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13:21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抒情歌曲可唱。1971年4月,作曲家田光突然接到总政歌舞团一位领导打来的电话,想让他写一首以北京为题材的独唱歌曲。当时词作家洪源、作曲家傅晶在田光家研究创作问题,于是他们商定一起合作。在两三天内,洪源写出了歌唱北京的两首词,经过研究,选用了其中一稿,田光与傅晶先谱了一个四分之三拍的圆舞曲形式的曲调,但词作者洪源认为四分之三拍的风格不够庄严,建议田光重新谱曲。于是,田光用了第二个方案,最终确定了歌曲的曲调。歌词中“庄严的乐曲”,指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播放的开始曲《东方红》。 田光有意在此句中揉进一点歌曲《东方红》的音调,使人听起来亲切新颖。
1973年,李双江被调入总政歌舞团,回到了北京。不久,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找到李双江,请他灌制唱片。 当时文化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建议找3种不同演唱风格的人,分别演唱《北京颂歌》,一位是李光羲,一位是张越男,另一位就是李双江。
灿烂的朝霞
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庄严的乐曲
报道着祖国的黎明
啊 北京啊北京
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
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
各族人民把你赞颂
你是我们心中
一颗明亮的星
火红的太阳
照耀在中南海上
伟大的首都
你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
啊北京啊北京
大庆红旗向你飞舞
大寨红花向你开放
捷报来自边疆海防
喜讯传遍村镇城乡
啊北京啊北京
我们的红心和你一起跳动
我们的热血和你一起沸腾
你迈开巨人的步伐
带领我们奔向美好的前程
《北京颂歌》是一首情感浓烈、艺术概括力强的抒情歌曲。词作凝炼、洒脱。田光为表达各族人民歌颂首都的共同心愿,在音乐素材的选用上,避免了某一民族或地区的音调,而是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庄重又亲切、细腻的旋律。
在第一乐段中,该曲自然糅进了《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的曲调因素,真切地勾画出了北京充满生机的黎明景象。第二乐段,每句都从后半拍起,造成一种心潮逐浪的意境,使排比句驾着音乐推向感情的高潮。随后,以七度大跳引出异峰突起的警句——“心中颗明亮的星”,迸发出各族人民歌颂首都的强烈而炽热的心声。第三乐段,带有进行曲的特点,采用第一乐段的音乐素材加以发展,富有动力而又稳健,表达了前进的祖国人民的昂扬激情,使音乐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北京颂歌》一直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它已经成为北京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