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3 14:51
“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是一个公益性赛事,主办单位有: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指委、中国电子学会。
大赛目的在于深化高等学校嵌入式、机器人、物联网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大赛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本着公平、公正、开源、开放的大赛精神,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与大赛作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积极参与,利用企业平台,实现人才就业与大赛作品的产品化转换。
大赛目标是成为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技术双向交流对接的高端平台,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了十届。至2014年第十届大赛,累计参赛院校500余所,参赛队伍3900余支,参赛学生11000余名。
l对学校:大赛作为一项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产、学、研的各个环节,对国内高校的教学改革、课程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产学合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是高校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l对教师:嵌入式、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技术和信息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知识更新、创新意识都需要加强。而大赛采用公开展示、公开评审以及共享作品源代码的方式,为参赛的指导老师提供了更广泛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的始末也是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过程。
l对学生:通过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推动了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进一步缩小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l对社会:大赛组委会通过大赛选拔优秀嵌入式、物联网技术人才,设立人才资源库,由企业根据需要到人才库进行人才挑选。为高校学生就业,企业选拔人才搭建一个高端平台。据统计,往届参加大赛后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理想,通过大赛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弥补了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的缺憾,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由于嵌入式、物联网技术涉及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大赛采用了开放式的命题方式,给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使参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又简洁实用,针对性强。很多作品本身就可以作为实际应用产品的设计原型,经过包装直接就可以面向市场,大赛促进了高校知识转化成企业产品的进程。
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属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计算机教指委”)主办、负责指导全国范围内的赛事工作。
大赛设立组委会,包括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负责“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的日常工作。组委会挂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各承办学校分别组织分/省赛区分赛比赛和全国总决赛。为保证大赛顺利开展,大赛组建全国及各分/省赛区组织委员会。
(一)大赛组织委员会
大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由计算机教指委、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主赞助企业、承办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决定大赛的重要事项并指导分/省赛区比赛和全国总决赛的相关工作,审核并投票决定下一届全国总决赛的承办单位。
大赛组委会作为大赛最高的权力机构全面负责大赛日常组织及事务性工作。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对内对外各项事务的联络、接洽,确定各分/省赛区的承办院校并进行指导工作,以及统一管理大赛过程中的所有文件。
各分/省赛区组织委员会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厅、局)、承办学校、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高校领导与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赛事组织领导工作。
(二)大赛评审委员会
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嵌入式、机器人、物联网领域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组成,均由大赛组委会统一聘请,各赛区也可推荐人选,经大赛组委会认为符合资质要求又适合参加评审工作的人员可聘请为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大赛评审委员会作为大赛最高的评审机构,具体负责全国总决赛的评审工作,大赛评审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大赛组委会统筹安排。
(三)参赛单位
以参赛高等院校为基本单位,学校提供相关经费,由相关院(系)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
(四)参赛队、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
每届大赛各高校参赛队伍数量不得超过10支,每支队伍参赛指导老师1-2人,参赛队员1-3人;参赛队员必须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自报名至比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随意更换。如发现顶替或更换,将取消参赛及评奖资格,如有特殊情况需报请大赛组委会批准。大赛对获奖队伍指导教师颁发证书。
指导教师所在院校可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号)文件,承认并计算其工作量。
(一)比赛时间
1、每年1月-4月参赛报名,准备作品
2、每年5月修改报名信息、在官网公布最终报名信息
3、每年年6月各分赛区比赛,具体比赛时间以官网公布为准
4、每年7月全国总决赛
(二)赛区设置
分赛区:华东赛区、华南赛区、华北赛区、华中赛区、西南赛区、西北赛区、甘肃赛区、辽吉赛区、黑龙江赛区、河南赛区、山东赛区.......综合赛区(未设置赛区省份归为此类)。各省市均可单独申请设立赛区,赛区将以省命名。
(三)赛项设置
【标准赛项】分设高职组、本科组、硕士组,采用大赛规定平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软件内核或应用文件系统嵌入到硬件中,完成应用需求。比赛不限定命题,通过分赛区现场实物评审的形式选拔进入全国总决赛。
参赛条件
1、参赛单位:以学校或学院为基本参赛单位,统一在线报名、邮寄资料和参赛。分赛区比赛,每个学校不能超过10支队伍(独立学院可单独计算,研究生不计在内),超过10支队伍的学校自行校内筛选。
2、参赛队员: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及工程硕士均有资格报名参赛;每支参赛队最多三名队员组队。分赛区比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得更换。如发现顶替、更换、虚假身份,将取消参赛及评奖资格,如有特殊情况需报请大赛组委会批准,大赛组委会将于比赛现场查验学生证、身份证件。
3、指导教师:每支队伍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每位老师指导的队伍不超过3支。
4、作品要求: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不能在其它同类赛事中参评,如有违反大赛规定和法律条款将取消大赛的参赛和评奖资格。
比赛方式
通过各分赛区推选优秀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
提前准备作品,比赛现场以实物作品演示和PPT答辩两个环节进行。
评审标准
比赛报名、分赛比赛、全国总决赛
(一)比赛报名
参赛院校可在校内选拔出适量的优秀队伍进行报名参赛。以学校为单位登陆大赛官方网站注册,统一在线报名。报名时需严格按照赛规进行报名信息的填写和资料提交。比赛期间不得更改,信息的更改需在赛前进行,并及时通知大赛组委会报名信息的变更。
报名流程如下:
v 以院校为单位统一在线报名和申请平台。
v 登录大赛官网浏览比赛详细条款后,点击“我的赛事”在线提交报名信息。
v 报名提交后2个工作日内组委会审核通过并发送确认邮件至负责人邮箱。
v 在校研究生报名硕士组时请选择“综合赛区”。
v 组委会不向参赛队收取报名费、参赛费及评审费等费用。
参赛流程:
(二)分赛比赛
在大赛组织委员会的指导下,各分赛区应由承办院校成立赛区组织委员会和赛区评审委员会。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性,赛区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任命需严格按照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分赛区合作协议要求进行。
分赛比赛举办一次,可根据各区实际情况举办1-2天。各分赛区根据比赛成绩选拔优胜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根据本赛区报名参赛队伍总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各分赛区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名额。分赛区可以设立区级比赛成绩特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类奖项。
(三)全国总决赛
总决赛的比赛工作由大赛组委会、大赛评审组委会和大赛承办单位执行。
通过分赛比赛选拔进入决赛的参赛队员需提前提交设计报告,现场以PPT和现场演示两种形式进行公开陈述,评委按以下评审规则评选:
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将设置学生奖、指导教师奖、赛区组织奖共三类;
2、全国总决赛中所有获二等奖以上且为大三以上的参赛队员将有机会申请“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助理)工程师资格认证证书”;
1、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道德规范。
2、参赛作品不得违反知识产权和所有权,所涉及的参考资料应注明出处和来源。
一经发现上述违反行为立即取消其参赛、获奖资格,由此发生的法律纠纷由提交作品的团体或个人自行承担并负全责,参赛者一经提交报名表并确认参赛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参赛作品应基于大赛规定的平台进行设计,详情请登录大赛官网。
*参赛平台不符合规定平台的队伍不具备评奖资格*
本赛事采用开放式命题的形式,让各参赛队伍能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设计内容可涵盖:物联网应用(城市交通,医疗,港口物流,环境监测,多网融合等)、消费类电子、数字电视、GPS导航、智能手机、数字家电、多媒体、视频编码解码、图像处理、安防监控、无线通讯、信息识别、工业应用、医疗卫生领域的硬件设计,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