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5 23:01
1949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华月报》创刊号问世。
1950年年12月,《新华月报》改由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主办。后来不同需要的读者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的偏重于资料性,供查考用;有的是为了阅读文章。
周总理常常查用《新华月报》,有时出国还带着,不过只带扯下来的资料这部分,有一次,查不到某一资料,还打电话到新华月报社询问。20世纪60年代,范用产生了办一个供阅读的文摘杂志的念头,把这一部分文章从《新华月报》分出来。
1962年,范用编写了《新华文萃》试刊号,只印了一百本,准备送请有关同志征求意见。
1979年,《新华月报·文摘版》出版。
1981年,《新华月报·文摘版》改名为《新华文摘》。
1989年,第7、8期合刊出版。
2004年1月,《新华文摘》开始改版为半月刊。
2009年9月,《新华文摘》实行值班编辑制度。
2016年6月,《新华文摘》数字平台上线。
1999年《新华文摘》创刊20周年时,曾在《光明日报》上刊登广告以征集广告词。这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有效来函2316封、8800余条广告词。
截至2011年9月,编辑部每个月订阅大约1500余种的报刊杂志,这其中不包括各报刊编辑部邮寄赠送的近500余种报刊。
《新华文摘》上下半月均设政治、新华观察、哲学、经济、历史、文艺作品、美术之页与漫画、文艺评论、人物与回忆、教育、科学技术、读书与传媒、论点摘编等13个栏目;法学、文化、管理栏目与社会、国外社会科学、学术动态栏目是上下半月交替出现的栏目。
“学术动态”栏目是《新华文摘》长期设置的栏目,是一个容纳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跨学科栏目,主要目的是把一段时间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综述、重要会议综述等涉及前沿动态的优秀文章选摘出来。
《新华文摘》的读者群主要是党政机关干部、社科理论工作者或关注者、高校教师及该类人群的离退休人员。
2015年12月,《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社版)》《齐鲁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等刊物专家学者共6人来到陕西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指导。
《新华文摘》作为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广涉千家报刊,精取天下文章,编选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荟萃人文学术精华、凝聚中国经验的优秀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和文艺佳作。
在1996~2002年的7年84期《新华文摘》中,其固定的主要栏目共发表文章5693篇(不包括论点摘编、美术作品、漫画之页、科技点滴、考古消息和一些零碎的临时补白内容)。其中摘自图书的共25篇,占0.44%;摘自报纸的共1567篇,占27.52%;摘自期刊的3747篇,占65.81%;没标明出处的354篇,占6.2%。25种图书文献中,有15篇集中于“读书与出版”栏目,且多为序言与书摘。5篇为文学艺术类。而摘引自纯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术图书几乎是空白。按文献源的类群分布,报纸93种(含中央和地方报纸),期刊271种,图书25种;在271种期刊文献源中,大学学报占90种,社科院系统学术期刊36种,两者相加共有126种;其他期刊145种;在90种大学学报中,综合性大学学报有29种,师范类大学学报有32种,其他学报29种。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学校类学报共61种。
从创刊伊始截至2011年8月底,《新华文摘》已经出版了484期,总共转载了28000余篇文章、27000余条论点摘编和4500余幅美术作品,总字数达到2.3亿,总发行量在6750万册左右。
在《新华文摘》创刊30周年之际的2009年,根据2000年-2008年《新华文摘》杂志已经刊载的内容,按照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艺评论、散文、文化、人物与回忆、教育、新华观察等10个类别再次筛选出一部分文章,编辑出版了10卷本的《新华文摘精华本》,作为《新华文摘》创建30周年的纪念品。
截至2016年6月,《新华文摘》出版发行600期。
《新华文摘》曾入选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先后获得首届中国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等奖项。
2011年3月,获首次设立的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13年,入选国家百强社科期刊以及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五十种期刊。
《新华文摘》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收到了来自众位领导同志及各学科、各领域的知名学者的题词,以此祝贺《新华文摘》三十年的成长与收获。
《新华文摘》形成了“博、大、精、深、新”的风格,创刊伊始,确立了把刊物办成一个浓缩的小型图书室的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
《新华文摘》力求及时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方便读者广泛了解、深入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术前沿、热点及动态。
“《新华文摘》是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的。比如它的庄重、大气,它的权威性、思想性,它的知识性、资料性,它包容的信息量,等等。总之,它是一份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刊物。”“精心策划,精选精编,精益求精,办成精品。”“导向正、基调好、高品位、高质量是《新华文摘》追求方向,要经得住诱惑,不可浮躁,扎扎实实办刊物。”“荟萃时代精品,凝聚人文精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
作为读者、作为作者、作为编者的不同角色变化,更让我对《新华文摘》充满了深厚的感情,13年来一直执着于研究《新华文摘》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方向等,更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精益求精、精选精编栏目的稿件,激发我思考如何更好地介绍和扩大《新华文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传播力。(《新华文摘》副编审李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海纳百川,永远卓越。(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
“我不知道中央给《新华文摘》的任务是什么,我自己从阅读中得到的体会是:一月一次的学习文库,对象是有中学以上水平的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现在中央十分重视干部的经常学习,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新华文摘》可以为此作出很大的贡献。办得好,成为干部自习的必读书刊,人手一册,每期发行量可以到几百万。如果真是这样,我对如何办好《新华文摘》可以提一个建议:增加科学技术方面的比重。我们的广大干部对现代科学技术不很熟悉,常识性的知识都比较缺,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但现在的《新华文摘》科学技术的篇幅太少,不到十分之一……我建议调整比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新华文摘》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文摘类期刊。该刊通过精粹文章的选编汇集,集中体现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各领域的内行读者可以了解本行业的专业动态及社会反响;外行读者则可以了解相关或感兴趣领域的发展概况。《新华文摘》是一个精选信息的园地,集中展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成果。一册在手可纵览全局。因此,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新华文摘》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和知识浏览,以较少的时间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总之,《新华文摘》在文山书海中进行百科全书式的优选、汇粹、精炼,攫取珍宝,就像涓涓细流在这里汇聚成川流不息的知识江河,成为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流。”(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金碚研究员)
“我每天买报纸,业余时间都用于读书看报,这些积累是工作的基础。但这还不够,到具体操作时,还要阅读大量资料。比如做人大、政协会的10场直播前,我读了从1992年到当时的所有《新华文摘》。”(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