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Q

更新时间:2024-07-02 13:15

CAQ即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omputer Aided Quality)或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Computer Aidied Quality Assurance包括了企业采用计算机支持的各种质量保证和管理活动。在实际应用中,CAQ可以分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等几个方面。其中,质量保证贯穿了整个产品形成的过程,是企业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研究背景

研制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是企业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产品开发总体的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尖端产品开发方面。虽然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研制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的不足是其中原因之一。然而,不同的企业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在世界上还没有适合各类企业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系统。实际应用中的(CAQ)系统相当复杂的,不同的企业一般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发和运行适合本企业的cAQ系统,造成很大的浪费。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在对CAQ系统开发之前,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建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四。应使设计,分析和实现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尽可能地接近认识系统的方法,所以应采用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的方法。这种思维和提法都是领先的,在我国只有东南大学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不同的方面正在做尝试性研究与探索。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加速了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使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市场竞争也给制造企业造成了严酷的生存环境。参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并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所有现代制造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当前的市场竞争有许多特点: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结构发生改变;产品交货周期缩短。制造企业为了赢得竞争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如何加速研制新产品;缩短交货周期;提高查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对市场的适应性等等。

如此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在制造领域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且应用程度不断的加深。在90年代掀起了全球计算机在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的热潮。计算机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日益复杂和规模庞大的情况下,人们对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及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质量与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重用性等。由此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技术,新标准,如集成平台,集成框架,软件总线等,这些新概念与技术的出现对开发具有高度可重用性的独立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软件开发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软件工程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软件面临的问题13l。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水平,世界各国程序开发人员不断地研究新方法,开发新技术,探讨新的解决途径。面向对象(0biect—oriented)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成为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和工业应用界研究和应用的一个热。点面向对象方法在经历了30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软件分析,设计与实现的最有影响的方法。无论从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用性方面,还是从降低软件的复杂性发面,面向对象技术作为软件开发的新方法都表象出来了明显的优势,其增量式的循环开发过程更符合复杂软件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开发过程。它理所当然的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与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规范程度和开发效率。因此,它的研究和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产品质量是指能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现代的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现代的竞争就是效益的竞争。因此产品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质量,怎么获得效益是现代化制造企业所研究的中心嗍。众所周知,模糊理论是一门较为先进的数学分析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模糊系统的研究,在复杂系统设计、功能决策、性能分析与评价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运用模糊理论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经验、观点、意愿等模糊的概念解析化和数量化。从而提出产品质量的模糊评价。这是现代制造企业实施重要决策前很有必要的探索途径之一。

发展历程

最早对于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是对大批量生产情况下的质量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Feigenbaum于1983年讨论了SPC技术与自动化数据采集的连接问题,使这种自动的质量信息反馈可以改善产品质量等级。Drewery研究了基于SPC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技术。

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系统观的思想被应用到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领域,除了“质量集成”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的范围。Uirich Rembold等人于1985年首先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与系统》一书中提出质量控制的系统观和计算机支持的质量控制系统的递阶结构和功能。接着,Tutde于1987年总结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Computer Aided QuaKty svstem,CAO系统)的概念。他在这一概念中指出,CAO系统是运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传递的自动化,实现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自动化。

KAPOOR等人也在1987年提出了集成质量系统(Integmted Aided Quality System,IQS)的概念。他们认为集成质量系统必须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企业的各个层次.强调以企业长远质量目标为基础的质量计划。集成质量系统强调从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观点出发.通过闭环的质量控制器实现企业中与质量有关的过程与资源的控制。1987年.英国学者T觚nock博士在第四届欧洲自动化制造会议中提出质量系统集成化的战略.认为质量系统的集成是质量信息的集成。在1990年.Tannock博士提出了用于制造的质量系统自动化和集成战略j系统地描述了IOS的结构化

设计和改进过程.提出了质量数据采集和管理的集成化方法。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组织的Automationof FactorIr (AUTOFACT)年会。是专门的关于企业信息化的学术会议.其1989年的年会专门组织了“CIMS中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国际会议。在会上.讨论了IQS的建模、体系结构、CAD/CAM与CAO的集成、生产检测的柔性自动化、IOS中的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等问题。1991年以CIM为主题的年会上有三个分会场的内容与产品质量、质量系统有关。

系统功能

一般地,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1、数据处理。能够对企业质量活动的各种原始记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传输,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到需要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以便向管理者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所需的各类质量信息。

2、质量策划。能对各种具体的质量活动做出合理的策划和安排,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提供相关的质量信息,质量决策快速、准确,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3、质量控制。能对企业质量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各个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检查,并根据实际差异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4、质量预测。利用数学方法和预测模型,依据质量管中的历史数据对各过程的未来质量情况进行预测。

5、质量评价。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 评价,包括管理评审、内部质量审核、自我评价、外部认证机构的审核。

6、对质量体系能够部分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平稳连接和集成,是企业质量成本不断下降,同时产品质量不断的得到改进和提高。

系统结构

在世界上还没有适应各类企业通用的CAQ系统,不同企业一般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和运行适合本企业的CAQ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已有的CAQ系统,一般认为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如下的功能:质量计划、检测与质量数据采集、质量评价与控制、质量综合管理。

计算机辅助质量计划子系统

质量计划子系统主要包括:产品质量计划编制和计算机辅助检测计划生成。自动化采集数据主要是在质量计埘子系统下采集制造过程不同阶段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正确性,必须将传统的检测转变成任务性检测。质量评价与控制主要包括:制造过程质量评价诊断与控制、进货及供货商质量评价与控制。质量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质量成本、计量器具管理管理、质量指标综合统计及质量决策支持等。

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的层次结构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通常从计划决策层、管理控制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进行描述:

因此执行层的主要任务是质量数据采集,预处理和符合性检查;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与控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