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4 15:07
结构-行为-绩效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简称SCP),即从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产业组织学主要从卖方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并主要依据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四项因素来判别某一特定产业的市场结构形态。
其中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企业行为通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⑴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⑵企业的产品策略;⑶企业排除竞争对手的策略。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通过一定的行为使其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达到的状态。既有从企业角度的,也包括从市场角度的。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乔·贝恩(Joe S.Bain)、谢勒(Scherer)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一市场行为(Conduct)一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受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SCP分析法常与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交替使用。
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范式。这一范式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
贝恩(Bain,1958)在吸收和继承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SCP分析范式。该范式成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企业竞争行为和市场效率的主要工具。他认为,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完全竞争模型缺乏现实性,企业之间不是完全同质的,存在规模差异和产品差别化。产业内不同企业的规模差异将导致垄断。贝恩特别强调,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经济要求,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征。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决定了某一产业的集中程度,产业集中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一旦企业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垄断,就会充分利用其垄断地位与其他垄断者共谋限制产出和提高价格以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产业内的垄断者通过构筑进入壁垒使超额利润长期化。因而,贝恩的SCP分析范式把外生的产业组织的结构特征(规模经济要求)看作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