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公式

更新时间:2024-10-11 21:11

欧拉公式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复变函数

把复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公式,,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它将指数函数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不仅出现在数学分析里,而且在复变函数论里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

欧拉公式证明

那么,即。

由上式可得

据模与辐角的定义及棣莫弗公式可得

由此可得

当a=0时,,即。

由此:

,,然后采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这两个也叫做欧拉公式。将中的x取作π就得到:

这个恒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字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两个单位: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以及被称为人类伟大发现之一的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

拓扑学

拓扑学又称“连续几何学”。

几何学的一门分科。研究几何图形经过连续形变后仍能保持的性质。包括点集拓扑、代数拓扑微分拓扑等分支。

在代数拓扑中,欧拉示性数(Euler characteristic)是一个拓扑不变量(事实上是同伦不变量),对于一大类拓扑空间有定义,通常记作。

二维拓扑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V、E和F分别是点、边和面的个数。 特别的有,对于所有和一个球面同胚的多面体,我们有

拓扑学证明

数学归纳法证明

( 1)当 R= 2时 ,由说明 1,这两个区域可想象为 以赤道为边界的两个半球面 ,赤道上有两个“顶点” 将赤道分成两条“边界”,即 R= 2,V= 2,E= 2;于是 R+ V- E= 2,欧拉定理成立.。

( 2)设 R= m(m≥ 2)时欧拉定理成立 ,下面证明 R= m+ 1时欧拉定理也成立 。

由说明 2,我们在 R= m+ 1的地图上任选一个 区域 X ,则 X 必有与它如此相邻的区域 Y ,使得在 去掉 X 和 Y 之间的唯一一条边界后 ,地图上只有 m 个区域了;在去掉 X 和 Y 之间的边界后 ,若原该边界两端 的顶点现在都还是 3条或 3条以上边界的顶点 ,则 该顶点保留 ,同时其他的边界数不变;若原该边界一 端或两端的顶点现在成为 2条边界的顶点 ,则去掉 该顶点 ,该顶点两边的两条边界便成为一条边界 。于 是 ,在去掉 X 和 Y之间的唯一一条边界时只有三种 情况:

①减少一个区域和一条边界;

②减少一个区 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界;

③减少一个区域、两个顶 点和三条边界;

即在去掉 X 和 Y 之间的边界时 ,不 论何种情况都必定有“减少的区域数 + 减少的顶点数 = 减少的边界数”我们将上述过程反过来 (即将 X 和 Y之间去掉的边 界又照原样画上 ) ,就又成为 R= m+ 1的地图了 ,在 这一过程中必然是“增加的区域数 + 增加的顶点数 = 增加的边界数”。

因此 ,若 R= m (m≥2)时欧拉定理成立 ,则 R= m+ 1时欧拉定理也成立.。

由 ( 1)和 ( 2)可知 ,对于任何正整数 R≥2,欧拉 定理成立。.

柯西的证明

第一个欧拉公式的严格证明,由20岁的柯西给出,大致如下:

多面体去掉一面,通过把去掉的面的边互相拉远,把所有剩下的面变成点和曲线的平面网络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变形的边继续保持为直线段。正常的面不再是正常的多边形即使开始的时候它们是正常的。但是,点,边和面的个数保持不变,和给定多面体的一样(移去的面对应网络的外部。)

重复一系列可以简化网络却不改变其欧拉数(也是欧拉示性数)的额外变换。

重复使用第2步和第3步直到只剩一个三角形。对于一个三角形(把外部数在内),。所以。

推理证明

设想这个多面体是先有一个面,然后将其他各面一个接一个地添装上去的.因为一共有F个面,因此要添(F-1)个面.

考察第Ⅰ个面,设它是n边形,有n个顶点,n条边,这时E=V,即棱数等于顶点数.

添上第Ⅱ个面后,因为一条棱与原来的棱重合,而且有两个顶点和第Ⅰ个面的两个顶点重合,所以增加的棱数比增加的顶点数多1,因此,这时E=V+1.

以后每增添一个面,总是增加的棱数比增加的顶点数多1,例如

增添两个面后,有关系E=V+2;

增添三个面后,有关系E=V+3;

……

增添(F-2)个面后,有关系E=V+ (F-2).

最后增添一个面后,就成为多面体,这时棱数和顶点数都没有增加.因此,关系式仍为E=V+ (F-2).即

F+V=E+2.

这个公式叫做欧拉公式.它表明2这个数是简单多面体表面在连续变形下不变的数。

添加一种证法,来自拓扑学基础,先从多面体上任取一顶点,以其为起点沿边扩出一个树叫他T(图论中的概念,其实就是跟现实中的树差不多,沿着线走不构成闭合曲线)遍历整个多面体,对一个树总有V(顶点数)-E(边数)=1,不信的话可以用一一对应,类似集合比大小的证一下,再对每个面上都取一点,将他们相连,保证其不与先前的树T相交,同样有先前的结论,而这次顶点数对应面数,而由先前构建的是树,不构成闭合曲线,则可以得出新构建是树,且能遍历所有前一个树T没有经过的边(以相交的形式),有V(顶点数,对应多面体面数)-E(未被上一个树T包括的边数)=1,将两式相加就有F(面数)+V-E=2,不过先前证明并没有严谨的证明第二个树的成立,编者并没有那么强的拓扑水平,但我还是觉得该有人让证明更丰富,同时也希望这只是一个起点,有更强的人来完善这个证明,也包括许多其它缺乏多样证明的词条

分式

当r=0或1时式子的值为0,当r=2时值为1,当r=3时值为a+b+c。

平面几何

设△ABC的外心为O,内心为I,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又记外心、内心的距离OI为d,则有

(1)式称为欧拉公式。

为了证明(1)式,我们现将它改成

(2)式左边是点I对于⊙O的幂:过圆内任一点P的弦被P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乘积是一个定值,称为P关于⊙O的幂。事实上,如果将OI延长交圆于E、F,那么

因此,设AI交⊙O于M,则

因此,只需证明

或写成比例式

为了证明(5)式,应当寻找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一个以长IA、r为边;另一个以长2R、MI为边。前一个不难找,△IDA就是,D是内切圆与AC的切点。后一个也必须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一边是直径ML,另一个顶点也应当在圆上。△MBL就满足要求。

容易证明

因此(5)式成立,从而(1)式成立。

因为,所以由欧拉公式得出一个副产品,即

统计学

特征函数用欧拉公式:随机变量X的特征函数定义为

物理学

众所周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摩擦力,欧拉测算出了摩擦力与绳索缠绕在桩上圈数之间的关系。现将欧拉这个颇有价值的公式列在这里:

其中,f表示我们施加的力,F表示与其对抗的力,e为自然对数的底,k表示绳与桩之间的摩擦系数,a表示缠绕转角,即绳索缠绕形成的弧长与弧半径之比。

图论

设G为n阶m条边r个面的连通平面图,则n-m+r= 2,此公式称为欧拉公式。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且证明方法拓扑学中的类似,此处略去。尽管和拓扑中的欧拉公式十分相似,但图论在现代一般划分在离散数学的研究范畴内,因此在这里单独列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