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崇拜

更新时间:2024-06-18 00:05

GDP崇拜,指的是片面追求GDP绝对值的增长,忽略了其他因素,比如经济结构的平衡,环境成本,社会福利等等。过分崇拜GDP 只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注水GDP 不仅损害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当地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

相关内容

GDP崇拜,指的是片面追求GDP绝对值的增长,忽略了其他因素,比如经济结构的平衡,环境成本,社会福利等等。对于GDP增长率的片面追求曾经是世界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者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的“共发症”,谓之“GDP崇拜”。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 “晴雨表”,GDP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进而形成了“GDP崇拜”症,热衷于基础设施、经济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保护、民生福祉为GDP 让路。而统计数据 “注水”,就是“GDP 崇拜”的一个突出表现。

具体表现

2、 GDP 不是万能的,过分崇拜GDP 只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譬如注水GDP 不仅损害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当地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

3、中国现行 GDP 核算采取国家和地方独立核算机制,而非简单的加权汇总。从理论上讲由于重复统计统计资料来源和系数不一致等问题,会造成国家和地区GDP 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我国 GDP 核算误差长期超出合理范围。2004年地方GDP 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据19.3%。在经过随后几年的低位运行后,2010年上半年,高出差率再次接近 10%, 地方GDP 之和比全国数据多出约1.4万亿元。

4、当官员在“GDP”为大的考核机制下,习惯了通过“堵塞民意”而非公开、透明地应对时,地方经济也许是发展了,可那被“封杀掉”的民意背后的矛盾却在像滚雪球般壮大,其最终裂变而产生的“震荡”,绝非当初论坛上那几句“牢骚”可比。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不愿或不善听取民意的官员,又如何能引进最与群众利益契合的招商项目。而当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上马后,青山绿水不再,百姓还要承受环境污染之苦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实绩”除了能成为官员升迁的一注筹码,除了能在GDP统计上再增加一个数字,又有多大意义。

成为质疑

1、鉴于国家统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自己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地方GDP 数据的“水分”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专家指出,地方GDP 数据“1+1大于2”已不是统计技术层面的因素,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 增长率,片面追求“政绩”、“形象”才是问题的根源

2、近年来,尽管淡化GDP 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在现行体制下,无论是各级政府评价下级政府,还是地方官员在选拔中获得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GDP 的总量、增长速度和排位,也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利用地方核算的机会,通过“注水”营造出好看的数据,稳定乃至提升本地的GDP 排名位次,官员脸上自然有光,还可以向上级请功邀赏,换得更大的乌纱。

3、固然不能立马终结“GDP崇拜”,但一定程度上能让“GDP崇拜”有所缓冲,不至于频频上演统计数字方面的“娱乐至死”。既然GDP不能全面反映发展,较劲于GDP数字比拼政绩,可能也会伴随着GDP局限论有所收敛。尤其是第一条局限,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将可以有效遏制“GDP崇拜”,过滤GDP造假和注水的不切实际之处。

严重后果

1、GDP 不是万能的,过分崇拜GDP 只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GDP 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注水GDP 不仅损害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当地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 2、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爬坡期,政策的不合理调整会危害到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

3、GDP 和所有统计指标一样具有局限性,生态环境、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状况等内容都很难从中体现。

4、在GDP 大棒指挥下,一些干部难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唯拉动GDP的工作才干,唯增长GDP 的项目才上,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沉下身来,做一些无关数据却关乎民生的事情,以致于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老百姓并未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

5、GDP造假这不仅仅是行政问题,它更是法律问题。GDP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指示器,是政府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出台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GDP失实,必然误导科学发展,作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必须严惩。

6、《求是》杂志刊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文章,详细阐述了GDP的局限性,列出其诸多“不能”。文章说,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首先,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第三,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第四,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这篇文章的主旨,其实就是破除“GDP崇拜”,只有如此,GDP这个数据才有意义。

相应措施

1、全国上下对GDP 的认知正在呈现理性回归。2010年上半年,山西公布“GDP 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统计数据,却赢得了国家统计局高层的褒奖,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理解。[3]

2、省级GDP由全国统一核算,将有效杜绝地方制造虚假政绩的可能,而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则有望从根本上消除各级领导头脑中的GDP 桎梏,使其放开手脚,更多地考虑到地方发展实际和百姓现实需要,统揽全局开展工作。这对于我们科学考核选拔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变危为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都是大有裨益的。

3、有两则与GDP 有关的机制变革新闻,让人们看到了终结“GDP 崇拜”的曙光。一是GDP核算机制。将研究国家统一核算省级 GDP的实施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地区与国家GDP 统计差距过大的问题。

4、另一个是干部考核机制,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审议通过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加重民意分,降低GDP 比重”成为最大亮点。

5、 GDP很重要,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也很重要,对于地方政府的官员而言,这就相当于鱼与熊掌,但却又必须两者兼得。这当然是一项非常难的任务,但必须明确的是,即便再难,也决不能绕过去,更不能打退堂鼓。经济的发展从来也不会是最终的目标,只有与公众的幸福结合起来,只有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才有意义,才能够称之为科学发展。

地方根基未动摇

中国地区生产总值现已形成5万亿、3万亿、2万亿和万亿多个梯队。2012年GDP突 破2万亿大关的省份由8个增至至少11个。规模最为壮大的是2万亿梯队,这一梯队成员包括河北、辽宁、四川、湖北、湖南和上海,其中后三个省份为新加入成 员。湖南预计过去一年全省GDP达22000亿元左右,增长11%以上。湖北省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达到 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云南GDP达10309.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2012年唯一晋级中国万亿GDP俱 乐部的新成员。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的还有天津、重庆、四川、安徽、宁夏、江苏、辽宁等。而北京2012年GDP增长7.7%,上海2012年GDP增速仅 为7.5%,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

追求发展当然没有错,错就错在紧盯GDP一味做大地区经济总量的同时,没有兼顾社会公平、资源、效率等要素,政府主导了产业发展方向,市场机制 失灵。于是,速度、规模代替了质量,因此某个地区GDP总量并不天然地与该地区多数人生活状态相关连。GDP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作为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 描述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它被地方政府绑架后,只是一个用来宣示政绩的榜单。争相效仿之下,GDP逼迫走上了神坛,发展就是为了数字,而数字就是政 绩。“GDP崇拜”就是这样走到了GDP对立面。事实上,该抨击的不是GDP,而是附着于GDP上面的种种利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