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式碳酸铜

更新时间:2023-11-27 12:05

碱式碳酸铜,又名铜锈、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是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溶于酸并生成相应的铜盐

物化性质

性状:孔雀绿色细小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钾溶液。

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的物料酸。不溶于冷水和醇,在热水中分解,溶于酸而成相应铜盐。溶于氰化物氨水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中,形成铜的络合物。在碱金属碳酸盐溶液中煮沸时,形成褐色氧化铜。对硫化氢不稳定。加热至200℃分解黑色氧化铜、水(遇冷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和二氧化碳。在硫化氢气体中不稳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08%。碳酸铜具有扬尘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等接触及吸入。

不溶于水,溶于氨水中生成铜氨配离子。加热到220℃时分解。组成为2∶1的碱式碳酸铜为天蓝色的粉状结晶。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则吸湿并放出部分二氧化碳,慢慢变成1∶1型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而形成铜氨配离子。

制备方法

1.硫酸铜法。

反应方程式:2CuSO4+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

操作方法:将小苏打配成相对密度1.05的溶液,先加入反应器中,于50℃时,在搅拌下加入经精制的硫酸铜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以沉淀变为孔雀绿色为度,pH值保持在8,反应后经静置、沉降,用70~80℃水或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液无止,再经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碱式碳酸铜成品。

2.硝酸铜法。

操作方法:电解铜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铜后,再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经洗涤、分离脱水、干燥,制得碱式碳酸铜成品。

3.以硝酸铜和碳酸钠为原料,配制等物质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铜和碳酸钠水溶液,边混合边搅拌,此时即生成蓝绿色胶状沉淀,室温下继续搅拌,即可生成结晶状物质,过滤后,在空气中干燥。便可得到组成为的产品。

或者也可用五水合硫酸铜或一水合乙酸铜及碳酸钾为原料制得同样的目的产物。

4.在一大的硬质玻璃管中,封入等物质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铜和碳酸钙粉末,安装一水银压力计,加热使管中物料熔化。如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达到505~808kPa时,即生成组成为2CuCO3·Cu(OH)2的产品。

5.在搅拌下将硫酸铜溶液加入50%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

反应温度为70~80℃,硫酸铜的加入速度以生成的CO2产生的泡沫不溢出为宜,保持反应液pH=8,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煮沸10~15min,碱式碳酸铜会迅速沉淀下来。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分去,沉淀用70~80℃水或去离子水洗涤至不含离子,然后离心分离,在80-100℃下干燥,即可。

6.铜做正极,放入浓碳酸钠水溶液中,用直流电电解,正极上即生成碱式碳酸铜。

产品用途

毒性

过剩铜的有害作用中,Cu2+同酶的氢硫基反应起着决定性作用,饮用含铜44 mg/L水时,发生急性胃肠炎,内服铜盐0.2~0.5 g可引起呕吐,1~2 g可引起严重呕吐,有时能发生致死性中毒。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肝肾功能障碍,鼻中隔溃疡和穿孔,面部皮肤、头发及眼结膜有时变成浅黄绿色或浅黑绿色。粉尘与溶液能刺激眼睛和黏膜。金属铜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 mg/m3,氧化铜为0.1 mg/m3。

铜中毒时可经口用0.1%K4[Fe(CN)6]溶液洗胃,或内服蛋白水、氧化镁盐泻剂;腹痛可皮下注射0.1%的硫酸阿托品1 mL;眼部受刺激可用水冲洗。工作时应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穿防尘工作服。

储运特性

毒理学数据

主要的刺激性影响:

在皮肤上面:刺激皮肤和粘膜

在眼睛上面:刺激的影响

致敏作用:没有已知的敏化现象。

金属铜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 mg/m3,氧化铜为0.1 mg/m3。铜中毒时可经口用0.1%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洗胃,或内服蛋白水、氧化镁盐泻剂;腹痛可皮下注射0.1%的硫酸阿托品1mL;眼部受刺激可用水冲洗。

过剩铜的有害作用中,Cu同酶的氢硫基反应起着决定性作用,饮用含铜44 mg/L水时,发生急性胃肠炎,内服铜盐0.2~0.5 g可引起呕吐,1~2 g可引起严重呕吐,有时能发生致死性中毒。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肝肾功能障碍,鼻中隔溃疡和穿孔。

相关术语

安全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