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2 08:27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宫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就像凶恶的病魔一般,幼小的皇帝只能作为傀儡,而拥兵自重的地方诸侯也在急剧地扩张各自的军事力量。在民间,天灾连年,苛政横行,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汉帝国政权岌岌可危。来势汹涌的黄巾军农民起义撼动社稷,虽然起义在爆发后第八个月即告平息,但积重难返的汉王朝却并没有重获生机。为了彻底剿灭宦官势力,袁绍和曹操在混乱中对宦官进行了血腥屠杀,袁绍还召请凉州军阀董卓进京帮助进行剿灭宦官。这一“引狼入室”的计划虽然遭到更有智谋的曹操的坚决反对,但袁绍依然一意孤行。
董卓进京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他废掉了原有的幼小皇帝,夺权成为“相国”,权倾朝野,荒淫无度,滥杀无辜,引起举国义愤。他用绝世无双的赤兔马收买了武艺高强的吕布,将其收为自己的义子,而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也堪称此时中国最彪悍的军事力量,几乎无人能敌。为了替国除害,曹操故意奉承董卓,成为他的宠臣,然后伺机刺杀他,但却惨遭失败。逃出京城的曹操振臂高呼,召集了包括袁绍、刘备、孙坚等在内的十八路诸侯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几场激烈的战斗后,董卓挟持皇帝迁都逃亡,并将京城付之一炬。此时,由孙坚领导的盟军先锋部队江东军率先攻占了京城,偶然获得了代表着中央皇权的天子玉玺,并将它私下藏匿了起来,最终却引来了杀身之祸。对这枚玉玺的猜忌和争夺引爆了十八路诸侯内部固有的利益分歧,盟军随即分崩瓦解了,整个中国开始陷入诸侯征战的战火之中。
董卓迁都后,其作恶多端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朝中重臣王允利用董卓及其义子吕布之间的固有矛盾,与歌女貂蝉合谋“美人计”与“离间计”,董卓死在了义子吕布的戟下。然而董卓的死加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混乱局面,各个势力之间的敌我格局也在慢慢演变着。在黄河以北,原本结成军事同盟的袁绍与曹操各自都征服了很多北方诸侯,导致二者之间爆发大战。战后,曹操统一了整个北方,旗下英才云集,势力大盛,成为诸侯中的实力最强者。而在长江以东,孙坚之子孙策和孙权经过艰苦的努力,也成为割据江东的一方霸主,并得到了大元帅周瑜的忠心辅佐和诸多侠客的赤胆忠心。在中原,屡战屡败的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结义兄弟苦苦不能找到自己的立锥之地,期间还惨遭失散。关羽被曹操收留到旗下,关羽却始终不愿臣服,使得极其爱慕关羽之武艺的曹操十分感伤。义薄云天的关羽终于得知了刘备的下落,随即“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找义兄。在荆州团聚的刘备三兄弟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地,由于刘备的仁义和声望,他们得到了战略要地荆州,并经过“三顾茅庐”,邀请到隐居在当地的高人诸葛亮。此时,曹操大军袭来,战火蔓延,荆州危在旦夕。
无处可退的刘备等人不得不投靠江东的孙权,但孙权势力内部又有着“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纷争。诸葛亮出使江东“舌战群儒”,说服了孙权和曹操决一死战,因为此时的孙权虽然弱小,但却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而曹操的北方军队也并不擅长于水战。随后经过“甘露寺联姻”“草船借箭”“苦肉计”“蒋干盗书”等一系列的斗智斗勇,使得孙权和刘备两大势力暂时结成了联盟对付曹操。终于,在周瑜与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下,“巧借东风”使孙刘联军应用火攻,将曹操锁在长江上的战船阵群烧得灰飞烟灭,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惨败的曹操在逃亡途中经过华容道,而奉命把守此处截杀曹操的关羽竟然顾念当年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放走了曹操。此时刘备才知道:诸葛亮竟是有意将重情重义的关羽安排到华容道的,目的就是放曹操一条生路。因为他深知曹操一死,北方必将再次陷入大乱,而只有曹、孙、刘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才能给刘备提供喘息和壮大的时机,以便有朝一日真正赢得一统天下的实力。随后刘备挥师南下,征服了西川,将中国西南的广大区域划为己有,而其帐下也聚齐了赵云、黄忠等战将。至此,北方的曹操、西南的刘备、江东的孙权这三个王者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
之后,曹操积极进行农业、经济的建设,改良政治制度,大力招募人才,至此北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然而,在曹操的宫廷内部,残酷的夺嫡之争也在悄然进行着,幼小而聪慧的王子曹冲惨遭兄弟毒杀。大都督司马懿将赌注押在曹丕身上,手把手地教他忍辱负重的韬晦之术。曹丕继位后,与心怀篡位野心的司马懿进行着明里暗里的君臣斗争。公元251年,司马懿逝去。12年后,司马家族灭掉了刘禅的西川政权;再两年后,司马家族篡夺曹氏家族的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到公元280年,司马家族扫平了孙氏在江东的政权。至此,中国重新归于一统。
分集剧情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资料来源
创作过程
该剧改编自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并参考《后汉书》和《三国志》中的史料进行创作。当原著小说和这两部史书在细节上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剧以小说为准。
创作改编
该剧摒除忠奸分野,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尊刘贬曹,不再以直白的道德批判对准人物,重新进行讲述。在剧情上重点着眼于三国鼎立,加大了东吴一线的剧情,减少了对蜀汉歌功颂德。
该剧完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的性格重塑: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曹操奸诈狡猾,负面形象居多,而该剧把曹操放到一个相对公正的位置,未加太多主观色彩,把他的行为表现出来,让观众去判断他是忠是奸;该剧为刘备正名文韬武略,除了仁义之外,也有决断力与控制力;该剧增加了孙权的戏份,其个性更霸气,也更敏感,对手下的不信任、猜忌,对权力的迷恋与维护都显现了孙权的强势。同时,该剧还完善了以往不够理想的人物,像司马懿、汉献帝、曹操家族的曹丕、曹植、曹冲等。
该剧增加了感情戏份,如孙策和大乔,周瑜和小乔,吕布和貂蝉以及刘备和孙尚香这四段爱情戏,并且适当地进行了延伸,也有被加入了戏说的成分。
导演高希希和编剧朱苏进经过精心设计,为该剧量身打造了“静姝”这个角色,从不同的侧面勾画了司马懿的一生,让司马懿的角色内涵更加丰富。
拍摄过程
该剧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历经三年,投资1.6亿元,其中拍摄时间达十个多月。剧中台词多选择浅白文言,富含文采且易于理解。前期筹备时,高希希有半年的时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查各种关于三国的资料。 该剧杀青后进行剪辑工作的同时,特效组回到无锡、横店等地,补拍部分战争场面的镜头。
场景道具
该剧组在拍摄时转战10多个省区,纵贯南北的大规模转场5次,每次均动用10米加长大货车80多辆,运输50000多件道具、6000多件兵器、30000多件服装、2000多套盔甲,有名有姓的角色287个,经常动用群众演员上千名,最多时达3000多人、战马数百匹。
除了超大型战争场面3次(官渡、赤壁、夷陵)外,还有步战、马战、水战、火战、攻城战、单挑格斗等各类中小战役70多次,同时,还搭建古代城池、营寨、宅邸、府衙、宫殿、馆驿、街道、野战、水战场景300多个。
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广场、四海归一殿等地拍摄时,需要提前三天并增加约50位工作人员前来布灯,才能达到理想的灯光效果。因之前不少影视作品都用过该场景,为了避免雷同,剧组进行了大改造:填平水池,把地面改成三个梯级,内部的墙面颜色都全部改换,新建了立柱和横梁和巨型的玉石后壁、天子龙座等,只这一个景地改造就花费上百万。
该剧组重金聘请专家设计了著名战将的兵器,包括曹操倚天剑、关羽青龙偃月刀、张飞丈八蛇矛等,百炼钢工艺加以铸造,再现它们寒气逼人的神器质感。该剧中出现的主要兵器共有七样,光是设计武器的样式就破费周章,因为史书上记载的三国时期武器样式,和普通观众心目中已经成为定式的三国武器并不是特别吻合,最终剧组还是采用了民间版本的设计,专门到铸剑名城龙泉请手工匠人打制的,前后历时三个月,完全没有用模具,都是第一手创造出来的,每把剑的手工打磨就耗时半个月之久。
动作设计
该剧不同于历史剧动作戏的写实风格,大量借鉴了武侠剧的风格,刀剑出鞘都会发出金属般的碰撞声。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前,可以看到华雄用刀尖挑飞一将,将刀抵入地面,看着对手掉落并挂在刀上的夸张镜头。“三英战吕布”这十余分钟的戏,吕布一勒马的缰绳,汗血宝马会抬起前蹄踢张飞,演员们都能从马上腾空几米高,完成用兵器砍对方或躲避对方攻击的动作后,再落回马背。
该剧的打斗场面很有观赏性,武打镜头的拍摄也很细致,通常是武术指导在现场示范动作,马师拉着马头站位。为表现出逼真的骑马射箭镜头,剧组把拍摄搬上卡车模拟射箭动感,拍摄赵云骑马打斗场景也是将马固定住,用风扇模拟风。武打动作要求有很强的力度感,要真刀真枪,实打稳重,不虚不浮、禁止飞来飞去。
在动作设计上,虽然武行演员有保护措施,但为了表现真实的战争场面和动作力度,很多动作的危险系数都很高,其中30多个马师和30多个武行都不同程度地负过伤。在拍摄一组几十个盾牌的镜头时,气温将近40度,光线一直在动,为了让前后画面里的光线强度和角度能够衔接,盾牌就要一直随着光移动,一个玻璃钢做的盾牌比一个人还要重,现场道具工作人员一直顶着大太阳,搬移这几十个大盾牌。
特效制作
该剧由近百人组成特效团队,预算超过1千万。
该剧的特技镜头时长12000秒,纯三维合成的约有600个镜头,其中集群、烟火等难度较大。在特技手段运用上请教《指环王》的特效顾问。该剧组尽力把人工痕迹降到最低,大量的局部细节和前景衔接都是真人实拍,只有较远景的兵马和整体的烟火渲染等才动用特效,不会让观众觉得‘假’。
该剧首次应用了大规模的集群技术,来表现千军万马沙场征战的镜头。为了再现“孙坚之死”、“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三国》经典桥段中的场面,在做船的特效时,制作人员首先在摄影棚里一比一打造了几个真实的战船模型,而后在进行特效制作时,镜头中的天空、背景的山峰、水中的倒影、大规模船阵士兵、顺着风向的军旗飘飘等等事无巨细,大量繁杂的工作,特效人员无一忽略,将千万战船水上群攻的效果达到了真实与特效的结合。在三英战吕布片段中,吕布连发18发箭,长箭劈断城楼柱子也是特效制作。
角色配音
为了统一风格并保证史诗剧的古典韵味,该剧启用配音演员为何润东、林心如、黄维德等港台演员配音,以避免从历史人物口中出现“港台腔”。
校正修改
该剧组针对首播时剧中的穿帮镜头、错误称谓和文史错误等,在重播前进行了修改。其中包括让演员重新配音,制作5.1版本的新声道,特效部门还校正了荧屏光色效果,修改的台词与镜头多达近200处,制作修改经费达800多万元。但在纠错后仍然被指出存在错误。
该剧主创人员能够听取广大观众意见,本着对名著尊重的态度,在重播前对剧情、台词、镜头中的一些纰漏进行认真修改,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的可贵在于,剧组已跳出了急功近利的狭小视野,把提高品质视为自己的生命,并着眼于更长远的利益,甚至把目光投向全球。与此同时,观众意见与剧组不再是激烈对抗,而是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影视界来说具有一种示范性的意义。(《新民晚报》评)
该剧的本质是戏剧,不是历史。它的着力点是人物,而不是尊贬,它没有对原著和老版萧规曹随,而是把情节和人物打碎了还原为素材,进行了自出机杼的重组和改写,尤其是对宫廷权谋进行了充分的演绎。情节的取舍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经过这些删削,姜维、孙策等人彻底沦为配角,几个主要人物则丰神俊采,过目难忘。这些人物有着《三国演义》赋予的基因,却也多了该剧主创赋予的特质。网络时代,诸神退位,众声喧哗,这种大胆取舍的改编是必然的。从呈现的效果看,主干遒劲,枝叶扶疏,该剧的剧情取舍是成功的。(《京华时报》评)
该剧对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一次力度、概念的修正,对一些旧有的价值观进行了更新。最先的举动是省去了“桃园三结义”,忠义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异姓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观念,经《三国演义》的传播深入人心,特别是男性,而且尤以底层、江湖最为看重,而事实上,这种结义很少有好的结果。该剧将价值观重新调回到当时的历史、政治环境之中,在大纷争大混乱的政治舞台上,显然用《三国演义》中的传统民间善恶、是非去处理问题是行不通的。于是,该剧有了更复杂的矛盾,更多的利益选择,更赤裸、冷静的政治权谋,它不是简单的善恶之战,更是历史地重现三家政治集团之间的争斗,剧中的政治人物的性格、能力有不少被重新确定。《三国演义》的写作时代、文学讲究扬抑,提升某某的最好方法就是贬低他的对手,而且许多描写太过简单,但在该剧更讲人物性格的完整与合理,在前部加强了曹操,中部也加强了孙权,更好地体现了三家政治集团之争。不足之处是张飞、关羽、吕布不尽如人意,女性角色也没什么光彩。(《北京晚报》评)
该剧削繁就简的同时又冗余拖沓,对于一些丰满人物性格增加剧情深度的情节,有令人惋惜的删减。特别是三国后期的很多故事都成了流水账,这样一来,不但使故事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而且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还造成了剪辑上的不顺畅,致使故事情节生硬突兀,严重影响了观看情绪。还有其他方面的过分啰嗦和拖沓,比如围绕荆州以周瑜为中心的一些列纠纷、以及曹操几个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篇幅过长,造成剧情纠结于“宫廷式斗争”的局面。该剧一方面是煞费苦心地对人物性格深入刻画,另一方面却是不断用所谓女人戏和感情戏来吸引眼球。正是后者把原著故事的严谨性、厚重感打破,同时也毁掉了创作者辛辛苦苦创造出的新意,让剧情几度陷入无聊浅薄的俗套之中。毕竟该剧的剧情还是脱胎于《三国演义》,创作者再怎么强调新意也难以改变原著小说对于观众根深蒂固的影响,过分的缩水和改编必然会造成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品质的下降。(网易娱乐评)
该剧细节饱满,人物鲜明,为避开与前人的经典桥段雷同,编导做了许多独特的贡献,用功力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其实该剧好坏不重要,因它而制造出来的工业性词汇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商品社会里一个盈利模式。看《三国》,观众都别往心里去,它不可能满足一切有心、无意之人的审美、好奇以及故作姿态的一惊一乍,至少从规模上来看,90多集已经足够淹没各种莫名的评价。《三国》是一个很好的商品,各个卫视为抢播想出奇招,插播广告更是让不少人饮恨去看网络版,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现有环境里的一个合理的作品。现实题材禁忌太多,恶搞历史太肤浅,都市时尚高歌虚荣又太轻薄,那除了拍些值得一看的历史题材,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三国》之所以被翻拍,不是创作者嫌弃前人的作品不够完美,而是这的确是一个可盈利的产品。(《南都娱乐周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