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9 09:52
德国V-1导弹(V-1 missile)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V-1导弹重2.2吨,导弹长7.6米,弹径0.82米,翼展5.3米,动力装置为脉冲喷气发动机,飞行速度每小时550~600千米,飞行高度2000米,射程为370千米。战斗部装药700千克。1944年6月13日德国首次向英国本土发射了V-1导弹。
德国人在1930年代就开始使用无人驾驶的飞机开展导弹方面的研究、实验工作。但是随着德国在1939年至1941年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导弹方面的研究计划的预算和投入都减少了。然而在1942年6月,英国皇家空军的炸弹突然在德国城市上空投下,而德国空军轰炸机在对英格兰的报复性轰炸中却损失更多的飞机和飞行员。德国空军开始考虑用其它的方法对英格兰进行空中打击。但是此时正在研发的V-2远程导弹的发展却正在遇到困难,裹足不前,并且V-2毕竟是属于陆军的发展项目。德国空军在经过论证以后,批准了发展一种小型而又廉宜的导弹的发展计划。这种导弹计划射程在250公里(155哩),可携带一个800公斤(1,760磅)的弹头,能够打击到特定的某个城市的某个区域。导弹依靠很高的速度和超低空飞行来避开拦截的飞机和炮火。为了保密的需要,这个计划被掩饰的称为“Flak Ziel Geraet(FZG)”(新型的高射炮)或者在文件中称呼其为“防空用靶机设备”(anti-aircrafttargetapparatus)。导弹准备使用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这种装置由Paul Schmidt在1930年代研制成功,有关的资料空军已经在1937年由武器局获得。
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就像是一个小而旺的“火炉”,德国空军决定使用这种发动机用于导弹的发展研究主要的因素是看上了其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廉。它产生动力的基本原理是被吸入的空气在燃烧室内燃烧后向后喷射气流。被吸入到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混合后被火花塞点燃,在混合物燃烧前进气口的活门急速关闭,燃烧产生出很大的脉冲推力从排气口冲出。在这之后进气口的活门再度打开以吸入空气。发动机每秒可以完成42个这样的周期。发动机在工作时冲出的气流挤压正常的空气会造成很响的低颤音,这种声音很快的就将会为英格兰的居民所熟悉。
其实Schmidt所发明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是一种比较简陋的发动机,在武器局时就险些被扼杀。它只能在较低的海拔高度工作,且维修和保养很困难,同时其进气口的活门很快的就会被磨损穿透。但是对于导弹这种一次性使用的武器而言,这种发动机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力大—可以达到270千克(600磅)。此外,它可以使用低标号的汽油作为燃料,而不是使用宝贵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
当时有3家德国公司参与了导弹的制造工作。Fiesler公司负责制造导弹的机身。Argus公司(Schmidt就是其老板)负责制造脉冲式喷气发动机。Askani公司负责制造导弹的导航系统。
导弹的试验原型在1942年12月由一驾FW-200进行了空投滑翔试飞,并在圣诞节那天完成了自身动力推进试飞。第一次自身动力推进试飞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令人感到痛苦,它只飞行了1公里,并且原型机在这次试飞中失控坠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考虑使用有人驾驶的导弹方案。在弹头的后部位置再加上一个长型的驾驶舱,驾驶员将躺在舱内驾驶导弹。这种方案的样机进行了几次测试飞行。值得一提的是试飞的飞行员是一位勇敢的女性:HannaReitsch。她在试飞时也还提出过不少的技术方案。
1943年5月26日,纳粹党的高层人员在波罗的海城市Peenemunde视察了导弹的测试情况,以评估这种导弹的发展状况。高层的结论是他们全力支持开发完成这种武器,并且希望要加快研究的进展。同时也批准了建立一个导弹的发射基地,并制造相应的发射架。随后在法国西北部的PasdeCalais建立了100部发射装置,拥有每天发射数千枚导弹的能力。同时PasdeCalais距伦敦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120哩)
导弹的研究进入了精密原型制造阶段。结合了以前各驾试验机优点的原型机被命名为“Kirshkern(硬壳蛤)”。在正式生产时导弹的编号为“FieslerFi-103”或“FZG-76”。在非正式的文件中一般都被称为“V-1”“1号复仇武器”。
英国皇家空军的侦察机从1942年5月中旬起就注意到了在Peenemunde所进行的“奇怪现象”。虽然侦察机所拍摄的照片并不清晰,盟军的情报机关并不能确定德国人在Peenemunde进行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但是英国皇家空军还是在1943年夏对Peenemunde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这次打击并没有有效的减缓德国人的发展计划。随后不久,美国陆军航空兵对法国PasdeCalais的发射装置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摧毁了大部分的地面设施。
在1943年11月28日,英国皇家空军再一次对Peenemunde地区进行拍照侦察。这次侦察拍下了清晰度很高的照片。皇家空军准尉B.史密斯(Babington Smith)在分析照片时注意到了一个可疑的斑点,放大处理后可以分辨出是一架正在发射架上的导弹样机英国情报机关终于明白德国人在进行什幺样的秘密研究。并且根据照片推断德国人在数周内就可以向英国发射这种新式武器进行打击。盟军对德国人隐藏在地下的研究设施进行了持续的轰炸。但这已经是无济于事,此时导弹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并且新的发射位置都在更隐蔽的地方。德国人最后还向瑞典境内发射了几枚导弹,以最后测试和记录导弹飞行数据和检验其射程。
1944年6月13日,第一枚V-1导弹对着伦敦发射了。在这一天只向伦敦发射了10余枚导弹。发射基地的司令官接到的命令是发射所有的在基地的导弹,但是其并没有做好全部发射的准备工作。所以当他接到发射命令时只发射少量的导弹便又开始其准备工作了。
正式的“导弹闪击战”是在1944年6月15日开始。当天德国人共向伦敦发射了244枚V-1导弹,向南安普敦发射了50枚。其中有144枚越过了英吉利海峡;73枚击中了伦敦,有几枚被击落;其它大部分落在泰晤士河以南的地方。射向南安普敦的V-1有一些击中了目标,还有一些迷航的导弹落在了诺福克(Norfolk)。
V-1导弹是一种临时上马的独创性武器,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廉价武器。早期的导弹主要是金属做成的—虽然很快的就开始使用木质的机翼。V-1通过一套简单的导航系统飞向目标,依靠一套与导弹一体的陀螺仪维持飞行的稳定,一个磁性罗盘控制导弹的方位,还有一个气压高度器控制其飞行高度。 V-1导弹的弹体呈纺锤形,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为矩形平直翼。弹身最大直径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从外表上来看,V-1导弹与普通飞机相似,只是在垂尾上部装了一个筒状发动机短舱,前端与机身相连。短舱内装一台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可产生300公斤推力。导弹的发射重量2180公斤,发射速度24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644公里/小时,射程240公里,最大射程可达到280公里。
V-1导弹典型的飞行是在气压高度器的控制下在距离地面600m,(2000呎)高度沿预定轨迹巡航飞行。装在弹头前部的传感器在导弹发射飞行了100公里(60哩)后控制导弹结束巡航,射向目标。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就是根本不存在装在弹头前部的传感器,起控制作用的只是一个时钟而已。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不同批次的导弹上使用了不同的系统。
导弹的弹翼上并没有操纵面。V-1的控制是依靠在水平尾翼上的方向舵和升降舵。对于这种不需要机动的导弹而言,这样的配置是既实用又价格低廉。
当导航系统确定导弹到达目标上空时,会调整并锁定导弹水平尾翼上的舵面,使导弹以很小的角度“掉”向目标。但是这样有时候会造成失速,导弹发动机停转而下坠。这种发动机突然关车使导弹的呼啸声骤然停止,而这造成了更大的恐慌,因为这意味着在几秒之后会有一个巨大的爆炸在旁边发生。
V-1的弹头内装有一个电发引信,一个备用的机械击发引信。另外还有一个延时引信,以确保在导弹没有爆炸时能够自毁。这个引信系统其实是非常可靠的,发射后的V-1导弹几乎没有哑弹。早期的V-1导弹可以加注640升(169加仑)的燃料。续航时间达到了22分钟,准确的射程很难纪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英国东南部都遭到过V-1的“打击”。
V-1导弹要在发射前才加注燃料和安放电池、填充压缩空气。然后用小货车运到消磁区域,完成最后的核对,调整导弹的飞行罗盘与安装好的导航系统内预定的目标方位是一致的。
由于Argus公司所提供的发动机还没有足够的推力将导弹发射出去,V-1导弹需要在发射时使用一个加速装置。这个加速装置由Walter公司制造,是一个长48米(157呎)的斜坡状的发射架,使用蒸汽弹射系统。发射架上有一条活塞槽,槽内在发射时装入哑铃型的活塞。导弹放在一辆小推车上置入在活塞槽上,活塞槽装有安全销使导弹不会滑出。在发射时由哑铃型的活塞推动小推车迅速前进,发射出导弹。
车载的发射系统上包括有一个反应舱和两个化学罐。化学罐里分别装有过氧化氢(H2O2)和高锰酸钾(KMnO4)颗粒催化剂,反应舱通过管子连接到发射架的底部活塞槽的尾端位置。发射时抽取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在反应室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蒸汽,对活塞底部施以很大的气压。当积聚到一定的压力,将推动活塞快速的移动将导弹弹送出去。V-1在离开发射架时的速度可以达到400公里/小时(250哩/小时)。发射时活塞将被抛到附近的地面上,手推车也会被甩出到旁边。在发射后发射架必须要由穿上了保护服的工作人员清理一次,因为发射时所溅射出的残留物有很强的腐蚀性。
V-1导弹发射后,由自动驾驶装置控制按预定航向飞行,根据射程计数装置的计算,当导弹将到达目标上空时,阻流板打开,导弹减速俯冲奔向目标,直到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这就是V-1导弹发射的大致过程。
V-1的生产基地在德国东部的诺德豪森,主要由大众公司负责,在整个二战中估计制造了20000至30000枚导弹,其中包括最后一部分没有出厂的导弹在内。
翼宽:17英尺,里宽7.5英尺(5.37米)
长度:25英尺,里长11英尺(7.9米)
高:4英尺,里高77/8英尺(1.42米)
引擎:1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力:300千克
推进剂:568升80辛烷
最高速:390-410英里/小时(624-656千米/小时)
一般飞行高度:2500英尺(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10000英尺(3050米)
航程:150英里(240千米)
飞行时间:2小时30秒
弹头:830千克阿马图炸药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海滩登陆。在一周前V-1导弹就已经投入使用了。尽管海滩上的战斗激烈,位于PasdeCalais发射场的发射(V-1导弹)却仍然是很活跃。当时盟军已经预知德国人会向英国发射导弹,他们还把这导弹命名为“潜水者”(Diver)。在导弹还没有真正落下来的时候引起了相当的震惊与恐慌。官员们对导弹的最初反应是笨拙和不相宜的。最初,伦敦城里遍布防空炮火试图击落将要飞来的导弹。而英国公众对在头上飞过的这种发出“嗡嗡”声的小飞机充满了恐惧与天生的好奇。“那声音就像一辆福特T型车在爬坡”“就像是装了2个马达的摩托车”发射的导弹
在最初的新闻报道中,V-1导弹被称为是“无人炸弹”(pilotlessbombs)或者“机器人轰炸机”(robotbombers)之类的,丘吉尔首相很不赞同使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叙,认为这样是宣传了敌人的威风。最后,V-1导弹变成了“嗡嗡炸弹”(buzzbombs),或者是“狮蚁”。“狮蚁”这个名字是一个新西兰飞行员所提出来的,因为V-1飞行时的声音就像是他故乡的这种也“嗡嗡”响的小虫。
尽管导弹的精确性不高,但是德国人还是利用它们对英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不定时的导弹攻击很容易使人们身心交疲而失常。特别是有时候导弹本身也会“演戏”。它的发动机有时会停转,然后又重新启动;或者有时候导弹会在某个区域的上空转来转去的。事实上,曾经有一枚导弹在发射场来了个U形转弯,命中了发射场的一个指挥所,而这个指挥所正是希特勒预定来参观发射场将要去的地方。有时候它们又出奇的准确,有一枚准确的命中了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的指挥部。致使很多人认为其安装了精确的制导系统。最坏的事情发生在1944年6月20日,一枚导弹击中了惠灵顿区(Wellington Barracks)距离白金汉宫不远的的一所教堂,造成119人死亡,141人受伤。虽然导弹没有造成很重大的伤亡,但是它们摧毁了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和许多房舍。
德国人的导弹攻击激怒了丘吉尔,他强烈的要求使用毒气对德国的城市进行报复空袭。而英国皇家空军的回答却是这种方法并不一定会比已经在进行的高效炸弹和燃烧弹空袭更有效。丘吉尔不得不很不情愿的放弃了他的这种想法。其实幸好没有对德国进行这样的报复行动,因为当时盟军并不知道德国人已经生产和储备了神经性毒气。如果用毒气报复德国就将会受到更为恐怖的神经性毒气的打击。
德国的宣传机构宣称人们正在大批的逃出伦敦。事实上,只有孩子们被疏散到了乡下以避免危险。另外还有很多的工人进入了伦敦,以抢修被损坏的设施。同时尽管令人恐怖的导弹随时可能会从天而降,城里的居民们照常做着他们该做的事情。工厂的高楼上都安排有一个瞭望员观测着天空,以发现来袭的导弹的数量和方向,及时向正在工作的人们发出警报。一些百货公司的地下室都被改装为可以容纳1500人的防空洞,一旦警报响起,购物人们就可以马上进入防空洞避难。
在最开始的时候,英国还没有能协调各组织来防卫导弹,只是做了一些几乎是无效的防卫。英国人组织战斗机试图拦截飞来的导弹,这几乎是没有效果的:导弹的体积比较小,速度很快,飞行高度低--飞行员也很难从地面的背景中发现导弹,轻型高射炮又无法射击到这高度。而且这么低的高度英国人的远程雷达也无法发现导弹。 第一种有用的方式是组织好高速战斗机在导弹的飞行路线上等候并实施拦截。后期型号的喷火式、飓风式都可以使用。或者也可以使用P-51。当流星式战斗机服役后也加入了拦截着的行列。其实流星式战斗机的巡航时间只有1小时,不能维持长时间巡逻,其击落的导弹数量很少。但是在宣传时流星式战斗机的作用被夸张的报道了。
喷火式和飓风式风式都只是适合于在白天值班,在夜间的拦截任务主要交给蚊式战机以及新服役的美国P-61战斗机。事实上,喷火式和狂风也有在夜间击落导弹的纪录,因为V-1导弹的发动机会排放出在夜间很醒目的尾气。
皇家观测军团(ROC)---英国人的地面监测网络,不断的根据各方的信息在图板上标出来袭导弹的最新位置,皇家空军的飞行员根据导弹的位置就近统一升空拦截。
最初的时候,皇家空军的飞行员都担心导弹被击中后会在空中引炸弹头而伤及自己,都是很谨慎的靠近导弹,在较远的位置开火。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些技术较高的飞行员就经常有些大胆的举动。他们俯冲到导弹的很近位置突然开火将其击落。后来有些飞行员们甚至都懒得开火,他们习惯于将V-1“掀翻”,他们将战机与导弹很近的下方并排等速飞行,机翼处于导弹腹下,然后翻转机身,机翼会将V-1导弹挑翻而坠毁。实际上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行为,机翼与导弹的接触很容易使飞机受损,同时V-1导弹突然坠落所引起的气旋也很容易使机受损坠毁。
资料表明,飞机的拦截是有一定效果的。皇家空军的一位24岁的中队长JosephBerry在整个导弹进攻期间共击落了60枚导弹。事实上,陆地上的防空系统的战果比空中拦截的效果要大很多。在导弹攻击开始以后不久,英国人在伦敦的东南部部署了超过2,000个的防空气球。虽然这些防空气球也对低空飞行的飞机造成了威胁,同时也阻碍了地面防空观测网络的视线。
最初的时候,防空气球干掉了很多空中的“东西”。不过防空气球也拦截了很多的导弹,尽管有些V-1安装了切断线缆的装置,但是好象效果不大。而防空炮火则只能对指定的空域开火,以免在空中巡逻的战机被“友好火力”击中。 在7月中旬,英国人决定将高射炮重新部署在靠近伦敦的海岸边,这样高射炮可以有自由的射界向导弹射击,同时也可以使被击落的导弹直接掉进海里,而不会造成其它的损失。
高射炮阵地的变换位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但只包括高射炮,还要转移弹药,还有通信系统及其线路,指挥中心及其线路,还有其它所以的防空网络的基础设施。在重新部署的同时,也正好完成了对防空组织单位新的编组,比如有经验的炮手和新人混编在一组,旧的目测瞄准系统也被新型的装置取代。
高射炮阵地的转移的效率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计划在1944年7月13日开始实施,第一台重型的高射炮在7月17日就开始在新阵地开始值班。而所有的轻型高射炮在7月19日即全部进入新阵地开始运作。
美国人制造的电子产品也很快的就开始装备在防御带的高射炮上。更值得一提的是,还从美国引进了两种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最新的防空技术设备。第一种是SCR-548高射炮瞄准雷达。SCR-548依靠一套类似于计算机的系统,可以所定目标进行射击。另一种是无线电近炸引信。这种引信可以使炮弹在接近目标到某一个半径之内才引发爆炸,无需再事先切定引信的时间,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击中率。V-1导弹的直线性轨道以及较低的飞行高度使其更容易被新型的高射炮击落。到炮手们能熟练的操作新的高射炮系统时,击落导弹的数字戏剧般的增加了。
所有的这些防御措施匆忙的实施着,直到8月末,在空中巡逻的战机还在继续与地面的防空体系协调以减少误击事件。在这个时候,盟军的空中力量对PasdeCalais的V-1发射基地进行了超饱和的猛烈持续轰炸,射向英国的导弹数量急剧的减少了。
在那段时期总共有约10,000枚导弹发射到了伦敦。而且德国人正在法国西北部的瑟堡(Cherbourg)附近建造新的发射基地,准备向普里茅斯(Plymouth)和布里斯多(Bristol)发射导弹。幸好在这些基地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盟军就已经收复了瑟堡(Cherbourg)。
虽然已经对导弹的发射基地进行了毁灭性打击,但还是不断的有导弹射向英国,只不过是数量减少了。 在7月初,有少量的导弹攻击了曼彻斯特(Manchester)和格洛斯特(Gloucester)。盟军的高层对于这些攻击来自哪里感到很困惑。因为盟军也大致掌握了V-1的射程范围,而德国人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发射地点可以将导弹发射诸如到曼彻斯特(Manchester)和格洛斯特(Gloucester)这遥远的距离。
事实上,德国人正使用一种改进型的德国He-111轰炸机作为发射母机向英国发射导弹。母机一般都是在位于荷兰的机场装弹起飞的。这种发射方式在对英国进行大规模导弹进攻以前就开始进行了。这种改进的母机拆除了He-111轰炸机上的炸弹架和与之有关联的油箱。在轰炸机的左机翼下安装了一套V-1导弹的发射传动机构和导弹挂架。更改以后的轰炸机命名型号为He-111H-22。
用轰炸机发射V-1导弹被证明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V-1导弹很重,并且在发射时很容易造成机毁人亡。总共有1,200枚V-1导弹用这种方式发射。同时也造成了77架轰炸机坠毁,其中在一次任务中,仅是有2枚V-1在飞机离开跑道后便提前爆炸就损失了12架轰炸机。
由于此时盟军在欧洲大陆的迅速挺进,并且轰炸机损失太大,空中的发射行动在1945年一月中旬取消了。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人就结束了这个游戏。德国人已经又发展了一种远程的V-1改进型号。改进后的导弹减小了弹头的体积,增加了燃料的携带量,射程可以达到400公里(250哩)。德国人在1945年3月由荷兰境内向英国发射了约275枚远程V-1导弹。但是英国的防御体系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些最后的喘息式的进攻。最后在1945年3月,帝国终于结束了对英国的V-1导弹打击。在1944年9月开始的V-2火箭攻击也同时结束了。
在最后的阶段,德国国防军也向欧洲大陆上的目标发射了约9,000枚V-1导弹,主要的攻击目标包括比利时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Antwerp)以及其相邻的地区,希望能够中断盟军的补给,阻止盟军前进的步伐。在3月份以后,这些攻击也结束了。所有的导弹攻击都发生在从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29日这段时间里。
德国人也还曾考虑利用德国Ar-234轰炸机来发射V-1导弹。计划通过临时安装在轰炸机背部旋轴上的发射架来进行发射。但是这个计划仅仅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同时也有一些资料表明德国人也还进行了有人驾驶的“自杀”式V-1导弹。但是关于这种武器的细节,各种文件的都含糊其词,并且有些还相互矛盾。
德国人在1943年末就已经进行了“有人驾驶导弹”的试飞准备。试验用的飞行器用FW-190或Me-328牵引飞行到达预定空域投放,试飞员驾驶着飞行器,瞄准并对着在地面上的靶子飞行。但是这些实验都不很成功。
1944年5月HauptsturmfuehrerOttoSkorzeny—一位有才气但又是残忍的党卫军军官---提议使用V-1导弹来进行这个(自杀飞机)工作。在2周以后,这种有人驾驶的武器原型就制造出来了。这就是“Reichenberg”,它总共发展了4个版本:“R-I”到“R-IV”。
R-I和R-II其实是没有安装发动机的滑翔训练机。R-I是单座的训练机。R-II是双座的训练机,并且计划乘坐2名飞行员。R-III也是双座的训练机,并且安装了发动机。R-IV则是可以实用的武器了。总共大约生产了175枚R-IV,并且募集了足够的志愿者来驾驶它们。这种导弹将使用德国空军特别航空队KG-200的轰炸机拖拽发射。大体而言,飞行员在脱离母机后要把Reichenberg锁定一个目标然后紧急跳伞。但是在训练的时候,这种武器上并没有安装弹射座椅。虽然也为跳离导弹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是实际上要安全的从如此高速的导弹跳离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那些志愿驾驶这些武器的人们所以被称为“自杀者”。
不过,大多数的德国军官都不很赞成这种方案。1944年10月,WernerBaumbach被任命为KG-200新的指挥官。他到任后取消了Reichenberg的发射计划。德国人很少有日本神风队员的那种狂热。也有资料声称,德国人所谓的有人驾驶的V-1导弹计划只不过是对V-1导弹所做的飞行测试,以获得准确的飞行数据。跟Reichenberg一样,关于V-1还有另外一种夭折了的有趣方案。方案计划在V-1的外部加装一个燃料桶增加航程,这个燃料桶将通过一根长的导管拖拽在V-1的后面,这条导管起到了双层作用,既可以作为拖拽缆绳,又可以成为燃料输送管。这种方案最初由Ar-234喷气式轰炸机来进行评估,但是在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后就取消了。
V-1导弹的攻击效果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批评者指责V-1导弹完全不是一种军事意义上的武器,它几乎是毫无目标的打击着民用目标。不可否认的是V-1导弹的破坏性很强,大约造成了46,000人伤亡,其中有5000人死亡。摧毁了13,000栋建筑,损坏了75,000栋建筑。但是并没有达到任何军事意义上的效果,并且还占用了本来可以更好的用于保卫帝国的宝贵资源。也有评论认为廉价的V-1对英国的攻击也使盟军浪费了资源来防御,虽然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盟军有的是资源,并不在乎这些。所以,就连说V-1导弹的攻击拖延了战争的进程都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