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00:36
20世纪30年代初,在法国统治下的印度支那(越南)人民开始了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法国女人艾丽娅娜·德夫里在南方经营一个橡胶种植园。她和父亲以及十几岁的越南养女卡米尔一起生活。艾丽娅娜和维持当地治安的法国警官居·阿斯兰交上了朋友,此外还和法国青年海军军官巴普蒂斯特有过一段爱情浪漫史。然而,当卡米尔遇见巴普蒂斯特时,也爱上了他。于是,艾丽娅娜将海军军官打发到越南北方一个偏僻的前哨基地。
卡米尔不同意家庭为她安排的婚姻,于是逃出家门去寻找巴普蒂斯特。在这段飘泊的日子里,她看到人民生活贫困,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卡米尔与巴普蒂斯特重逢后,她目睹法国人在奴隶市场上对越南工人进行野蛮镇压,于是就开枪打死了一名法国军官。之后,卡米尔和巴普蒂斯特开始了逃亡生活。卡米尔和巴普蒂斯特被起义的越南人收留。后来,他们俩参加了一个巡回演出剧团。该剧团四处播下革命的种子。
卡米尔生下一个儿子,并给儿子起名为艾蒂安纳。后来巴普蒂斯特被人逮捕,而卡米尔则被送进了劳改营。在这段时间里,艾丽娅娜抚养着外孙艾蒂安纳。巴普蒂斯特被送回法国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归国途中,他曾去看望儿子艾蒂安纳。后来人们发现了巴普蒂斯特的尸体。法国人民阵线政府宣布政治大赦后,卡米尔从劳改营里出来了。艾丽娅娜去接卡米尔,然而卡米尔已经决定永远离开家。后来,卡米尔参加了越南独立解放斗争。艾丽娅娜则带着艾蒂安纳回到了法国。许多年之后,艾丽娅娜和艾蒂安纳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们讨论着如何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卡米尔作为越南代表团团员也参加了会议,但儿子艾蒂安纳却不愿意见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印度支那》将法国种植园主艾丽娅娜、越南公主卡米尔、法国军官巴普蒂斯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和越南殖民地与法国的关系相对应起来,形成一种隐喻似的蒙太奇。相比好莱坞的越战片,该片没有大量的枪战和遍野的尸首,但是它却用波澜不惊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感动。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被符号化了的东西值得关注。影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仪式化的场面、殖民地风俗的塑造来展现后殖民主义的压迫与甘于被压迫。《印度支那》中有大量殖民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通过这些画面的呈现,该片讽刺了殖民地的生活风俗。(《戏剧之家》评)
《印度支那》的爱情主角虽然是艾丽娅娜的养女,但整个故事是以艾丽娅娜为主轴。她把女儿的故事娓娓道来,使得该片的故事情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这也是该片的巧妙之处。在《印度支那》中,有一段非常有隐喻性的探戈舞片段。一场看似平常的探戈舞,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一个镜像。它把母女之间微妙的心理状态、法国与越南之间复杂的政治与权力话语巧妙地传达了出来,因此这段探戈舞也是法国和越南现实政治关系的寓言。此外,影片的结尾也引人深思。(《电影画刊》、《戏剧之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