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01:29
《芬芳誓言》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九重影视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联合出品,王晓棠执导,王晓棠、王宸担任编剧,蒋文良、戴佩华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9月25日在中国上映。
2000年夏秋之际,台商丁嘉尧携子、媳和孙儿自台北返回阔别五十二年之久的家乡重庆,投资办厂并沿长江而下寻觅他当年的未婚妻黄一兰和曾救他于危难的“小兵”。丁嘉尧的儿子丁亚峰十分同情父亲,帮他寻到了当年和黄一兰最要好的小姐妹,如今的苏绣大师顾文霞的下落——在苏州。丁嘉尧的儿媳林海珠却坚决站在婆婆一边,反对公公寻找旧日情侣。邀请丁嘉尧来投资办厂的渝州大学校长台属戴宏民和他的做台商接待工作的小女儿戴佩华在听了丁嘉尧讲述与未婚妻黄一兰以及和“小兵”如何相识、相知并在1948年分手时各有誓言相约的故事后,深受感动。父女二人和重庆作协主席台属黄济人、作家许地山(笔名落花生)的侄子,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台胞许由一起,尽力帮助丁嘉尧寻找两位故人。丁嘉尧赶到江南,见到老友顾文霞。文霞告诉他事业有成的一兰对他的爱情五十二年如一。已儿孙满堂的丁嘉尧万分感动和汗颜。他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讲给来参加联谊会的台湾朋友们听,大家激动得情不自禁地也共同盟了一个誓言并击节唱起了当年嘉尧、一兰定情的歌“只要心儿没有老”。在南京中山陵——昔日丁嘉尧和故人分手的地方,“小兵”和丁嘉尧重逢。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我在当厂长时,就很想拍这个题材了。”她告诉记者,“但那时要做的事情太多,拍不了。退下来之后,时间多了,我决定自己去采访和组织拍摄,因为这一题材始终打动着我的感情。”她和合作编剧的王宸走访了不少省市,每到一地,都听到海峡两岸亲人离散、盼望团圆的故事,祖国的分裂实在是全民族心头的至痛。一个关于台商丁嘉尧与未婚妻黄一兰泪眼相望50年的电影剧本,就在无数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台商和台胞看了影片后惊讶地说,这写的就是我们家呀!
为了找到一个真正的会讲重庆话的台商来饰演丁嘉尧,王晓棠去年3月的政协会上,盯上了经济组和华侨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个会说重庆话的人,她足足看了50分钟方才走到他的身边,问他是否能出演一部影片,当时他以为只是个客串,很痛快答应了。可拿到剧本却大吃一惊,要演男一号,在王晓棠的再三劝说和鼓励下最终同意饰演了丁嘉尧。
盛夏,影片在重庆开机,然后这故事就顺着奔流的长江,一路往下游拍摄。王晓棠在当八一厂的厂长时,一声令下可以调动千军万马的场面,现在,她指挥的却是仅有28人的小小摄制组。但是,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她感到非常愉快。“八一厂家大业大,数百个现役军人,再加上家属,牵一发动全身。而在这个摄制组,我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王晓棠说,“我早就想尝试这种精干的创作集体了。我们人虽不多,但每个人都是业务尖子,一人胜任几项工作。力量的投入实行优化组合,比如摄影相当重要,就配备了13个人,几乎占整个摄制组的一半。”
片子的结构很紧凑,里面埋下了“黄玉兰花”、“落花生”、“口琴伴奏”、“外国民歌”等多个与故事相关的引子,一会儿拉出一段让人感动的回忆,一会带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这样整个故事讲起来就不觉平淡,做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台词中不时的冒出主题句,比如说,中国人,就要挺直脊梁。或者说,等得太久了之类的话,从两个人的个人感情升华为两岸之间的问题,使人们在对一家的关注与感觉中想到台湾与祖国的分离正阻隔着亲情、友情与爱情。
导演在主题句后还常常加一些渲染的镜头,比如船在水面上航行,河水滔滔,船的扶栏,再配以高昂而激越的音乐,使这个小故事后面透出的大问题得以深化;再有一处就是在丁嘉尧得知一兰在前一天去世的消息后,连续的使用了几个在场人物落泪的镜头,也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应该说在表现手法上是刻意的用了些功夫的。
电影《芬芳誓言》这部纪实风格的影片,以感人至深的情节,让观众噙着泪花鼓掌。影片结束后,少年合唱队演唱的电影插曲《只要心儿没有老》,又将观众的情绪带到“一朵白玉兰”的故事中,为片中所表现的中华好儿女情深义重、生死相许的品格而肃然起敬。
如今,一部电影让观众流泪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赚取人眼泪的言情剧实在太多,而人们的泪腺再发达,也经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情况就更是不妙,别说让人感动得泪零,能够让人坐得住就是好事。全部由非职业演员参与拍摄的《芬芳誓言》,显示出导演王晓棠的魄力。海峡两岸盼团圆的渴望,一生一世情不变的爱情,以一首古老的丹麦民歌而贯穿始终。“忠诚”,成为影片中最最响亮的一句台词,它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所有观众的泪水都饱含价值。
片中,阔别家乡五十二年的海外游子丁嘉尧,曾经对救他一命的“小兵”许诺:“如果我将来见不到你,我将永不回南京。”他在古稀之年依然恪守自己年轻时立下的誓言,使人想起我们民族亘古有之的“尾生抱柱信”的美好情操。一句对白,豁人耳目:“忠诚,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这里面不光有对朋友情谊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诚,更有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曾有睿智的读书人断言:读李密的《陈情表》不落泪,必定不是孝子;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落泪,必定不是忠臣。现在,我只想说,看电影《芬芳誓言》落泪者,必定是赤子。(《北京日报》评)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表现了7天的生活,重庆上船,经苏州、江阴至南京,简简单单没有一句标语口号,可“小人物”却讲出了一个“大故事”。浓烈的乡情、友情、爱情,使每一位观众为之动容。(《羊城晚报 评》)
《芬芳誓言》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海峡两岸凄美高洁的爱情故事,以小见大,表现出两岸同胞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真情实感。文艺界、新闻界、侨办、台胞、台商的代表出席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同类题材影片中最为感人至深的作品之一,不说一句大道理,却深刻地表现出“祖国要统一,亲人要团聚”这个主题。(《解放日报》评)
《芬芳誓言》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让人吃惊,这部片子尚未上映,却获得“大众评选的奖”。这一点上,主办方采用了惯用的老战术,认为该片在部队上映时广受欢迎,在电影频道播放时收视率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部队的选票会高度地统一,但百花奖不应是“部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