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1 15:50
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又称会圣宫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附近凤凰山上,是北宋皇陵行宫会圣宫遗址遗迹之一,立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
会圣宫是宋时祭陵饮福之所,创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历时四年建成。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军牧马中原,到洛阳后抢掠并烧毁了会圣宫。欧阳修在宋仁宗年间写下了《会圣宫颂》。
2006年,河南省文物局拨付资金对碑额进行了扶正,并对碑体进行了加固维修。
2008年,河南省文物局又拨专款对其加固管理。
2011年,偃师区文物局根据河南省文物局批复意见,自筹资金建设了保护性碑楼工程,并专门安排一名文保员对这个国宝日夜守护。
2022年,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实施了安防工程。
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又称会圣宫碑,因“会圣宫”而立。会圣宫是宋时祭陵饮福之所,宫内绘制有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位皇帝的画像,使其群臣士庶等集会朝拜。会圣宫阙已消散,剩下巨碑然耸立于原地。会圣宫碑通高9.2米、宽2.22米、厚0.72米,凭借体积的高大号称中原第一碑。会圣宫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其碑文详述了建筑会圣宫的由来和经过,描绘了会圣宫的地理位置、建筑的宏伟壮观以及“士庶朝谒”的情况,颂扬了北宋皇帝的功德和太平盛世。
会圣宫碑
会圣宫碑碑首两侧有四条浮雕盘龙,龙尾盘向碑顶端,龙首伸向碑首四角。碑首上部还有一尊佛像,下部有三行碑额篆书“大宋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并序”。碑周身有龙形线刻、流云图案和云鹤纹浮雕图案。驮负碑身的是一赑屃,上面刻有海水纹图浮雕。碑身高4.8米、宽2.19米、厚0.55米;赑屃首尾长约4米、宽约3米、高约1.5米。碑文有36行,每行84个字,全文3024字,由时任翰林学士的洛阳人石中立撰写,翰林待诏、御书院祗候李孝章书写并题碑额。碑文主要记述了建筑会圣宫的由来和经过,宫内建筑的宏伟、礼仪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谒’的盛况,颂扬皇帝的武功、圣德、教化、政绩等。
相关传说
当时,朝廷对会圣宫的建设较为重视,在建造宫殿的同时也在打造会圣宫碑。会圣宫落成前夕,石碑也几近完工,但是因为石碑巨大,碑帽没有办法放到碑身之上。一天,正在大家商量对策时,一个白胡子老人来到人群中,知县就问他有没有办法。老人答道:“我已经是土埋半脖子的人了,能有什么办法。”说完就离开了。这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使大家醍醐灌顶。随即,人们用土将碑身掩埋,再用滚木将碑帽推到顶端,顺利将碑帽“戴”到碑身之上。
会圣宫名字含义
所谓“会圣宫”,“会”有重温、缅怀的意思,“圣”就是已故的国君,“宫”是每年春秋季皇室祀祖祈福时临时住的行宫。会圣宫是皇家行宫,所以建成时“隐若中天、宛若化出”。当时,这里的主体建筑为太祖、太宗、仁宗的神御殿,里面供奉其画像,殿内布置如其临朝时一样。
会圣宫碑是会圣宫唯一的实物佐证和详实的史料记载,该碑笔法浑实,具有欧虞之风,是考古已发现中国撰文、书丹、勒石三绝的名碑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1963年,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附近凤凰山上。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宋新修会圣宫铭碑,路程约12.2千米,用时约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