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

更新时间:2024-10-11 21:3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胰岛素使用不足或效率降低导致的慢性疾病,常见于成年人,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这种疾病是由遗传,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因素共同导致。往往初期症状轻微,许多人直到出现并发症或在常规体检中才被发现。

病因

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类型糖尿病(1型、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者,都可以暂时归为2型糖尿病。

当体内血糖水平高时,胰岛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病因,找到确切的根本发病因素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的方向,根据已有研究,可以确定的是这类疾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固然存在,但发病及病情进程更为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及应激、化学毒物等。

症状

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俗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短期内体重减轻。

但很多早期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有的人直至出现慢性并发症的症状或在常规体检中,才发现该病。

典型症状

随着疾病进展,血糖水平逐渐升高,患者会出现典型高血糖症状“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同时体重减轻。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消瘦等。

此外,由于患者存在代谢异常,很多患者会感到乏力、易疲劳。

伴随症状

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等,但这些症状通过控制血糖及原发病可以完全消失。

就医

当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或有乏力、口干、感染不愈、伤口难以愈合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超过45岁等,应定期监测血糖以便早发现和治疗。

就诊科室

本病需于内分泌科进行诊治,如出现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视具体症状、参照医生建议就诊于相应科室,如肾内科、眼科、心血管内科等。

此外,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脑胀、精神萎靡、呼气烂苹果味等)、高渗高血糖状态(表现为口唇干裂、血压下降、休克意识障碍等)等急症情况,需要急诊就诊。

相关检查

由于医疗机构的仪器、试剂、校准标准等差异,所有检查指标的标准值有一定波动,好在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检验报告单都会附上正常范围,有时候还会用符号提示指标升高还是降低。

尿糖测定:正常人尿糖为阴性。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

空腹血糖:禁食至少8小时后采血测定的血糖值,正常值应该≤6.1mmol/L,高于7.0mmol/L 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OGTT中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或者口服75g葡萄糖水开始计时,2小时后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正常值应该≤7.8mmol/L。当高于11.1mmol/L 时则高度怀疑2型糖尿病,如果有典型的2型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如果症状不典型,须改日复测一次,如果仍然高于11.1mmol/L即可诊断;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采血测得的血糖值,高于11.1mmol/L 并合并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时可为诊断2型糖尿病。

OGTT一般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也是判断胰岛功能的重要方法。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需进行OGTT。

OGTT建议在清晨进行比较准确,推荐成人口服75g葡萄糖(由医生处方开具),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共四次,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判断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常以HbA1c低于7.0%作为血糖控制是否达标来衡量。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用于监测合并症或其他代谢指标,有利于更好地选择用药。

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助于糖尿病分型、病情判断和后续的指导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酮体阳性往往提示出现了急性代谢紊乱,若是正在治疗的患者,则提示疗效不佳。尿酮体阴性也不能排除酮症酸中毒。

鉴别诊断

2型糖尿病主要和1型糖尿病进行鉴别,一般从起病年龄就可区分,但是随着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两者还是很有必要从多个方面鉴别。

2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相对缺乏所造成的高血糖,这与1型糖尿病中的绝对胰岛素缺乏大不相同,后者是因为胰岛细胞损坏所导致的。而妊娠期糖尿病则是在怀孕时新发生的高血糖。1型和2型糖尿病通常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来区分。如果对诊断存在疑问,抗体试验可能有助于判定1型糖尿病,C-肽(C-peptide)水平则有助于判定2型糖尿病。

治疗

2型糖尿病合理的治疗策略是“综合”,不仅仅包括降血糖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并发症情况进行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急性期治疗

2型糖尿病的急性期治疗主要指出现严重高血糖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一般需要即刻到急诊就诊,接受快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

2型糖尿病可能还会发生低血糖,一般自服糖水、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可自行缓解,如果发生昏迷、意识障碍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则应该即刻到急诊就诊,医生会给予静脉补充糖水、维持生命体征等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已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治疗策略包括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维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普通或消瘦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饮食定量,营养均衡: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占15%~20%,保证优质蛋白质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脂肪占20%~30%,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饮食总能量的7%,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合理膳食模式: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低糖、低脂肪的多样化膳食。

适应症:血糖在16.7mmol/L以下者,尤其是肥胖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增加患者肌肉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体质,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每周进行2~3次上、下肢、躯干肌肉锻炼,并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则进入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DPP-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子-2(SGLT-2)抑制剂。

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药物作用与适应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以减少肝脏中葡萄糖的产生,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减轻体重,因而尤其适用于肥胖的患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如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药物作用与适应症:可以促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如果双胍类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无法耐受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考虑选用磺脲类。

不良反应: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

药物作用与适应症:主要适用于餐后血糖水平高的患者。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排气量增加等。肝硬化和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不能使用。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药物作用与适应症:适用于有严重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体重增加、贫血、增加心衰发生的风险等。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药物作用与适应症:与磺脲类作用相似,但起效更快,效果持续时间更短。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等

药物作用与适应症:有助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可能会导致头痛、诱发胰腺炎、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药物作用与适应证:增加尿液中糖的排出,还可以减轻体重。

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代表药物: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

药物作用与适应证:可以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适用于两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仍无法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与禁忌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主要见于初始治疗时,不良反应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1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严禁使用。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医生会安排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

对于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并且症状明显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有时医生也会起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起始治疗可以采用每日1~2次胰岛素,胰岛素的使用更应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包括起始用药时间、用药种类、用药方法及相应的血糖监测。

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等,胰岛素的使用组合、方案和要求都各有不同,一定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

胰岛素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但是当血糖持续控制不佳时,医学专业人员评估后,可以考虑代谢手术治疗,也就是常说的“减重手术”、“减肥手术”。

手术适应证:对于年龄18~60岁之间、一般状况好的患者,手术风险较低;体重指数(BMI)≥32.5 kg/㎡,或者 27.5 kg/㎡≤BMI≤32.5 kg/㎡且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可以考虑代谢手术进行治疗。

临床证据显示,代谢手术治疗可明显善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可使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缓解”。2016年,国际糖尿病组织发布联合声明,代谢手术首次被纳入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路径。

代谢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短期和长期风险,因此手术一般都会经过内分泌科医生与外科医生合作评估完成,术后也需要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及术后随访。

中医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以辩证论治为主,区分为脾瘅(肥胖)、消瘅(消瘦)两种类型,根据不同阶段分为郁热虚损四种分期进行分型论治。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版)》中写明了以下治疗建议,但是具体服药还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处方。

新型“早期胰岛素”疗法

2024年6月,由安徽医科大学翁建平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通过24年对全国5424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首次证明采用新型“早期胰岛素”疗法的患者,比接受传统“阶梯式”疗法的患者,中风发病风险降低31%,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28%。

预后

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无法从根本上治愈,但可以通过长期控制血糖,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得到长期缓解,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但是如果没能长期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状态,这就相当于人的各种组织器官都“泡”在糖水了,可想而知会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