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3 19:59
电子防抖主要指在数码照相机上采用强制提高CCD感光参数同时加快快门并针对CCD上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的防抖,电子防抖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降低画质来补偿抖动的技术,此技术试图在画质和画面抖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与光学防抖比较,此技术成本要低很多(实际上只需要对普通数码相机的内部软体作些调整就可做到),效果也要差。
电子防抖使用数字电路进行画面的处理产生防抖效果。当防抖电路工作时,拍摄画面只有是实际画面的90%左右,然后数字电路对摄像机抖动方向进行模糊判断,进而用剩下的10%左右画面进行抖动补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但却降低了CCD 的利用率,对画面清晰度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也就是说电子防抖是针对CCD上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就像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一样,它只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相反,对于画质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市场上有卡西欧,柯达,富士等采用的是电子防抖技术。
电子防抖技术是在产品的CCD上面“下工夫”,与电子防抖不同的是,光学防抖技术主要是在镜头上“做文章”,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电子防抖技术的应用也就意味着使用任何一款镜头也都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享受着防抖的功能。
电子防抖虽然可以通过叠加多张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组合成一张曝光准确、清晰锐利的照片,但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如果追求防抖功能相机的话,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光学,还是电子,如果是电子的话,可以考虑放弃。
镜头防抖,原理是通过镜头里的陀螺仪检测到按动快门的瞬间产生的微小移动,然后把检测到的信号传到相机处理器,计算要补偿的移动量,再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抖动方向及距离加以补偿。从而减轻因相机抖动而产生的影像模糊。完成整个过程要在很短的时间(大概1/10秒)内完成。
CCD防抖,是把CCD放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当传感器检测到抖动后,就会把抖动的方向速度和移动量参数传统处理器计标出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最后通过移动CCD以减轻抖动对图像的影响。
镜头防抖的镜头设计技术复杂成本高,防抖相机在菜单里一般有防抖开关,不用时关上防抖动能。这两种防抖方式都有效。不过仅仅是微调。同时防抖功能不是万能的,十分有限,防抖功能的相机附加镜会降低成像的清晰度,也会消耗一定的电力,应多练基本功,用双手端稳相机或用三角架,不能过于依赖防抖动能。
主流的比较好的防抖技术应该是光学防抖
作为光学防抖技术,并不是让机身不抖动,它是依靠特殊的镜头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结构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影像不稳定。通过镜头组实现防抖主要是以佳能和尼康为代表,它们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从而有效克服因相机振动产生的图像模糊,这对于大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通常,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并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而通过CCD在实现防抖,只有柯尼卡美能达能够做到,它的原理与佳能、松下的光学防抖动技术相反,是依靠CCD的浮动达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将CCD先固定在一个能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通过陀螺仪感应相机抖动的方向及幅度,然后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传送至处理器进行筛选、放大,计算出可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
DSP与CCD电子防抖区别
普通DC上标的所谓“电子防抖”其实只是将ISO感光度自动调高从而获取更高的快门速度,而CCD防抖则是CCD感光片通过物理运动实现的防抖,当你在拍照时CCD会根据你手抖的反方向移动。两者区别,“电子防抖”由于提升了ISO感光度,可以减少抖动,但画质下降很多。CCD防抖因为是感光片物理运动实的防抖功能,相像上不会下降太多。
电子防抖的实现原理和数码变焦相类似,通过像素插值来补偿震动,也就是说像素的大小就决定了电子防抖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只有80W像素的CCD,再分出一部分的像素来进行防抖,会造成画质下降,噪点增加,颗粒感大了,色彩还原还差了不少。以GS70为例子,在光线比较差的时候拍摄,就算是3CCD的机器,开了防抖的效果都比不开防抖的效果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