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4 19:22
《燕赵悲歌》是一篇改革小说,与蒋子龙其他改革小说不同的是,描写的对象从城市转到了农村,从工业转到了农业。《燕赵悲歌》正面地反映了奔腾磅礴势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反映了在改革时代中国农村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农民空前富裕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消费市场的最大潜力在农村而不在城市这一生活规律,反映了改革的必然性。
《燕赵悲歌》中的武耕新,是中国新式农民的形象,是八十年代的创业者。他既有古来燕赵志士的热肠,又有共产党人的崇高责任感。每当想到这些年来,乡亲们跟着他“年年忆苦年年苦,天天思甜没有甜”的时候,他灵魂中总有一种羞愧感在烧灼,恨不得“当场一头撞死”。
武耕新“思想上出一身透汗”,把大赵庄“前前后后的曲折和灾难想透”了。他对农村工作多年的积弊看清了,对新时期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看准了。所以,他义无返顾,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特别可贵的是,他怀着清醒的历史感,慧眼识人,冲破陈规陋见,量才用人:“种田能手承包土地;头脑清楚、有心路的明白人搞工业、管理企业;会做买卖的搞商业;能工巧匠当工人;能耐人跑业务;瓦木工进建筑队盖新村。”这条理是何等清楚。
就这样,贫穷这个词,在赵大庄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铺出来了,清一色的红砖大瓦房,盖起来了,高度相等的电视天线,立起来了。大赵庄变成个大城镇了。
开拓革新、建功立业的路历来是不平坦的,“事修而谤兴,道高而毁来。”武耕新自然也难以幸免。由于封建宗法和小农意识的残余影响,特别是由于“左”的影响的历史性和习惯性,在我们的某些生活圈子里,在某些人的头脑里还一定程度存在“狭隘琐碎”的现象,整人的点子,整人的方式也还不少。想干点事业,想造福于人民,则八方掣肘,甚而备受排斥打击的事也是存在的。《燕赵悲歌》中的鄙俗政客李峰、孙成志一类人及其所为,就是例证。他们置国家兴衰、人民甘苦于脑后,干正经事一筹莫展.偷奸捣鬼却很有一套,在武耕新创业的路上不断设置障碍。他们忽而政治问题,忽而经济问题,忽而生活问题,轮番要弄三件“法宝”,必欲扳倒武耕新而后快。这样的人就是新长征路上的绊脚石。
在华北东部平原上,方圆百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吃三年糠,有女不嫁大赵庄”。从早先的大跃进、小四清、文化大革命,到后来的学大寨、学小靳庄,一桩桩,一件件,都没能治了大赵庄一个“穷”字, 倒把农民们折腾得怨气冲天。前几年在这儿蹲点的县革委会副主任孙成志, 回到县上又当了县委副书记。亲自带队去小勒庄取经的农委主任王辉,又高升一级当了副省长。走的走了,升的升了,大赵庄的社员跟他们有远仇没有近恨,把一盆脏水全扣到了大队书记武耕新的头上。加上新来蹲点的县委副书记熊丙岚的“煽风点火”,在开了3天的群众大会上,社员们一古脑儿给武耕新提了300条意见。武耕新被愤怒和耻辱包围着。整整3 天他不吃不睡, 夜深无人时,一个人在团泊洼里四处徘徊,苦思冥想。他把大赵庄的历史前前后后曲曲折折想了个透。自从他当大队书记,领着大伙治地修路,苦累苦熬,把身体都累垮了,应该说没有对不起大赵庄的地方。可大赵庄还是“年年忆苦年年苦,天天思甜没有甜”,一想起这,他又觉得自己愧对大赵庄人, 愧对那些下乡知青。
可是他不想就此下台,他还有许多事要做。他想把七条赵庄大道都铺上柏油,想把几十条浇水渠修成水泥的防渗渠,想开上几百亩果树园,种上瓜果梨桃..就是没有钱!忽然,地主赵国璞的发家史点醒了他:要想富,得农牧业扎根,经商保家,工业发财。这使他对人对事有了一种新的尖锐的判断力,决心要把大赵庄彻底翻个天。用群众大会来激发武耕新的潜力,这正是熊丙岚的良苦用心。在全队大会上,武耕新宣布要再干3 年大队书记,大赵庄若是不富起来,他宁愿坐牢。社员们表示赞同。因为要是连武耕新这个大能人也玩不转的事,别的人上来更不行。从此,大赵庄实行“专业承包,联产到户”,把大锅大灶改小锅小灶,解散生产队,成立了52 个专业承包组。武耕新还大胆起用有争议的人物张万昆跑工厂业务。由于承包组是自由结合,每个组长都愿意要能干的正号庄稼人。于是,一下子甩出500 多个劳动力,这里有干活溜尖滑蹭的,有身体不好的,有坏小子嘎杂子琉璃球,也有能能梗、心道道多不好领导的。如本地称“二乎”的赵树魁, 武明英的对象“能吃不能拿”的马锐胜等。
这些人等于失业。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堵上门来要找武耕新的麻烦。熊丙岚出来解了围。他向大家宣布了大队党支部的决定:让能能梗马锐胜带几个人到县工业局去了解全县社办工业、队办工业的情况,再到天津摸行情,拿出大赵庄办工业的方案。其余的人一部分去团泊洼水库割苇子,另一部分去海边挖对虾养殖坑。熊丙岚还告诉大家:他将和武耕新到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去拜老师,请教经济专家, 聘请技术顾问。将来的分工是:种田能手承包土地;头脑清楚、有心路的明白人搞工业、管理企业;会做买卖的搞商业;能工巧匠当工人;能耐人跑业务;瓦木工进建筑队盖新村。小材小用,大材大用,不愁没活干。
他的话平息了人们心头的不安。在熊丙岚全力支持大赵庄人脱贫致富的同时,县委书记李峰正躺在医院里寂寞难当。他很不痛快,因为他所管辖的县里居然有半个月没人来看他,这对于他是无法忍受的。如果有那么一两天没人来看望他,也没有人来求他写条子办事,他就感到被冷落,心里发闷发虚。他必须让全县的人,至少也是县委机关的人时时刻刻不忘记他的存在,而且视这种存在如同权力的存在一样,实实在在,须臾不可或缺。他气冲冲给县里挂电话,叫孙成志来一趟。没想到来的是熊丙岚。熊不仅没有熨贴好李峰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反倒劝他安心养病,少批条子,少管闲事。李峰心里很不满。
初冬,武耕新、李忠汉带着大赵庄割苇队在团泊洼割苇子,苦干了一个多月, 为大队积累了资金,也让社员挣了钱。在武耕新等人的领导下,大赵庄办起了冷轧带钢厂、高频制管厂、电器厂、木器厂、印刷厂、副业队和农场。然而,武耕新的雄心不止局限在致富这一点上,他还要改变千百年来的农民意识,打开农民的精神世界,消灭城乡差别。他带头穿好衣和皮鞋,还率先盖起了在农村称得上豪华的住宅,发动群众去参观、效仿,要求群众以后盖房, 不许低于他的标准。
正当大赵庄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熊丙岚和李峰的矛盾已达公开化的程度。熊对吃大户、压大户、抵制改革的李峰再也不能容忍, 去地委告他。而李峰则让孙成志搞了一份黑材料,到省委诬告熊丙岚支持纵容大赵庄抓钱不抓粮、挖国家墙脚等等。他这一着竟然得逞,熊丙岚被调到龙和县去任职。大赵庄陷入沉闷,关于武耕新的种种传闻也多起来,竟还有说他与妇女委员何守静关系暧昧的。武耕新不为谣言所动,一面抓计划生育工作,一面积极发展大赵庄的工农业,把大队改成农工商联合公司。到年底评工资时,有人主张给武耕新年薪50 万元,而以武耕新为书记的大队党支部却决定,武和另外三位大队干部都一律评9000元,低于一般群众收入。
蒋子龙,当代作家。河北沧县人。中共党员。1958年初中毕业后进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作。1962年毕业于海军制图学校。
1960年应征入伍,历任海军184部队制图组组长,天津重型机械厂车间主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编审。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委员,第五届副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1965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新站长》。善于写工业题材。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优秀小说。197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后在全国获奖),产生很大影响。短篇《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和《拜年》 ,中篇《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和《阴错阳差》均在全国获奖。其作品题材重大,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风格刚健雄浑。 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星》,《蒋子龙选集》(3卷),中篇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短篇小说《三个起重工》,《蒋子龙文集》(8卷)等。
获奖同时也出现批评
1984年,蒋子龙在《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小说《燕赵悲歌》。小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获得当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然而,对《燕赵悲歌》的批评也开始出现。
从容应对领导批评
第二次中美作家会议,胡乔木代表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与会代表,跟蒋子龙握手的时候说:“刚读完大作《燕赵悲歌》,散会后你留一步我跟你谈谈,同时也接到你们市委领导的一封长信,提出对你的诸多批评。”蒋子龙当时略为沉吟了一下,站在他后面等待胡乔木接见的是美国作家金斯伯格。“如果我反驳他的话,他是领导,显得我没礼貌,不反驳就意味着我接受别人的批评,我说乔木同志你要谈我的小说可以另找时间,今天散会后我答应金斯伯格要陪他去天安门。”
敢于反映改革潮流
蒋子龙对于自己始于新时期的文学生涯有切实的感触:“那时候总是身不由己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风口浪尖,当潮水般向前涌进的生活把我卷进去以后,我便不能再保持冷峻和漠然的态度。即使前面有个是非坑,身已至此也非往下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