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9 11:11
KV坦克(КВ танк)全称科京-伏罗希洛夫坦克,是服役于苏德战争初期的坦克。
苏德战争初期,KV重型坦克在战场上的出现,使德国坦克相形见绌。德军装甲兵只要遭遇KV坦克便会被阻挡,接着就是一场恶战。KV坦克在阻止德军快速进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KV重型坦克的研制继承了T-35、SMK、T-100等重型坦克的有益成果,也为后来IS系列重型坦克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KV重型坦克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苏联重型坦克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还是西班牙内战的教训促使了苏联重型坦克的快速发展。在内战中苏联向国际纵队一方累计提供了331辆轻型坦克。这些坦克以T-26轻型坦克为主,还有少量的BT-5快速坦克。T-26是按照英国的“维克斯”7吨坦克仿制的,采用了苏联设计的炮塔和45毫米火炮等武器,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BT-5是采用美国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快速坦克,主要用于侦察。它们尽管比起对手佛朗哥军队装备使用的意大利CV35,德国的一号坦克以及法国雷诺FT型坦克有很多优势,可是在面对野战炮,战防炮,甚至反坦克枪时,这些轻型坦克的装甲还是很容易被击穿。T-26坦克首次在西班牙作战时,就有三辆被战防炮和步兵武器摧毁。在另一次战斗中,国际纵队一个装备40辆坦克的部队在炮火下遭受惨重损失。曾经有一门藏在教堂里的37毫米战防炮击毁了12辆以上的T-26轻型坦克!国际纵队的坦克30%~40%的战损是战防炮造成的。因此一位苏联的炮兵专家感慨:对战防炮阵地发起进攻的坦克的命运不会比在开阔地向机枪阵地发起冲击的步兵好多少。经过西班牙内战苏联认识到轻型坦克难以胜任战场上的主攻任务,只有重型坦克才可以担起这个重任。所以苏联已经研制的T-32,T-35重型坦克开始受到重视,研制新型重型坦克也被提上日程。
20世纪30年代末期,各种各样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和德军三号坦克、四号坦克的运用,使苏联认识到T-35重型坦克已经落伍,因此,决定加紧研制新一代的重型坦克。
1938年前后,苏联的两种试验车型SMK多炮塔坦克和T100重型坦克开始试生产而且装备红军部队。这两种都是多炮塔重型坦克。其中著名苏联坦克设计师科京主持设计的SMK“基洛夫”重型坦克主炮塔上装一门76.2毫米主炮,前下的副炮塔内装装一门45毫米炮,乘员7人,战斗全重55吨。T-100重型坦克也采用类似的主副炮塔的武器布局,乘员6人,战斗全重58吨,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 20世纪30年代末期,战争的风云笼罩欧洲。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对反坦克兵器的研究。1938年的德国研制出了Pak38式50毫米长身管反坦克炮。该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防炮之一。在5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当时世界上所有现役坦克的装甲。同时纳粹德国还在继续研制更大口径的75毫米反坦克炮。而当时苏联的SMK和T-100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20~60毫米,难以满足战场上的防护需要。同时科京也意识到55吨已经是多炮塔坦克的设计上限了,无法再通过加厚装甲来提高防护了。这样只有单炮塔的布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获得更好的装甲和机动性。
1938年10月根据科京的建议,开始以SMK重型坦克为基础的新型单炮塔重型坦克的研制。1938年11月,军方批准试制这种新型单炮塔重型坦克。1938年2月27日,苏联国防部第45号令正式决定启动该工程,并以克里木.伏罗希洛夫元帅(KV)的名字命名这种新式坦克。1939年9月1日,KV坦克的样车制造完成,单炮塔上装一门76.2毫米火炮和一门45毫米火炮以及一定7.62毫米DP机枪。这种新式坦克继承了SMK坦克单的车体外形,内部结构,悬挂系统,传动机构等。
1939年12月19日,KV样车被批准为苏军的制式装备,定型时命名为KV-1重型坦克。1940年2月,KV-1重型坦克开始批量生产,后来按年度区分为1939、1940、1941、1942年各型。到1942年前,共生产KV-1各型4247辆。
KV-1/1940年型重型坦克车体和炮塔为轧制装甲板焊接结构,车体的装甲厚30~75毫米,炮塔装甲厚35~90毫米。驾驶员位于驾驶室中央,顶部有出入舱门,前面有1个能开启的观察窗,上有1个潜望镜。前机枪手在驾驶员的左方。炮塔内装1门L-11型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并列机枪,另有1挺机枪装在炮塔后部。炮长位于火炮左侧,车长兼装填手在火炮右面,后机枪手在其之后,战斗时可辅助装弹。炮塔顶部有1圆形出入舱门,前面有两个潜望镜,后面有两个展望镜。发动机为1台改进型的V2K水冷式12缸柴油机。传动装置位于发动机室,由变速箱、侧减速器等组成。行动装置采用独立的扭力轴悬挂系统和干销式履带推进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KV-1/1941年型重型坦克改装了41.5倍口径的F-32型76.2毫米坦克炮,并用螺栓在车体和炮塔上加装了25~40毫米厚的附加装甲板。使车体装甲厚度最大达13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最大达120毫米。后来,在炮塔周围和车体的各部位铆接了附加装甲板,并采用铸造炮塔,装甲厚度为110~120毫米。铸造炮塔内采用的是ZIS型76.2毫米坦克炮。
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总共为苏军提供了约3000辆KV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战争中,KV坦克表现最为出色。一个装备了KV坦克的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被击穿。它的重装甲接受了战火的考验。设计人员还发现KV坦克的小口径45毫米炮没有多大用处,反倒是向后可以射击的7.62毫米DP机枪非常有效,可以扫射企图从后面靠近坦克的芬兰反坦克掷弹兵。经过实战的考验KV重型坦克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正式列装,编号KV-1。 KV-1重型坦克虽然参加了实战,但是全面的测试还没有结束。当年5月,KV-1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库宾卡试验场继续测试。在2648千米的行驶试验中,发现传动,变速箱和行走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后来加以改进,但是故障率还是很高。原计划1940年生产KV-1坦克50~200辆,然而到年末第一辆生产型KV-1才出厂。
KV坦克的使命是支援步兵和对装甲车辆作战。它采用5人乘员组,车重44吨。在火力方面早期样车采用一门76毫米炮和一门45毫米炮。虽然在一个炮塔内安装两门火炮极其拥挤,但是当时苏军认为“重型坦克必须装一大一小两门炮”。在试验中装双炮的样车故障频繁,生产型上终于取消了45毫米炮。1939年型KV-1坦克采用L11型76.2毫米坦克炮。1940年型KV-1采用身管更长的F32型76.2毫米坦克炮。在1941年型和1942年型上采用的是与T-34-76相似的长管ZIS-5型76.2毫米坦克炮。火炮的弹药基数为111发。76.2毫米主炮也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口径坦克炮。在20世纪40年代对付德国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是绰绰有余的!受苏芬战争的影响,KV坦克还是比较注重对步兵的防御。KV-1采用7.62毫米的DP机枪做为自卫武器。不同型号的的KV机枪数量在3~4挺之间,其中有一挺是炮塔后机枪。这种设计让日后的德国反坦克步兵大伤脑筋。
KV-1采用驱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的动力布局。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前装甲可以做的很厚。KV-1采用的V-2K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00马力,这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坦克发动机。KV,IS,T-34等坦克都使用V-2。采用柴油发动机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设计。柴油有不易挥发,燃点较高的特性,发动机也不容易失火。而在采用汽油发动机的德国装甲部队里,因为失火造成整车烧毁的事故很常见。但是由于整车设计不成熟以及受当时传动装置的效率和技术水平限制,KV的速度很慢,履带也经常断裂和脱落。这在战场是致命的!其最大公路速度是32~35千米/小时,越野速度12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250千米。
KV-1重型坦克1939,1940年型的车体前装甲厚度为75毫米倾斜度30;炮塔前部厚度75毫米,倾斜度20;侧面厚度75毫米;后部厚度60~70毫米;安装附加装甲后炮塔厚度90毫米。20世纪30年代的大部分在役的反坦克炮均不能够击穿KV-1的前装甲。
1941年6月23日,苏军机械化第3军坦克第2师,与德军摩托化第41军第6装甲师,在立陶宛南部进行了苏德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坦克交战。在1个路口防守的1辆KV-1重型坦克击退了德军无数次的冲击。最后,德军1门88毫米高射炮在近距离上,从尾部才将其击毁,其中有7发命中,只有两发射穿了它的装甲。
1941年8月18日,苏军1辆864号KV-1重型坦克占领有利地形,伏击德军第8装甲师的坦克行军纵队,共击毁德军22辆坦克和2门反坦克炮。
由于在苏芬战争中KV-1坦克火力不足以摧毁敌方的碉堡,要塞和工事,因此苏联西北方面军要求工厂提供四辆装备152毫米榴弹炮的KV坦克样车。基洛夫工厂的工人和设计师加班加点,两周后两辆装备152毫米榴弹炮的KV坦克样车开出车间,这就是KV-2型坦克的前身。直到1941年初这种新型坦克才被命名为KV-2。同年2月10日,第一批KV-2坦克开始生产。虽然它被命名为“KV-2重型坦克”,但是实际上它它更像一门自行火炮。与同时期的德国突击炮相比无论是装甲还是火力都要强大几个数量级。 设计组很清楚KV系列坦克的弱点,但是他们已经来不及大改了。在KV坦克正式投产一年半后苏德战争爆发。尽管故障不断,机动性也比较差,KV系列重型坦克在战争初期仍然是德国装甲兵的噩梦。
从1941年型KV-1坦克开始,炮塔前装甲厚度增大为90毫米。1942年型炮塔前装甲增加为120毫米。这是KV-1底盘承重的装甲厚度的极限了!KV坦克战斗全重也由44吨增加到47.5吨。只有60毫米厚的侧装甲和后部装甲使得德军的反坦克火力可以有效打击。德军攻击KV坦克的尾部也是个办法。虽然KV坦克的发动机不堪重负,可是很少在被命中后着火的情况。实际上只有德军的88毫米炮能有效摧毁KV-1和KV-2坦克,但是由于88毫米炮行动不便,架设困难,使用起来有诸多问题。德军采用预设伏击阵地的办法,将KV系列坦克引进伏击圈的战术发挥了一定作用,德军88毫米高炮是对抗装152mm榴弹炮的KV-2重型坦克的最有效武器,因此成了缺乏重型机动反坦克火力的德军指挥官最倚重的武器。1941年6月25日德国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战斗日志记录:第11装甲团2营沿着左翼前进,遭到俄军第二装甲师的不断阻击。俄国人的52吨重型坦克似乎对105毫米榴弹炮的直射不在乎。指挥官招来88毫米高射炮对付这辆坦克。可是还是没有效果。携带炸药试图炸毁它的工兵也失败了!因为密集的机枪火力让我们不能靠近坦克。由于KV重型坦克机动性差,在战斗中不得不殿后,所以在战争初期对阻挡德军进攻起过重要作用。与德国装甲兵的推进速度相比KV坦克和固定的碉堡没有区别。德军常常绕过KV坦克,直到被包围的KV坦克耗尽弹药和油料才攻击。
苏军官兵对KV系列坦克评价不高。因为装备KV坦克的部队很难完成快速突击任务。坦克兵普遍反应KV系列坦克故障率高,机动性差,维修困难等。似乎所有机械故障都有它的份。由于KV坦克战斗全重太大,苏军又缺少重型牵引车和维修机械。行军战斗途中一旦KV坦克抛锚无法修复和拖带。KV坦克速度慢,难以适应长途行军。战争初期第15机械化军第10坦克师一份报告上记录了63辆KV-1坦克中56辆的战损。
情况:其中11辆在战斗中损失,11辆因迷路而损失,34辆因为机械故障被抛弃。在战争初期的KV-2也和KV-1差不多,大部分都因为机械故障被丢弃。根据苏军第41坦克师报告,全师33辆KV-2坦克,战斗中损失22辆,其中只有5辆是敌人摧毁的。剩下的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被抛弃。尽管当时的苏联红军不喜欢这种火力等同T-34,却没有T-34跑得快得KV坦克,但是它仍然不失为一种革命性的设计,并因为参加了最艰难岁月得战斗而被人们铭记。
从1940年5月至1942年10月,苏军将有5辆KV坦克的坦克连和T-34坦克连混编成坦克营或团,在坦克师或坦克旅建制内遂行作战任务。1942年10月至战争结束,取消了这种混编的编组形式,组建了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用于实施突破的独立重型坦克团。全团编21辆KV重型坦克。独立重型坦克团用于协同步兵和炮兵突破敌人预有准备的防御和野战筑垒地域。
KV-1重型坦克
战斗全重 43500Kg
车长 6.80m
车宽 3.33m
车高 2.71m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5/12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25/151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76.2mmmodel1940/41 3x7.62mmDT
弹药 76.2mm:111发;7.62mm:3024发
装甲 35-110mm
爬坡度 36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1m
越壕宽 2.8m
涉水深 1.45m
在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当时驻守的苏联西北方面军司令F.I.库兹涅佐夫上将手里有两个兵力不足的机械化军:库尔金少将的第3机械化军拥有KV1、KV2坦克共52辆,而谢斯特巴洛夫少将的第12机械化军没有重型坦克。因此第3机械化军被分为若干个战斗集群,有KV重型坦克的第2坦克师(为了不和德军混淆,文中苏军称坦克师,而德军称装甲师,类推)跟随第12机械化军前往多比萨河方向(Dubissa river)阻击正沿干道奇尔基特-夏维利亚大街前进的德军,而第5坦克师则急行军赶赴亚里多斯市郊。
E.N.索利亚良钦少将的第2坦克师在夏维利亚大街和正在猛冲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属下第6装甲师正面撞击,苏军的80辆BT快速坦克在20辆KV坦克(各型)和T-34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德军主力为德国PZKPFW-35T型轻型坦克和四号坦克(早期)。当时第6装甲师上司第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这次迎击战中,我军的坦克中有1/3是四号坦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进行三方向射击,根本没有用,我们的坦克象骨牌一样被打倒!”
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没有型号说明)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德军35(t)坦克的37毫米炮等同于儿戏,而德军一直信赖的四号坦克的24倍口径75毫米火炮也对KV坦克不起作用,从这仗之后,37毫米炮在德军中得到了“敲门砖”的谐称,而四号坦克的短身管火炮被骂成“舒岑梅尔”(木头桩子)。这次街道战斗中,苏联第2坦克师共摧毁40辆德军坦克,压毁、击毁德军37毫米和105毫米以上火炮共40门,还有一个情况令人惊讶:第2坦克师的一些KV坦克事实上没有炮弹,开出来就是专门压火炮的!
为了和在拉斯叶尼亚北部的第12机械化军会合,第2坦克师在正午之前脱离战场,当时该师已经用完了几乎所有弹药、燃料,很多旧坦克开始故障,为了分配备用燃料弹药和进行维修,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为了防止德第6装甲师的追赶,他们开始向多比萨河上游行军。第6装甲师遂占领拉斯叶尼亚,并且在多比萨河构筑了2个以上的桥头堡。为了打破这些桥头堡,第2坦克师准备进行反击,为了切断拉斯叶尼亚市内德军和河边德军的联系,师长索利亚良钦少将调拨1辆带足弹药的KV2坦克和一些步兵前往阻截。德军的一个装甲营位于留得维莱北部的桥头堡,而另一个则在遥远的多比萨河下游,都装备35(t)轻型坦克。在6月23日下午,北部桥头堡的装甲营自作主张地认为苏军会发起背后袭击,因此调拨了第41坦克歼击营的一部分反坦克炮和第76炮兵营的105毫米榴弹炮防守自己的南侧。这时KV2插了进来,将这个营孤立在桥头堡一侧。
次日清晨,德军的救援纵队从拉斯叶尼亚市出发企图和桥头堡联系,KV-2坦克首先击毁了12辆德军卡车,它挡住了通往两个桥头堡的道路,同时第2坦克师主力正在和北部桥头堡的德军发生血战,在得到KV2坦克第一次阻击胜利的报告后,第2坦克师士气大涨,攻势进一步加强。德国第6装甲师立即呼叫友邻王牌部队-第1装甲师对阻挡道路的KV-2坦克进行侧面袭击。24日下午,第1装甲师派出6门崭新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和精选炮手班组向KV-2隐蔽前进,在550米距离架设阵地开炮猛轰,德军共射击7发,命中率100%,损害为零。KV-2随后将这6门火炮全部摧毁。
德军决定使用更大的火炮,位于拉斯叶尼亚近郊的第298高射炮营的一门88毫米炮经过精心伪装后,由牵引车托曳接近KV-2,为了隐藏自己,德国人躲在卡车残骸后面慢慢前进,但是KV-2的乘员凭借直觉将炮塔一直跟随他们活动。在接近到900米时,德军炮兵开始布设阵地,此时KV-2连续两炮接连摧毁了德军火炮和牵引车。一些德军冲上来试图拖回伤兵,KV-2的机枪顺便将他们也一并报销。
24日夜间,德军出动工兵:第57装甲工兵营的一个特遣队趁着夜幕匍匐前进,用双倍于通常用量的炸药对KV-2车体进行爆破。KV-2没有被摧毁,反而机枪猛烈扫射,德军无法抬头只得爬了回去,只有一个工兵前往确认爆炸效果,发现炸药虽然炸断了履带,但是对装甲丝毫没起作用,他在离开前用小型炸药包对KV-2的152毫米火炮进行爆破,但同样收效甚微。
有必要提一下苏军主力最后的奋战:在德第6装甲师被一辆KV-2弄得团团转的同时,扭回头赶来从东侧增援的德第1装甲师和苏第12机械化军、第2坦克师发生了大规模坦克会战。第1装甲师作为德国陆军的精英,装备的全都是较好的3号、4号坦克,但是同样无法撼动KV坦克的装甲。该师第1装甲团的一名士兵如此描述道:“6月24日,在通往列宁格勒的大路上遭遇了可怕的KV-1和KV-2坦克,我们连从800米距离开始射击,什么反应都没有。直到50米距离,我们的炮弹还是被弹飞,KV坦克根本不看我们,从我们身边开了过去攻击步兵。结果我们必须掉头在后面追赶!直到30米距离上,我们才能用Pzgr40钨芯穿甲弹从后面打破其中一些!”但由于苏军大多为老旧的BT坦克和T-26轻型坦克,加上第6装甲师也在高地配置火炮和35(t)坦克进行夹击,苏军最终在当日傍晚战败。德军调查后记录当地共有29辆KV-1和KV-2坦克被摧毁,但大多是陷进软湿地区等技术原因,其中一辆被击中70炮以上,无一贯穿!而德军第113装甲掷弹团第37坦克歼击营的37毫米反坦克炮全部被压毁。
由于北侧的苏军已经失败,德第6装甲师派出一个35(t)坦克排在6月25日从桥头堡出击,开到了那辆孤独的KV2驻守的十字路口,并隐藏在灌木丛中。此时在十字路口另一侧,德军从拉斯叶尼亚市再次运来一门88毫米高炮,为了分散苏联坦克兵的注意力,35(t)坦克排在后面不断地向它射击,正面的88毫米炮趁机进入位置并连续6炮命中KV2坦克。坦克并没有燃烧,而35(t)上的德国坦克兵纷纷跳下来确认战果,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是: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而37毫米炮弹连一个坑都没有留下。正当德军检查完毕登上KV-2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结果德国兵不得不跟着炮塔一起跑,以免被机枪射中。最后,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杀死了乘员。
1941年末,德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有一天,德军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KV-2) 在立陶宛境内罗希尼镇的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公里。
德军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向这辆苏联坦克炮击。猛烈的炮火在坦克周围爆炸,突然有两发炮弹直接落在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了,坦克一点没有破损。相反,苏军用坦克炮向德军炮阵地上迎击,几发炮弹过去,把德军4门炮打得飞上了天。德国指挥官又调来两辆坦克,但还是被苏联坦克打得翻了个。德军一个步兵师被阻在河的对面,眼巴巴望着这座桥,就是过不去。
这时夜幕降临,德军知道强攻不能解决问题,就利用夜色掩护,开始偷袭苏联坦克。他们派出12名士兵,悄悄地泅渡过河,绕到苏联坦克的背后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这辆坦克。两个德国士兵抱着炸药包,跃上了苏联坦克,将炸药包塞入坦克悬挂装置内,然后拉动引信,又跳下坦克,滚到树林里。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德军高兴不已,以为这下子苏联坦克就完蛋了。可是,苏联坦克隆隆响起发动机声,接着开动起来,转了一个圈又回到桥头,履带和其它装备都没有损坏。这可让12个德军士兵惊呆了,他们带来的炸药包用完了,别的武器根本对付不了坦克,只好扫兴而归。
当夜,德军从别处调来一门高射炮,第二天架在离坦克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那里相当隐蔽。在德军正准备向苏联坦克开炮时,一发炮弹在高炮附近炸开,把这门高炮掀翻在一道沟里。原来苏军早已发现这个阵地,时候一到就先发制人。
这辆KV-2坦克在罗希尼镇附近的交通要道上居然将德军第6装甲师迟滞了整整1天,尽管德国人炮弹打坏了它的履带,但它仍然凭着坚厚的装甲继续战斗,直到弹尽粮绝被乘员遗弃。
比KV-1更现代化的型号,轻量化装甲,增大了发动机功率和减小了装甲厚度。炮塔装甲厚度为30~82毫米,炮塔变得小型化,火炮依然为76mm F-32。车体采用铸铁,全重减轻了5吨,还加装了一个车长指挥塔。车长不再兼任装填手,而是负责后部机枪的射击。发动机改为B-2K-C型12缸水冷柴油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2公里。
在KV1底盘上安装了IS的炮塔,装备了D-5T型85毫米火炮。由于性能达不到要求,所以在生产130辆之后转产IS坦克。
KV计划中的一部分,加长车体,重新设计悬挂系统,新的大炮塔,计划使用107mmZIS-6火炮,实际装上的是在T-28中型坦克上试验成功的85mm F-30火炮。其仅造出两辆原型车,这两辆原型车全部装上KV-1炮塔,数周后便被击毁。官方代号KV-220。
杜哈夫设计局与1941年4月开始研制的重型坦克,有很多种构型方案,包括多炮塔及多炮管设计,这里只是最为常见的第一辆试验样车构型。第一辆样车的试制工作于1941年11月完成,后续工作因二战的爆发而中断。KV-4采用了2台B2CH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主炮是一门73.5倍的107毫米炮,编号ZIS-24,最大装甲180mm。
在1941年6月,KV-5重型坦克就已经开始研制,它采用了双炮塔设计,安装一门ZIS-6型107毫米火炮。KV-5也有很强悍的装甲,最大厚度达到150~180毫米。为了驱动这个100吨重的钢铁怪物,车内将安装两台V-2K型发动机,总功率1200马力。 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与很多相关设计工作一样,KV-5的设计生产工作全部停止。将有限的生产资料转向其他KV重型坦克的生产项目。 因此,KV-5也只是停留在图纸上的巨无霸,而它卓尔不群的100吨“体重”,也使它成为苏联历史上最重的坦克。
KV生产数量 :
1940年141辆
1941年1121辆
1942年1753辆
1943年少量
KV-6(226工程)有两种型号。
第一种是以KV-1为基础的喷火坦克,将车体机枪更换成带防盾的火焰喷射器。后来被KV-8重型喷火坦克取代。
第二种是多炮管测试型号。为驱逐战车方案,搭载两门45mm炮和一门76mm炮,但最后此计划案和KV7的计划案合并,因为和KV7太相像,而且由于KV的企划草案十分乱,光是KV6就有6种版本完全不同的设计草案,有KV1S的延伸到驱逐战车的各种草案都有,使得最后驱逐战车板的KV-6归类到KV-7中。
KV-7是一个设计独特的怪物 经过了大量的改进设计。炮塔有三个炮管,使其有可能成为为一火力较猛的怪物。但在1942年春天斯大林对“227工程”(KV-7)说了一句“我觉得有一门好用的炮就足够了,我们为什需要三门!”其他苏联军官都表示赞同。因此,该项目终于关闭,首辆KV-7进行了拆解,随后被用作一个平台,用于测试一些其他的设备。
二战爆发后,苏联红军的喷火坦克虽然也曾投入实战,但因防护力太差,在纳粹德军强大的装甲兵团冲击下损失惨重。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又先后研制出数种喷火坦克,其中最著名的当数KV-8重型喷火坦克。KV-8喷火坦克是在KV-1重型坦克基础上研制的,它的喷火器安装在原坦克并列机枪的位置。由于喷火器尺寸过大,工程师们不得不将原来的76毫米主炮换装为轻型坦克上使用的45毫米火炮。为了使KV-8的外部特征与KV-1一致以迷惑敌人,45毫米火炮的炮管外还特意加装了一个模仿76毫米炮管的护套。
由于开战初期损失巨大,而苏联方面有大量KV以及弹药被废弃,德国人得到这些KV后,很多KV都没有来得及改装就被下发到德军部队,一些缴获KV改装了新的德国标准指挥塔,但大多数KV都没有经过改造,有的只是草草刷上铁十字就被投入战场。
据非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大约有50辆左右的KV坦克编入了德军战斗序列,但该数字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在苏德战争中德军缴获的KV坦克数量很多,如果考虑到在使用中那些被击毁的车辆,可以肯定德军使用过的KV-1坦克绝不止此数。而德国手里的KV要么是没有变化,要么是改的面目全非,在战争初期的41年到42年中期,因为闪电战在苏德战争前期获得的巨大优势,导致大量的苏联军火被德军缴获,所以大部分在41-42年被俘获的苏联战车依然使用原先口径的火炮,如152mm M-10和76mm ZIS-5。
到了1942年中期到43年开始,德军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德国人无法再掳获完整的KV及其弹药零件,而此时KV开始在苏军装甲部队中撤装,德国人手里KV的维护和补给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相当一部分保存完好的被俘获的苏联战车都更换了和德军制式装备相同的火炮,如150mm SIG 33,88mm L56,75mm L48。德军改造的产品应该算是缴获KV坦克中的精品。
以KV-1坦克为基础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坦克,主要包括早期的1939年型,以及1940年型、1941年型、1942年型,还包括KV-2、KV-8等发展型号。从总体性能上讲,除防御外KV-1的各项指标均不及T-34,但其三人大炮塔的布局相比于T34的两人炮塔则有明显的优越性,其防弹结构设计与T34相似但并不具有革命性,40年开始不断加强的装甲防御也很大程度上使本就有待解决的传动系统问题更加尖锐,考虑到KV与T-34最初是竞争关系,其76mm主炮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即使是使用zis5主炮的42年型KV坦克在实战中也有重创虎式坦克的记录)。实际上KV坦克研发服役过程中,苏军战术战役体系中并没有定义典型二战意义上的重型坦克,KV1系列很大程度上是按照通用坦克理念来设计与使用的(KV-2、KV-9则是其同底盘的炮兵坦克)。其继任者的KV13/KV1S也延续了这一思路,某种意义上当42年KV坦克被单独分出组建重型突破坦克团时,苏联人才开始真正理解重型坦克的作用和意义,KV坦克以自己的服役经历为苏联的战役战术学说和重型坦克设计指明了方向的说辞也是合情合理的。
游戏数据(K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