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

更新时间:2024-08-23 09:51

《中国新闻周刊》于200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办刊宗旨,是时政类期刊。秉承“国际视野、中国立场、原创诉求、专业精神”原则,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时尚娱乐领域。多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等荣誉。

办刊历史

1999年9月,《新闻周刊》创刊号出版。

2000年1月,《新闻周刊》正式出版,提出了“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口号。

2004年10月,该刊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创办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

2010年,推出APP客户端。

2012年,推出视频产品“有意思TV“。

2013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2014年,创办生活方式类账号“有意思报告”。

2017年,创办动漫IP“哎呀我兔”。

2019年,全面发力社交短视频

2021年,中国新闻周刊APP改版重新上线。

办刊条件

主要栏目

《中国新闻周刊》主要设有一周观察、环球焦点、时政、调查、经济、全球热点、汽车观察、文化、行走、专栏等栏目。

读者对象

《中国新闻周刊》主要读者对象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关心社会时事的主流议题、收入中等偏上水平,从读者结构上来看,主要有政府官员、企业中高层、知识分子、以及高校学生。

人员编制

据2021年8月《中国新闻周刊》官网显示,《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委会成员7人,编辑部共38人,新媒体中心共46人,策划创意中心20人,运营中心23人,发行中心11人,海外中心11人。

办刊成果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现有粉丝6000万+,定位为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被广大用户亲切称为“周刊君”。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信现有粉丝500万+,追寻真想、守望时代,日均阅读量超百万。

有意思报告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200万+,内容有多篇爆款,主张有数据、有洞察、有故事。为年轻人群提供真实、新鲜、有趣的消费及商业洞察。

中新汽车官方微信现有粉丝60万+,由资深汽车采编团队带来的有趣味、有情义、有思想、有深度的汽车新闻与信息。

哎呀我兔为旗下动漫IP官方微信现有粉丝50万+,粉丝粘性强。

周刊君视频截至2023年5月,抖音700万+粉丝,快手110万+粉丝,B站20万+粉丝,微信视频号10万+粉丝。其中抖音平台发布近5000条视频,累计播放量20亿,单条平均播放量200万,累计点赞量7000万。

2018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18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

2018年,《中国新闻周刊》入选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30家”优秀案例。

2019年,《中国新闻周刊》获得海外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第二名。

2020年疫情报道期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调研报告公众印象深刻的疫情信息来源于中央媒体,中国新闻周刊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起排名前四。

期刊团队

主办 中国新闻社

出版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出版人 陈陆军

社长 吕振亚

副社长兼总编辑 王晨波

常务副总编辑 周锐

助理总编辑 郑利文

社委 朱粒

副主编 韩永 蔡如鹏

时政部主任 徐天

经济部主任 闵杰

文化部主任 杨时旸

科教部主任 杜玮

国际部主任 徐方清

历史部主任 黄卫

评论部主任 王晓霞

主笔 刘向南 周群峰

高级记者 李明子 宋春丹 陈惟杉 霍思伊 李静 倪伟 曹然

资深记者 徐鹏远 杨智杰 彭丹妮 牛荷 王宇

记者 仇广宇 张馨予 郑立颖 陈佳琳 哈力克

编务 栾丽雪

总监 吴尚文

副总监 田昊 陈俊丹

美术编辑 卫海啸 李慧 王对对

图表编辑 程婷

资深校对 刘安彭 胡强劲

主编 胡韵

副主编 陈燕妮 郑宇

微博部主任 黄昱曦

文化部主任 胡克非

品牌部总监 于丽娜

主笔 郭艺

区域研究部主任 孙晓波

运营总代理

中新凯悦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郑利文 朱粒 朱全钢

总经理 马敏

策划部总监 王晓宇

会议部主任 张厦

主笔 郭盼盼 郑明泽

总经理 袁春青

整合传播部总监 谭莉莎 温柏荣

整合传播部副总监 刘文静 谢慧

华南区总监 朱剑锐 副总监 陈定坤

华东区总监 耿正

总经理 尹久

地方政府联络办 袁春青 周建琳

美国版总编辑 谭宏伟

美国版主编 李佳

英国版总编辑 陈时荣

日文版出版人 刘莉生

韩文版主编 管洪如

意大利文版出版人 胡兰波

南亚版发行人 王林

法文版发行人 黄进

俄文版出版人 吴昊

阿语版主编 马强

外文版联络专员 张韵

主办活动

1、“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是中国新闻周刊的办刊宗旨。每年岁末,都会评选出当年有影响力的杰出人士,向他们为推 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致敬,活动已连续举办12届。他们来自科技、经济、文化、法治、法律、文体、公益等各个领域,是中国社会弥足珍贵的理性力量。

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2005年,中国新闻社和《中国新闻周刊》率先在北京创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至2020年,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6届,致力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活动先后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委指导。时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周铁农、蒋树声、陈至立等均出席过论坛。

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展系列活动

2010年起,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展览内容制成画册送达当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活动先后落地中华第一街王府井大街、“未来之城”雄安新区。2020年移至线上,并成为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活动已成功举办12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政府等,先后对活动进行指导。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多次莅临活动现场,并表示“如果到公益展上去看一看,就能看到中国应对环境保护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