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1 14:58
h因子(h-factor),即h-index又称为h指数、高引用次数,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方法,2005年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赫希(John-Hirsch)推出。其中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某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
h因子(h-factor),即h-index又称为h指数、高引用次数,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方法。h因子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可简单表述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 其特点是关注科学家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如果研究没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和交流,无论你发表了多少论文,都无法获得一个较高的H指数。
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赫希(Hirsch)提出。
文献计量学专家们曾经指出,以h因子度量研究影响力的证据有逻辑问题。常见的说法是:因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h因子普遍较高,所以高h因子说明学者的影响力大。但这并不能证明低h因子的研究人员影响力低下。相反,一个看起来很低的h因子背后,可能隐藏着有很高科学影响的成就。
在文献计量方面,一般是采用文章被引用次数(h)评价个人学术水平,但研究发现,以论文的h因子作为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标准,尚不够全面,因此孙学军提出了以ph因子评价学术论文,进而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