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更新时间:2024-04-19 15:14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内容简介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此书,是一本专为古代学者借鉴资料的书。

原书四十二卷,附《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康熙字典》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此文字巨典自成书起,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府阳城(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宴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张玉书(1642年—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岁。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二十三年(1684年)授刑部尚书,调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年)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他数度勘视河工,支持靳辅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谥文贞。张玉书工作古文辞,称一代大手笔。著有文贞集十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查检方法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可记歌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

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yan)”部,在“寅下”5页。除部首外,“隶”为8画,再到“寅集下”“广”部8画里查“康”字,在“寅下集”9页中可以查到。

笔画检字:用于难字查检,可依笔画检字表。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其部首,可以查笔画检字表。“民”为5画,可以在5画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部。“氏”在“辰集”33页,“辰集下”中“氏”部1画里即可查到“民”字。

目录

子集

上:一丨丶丿乙亅二亠

中:人

下:儿入八冂冖冫几凵刀力勹匕匚匸十卜卩厂厶又

丑集

上:口囗

中:土士夂

下:夊夕大女

寅集:

上:子宀寸小尢尸屮

中:山巛工己巾

下:干幺广廴廾弋弓彐彡彳

卯集:

上:心

中:戈户手

下:支攴文斗斤方无

辰集:

上:日曰月

中:木

下:欠止歹殳毋比毛氏

巳集:

上:水

中:火爪父爻爿片牙

下:牛犬

午集:

上:玄玉瓜瓦甘生用田疋

中:疒癶白皮皿目矛矢

下:石示禸禾穴立

未集:

上:竹米

中:糸缶网羊羽老而耒耳聿

下:肉臣自至臼舌舛舟艮色

申集:

上:艸

中:虍虫

下:血行衣襾

酉集:

上:见角言

中:谷豆豕豸贝赤走足身

下:车辛辰辵邑酉采里

戌集:

上:金长门

中:阜隶隹雨青非面革韦韭音

下:页风飞食首香

亥集:

上:马骨高髟斗鬯鬲鬼

中:鱼鸟

下:卤鹿麦麻黄黍黑黹黾鼎鼓鼠鼻齐齿龙龟龠

后记

考证

优缺点

优点

《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功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

一、收字相当丰富,自编写完成以来近二百年内一直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所编纂的字数)。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缺点

该字典的缺点有二:

一、全书反切和训释罗列现象,漫无标准,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初学者使用;

二、其中疏漏和错误实多,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12卷,纠正其讹误2588条,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错误,表明这部字典的错误实在太多,难以查补疏漏完全部的错误。

史料记载,《康熙字典》成书100多年后的道光年间,乾嘉学派学者王引之等人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共纠正引文、字头、释义以及例证与义项等错误2588条。近代日本学者渡部温重新校订《康熙字典》,共发现4000余条错误(大部分和王引之重复)。

价值

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问世后,社会影响巨大。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它的体例也成为了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

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到现代,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至现代时,《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郝春文语)。

纸质版本源流

《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版本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其中的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表明了它在当时中国工具书里的地位。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多、最流行的一种版本。

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一)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总目”、“检字”、“辨似”、“考异”,尾附“补遗”、“备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凡一字所出现的形体、意义均条理清楚,“每子毕载古体……改从隶书……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皆缀于后……凡古籍所载,务使包括无遗”(《四库提要》)。后世之本(如四库本、《字典汇编》本所据之同文书局本)皆出于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现后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时王氏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正是由于《字典考证》单行本的出现,加之国人尊古轻今好远忽近,或许出于慎重,此校改本影响甚小。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证》。出于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们采取了这种简单而保险的做法。最为流行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华书局本即属于此系统。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之异同,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并认真研读了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于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铉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五)道光殿本标点整理本。以道光殿本为基础,参校别本,将原书备考、补遗移至正文,新旧字体并用,释文、义例用新体,列《新旧字形体对照举例表》,全书标点,加注拼音,繁体横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号码索引。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以道光殿本为底本,作了校勘,吸纳《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黄云眉《康熙字典引书证误》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简化字,横排标点,部首检字法作了处理,删去《字母切韵要法》等四种,篆文出楷篆对照表列于后。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化字、横排版,1997。

(八)现代检索注音对照、中国档案珍藏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九)康熙字典,中华书局,2004-6-1。

(十)康熙字典(上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0-1。

(十一)《康熙字典》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

(十二)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以道光王引之定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版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现规范小篆赋予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头字,以便于检索。

版本辨别

民国和清朝发行了大量的康熙字典,如何区别清朝和民国的版本其实很简单。

1、专看它的价码。

2、清朝的康熙字典是没有广告的,民国的就有。

3、民国的有几个版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于民国5年印刷的12本康熙字典。价值一般全套1000上下,还有就是民国12年印刷的13本全套康熙字典,价值为500。

新旧版差异

收字更全:现代版《康熙字典》将旧版《康熙字典》最难查的补遗和备考依现代文字规范并入正篇,极易查找。编者又补入大量今人常用的规范字,以便现代人使用方便,打破了仅供专家使用的局限。

用字规范:现代版《康熙字典》对旧版《康熙字典》做了大量的规范工作。清·王引之曾对《康熙字典》之讹误做过2588条修订,但现代版《康熙字典》做18000余条的修订工作。

现代注音:旧版《康熙字典》字头为切音读法,现代人早已不用或不会用了,因此编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语拼音,使读者准确无误地读准字音。

修订

《康熙字典》完成后,仅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订过一次,由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订正了书中错误2588条。

在《康熙字典》面世的近300年中,仅有日本学者渡部温和我国著名学者王力对其发表过勘校专著,共进行了万余条校勘

2008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300年来的第二次修订,以王引之校订本为底本,在渡部温和王力两学者的校勘基础上,利用Unicode国际标准中的58000个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对《康熙字典》中13000多个字头进行了共计两万多项增补和修订,并针对其原有的47043个字头,逐字进行了异体字的字际关联工作,使这部修订版同时可作为异体字字典使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57557个,比《汉语大字典》多收录约3000字。此外,原书中数千个有音无义或有义无音的字,通过此次修订校勘首次得到解释或注音。与修订同步进行了《康熙字典》数字化,使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横排方式,对每个字除保留传统反切法注音外还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并在文中加入标点以消除缺乏句读带来的阅读障碍。通过数据光盘,读者只需输入简体字,就能准确检索到该字的古字以及它在现代《康熙字典》原书中的位置,方便了研究者使用。

现代电子版本

《康熙字典》电子版到现代有3种。上海书同文康熙字典(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0年)台湾汉珍、北京中易。

书同文《康熙字典》电子版所用底本系中华书局本(同文书局石印本,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它为读者提供了中、日、简、繁、异等汉字关联代换检索技术,事先并不知道字典中确切文字的读者,只要输入自己熟悉的中国汉字或日本汉字,或繁体,或简体,或异体,甚至旧字、讹字,均可检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条目。其次,可以单字查询,也可按部首、笔画、笔顺查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询。电子版除提供原《康熙》中文字条目信息外,还提供汉字的部首、部首外笔画数、总笔画数、笔顺笔形、拼音、注音、UnicodeGBK、Big5编码等属性信息。同时还提供文字的标准普通话发音。

汉珍公司为与四库全书电子版制作单位合作,在2001年推出繁体《康熙字典电子版》,《康熙字典》电子版本套光盘是根据同文书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为底本制作而成,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汉珍公司在古籍数字化中,以亲和性检索界面,搭配BIG5、GBK与Unicode各文字内码相互对照,并提供单字、部首、笔画、笔顺、注音、拼音等多元化的检索字段查询。

中易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全部字头字及释义可实现任意检索,并提供图文对照的电子字典。电子全文检索版《康熙字典》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原文选载

一 【子集上】【一字部】 一 〔古文〕弌【唐韵】【韵会】于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闲殊,然其归一也。 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蘇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卽终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 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著。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 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于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蘺之属,海苔之类。 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丁 【子集上】【一字部】 丁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经切,音玎。十干名。【说文】夏时万物皆丁实。丁承丙,象人心。【六书正譌】丁,虿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为丁附著之,因声借为丙丁字。【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礼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唐书礼乐志】仲春,仲秋,释奠于文宣王,皆以上丁。又五丁,力士。【蜀记】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后。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诗】论功超五丁。又六丁,神名。【道书】阳官六甲,隂官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又【尔雅释诂】丁,当也。【注】相当値。【诗大雅】宁丁我躬。 又民丁。【唐书食货志】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又授田十亩,岁输粟二斛,谓之租丁。又【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诗】畦丁负笼至。【宋史高宗纪】团敎峒丁枪杖手。【又】罢廉州贡珠,纵蛋丁自便。【何异传】募山丁,捕首乱者。【唐璘传】团结渔业茶盐舟夫芦丁,悉备燎舟之具。【元史博尔忽传】畲丁溪子。【橘录金橘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园丁种之,以鬻于市。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晋书李密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又彼此相属曰丁宁。【后汉郞觊传】丁宁再三,留神于此。俗作叮咛。又丁宁,钲也。【左传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于丁宁。又丁东,声也。凡玉佩铁马声皆曰丁当。当东二音古通。又丁水。【水经注】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又【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庄子天下篇】丁子有尾。又肉丁,疮名。【物类相感赋】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又乌丁,茶名。见【本草】。又吉丁,虫名。【本草注】甲虫也。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诸州,人取带之,令人喜好相爱。又【贯休诗】蕨苞玉粉生香垄,菌蔟红丁出静槎。【陆游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甕饷红丁。皆诗人象形借用也。又姓。本姜姓,齐太公子伋为丁公,因以命氏。又【逸书諡法】述义不克曰丁。又【广韵】【集韵】【韵会】□中茎切,音朾。【诗小雅】伐木丁丁。【注】伐木声相应也。又【韵会小补】叶都阳切,音当。【韩愈赠张籍诗】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正字通】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按续世说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与丁相似。传写譌作丁。

丂 【子集上】【一字部】 丂 【唐韵】【集韵】□苦浩切,音考。【说文】气欲舒出,□上碍于一也。又【玉篇】古文巧字。注详工部二画。

七 【子集上】【一字部】 七 【唐韵】亲吉切【集韵】【韵会】【正韵】戚悉切,□音桼。少阳数也。【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注】七政,日月五星也。【诗唐风】岂曰无衣七兮。【注】侯伯七命,车服皆以七为节。又词家以七名篇,虽八首,问对凡七。七者,问对之别名,始枚乗七发,后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启,张协七命,继之凡十余家。又三七,药名。【本草纲目】言叶左三右四,故名。一说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贤。又人名。【续仙传】殷七七,名文祥。【蘇轼诗】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正字通】或通作桼漆。柒。

丄 【子集上】【一字部】 丄 【集韵】上,古作丄。注详二画。

丅 【子集上】【一字部】 丅 【字汇补】古文下字。注详二画。

万 【子集上】【一字部】 万 【广韵】【集韵】【韵会】□同万。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国万纽于谨。 又【广韵】莫北切【集韵】密北切。万俟,复姓。俟音其,今读木其。北齐特进万俟普。(万)〔古文〕【唐韵】无贩切,音蔓。【说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又数名。【易乾象】万国咸宁。【前汉律历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 又舞名。【诗邶风】方将万舞。【疏】万者,舞之总名。【大戴礼夏小正】万也者,干戚舞也。【韵会】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又州名。【寰宇记】汉巴东郡后唐贞观曰万州。又姓。【通志氏族略】万氏,孟子门人万章。 又【韵补】入铣韵。【白居易元九诗】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六书正譌】或省作万,非。

丈 【子集上】【一字部】 丈 【唐韵】直两切【集韵】【韵会】雉两切【正韵】呈两切,□长上声。十尺曰丈。【前汉律历志】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又【左传昭三十二年】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疏】属聚下役,课赋尺丈。又【哀元年】广丈高倍。【注】垒厚一丈高二万。又【礼曲礼】若非飮食之客,则布席,席闲函丈。【注】函,容也。又长老之称。【易师卦】师贞丈人吉。又朋友尊称。【长编】富郑公称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又释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诗】方丈浑连水。又【杜甫诗】百丈谁家上濑船。【注】百丈,牵船篾也。【说文】从又持十。俗加点,非。【正譌】丈借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别作杖,通。考证:〔【左传昭二十三年】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 谨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杜甫诗】百丈牵来上濑船。〕谨照原文牵来改谁家。〔【注】百丈,牵船筏也。〕谨照原注筏改篾。

三 【子集上】【一字部】 三 〔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蘇甘切【正韵】蘇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众,女三为粲,兽三为羣。 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蘇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 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上 【子集上】【一字部】 上 〔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 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愼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愼。【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抟角势,超腾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淸,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下 【子集上】【一字部】 下 〔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 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淸厉,隂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丌 【子集上】【一字部】 丌 【集韵】居之切,音姬。【说文】下基也,荐物之具。象形。又【集韵】其古作丌。注详八部六画。 又姓。唐丌实,丌士能。

【备考】【未集】【耳字部】 【篇海类编】同聄。

相关报道

2013年春节,市民王刚回老家翻到了一个老古董——光绪年间的《康熙字典》,距今有138年了。

2013年2月18日上午,王刚带着这个“宝贝”到南京图书馆。南图古籍文献部的专家说,一本古籍是否有价值,除了看它的年代,还要看稀有程度,以及品相。王刚找到的是光绪乙亥年间的,但由于残破不堪,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2019年10月20日,以“融媒体时代的辞书生活”为主题的《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20日在山西晋城阳城县皇城相府举办。来自中国、美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53位专家学者共溯《康熙字典》等辞书的历史渊源,探讨辞书在融媒体时代下的现状及愿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