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比多

更新时间:2024-10-11 21:49

力比多(libido)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述,用以专门表述本能,是弗洛伊德“性欲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理论。后期经荣格等人对其概念进行扩展,并增加了力比多的表现形式。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

基本含义

力比多是英文libido的中文译音,其基本含义是表示一种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关于这个概念,在弗洛伊德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不少论述。

含义扩展

1905年,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写道:“我们从其他的精神能量区分出力比多能量来,意在表述这样的假设:机体的性过程是经由特殊的化学变化过程得之于营养历程的,性兴奋不仅来自所谓的性部位,更且来自全身各器官。如此我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力比多能量(libido quantum)的概念,我们称其精神表现为自我欲望。

在弗洛伊德的后期著作中,对力比多概念又作了扩充。如在1920年的《超越快乐原则》中写道:“我们所说的性本能力比多,相当于诗人和哲学家眼中的那种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的爱的本能。1921年在《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中又写道:力比多是从情绪理论中借用来的一个语词,我们用它来称呼那种包含爱这个词下的所有东西有关的本能的能量。

荣格认为,在自然界中,不管是物种的保存本能还是自我的保存本能,都是一种没有差别的持续的生命的欲望,整个种族的持续通过个体的保存来得到保证。因此我们的力比多概念作为一种对外界感知的运动仅能被理解为一种内部愿望或需求的显示。我们被迫把所有努力和所有需求,以及饥饿,都包含进这个概念。我们不再有任何理由在原则上区分筑巢的需求和吃东西的需求。这样,他就把力比多的整个概念扩大化了。

产生背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诞生于科学主义盛行和哲学式思辨精神高度发达时期。在整个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进化论、细胞学说)已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牢固基础。同时,哲学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峰使理性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科学的实证主义思维方式和哲学的思辨精神,这两种强烈的思想倾向都对弗洛伊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也都渗透了这两种思维方式。

一方面,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出现科学化倾向,企图把关于人的学说建立成与经典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一样精密和准确的学科。尽管在实证主义道路上,心理学取得了一 定成就,但是心理学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科学精神提倡的理性主义使人的主体性、独特性和情感性逐渐消融,势必使心理学离“主体———人” 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在理性主义高度发达时期诞生的弗洛伊德主义,其理论体系也被打上了哲学式思辨的烙印。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中,主观臆测随处可见。

此外,弗洛伊德受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影响,认为凡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必然有其相对应的生理基础。因此,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类似于物理能、化学能的一种心理能量,虽不可对其测量和观察,但它同样服从物理学、化学的规律。

理论学家

弗洛伊德

力比多(libido) 是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它与无意识、本能、焦虑等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石。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但在弗洛伊德追随者的努力下,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不断被修正、扩展和完善。

力比多与性

力比多是由弗洛伊德假设的作为涉及到其客体(投注的位移),涉及到其目标(如:升华),涉及到性兴奋的来源(爱诺区的多样性)的性冲动的变化的基础。由此可见,力比多与性冲动有关,它作为一种推动力, 是个体性本能表达与满足的内在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借助这个力量以完成其目的。弗洛伊德所谓的性冲动中的性,有别于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上的性,也不是指以生殖为目的的狭义的性生活,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性,是一种更广泛的肉体能力,首先以快感为目标,其次才为生殖服务。所以,弗氏的性通常是指含义极为模糊地词语 “爱”所指的那些冲动。

力比多与自恋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与“客体” 关系的反应。客体是指认识的对象,是与主体相对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自己可以把自己当作力比多投注的对象,即自恋主体是把自己当作客体的力比多投注。在这里弗洛伊德第一次引入了 “自我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自恋乃是普遍的原始的现象,有了这个现象,然后才有对客体的爱。在谈到“力比多的发展”时,弗洛伊德提出,以自身的某一部分作为冲动对象的自淫,对以后的发展有两个作用:第一,放弃了自淫,再以体外的一个对象代替本身所有的对象;第二,将各个冲动的不同对象组合起来,造成一个单独的对象。由此可见,最初含有性倒错意味的自淫是个体获得正常性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自我力比多在常态的情况下,不难转变而成客体力比多,而客体力比多最后又能为自我力比多收回。

力比多与认同

认同是精神分析中用来指示一个中心过程的术语,通过它主体在其发展的关键时刻,运用消化或者侵占的方式,建立其或者变成他周围的人的一些方面、特性或特点。后来,认同的概念在力比多的关系中逐渐丰富起来。首先,婴儿的第一“性觉区”是口腔,婴儿在营养的吸收与快感的获得之间建立联结,二者的活动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将外物吸入体内。这一自淫式的活动(力比多向身体的某一部分投注)是后来重要心理活动(认同)的原型。所以认同与自恋有关。自恋型客体选择是客体按照本人的模式被选择,而认同则是主体按照后来客体的模式所建立。

力比多与自我理想

自我有一种功能,不断地监视着、批评着、比较着,因此,乃和自我的另一部分互相对抗着。弗洛伊德把与自我相对抗的这一部分称为“自我理想”,是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自我理想是原发性自恋的继承者,在它的内部孩子满足于他自己。最初,孩子本身就是自己的理想。孩子对全能感的幻象,加上父母把对孩提时代的自恋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形成一种虚幻的完美形象,并以此作为自恋的对象。而后,由于自己的自省和别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介入和与模范人物的自比,孩子开始放弃“原发性自恋”。对这样的一种理想的放弃可以导致以他者作为理想的出现。

荣格

荣格也用了力比多这个概念,荣格认为力比多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儿童早期力比多体表现为增强身体的营养本能,随着身体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身体器官加入进来,力比多的活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这里荣格承认力比多一个决定性的和极端重要的活动领域就是性欲,但是他随后把营养功能等等概念也加入了进来,称力比多在性欲领域的首要表现就是与营养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原始的力比多向二级功能投注的过程可能总是以“力比多流”的形式发生。也就是说,性欲从它的原始目标中转移了,它的一部分用于初期功能的投注和保护机制,这种功能随后会因为个体的发展而向更高一级的方向发展,即种族保存。这种性力比多从性领域向辅助功能领域不断的转化,在这种转化活动没有损害个体的适应的情况下,我们把这种转化称之为“升华”,而在转化的尝试失败的情况下则称之为“压抑”。在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荣格所定义的“升华”和“压抑”的概念是和弗洛伊德略有不同的。

在这两个概念上,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分歧依然基于力比多是性的或者是非性的。

影响因素

影响力比多的因素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生理的。

心理因素

抑郁倾向

②压力或疲乏

③儿童性虐待

④强奸

⑤精神创伤或忽视

⑥身体形象问题

⑦性焦虑

生理因素

①生活方式

②药物

③性激素

④月经周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