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更新时间:2022-08-25 17:13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白细胞的亚部,为一种特异T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对某些病毒、肿瘤细胞等抗原物质具有杀伤作用,与自然杀伤细胞构成机体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防线。

分类特征

CTL是以克隆为单位的不均质的细胞群,根据其细胞表面标志(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可分为3类:

1、细胞毒或杀伤性T细胞(Tc):其表面抗原为CD3+,CD4+,CD8+,TCR有a和β两条多肽链组成。

2、细胞毒性T辅助细胞(CTh):其细胞表面标志为CD3+,CD4+,CD8+,TCRaβ,它是原来的T辅助细胞,近来发现其在有些情况也表现细胞毒效应的功能,故新命名细胞毒性T辅助细胞。它主要通过识别特异性抗原和I类MHC分子的肿瘤细胞,并杀伤这些肿瘤细胞,在防止一些淋巴系统的肿瘤及杀伤某些抗原调变的肿瘤细胞变异株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3、新一类的杀伤性T细胞:它的细胞表面标志为CD3+,CD4-,CD8-,TCRn或CD3+,CD4+,CD8+,TCRn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杀伤性T细胞。其特点是具有了γ和β链组成T细胞抗原变体,而且所介导的杀伤细胞效应是MHC非限制性的。

作用机理

一、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CTL杀伤靶细胞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效应靶细胞结合:CTL是通过其膜上的受体TCR,即Ti-CD3分子与靶细胞结合,此时膜上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Ⅰ与靶细胞膜上的配基Ⅰ,又称细胞内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即靶细胞与效应细胞初步接触。此时亲和力低,为非特异性的,但可促使TCR识别抗原分子,一旦识别抗原CD3分子传导信号,可通过β链磷酸化从而导致LFA-1的激活,被激活的LFA-1介导CTL与靶细胞结合。

2、第二信使的激活与信息传导:CTL与靶细胞结合的信息可导致CTL膜中与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相关的磷脂酶C的活化,此酶水解膜组分PIP2(磷脂酰肌醇二磷酸),所得产物IP3(肌醇三磷酸)与DG(二酯酰甘油)都可被看作第二信使,IP3与DG又激发两个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的分子反应,

3、Ca离子释放与蛋白激酶的活化:IP3能使Ca2+储存网迅速释放Ca2+造成胞液中Ca2+上升,游离Ca2+能活化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使蛋白磷酸化,后者可激发核内DNA复制;DG与游离Ca2+反应激活胞浆中的重要介质PKC(蛋白激酶C),PKC使胞浆内颗粒中的蛋白质分子磷酸化,使膜上的LFA-1的β链磷酸化,磷酸化的LFA-1又与细胞骨架相互作用从而引导细胞颗粒迁移到与靶细胞相结合的部位,释放各种溶细胞介质,从而促使靶细胞溶解和死亡。

二、靶细胞的溶解与死亡原因

主要是靶细胞膜损伤后所致的细胞破裂和DNA断裂引起的核崩解促使靶细胞死亡,至此过程CTL可产生多种细胞毒介质杀伤靶细胞,这些介质包括:穿孔素、丝氨酸酯醇、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4种介质中,穿孔素的杀伤机制是当杀伤细胞粘着在配细胞膜上,前者胞质含有的穿孔素颗粒在高浓度Ca2+存在下被降解,释放穿孔素单位进入细胞间隙,通过聚合作用在靶细胞膜上形成跨膜通道,导致胶体渗透破坏细胞,但一般认为,在人体中不依赖Ca2+的非穿孔素杀伤及旁杀伤作用(如肿瘤坏死因子样杀伤等)可能是机体杀伤靶细胞的基本途径。而IL-2诱导的依赖Ca2+的穿孔素样杀伤作用则可能是应激状态下的辅助途径。

细胞试验

该试验测定被特定抗原攻击后抗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裂解或者引起的炎症反应。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测试细胞介导免疫需要成功的抗原呈递,以及随之产生的细胞因子、细胞接触依赖的信号转导来产生记忆T淋巴细胞,这是T细胞应答的基础。CTL试验曾用于小鼠和大鼠,也用于大型动物模型,但标准的临床前评价试验模型还没有建立。

较好的用于CTL试验的抗原是活的流感病毒。将选择的病毒通过鼻内感染的方式感染成年动物。用已知数目的病毒隔夜培养MCH1靶细胞,或者在用51Cr标记前的预定时间培养。在感染以及病毒复制之后(通常数日至1周),收集脾、肺、淋巴结和骨髓,制备单细胞悬液。将来自淋巴组织的效应细胞与同一配比或不同配比的MHC1靶细胞共培养,计数每一配比中自溶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分析方法为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溶指数。自溶指数减少提示免疫抑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