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更新时间:2024-10-30 16:06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简称北师港浸大(UIC),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北师港浸大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也是内地第一所新型博雅大学。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创始之初

2003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教育机构可以依照这些条例与中国内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项目。同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的校长吴清辉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钟秉林就双方在大学教育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并同意共同筹建合作办学机构。2004年3月9日,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珠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

2005年10月21日,北师港浸大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共招收学生274人。11月18日,学校在金凤路校区举行了成立典礼和奠基仪式。2007年9月,北师港浸大的工商管理学士课程(会计学专业)取得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认证。10月,北师港浸大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七所私立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2009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北师港浸大在中国16个省市招生列入本科第一批次录取。

持续发展

2012年4月,北师港浸大开设了中国内地首个香港会计师公会QP课程资源中心。同年10月22日,北师港浸大与珠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博雅型大学。2013年4月,北师港浸大在广东省实施了招生改革,采用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并在提前批次中独立选拔学生。2014年6月20日,珠海市政府与北师港浸大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新校园奠基典礼。学校获得了300亩土地用于新校园的建设。

2015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首次对北师港浸大进行联合评审,评审小组认可了北师港浸大的办学成果。6月,学校进一步深化招生改革,实行多元招生模式,高考招生范围扩至30个省市自治区,并首次通过港澳台联招考试录取香港学生。2016年6月,北师港浸大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展研究生教育,并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7年12月9日,新校园启动,同时成立研究生院等机构。2019年2月,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退休,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教授接任第二任校长。12月,北师港浸大的“岭南礼乐”项目被广东省教育厅选为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为珠海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2020年6月30日,珠海市政府再次与北师港浸大签署合作协议,提供550亩办学用地用于校园二期建设。2021年5月23日,北师港浸大举行二期校园奠基仪式。2023年10月,学校获批设立数学、统计学两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珠海首个获此批准的高校。12月14日,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揭牌。2024年4月,陈致教授成为北师港浸大的第三任校长。4月15日,学校成立高等研究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设有工商管理、文化与创意、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技学院,以及通识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设立13个系,约30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ESI全球前1%学科榜单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授课型研究生课程9个,研究型研究生课程9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教师团队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讲师及以上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学系专业教师近90%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很多来自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世界名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各国院士5人,国际学会会士4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9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高校特色专业1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北师港浸大共与全世界60所高校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交换协议,直接入学协议以及暑期项目协议等,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韩国的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科研平台1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等多个立项项目。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北师港浸大图书馆有纸本藏书约59万册,种类约50万种,中英文藏书比例为1:1,电子书1269416册,电子期刊257894册,数据库121个(外文为主),订购中英文纸质期刊报纸300多种。

《创新教与学》(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创新教与学》于2019年创刊,收录了UIC教职员在教学创新之路上的探索成果。自2020年12月第2卷第1期起,《创新教与学》升级为学术期刊。期刊为半年刊,刊登全球专家和学者对教学经验、评论和实践的研究。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由字母“U、I、C”组成,UIC为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的英文简称。采用纯青色和蓝色相间,寓意北师港浸大兼有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背景和优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校徽标准色的蓝色是CMYK:C93 M45 Y0 K0/RGB:R0 G117 B188/Pantone:pantone300CVC,青色是CMYK:C87 M37 Y65 K0/RGB:R6 G129 B111/Pantone:pantone3288CVC。

校标是指校徽和校名组合的统称。校徽与校名组合使用时,有校徽与中文校名组合、校徽与英文校名组合以及校徽与中英文校名组合三种规范方式,每种方式有其相应的横式及竖式结构。

精神文化

“博文雅志,真知笃行”

校训“博文雅志,真知笃行”,是北师港浸大的教育理念、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北师港浸大的博雅教育旨在博学于文,广泛涉猎一切人类知识,由此陶养性情,完成人格精神的内在养成。博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要以批判性思维主动求真知。而求真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真理的不懈追求,更是对高层次人生境界的领悟与追寻,所以必须有笃行的意志与坚持。北师港浸大以育人为本,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博文雅志、真知笃行的人。

社团文化

北师港浸大设立了一个名为学生事务处兴趣社团管理委员会(SAO-ICMC)的组织,它是由学生事务处选派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兴趣社团的代表共同组成的。这个委员会由学生委员和教师委员共同管理,旨在推动兴趣社团的自主管理和发展,是一个服务型的监督机构。截至2023年8月,北师港浸大学生共59个兴趣社团,涵盖学术类(10个)、文化艺术类(15个)、义工服务类(5个)、其他类(6个)、体育类(23个)5类社团。所有这些社团都由SAO-ICMC来管理,并受学生事务处的监督。2023年10月,北师港浸大玉振金声雅乐团登上央视《国宝·发现》栏目演奏雅乐。除此之外,北师港浸大还有南海清音古琴社、传统艺术文化体验社、太极社、中华射道协会、岭南拳社、玄圃·历史研讨社、龙狮队、健身气功队等社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学习资源中心(图书馆)

截至2023年11月,北师港浸大学习资源中心建筑面积16597平方米,共四层。内设1800个自习座位,还设有学习苑、小组学习室、正念室、视听区、多屏互动教室等设施。

文化创意群落

截至2023年11月,文化创意群落建筑面积约19491平方米,共五层,内设有展厅、课室、影视制作室、艺术工作室、绘画室、虚拟演播室、电脑工作室、录音室陶瓷玻璃工作室、雅乐堂、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等设施场所。

体育馆

截至2023年11月,北师港浸大体育馆建筑面积14492平方米,设有恒温游泳池、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综合场、瑜伽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房及露天网球场等设施,满足各种运动需求,是功能性强大的综合体育馆。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