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3 21:34
位于东南亚地区缅甸、老挝、泰国的交界地带,泰国政府在这三国交界点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故这一带被称为“金三角”。
此处交通闭塞、山峦叠嶂,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山脉形成了立体性的气候,山脚的人酷热难当时,山顶的人可能要围在火塘边才可以抵御寒冷,相对来说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人们的生活要更困难。
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500-3000米,土地肥沃,气候温湿。亚热带的长时间的日照使这里有足够的阳光促使各类植物的生长,东南亚的季风带的变化使这里形成了干湿两季,夏季西南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湿热性水分形成充沛降雨时形成湿季,冬季北方干冷季风带影响时形成了旱季,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调节着当地生物的节律。
东南亚地区长日照、低纬度、高湿度的气候极易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进而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雨林性气候,造成了这里生物的多样性。
湄公河是“金三角”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地理原因,它从中国西北的青海径直向南流去,穿过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及柬埔寨六个国家,全长4009公里的河道将东南亚的崇山峻岭拦腰切断,加上山脉之间众多的深谷和湍急的支流,造成了无数的峡谷和绝壁,形成了大片的交通死角。由于以上特殊的地理原因,金三角地区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的联系较少,相关国家中央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对金三角地区进行深入或有效的控制。
但农作物生产的良好气候条件,加上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这个区域众多民族的生存繁衍,还有各式各样的割据势力、区域力量或民族武装创造了极好的生存和回旋之地;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落后狭小的死角却源源不断地散发着腐蚀文明社会的能量,顽强地向世界宣布着它的存在。复杂的地理、纷繁的民族、畸形的力量,为在这里上演的种种神秘的故事搭造了一个极佳的舞台。
金三角盛产罂粟,并通过当地军阀、毒枭等制造海洛因等毒品而闻名世界。金三角地区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源。
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毒品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金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区是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但在泰国政府强大的禁毒攻势下,毒品产地大部转移到了缅甸境内。金三角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类毒品产地,罂粟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年产罂粟2650吨至2800吨,年产海洛因约200吨左右。 一种相对公认的说法是金三角是全球20%罂粟的供应源头,而每年经过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却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两年的消费量。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14年12月8日在曼谷公布了《2014东南亚罂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东南亚两大罂粟生产国缅甸和老挝的罂粟种植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东南亚地区负责人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替代种植计划的缺乏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断加速的地区一体化发展则给应对毒品在东南亚地区的泛滥制造更多的挑战。
这份报告以东南亚主要罂粟生产国缅甸和老挝的产区为采样重点,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东南亚、特别是金三角地区2014年罂粟种植、毒品生产、使用和流转的相关情况。根据这份调查报告,2014年缅甸和老挝的罂粟种植面积达到63800公顷,自2006年以来连续八年呈现扩大趋势。缅甸仍然是仅次于阿富汗的全球第二大罂粟生产国,整个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生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罂粟总产量的22%。
该地区在20世纪出现了许多极富盛名的大毒枭,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例如坤沙、罗星汉、彭家声等。这些毒枭为了生产和贩卖毒品,组织了一批装备精良的地方武装,公开和缅甸、泰国等中央政府抗衡。
曾经缅甸境内产毒最多的几个地方势力是:第一特区果敢、第二特区佤邦等,这些地方其实为当地军阀势力所把持,但依然臣服于缅甸中央军政府,有很大的自治权利,也为自身供应和贩卖毒品提供了便利。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
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毒品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罂粟产区。
直到2005年,“金三角”有关各方才宣布停止罂粟种植,大规模转型生产米、蔬菜和甘蔗。2006年云南省公安禁毒部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测量,“金三角”地区种植罂粟的面积约20万亩左右。“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已降至100年来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