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5 23:0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军开始认识到坦克的快速突击作用,不断装备新的轻型坦克。1940年6月,美军在采用装甲板铆接结构的M2A4轻型坦克的基础上,采取增加装甲厚度,行动部分安装诱导轮,改进防空武器等措施,改进设计了M3轻型坦克,于1940年7月定型。首批车辆于1941年4月驶离生产线,到1942年8月共生产了5811辆。该坦克车体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是垂直的。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5挺7.62毫米机枪: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1挺安装在车体前部右侧,2挺安装在车体两侧机枪座内,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炮塔顶部有1个小指挥塔。
乘 员: 4人
车 长 :4.53米
车 宽: 2.24米
车 高: 2.64米
最大速度 :5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 113千米
火力装备:M5型37毫米火炮
装 甲:10~44毫米
M3A1
M3轻型坦克的炮塔又进行了改进,变为焊接结构,取消了炮塔顶部的小指挥塔,两侧的机枪也予取消,辅助武器变为3挺7.62毫米机枪:1挺并列机枪、1挺前置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该坦克1941年8月批准定型,命名为M3A1型,1942年6月投产,共生产4621辆。
M3A2
接着车体也改为焊接结构,其它与M3A1相似,改进后的坦克命名为M3A2型,但该型坦克并未投产。
M3A3
M3A3是M3系列轻型坦克最后一种改进型,车体前部和两侧装甲板改为倾斜布置,车内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室、战斗舱和动力舱。车内乘员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前置机枪手。驾驶员和前置机枪手位于驾驶室内,驾驶员在左、机枪手居右,他们的上方各有1个舱门,门上都装有1具潜望镜。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其上安有炮塔,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内,车长在右、炮长在左,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舱门。动力舱位于车体的后部,发动机为W679-9A风冷汽油机,动力经变速箱、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主动轮。主要武器为37毫米火炮,安装在炮塔中央,辅助武器为3挺7.62毫米机枪:1挺并列机枪、1挺前置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该坦克1942年8月批准定型,1943年投产,共生产了3427辆。
M3A3轻型坦克行驶速度高,越野能力强,但其车体较窄,限制了其主要武器的口径,且车体较高,流线性差,整车目标大,受弹凹部多,限制了其发展。因此美国于1943年7月宣布,准备淘汰这种车型,但生产持续到同年10月。
M5A1
在M3轻型坦克的基础上美军又研制了M5轻型坦克系列。
早在二战爆发之前的1939年5月,美国就开始着手研制当时称作M2的中型坦克,其改进型则称之为M2A1。1940年春,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的战绩震惊了全世界。尤其是德军坦克部队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不仅使军事专家们看到了坦克的巨大威力,也促使美国陆军意识到仅仅给坦克安装37毫米加农炮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立即将M2A1坦克上的75毫米榴弹炮改为加农炮。接着又经过一系列改进,最后在1940年7月11日由美国军械委员会定型为M3坦克。1941年4月,位于美国底特律的克莱斯勒坦克厂等4家企业生产出试验型样车。8月样车试验合格,4家厂开始正式生产该型坦克。截至到1942年12月,各种型号的M3中型坦克一共生产了6330辆。在1941年至1942年期间它陆续在英国陆军服役,并成为英军在北非战场的主要装甲作战力量。
M3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最广泛的轻型坦克之一。参加的战斗主要有非洲西部沙漠战斗、英军在缅甸的战斗、夺取安特卫普的战斗,以及太平洋战争等。曾被英军骑兵团誉为“亲密的朋友”。在太平洋战争中,M3系列轻型坦克与M4中型坦克一道,重挫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M3A3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装备美国陆军外,还提供给英国等同盟国军队使用。二战后,玻利维亚,巴西和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军队仍使用过M3轻型坦克。
中国军队使用的美制M3A3轻型坦克 M3A3“史都华”轻型坦克是1943年由M3型轻型坦克改进而成。主要优点是火力强,车上装有37毫米火炮1门,7.62毫米机枪3挺。较厚的装甲护板和良好的机动越野能力,使其作战性能超越任何日式坦克。但这种坦克装备中国军队较晚。
M3轻型坦克(与M5轻型坦克)是20世纪30年代后美军坦克设计的巅峰之作。不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因为欧洲的主力坦克配置已经从轻型转向了中型坦克,所以M3轻型坦克显得有些过时。在实战中M3轻型坦克显示出了诸多方面的不足。但是,在太平洋战场M3轻型坦克表现突出,在很多重要战役如: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塔拉瓦战役和贝里硫磺岛战役中战功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