炮,这是二战实战中飞机上的最大口径的火炮。在1943年的新不列颠和俾斯麦海等的战役中,这种75毫米火炮对付运输船和登陆艇等移动迅速的小型船只非常有效。实际上直至战后AC130上的105毫米榴弹炮的出现才超过了B-25G的记录。但1944年时,M4火炮已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目标,北美就拆掉了可移动的机头而改装成二战结束时的最终型号B-25J,主要用于完成其轰炸任务,但其各个方向上仍装有18挺0.5英寸的机枪。从B-25改装的情况就可以对其广泛的用途窥见一斑。

中国战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空军共计获得约100架B-25轰炸机C/D型和131架B-25轰炸机G、H/J型(含中美混合联队),战损约30架。其中,1943年6月起,开始获得B-25C/D,主要配属中美混合联队第1大队第1~第4中队,每队各10架。最初得到装备的是第2中队,在印度完成训练后于1943年使用B-25D先行投入常德会战,当时涂装还是美国陆航样式,只是将美国机徽涂去换成中国国民党空军标志。1944年初,第1大队开始换装B-25H,随后于5~6月间获得G型,秋季又换装J型。按照分工,C/D和J型主要用于对地面目标轰炸,G/H主要用于东南沿海和南海巡逻攻击日军海上舰船。

抗日战争胜利前,中国国民党空军选派第2大队前往美国受训,拟再接收1个大队的B-25,训练期间抗日战争结束,该队转训C-46运输机,后改编为空运部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所有B-25全数编入国民党空军第1、第2大队,最多时达到64架,后接收50余架美国军方遗留的B-25,将数架由B-25D改的F-10侦察机交第12中队使用;将2架B-25D改为国民党空军正、副司令官专机,归空运第10大队管理。

1943年起8月起,中国国民党空军以租借法案方式获得的B-25开始加入中国战场,接替日趋老化的SB-2,成为中国战场的战术打击任务主力;换装此型机的部队为中美混合团第一大队与中华民国空军第二大队,早期使用的机种为B-25C/D型,抗战后期才陆续补充B-25J型。

1943年11月25日中美空军轰炸台湾新竹机场也有B-25参与。

1948年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缴获2架该机,后加上起义归来和各地缴获,经维修可用者5架,均为B-25J型。

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空军B-24M轰炸机偷袭北平南苑机场,被毁2架,余下3架编入同年3月在东北组成的“战斗飞行大队”第1中队和同年8月15日在北平组成的“战斗飞行大队”。

1949年4月7日,国民党空军第1大队3中队中尉飞行员梁惠福、汉口警备区少尉排长黄琪玲和小学教员王亚蒙,趁着着黎明前警诫松懈混入机场,驾驶1架美制B-25轰炸机从汉口机场强行起飞,降落在郑州机场。

1951年3月27日,国民党空军第10大队专机组少校飞行员戴自谨、机械师史殿文,在台北上空劫持1架B-25轰炸机,安全降落在上海江湾机场。

1954年2月19日,国民党空军第1大队上尉参谋黄铁骏、射击军械士刘铭三驾驶1架B-25轰炸机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因燃料耗尽在浙江三门迫降。

英国空军

英国空军凭借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B-25轰炸机成为的早期用户,从英国本土出动B-25轰炸欧洲大陆,而美国陆军航空兵则采用B-26轰炸机。

1941年8月英国空军接收了首批23架B-25B轰炸机,命名为“米切尔I”,装备了驻巴哈马的第111作战训练部队。该批飞机用于训练和熟悉装备,没有参与实战。

总体评价

B-25轰炸机机第一次在俾斯麦海战中出现,给日本运兵船上的士兵造成很大的杀伤。

B-25轰炸机主要由美国空军配备,美国海军也配备相当数量的B-25轰炸机,以对付太平洋上的日本。通过租借法案,英国皇家空军、苏联空军、澳大利亚、荷兰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美国B-25轰炸机。B-25轰炸机综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广泛。由于它在二战争中参加了空袭东京的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为全世界的明星轰炸机。(环球网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