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AS10反坦克导弹

更新时间:2022-06-24 17:50

“北方”AS10反坦克导弹是法国原北方航空公司、现宇航公司(Aerospatiale)研制的“北方”亚音速导弹系列中的第一代空地导弹的第一个型号,也是世界上最早装备直升机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型号。

发展沿革

1946年北方航空公司开始为法国陆军研制反坦克导弹,命名为“北方”SS10,编号为Nord 5203。1952年开始投产,随后进入法国陆军地面部队服役,供步兵用于攻击坦克、装甲战车以及地面工事等坚固目标,后将其装到吉普车等地面车辆上,发展为车载反坦克导弹,进而装备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用于攻击地面坦克、装甲战车和水面舰船等目标,后者命名为“北方”AS10,编号仍为Nord 5203。1955年开始外销给美国和瑞典等国,成为50年代大量装备北约组织各国陆军的标准反坦克导弹。

1956年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陆军使用SS10导弹成功地攻击埃及的装甲车辆。1970年初该弹完全退役,到1963年已生产3.5万多枚,月产量450~500枚,采购费用2240万美元,1955年单价750美元,导弹系统单价1000美元。

技术特点

该弹采用无尾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大展弦比、切梢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后部,且有较小的倾斜安装角,使导弹飞行中低速旋转稳定。每片弹翼后缘靠近翼根处装有1个活动式空气扰流片,飞行中由舵机控制扰流片运动,提供气动控制力。弹头呈半球形,弹体呈短而粗的圆柱形,长细比5.212,分为前后对接的2个舱段:前舱段为战斗部舱,后舱段为运载器,通常战斗部与运载器分开运输、贮存。

战斗部舱装有锥孔装药战斗部和触发引信。该战斗部系早期破甲战斗部,结构设计上未充分利用弹径大的优点,战斗部药柱及药型罩的直径小,尽管药型罩锥角小于60°,但其药柱结构设计较落后,没有采用镉板,且药柱底部直径小,装药为普通炸药。因此,战斗部的破甲威力较小。战斗部底部装触发引信,配有保险执行机构,采用续航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燃气压力控制保险机构,防止早炸。

运载器舱外装4片弹翼,内装发动机和制导控制组件。弹体采用整体结构,铝合金壳体。弹翼采用木质板材制成,表面包有一层铝合金蒙皮。动力装置为2台串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均采用双基推进剂。起飞发动机装药重1.5kg,在0.5s内导弹速度达到78~80m/s。续航发动机在保持该速度的基础上略有加速,直至命中目标,飞行时间17~20s,作战使用温度范围为-35℃~+50℃。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的喷管同轴线套装,因续航发动机喷管小,安装在中央,起飞发动机喷管在外部。起飞发动机燃烧结束时,通过串联燃烧室中间底部上的通孔输入火焰,使续航发动机点火工作。

该弹采用目视瞄准跟踪、手动操纵、三点导引、导线传输指令制导,其制导控制组件包括指令接收变换器、陀螺仪、电磁舵机、控制导线及线管。陀螺仪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0.1s内启动完毕并达到额定转速,提供基准信号与俯仰和偏航稳定信号。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经过滑环和电刷将信号传给带动扰流片运动的舵机电磁线圈,分别控制扰流片运动,使之产生相应的俯仰与偏航控制力。扰流片以12Hz的频率振动,交替伸出弹翼蒙皮表面。扰流片运动范围为±180°。弹体后部装有曳光管,保证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可靠地跟踪导弹。弹上电源采用干电池组,使用之前装入弹体。

作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其主要缺点是飞行速度低、破甲威力小,在实战中也暴露出命中概率低、操作使用困难等缺点,促使主承包商加速改进发展其替代产品——SS11/AS11。

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 1.6km

最小射程 300m

最大速度 80m/s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有线指令

引 信 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破甲,5kg

动力装置 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4.8kg

弹 长 0.86m

弹 径 165mm

翼 展 750mm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