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

更新时间:2020-02-17 12:43

MLC和SLC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NAND FLASH存储器,可以用来作为MP3播放器、移动存储盘等产品的存储介质。

多层单元

MLC(Multi-Level Cell多层单元)

简介

要解释MLC的话,必然要提到SLC。MLC和SLC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NAND FLASH存储器,可以用来作为MP3播放器、移动存储盘等产品的存储介质。SLC全称是Single-Level Cell,即单层单元闪存,而MLC全称则是Multi-Level Cell,即为多层单元闪存。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SLC每一个单元,只能存储一位数据,MLC每一个单元可以存储两位数据,MLC的数据密度要比SLC 大一倍。

从名次解释上来看,当然MLC密度要大,自然有其优势,成本上来说,MLC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不少芯片厂商已从SLC制程转向MLC制程,06年8月,三星正式从SLC转向MLC,06年10月份,三星已经开始大批量的生产MLC闪存芯片。三星采用的芯片编号为K9G开头 K9L开头的芯片为MLC芯片,而现代采用编号为:HYUU开头 HYUV开头芯片也是MLC芯片。

特点

SLC的特点是成本高、容量小、速度快,而MLC的特点是容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MLC的每个单元是2bit的,相对SLC来说整整多了一倍。不过,由于每个MLC存储单元中存放的资料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出错的几率会增加,必须进行错误修正,这个动作导致其性能大幅落后于结构简单的SLC闪存。此外,SLC闪存的优点是复写次数高达100000次,比MLC闪存高10倍。此外,为了保证MLC的寿命,控制芯片都校验和智能磨损平衡技术算法,使得每个存储单元的写入次数可以平均分摊,达到100万小时故障间隔时间(MTBF)。

缺点

不过尽管MLC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也掩饰不了其缺点。

1、读写效能较差

相比SLC闪存,MLC的读写效能要差,SLC闪存约可以反复读写10万次左右,而MLC则大约只能读写1万次左右,甚至有部分产品只能达到5000次左右。

2、读写速度较慢

在相同条件下,MLC的读写速度要比SLC芯片慢,MLC芯片速度大约只有2M左右。

3、能耗较高

在相同使用条件下,MLC能耗比SLC高,要多15%左右的电流消耗。

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MLC制式改变,需要新的控制芯片支持,而部分MP3、闪存盘等产品仍然延续老式的设计,MLC就会带来各种问题,包括数据丢失、传输速度慢等缺陷。06年大批量SD卡被招回的风波,就是因为转用MLC芯片,没有新的主控芯片支持惹的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状

随着三星、东芝的MLC闪存芯片开始量产,MLC芯片应用也越来约广泛,由于全新的MLC芯片在存储密度等方面加大,对主控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读写频繁的数码播放器和闪存盘等数码设备也加重了MLC闪存的出错几率,对于视频和音频这样的应用来说,必需具备控制芯片和ECC校验机制,目前有的主控芯片通过纯软件校验,这样,无形当中加重了主控芯片的负担。也有部分主控通过硬件的4bitECC校验和软件校验相结合,从而减轻了主控负担,但是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错的几率,MLC的芯片写入次数限制和传输速度等缺点是无法克服的。

MLC在架构上取胜SLC,很多厂商都MLC做了很多的优化和开发,未来可能将是一个主流方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而成本上来说,MLC要便宜SLC芯片,所以不少厂商在原有架构上选用了MLC芯片,但却没有增加控制芯片或者ECC校验,使得不少问题则由此而生,使得不少行业人士也惊呼MLC为“黑芯”。所以大家在选购MP3、闪存盘等数码产品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只看价格,而需要更多层面的去考虑。

MLC技术开始升温应该说是从2003年2月东芝推出了第一款MLC架构NAND Flash开始,当时作为NAND Flash的主导企业三星电子对此架构很是不屑,依旧我行我素大力推行SLC架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4月东芝接续推出了采用MLC技术的4Gbit和8Gbit NAND Flash,显然这对于本来就以容量见长的NAND闪存更是如虎添翼。三星电子长期以来一直倡导SLC架构,声称SLC优于MLC,但该公司于2004和2005年发表的关于MLC技术的ISSCC论文却初步显示它的看法发生了转变。三星在其网站上仍未提供关于MLC闪存的任何营销材料,但此时却已经开发出了一款4Gbit的MLC NAND闪存。该产品的裸片面积是156mm2,比东芝的90nm工艺MLC NAND闪存大了18mm2。两家主流NAND闪存厂商在MLC架构上的竞争就从这时开始正式打响了。除了这三星和东芝这两家外,拥有了英特尔MLC技术的IM科技公司更是在工艺和MLC上都希望超越竞争对手,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冲劲。MLC技术的竞争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进行。

MLC

MLC是Micronet微网独创多层次分佣(MULTI-LEVEL COMMISSION)的缩写,MLC充分调动微信的社会化营销能力来解决线上推广难题,并对分店导购员实行奖励机制提高服务动力,而且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API),从而一一击破传统连锁企业O2O的困境并给出秘方。

背景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传统连锁帝国早已陷入了焦虑。一直以来,传统连锁企业都在苦苦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电商道路,但都屡屡碰壁。直到近几年才猛然发现,原来O2O才是连锁企业触网的最佳捷径。然而不幸的是,在对O2O的探索中,传统连锁企业已陷入了极其严峻的模式困境:

困境1:搞不清楚O2O是怎么回事

很多连锁企业以为随便弄个微信平台就叫O2O了,于是隔三差五群发一些带有各分店地址及电话的活动信息,却发现毫无效果,门店依旧冷清。

困境2:无法线上线下系统对接

库存、产品、会员、订单无法线上线下同步,总店与分店无法共享库存,谈何线上线下融合?

困境3:线上拓客难度异常大

很多连锁企业将线上做为拓客渠道,但整天推送商品信息、优惠信息根本带不来新客户。

困境4:分店不配合总店实施O2O

本来总店要求分店让进店的客户都扫总店微信平台二维码,也是为了解决线下分店拓客难、留客难的问题,而且客户在线上交易的订单是算分店的,然而分店对此并不领情,反而有货不发或拖延发货。

困境5:分店导购员对O2O积极性不高

一个顾客去到分店,导购员拿总店的二维码给他扫,或是他自行扫了商品二维码,在经过导购员的一番悉心服务后他却在线上购买了,而线上购买并无法给导购员带来提成。

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决传统连锁企业深层次的痛处,破解传统连锁企业O2O的困境,Micronet微网独创了MLC模式,真正从根本上帮助了传统连锁企业。

解决的问题

购物模式

消费者进入总店之后,总店自动获取消费者的地理位置并推送就近店铺给他,消费者下单付款之后系统会提示客户选择就近门店自提或送货上门。

也就是说,用户在微信商城下单后,若是选择的是物流配送,系统会自动分配订单给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分店进行配送,而此时,这个就近店铺的管理账户上会收到邮件提醒。一旦出现缺货,总店还可以即时调用其他分店的货。这样的“就近发货”,不仅节省了物流费用,还能更快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效率更高。

而若是顾客选择的是“门店自提”,由于有地理位置定位,顾客可快速找到就近的分店,到店后只需出示订单二维码,店员拿起手机扫下二维码便可看到订单详情,将货物拿给顾客后店员在订单详情页的“确认”按钮上点击确认即可,省去了到电脑进行繁琐操作的过程。这样一来,不仅省去电商物流环节,还直接解决了网购售后的问题,顾客既享受到电商的便捷,又享受到实体店的真切体验和服务,而且增加了实体分店的客流和销售额。

线上线下对接

“连锁分店O2O+MLC+API”模式开放API接口,可以轻松实现线上系统跟企业已有的内部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进销存软件等等)无缝对接,使线上线下库存、产品、会员、订单的同步更新,达到线上线下连体销售,实现真正的落地式O2O。

通过产品对接,线上线下各分店哪一方的商品信息发生了变化,比如价格,线上线下都会实时更新。库存对接,线上或线下各分店的库存发生了变化,都会即时更新到总店的库存里,方便数据查询,防止出现超买和错买。会员系统打通,实现消费者随时查询和兑换的需求,到实体店购物时无需携带会员卡。而在订单对接上,消费者在微信商城上下订单之后,会自动生成订单二维码和订单编号,消费者到实体店提货时只需出示二维码即可。

总店分店关系

以往线下分店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总店管理起来相当困难。而在“连锁分店O2O+MLC+API”模式下,总店既可以做到牢牢锁住分店,又不损害分店利益。一方面,分店利用自身资源与本土优势开拓市场,而拓展来的用户将通过微信平台回流进总部,而且用户在微信商城的订单处理也完全由总部分发,这就使得总店能牢牢锁住分店。

另一方面,用户扫描了分店的二维码之后,虽然显示的是总店的公众账号,但是顾客即使是在微信商城里购买下单,也算是分店的销量,这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总店与分店的冲突问题,再者,线下和线上顾客都引流到微信平台进行聚拢,总店便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微信商城里的营销功能,对顾客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开展精准会员营销,而所带来的订单仍归顾客所属区域的分店所有。

解决推广问题

老客户帮商家分享微信商城链接、商品链接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论坛等社交平台,商家按推广效果付给老客户佣金。通过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新客户又发展新一级客户这种客户层级发展方式,达到线上快速拓展新客户,而且由于社交平台的熟人关系链,熟人推荐熟人跨越了信任障碍更容易成交。

提高积极性

总店可为每个分店的导购员分配带有员工参数的微信公号二维码,导购员将二维码拿给顾客扫一下,顾客快速成为总店微信平台的粉丝并注册成会员后,导购员可获得佣金,而且这位顾客以后在微信商城里的所有交易都和这位导购员挂钩,导购员都能获得佣金,这便提高了导购员的积极性。

学习中心

简介

通过短期训练,使学员能够掌握和应用所购置的微软产品,并在各自 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MLC)聘用的教员均通过微软MLC监督及认证管理中心的专门训练,并获 得相应课程的教员资格认证。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MLC)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环境,全部采 用微 软公司标准的教育软件和指定教材,以确保整体教学质量。提供全国统一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实际操作的 认证考试。并设立了微软MLC监督及认证管理中心及考试服务中心,向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MLC) 提供管理及支持,同时提供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MLC)培训业务及申请咨询。

开发

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MLC)的学习内容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定制,考题由微软全球技术中心设计,综合了微软全球客户在实际运用中最为普遍的软件应用问题,并依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因此,MLC提供符合现代化办公实际需求的应用软件操作技能培训,讲述如何有效地使用微软产品,最大限度的发挥软件工具的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解决在软件使用时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短期训练,使学员能够掌握和应用所购置的微软产品,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针对客户

针对不同客户需要, 针对XP操作系统, MLC以开设Windows XPOffice XP(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Office XP整合应用)等课程为主,并将于近期推出Outlook、Project、Access、Visio等课程。所有培训中心将全部采用微软(中国)标准的教育软件和制定教材,所有教师将经过MLC教学发展中心统一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以确保整体教学质量。微软公司将通过MLC教学发展中心定期向MLC推荐课程及课程标准,MLC可选择其中的一门或几门课程开展培训业务。

四大特点

1.实用技能——真实满足企业需求

全部课程体系完全构建于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收集的客户需求,着重解决客户日常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全面发挥办公软件的潜能,从实际出发帮助企业提高办公效能。通过培训和认证帮助软件应用人员全面掌握软件使用技能,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软件工具满足企业工作需要。

2.微软(Microsoft)——国际品牌的号召力

为了向广大直接用户进行Windows及Office等应用软件的短期培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特授权常州市信息化培训中心为MLC培训中心,负责在常州地区开展培训业务,为软件应用者提供全球最先进的软件技术的培训与咨询。接受MLC的培训,您将会感受到微软最新软件技术与MLC完善的教学服务的完美结合,因为您获得的培训,始终是最先进与最高质量的。

3.微软权威认证证书——助您走向成功

MLC培训中心立足用户需要,开设始终与微软的最新软件同步的新课程。微软公司为客户提供了全面高技术含量的软件产品,同时,一直致力于完善针对客户的培训和服务体系。因此,与市场同类计算机培训点相比,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授权的MLC培训中心能够向其学员提供国际上最权威的微软办公应用软件产品培训。接受MLC培训,让您始终领先一步。完成MLC培训并通过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标准考核合格者,能得到相应学科的微软认证证书,证明您在电脑软件应用上的能力,提高您的竞争力,助您走向成功。

4.高质量的师资、高品质的教学、高效率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服务——值得依赖MLC培训中心拥有先进的教学管理水平,标准化教学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高品质的设备,最新正版软件,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员能真正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标准的专用教材教案、标准的考试认证将使学员学到切实可用的电脑软件应用技能。并且,MLC将从学员利益出发,向您提供全面周到的培训前、培训中及培训后服务。

应用范围

微软MLC的认证体系将根据操作能力和应用范围不同,划分成3个层次。

1、微软认证产品应用能手:通过六门课程中任意一门

2、微软认证办公应用专家:通过OfficeXP中任意两门 +Office整合

3、微软认证办公应用大师:通过全部六门课程

考试注意事项

1、MLC六门考试科目分别为:Windows XP, Word 2002, Excel 2002, PowerPoint 2002,

FrontPage 2002和Office整合;

2、任考出六门课中的一门课程,都将获得注明相关科目的微软认证产品应用能手证书;

3、不论时间的长短,当考生考取了两门单项Office和一门Office整合的能手证书,即将获得一张微软认证办公应用专家的证书;

4、当考生考取六门科目的能手证书时,即将获得微软认证办公应用大师的证书;

5、MLC证书是附有考生照片的。

证书防伪

MLC证书聘请专家设计,具有多重防伪鉴定!

MLC(ma-lv-chao)

据传是环球黑衣人组织头目,真正的实力不为世人所知。暂居大中华地区,据可靠消息及黑衣人分布学分析得出,很可能于江浙沪地区活动。虽然黑衣人组织据传有亿人以上,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是很难见到真正的黑衣人组织成员。由于资料过少,我们只能从极个别的目击者中推测这个组织与他的首脑。

MLC

MLC(Mandatory Lane Changing)即强制性换车道,见于智能交通仿真领域。是对于有目标车道(多是出于路径需要)需要在一定区间(时间与空间的)范围内强制换车道的车道转换行为的简称。比如快速车道上的车辆出于右转的需要而必须在进入渠化线前转换到右侧车道上去,就可称为MLC换道。与MLC对应的是DLC(Discretionary Lane Changing),即主动性换车道(比如超车等出于速度的需要而产生的换道需求)。

多线路控制器

MLC,Multilane Controller

共用中心

MLC,Multiple Lines Centre。北京地铁在组织ACC(票务清分中心)和各条LC(线路中心)之间增加了一个特殊的线路共用中心,称为MLC。MLC的功能和作用如下:

假设某地区有一个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中心ACC,和 n 条轨道交通线路LC。这些 n 条线路由 m 个不同的轨道交通运营商各自管理,其中 m < n。为了简化清分模型,避免同一运营商内部多条线路的清分与其他运营商线路清分产生的误差被放大,现由各个运营商各自成立自己所辖多条线路构成的一个小ACC,然后以运营商名义再接入大ACC。这种情况下ACC面对的是不同的运营商,不再面对具体的线路,减轻了清分负担,降低了清分误差。

机械部件

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

是用来产生适形辐射野的机械运动部件,俗称多叶光栅、多叶光阑等等,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概念

英文名字:multi-leaf collimator (简称MLC)

2000年,IEC60976标准对IEC976、IEC977都进行了修正,主要就是增加了有关多叶准直器的内容。

类型

按照多叶准直器运动方式,多叶准直器有手动及电动两类,后者的功用远大于前者,是主要的形式;手动多叶准直器是通过手动驱动每个叶片,达达到到调整辐射野轮廓的目的;电动多叶准直器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多个微型电机独立驱动每个叶片单独运动,达到射野动态或静态成形的目的。

多叶准直器通常还需与辐射头的次级准直器配合使用,因此按照多叶准直器的安装方式分,有外置式与内置式两种。

因为对于大部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靶区,一般只有少部分叶片处于有效射野的范围之内,而其余的那些处于有效射野范围之外的叶片应该是左右成对地合在一起,以防射线泄漏。但是,为避免成对叶片相对碰撞引起机械损伤等故障,通常留有少许间隙。这样,就必须对加速器常规治疗准直器规定一个相对有效射野的最小外接矩形野,使之既可屏蔽有效射野外各对未完全闭合叶片端面间歇的漏射线,又能遮挡相邻叶片之间微小外接矩形野,并将相应的控制数据传输给对应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最小矩形野和MLC有效射野的自动设置及跟随。适形野外成对叶片间无漏射者则无需如此。

结构特点

从多叶准直器问世直到现在,多叶准直的结构设计就一直在改进、完善。为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世界各国先后推出多种结构形式的多叶准直器。纵观其历史发展,多叶准直器主要是围绕着提高适形度、减小透射半影、降低漏射、适应动态与动态楔形板等高级功能展开的。例如叶片对数由少到多、叶片宽度由大到小;最大照射野按需要向大和小两端发展;聚焦方式由无聚焦到单聚焦或双聚焦;相邻叶片之间由平面接触到凹凸插合;对侧叶片由不过中线到过中线且行程由小到大等。再加上独立驱动机构硬件的快速开发,使得MLC系统功能大增,逐渐向满足临床应用要求、降低造价、便于加工、操作简便、高可靠、低故障的方向迅速发展。

叶片的宽度直接决定了多叶准直器所组成的不规则野与计划靶体积(PTV)形状的几何适合度(适形度);叶片越薄,适形度越好,但加工也较困难,驱动电机等机构越多且复杂,造价相应提高,因此必须在适形度和造价之间作合理的折中选择。

叶片的高度必须能将原射线和辐射强度削弱到点5%以下,即至少需4。5个半值厚度。由于需保持叶片间低阻力的相对动态移动,叶片间常有一些漏射线,会降低叶片对原射线的屏蔽效果,叶片高度需适当加厚,一般不少于5cm厚的钨合金。如果将漏射线剂量降到2%以下,通常需7.5cm的钨合金厚度。

叶片纵截面的设计需考虑两个因素:

A. 要保证相邻叶片间和相对叶片合拢时的漏射剂量最小,这就决定了叶片的侧面多采用凹凸槽相互镶嵌的结构。凹凸槽的位置可加工在叶片高度的中部,但由于这种结构要求加工精度高、技术难度大,使用中有时发现个别叶片因运动阻力大而发生故障,所以后来不少厂家生产的叶片采用了台阶式结构。

B. 叶片的底面和顶面必须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内会聚到X射线靶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叶片的横截面应是梯形结构,即底面的宽度应大于顶面的宽度,使得任何一个叶片都与从源(靶)辐射出且通过此面的射线平行。加工使所有叶片都在以辐射源为圆心,以辐射源到叶片底面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就可构成无穿射半影的双聚焦结构。

为了减少叶片端面对射野半影的影响,叶片端面的设计尤其重要。通常有两种设计类型;弧形端面和直立端面。采用弧形设计后,在叶片沿垂直于射线中心轴方向运动的任何位置,都能使原射线与端面相切。采用弧形端面可能使射野的半影增大,而且半影的大小会随叶片离开射束中心轴的位置而变化,但如果合理地选择端面的曲率半径,可在叶片的全部直线运动行程中,使射线与端面的切弦长度近似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使射野半影基本上不随叶片位置变化而保持常数。

采用直立端面设计时,叶片可有两种运动方式:

A. 叶片沿以X射线源(靶)为中心的圆弧形轨迹运动。这时无论处于任何位置,其端面总是与原射线相切。

B. 如果叶片沿垂直于射束中心轴方向的直线轨迹运动,则叶片在达到指定位置后必须自转一个小角度,以便使其直立端面与原射线的扩散度相切。由于叶片多,这种转角设计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

(1) 无聚焦结构

早期的MLC主要是用于头部和病体小病变的微型MLC,大都是无聚焦的叶片平移结构。这种叶片上下左右等厚,叶片全部采用平移运动,叶片上下所组成的射野大小和形状相同,不能消除穿射半影。对小野,因射线束的张角很小,影响不大;但对大野,会造成临床不能接受的较大半影。

(2) 单聚焦结构

这种结构使所有叶片都在以辐射源为圆心,以辐射源到叶片底面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使叶片的端面始终与射线束平行,消除了叶片运动方向上的穿射半影。但在垂直于叶片运动的方向上,因叶片上下等宽度,所以还是有穿射半影。1996年以前生产的用于体部的大型MLC(40cm×40cm为最大射野)大都是这种单聚焦结构。

(3) 双聚焦结构

对于安装在无聚焦二级准直器治疗机上的MLC,有必要采取双聚焦结构。双聚焦结构是将单聚焦结构的MLC的每一个叶片在宽度方向加工成非等宽的发散状,端面呈现梯形上小下大,每个端面的向上延长线都应相交于放射源点。换言之,必须使每个叶片的双侧面和端面在任何位置都始终与其相邻的射线束平行。这种结构装在任何治疗机上都能消除穿射半影。当然,消除半影的聚焦设计与MLC的安装高度有关,还要考虑电路连接、配重、结构空间、驱动控制等多种因素。由于加速器机头的结构复杂,设计要求高,对已在用加速器机头的改造会产生多种困难,所以,除中小型附加外挂式MLC之外,多叶准直器的双聚焦和叶片结构国内外的大型MLC大都是由加速器厂家配套生产的。

(4) 防漏射结构

临床应用要求每个叶片独立运动灵活,磨擦力小,相邻叶片之间不能挤靠太紧,但贴得太松又容易引起射线泄露。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将每个叶片加工成一面带凹槽,另一面带凸榫,使相邻两片之间以槽榫凹凸迭合,利用射线只能直线传播的特点获得很好的防漏射效果。这种槽榫凹凸结合既不必太紧,也不必太深。有的公司的MLC由40对钨合金组成,叶片厚度7.5cm,在等中心平面上的投影宽度为1.1cm,相邻叶片的槽榫凹凸重叠厚度在等中心平面投影只有0.1cm,所以相邻叶片的投影中心距离为1.0cm。其漏射率可确保小于2%。

(5) 过中线设计

随着MLC用途的进一步开发,动态非线性楔形野、动态调强及逆向设计为各种不同形状和复杂剂量分布射野的高级应用技术越来越多,常常要求成对的叶片从最远的一端一前一后以不同的变速度同向运动到另一端。因此,叶片运动的过中线行程是实现高性能适形强照射法的必要条件,并成为衡量现代MLC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叶片的过中线行程应尽可能大,一般不应小于12cm。

控制要点

为使每个叶片随时分别到达准确的位置,各生产厂家采用了不同的叶片控制方式,但都必须包括三项内容:

A. 叶片位置的监测

包括使用机械限位开关监测叶片的开关状态,光学摄像系统,线性编码器等。

B. 叶片控制逻辑

包括控制叶片的开关状态、叶片位置、叶片运动速度和剂量补偿等。

C. 叶片运动到位机构

采用数字方式或模拟方式控制叶片的到位。

(1) 叶片位置的监测

为确保叶片安全、可靠地到位,必须定时监测叶片的位置。对于开关式准直器,是使用机械限位开关来监测叶片的开关(ON、OFF)状态,另一种较常用的方法是用高精度的线性电位器作为线性编码器,它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精度,但因为接线太多、占据空间较大,一旦电位器出现问题,在结构紧凑的MLC中较难查找故障,必须用高可靠、高质量的电位器;还有一种监测方法是用光学摄像法:它是在加速器治疗头内的原射野灯光系统中增设一个分光镜,把MLC上端面反射回来的光线经分光镜反射到MLC的位置接收器。较常用的接收器是CCD摄像机,它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给MLC控制器中的图像处理器,即可监MLC的叶片位置。这种光学摄像系统的优点是:可实时显示MLC的叶片位置、接线少、空间分辨率高、位置线性度好。但CCD摄像机不耐辐射,需经常更换。

(2) 叶片位置的控制

叶片位置的确定和控制到位是实现MLC功能的先决条件。叶片位置应与它拟形成的射野的边界相一致。线性编码电位器或光学摄像系统所记录或显示的叶片位置应相当于灯光野的大小,也必须是实际射线野的大小。对直立端面的双聚焦型MLC,因其端面总是与射线扩散相平行,所以其射击野的校对方式与常规方法相同,但对弧形端面的MLC叶片,因为灯光指示的是端面切点的位置而不是原射线强度被削弱50%的位置,致使情况变得复杂。好在计算和实践业已证明:在使用的射野范围内,灯光野和射线野之间的最大差别不超过1mm。在有的MLC上,采用缩短光源到等到中心距离1cm(SAD=99cm)的措施,将灯光野的指示范围稍加扩大,即可使之与射线野符合,但这时下叶准直器的灯光野会比射线野略大。为解决之,在下叶准直器的上端面附加一对薄铝片消光器,是两者相符。

以上方法解决了等中心层面灯光和射线野的不符合问题,但对非标称源皮距的照射还是会有误差,因此在有的设计中,是将射线野大小与MLC叶片的对应位置都列成表格存入MLC控制微机中,只要指导处方射野的大小,就可得到叶片应运动到的位置。叶片运动控制逻辑中还可根据治疗需要(如是否调强)来控制叶片运动的速度、相对叶片和相邻叶片之间的碰撞问题等。

(3) 叶片驱动机构

对于开关型MLC,通常采用活塞气动式控制,可使叶片快速进入开、闭状态;对于非开关型的标准MLC,一般都采用微型电机驱动,并通过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变成叶片的直线运动。叶片的运动速度可设计在大约0.2-50mm/s范围,常用的速度是1-2cm/s

(4) 叶片位置的校对

叶片位置的校对是保证叶片精确到位的重要措施。它是把来自CCD摄像机的像素信号或来自线性电位器的电压信号与叶片的位置进行一对一的校对,并定期重复进行。各公司生产的MLC自校对系统也各不相同,有的MLC系统中,是预置一与MLC运动方向垂直的窄长的红外线束。当驱动MLC时,叶片就自动跨越它,叶片截取红外线的宽度后与叶片位置的编码信息进行比较,按预先列出的几何关系计算公式定标后存入MLC控制计算机的相应表格中;有的MLC是在治疗头内预置了4个固定参考反射器,构成一个固定的参考射野框架,校对时只需要用胶片对一组预置缺省射野进行照射,用胶片法进行MLC射野的刻度。

(5) 治疗准直器或后备准直器的自动跟随

治疗或后备准直器的自动跟随是为了屏蔽相对叶片和相邻叶片之间的泄漏射线。除用后备准直器跟随外,有的采用标准的加速器治疗准直器进行跟随。跟随准直器的位置应由相应MLC叶片的当前位置的编码信号进行控制。

用途

多叶准直器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适形放疗。但由于其机械结构方面的优良性能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下精确运动的灵活多样性,使其具备了多种潜在功能。

最简单的例子是取代常规实心挡块。事实上,在放射治疗中。特别是有些大野、部分术后放疗等,只需要少数加挡块的固定野。例如,大面积斗篷野、锄形野、面颈联合野、品字野、表浅肿瘤的电子线单向固定野、规范放疗中的对穿野和三野交角照射等。这种静止固定野照射,对挡块没有动态控制的要求,用手动MLC和具有精确的位置控制功能的MLC都可容易地完成。

无论是经模拟定位获得的定位胶片或是体表标志射野,只要按比例描出射野的形状和等中心点(或坐标原点),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输入与MLC配合使用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该系统很快就可用编辑好的数据文件去驱动MLC的各个叶片,形成所需要的适形挡块野形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