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6 00:55
创作背景
在年过40岁后,田壮壮感到内心对于自己真正失去的东西或者说想追求的东西的渴望越来越强,决心再不拍任何不想拍的电影。就在这时,有个日本公司想找田壮壮拍戏。田壮壮便请莫言和刘毅然帮他写了有关黄河的剧本《大水》。原因是他认为,黄河这条“母亲河”既造福也造灾,但“母亲”再丑也是“母亲”。但是《大水》没拍成。日方问田壮壮还有什么想拍的。田壮壮一直认为“十七年”时期是特别重要的年代,他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决定拍一个那段历史的戏,把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融合在一起。而且他还想起小时候生活的院子里发生的故事,比如隔壁的叔叔每个秋天都带着他们到房顶上放风筝等等。日方对他的想法很感兴趣,田壮壮就找编剧肖矛商量了结构、人物关系、细节等等。肖矛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慢慢以沉入的状态创作《蓝风筝》,前后写了七稿。
禁映原因
该片剧本完成后,作为合拍片需要经过审查,审查人员建议田壮壮修改涉及政治问题的部分。田壮壮将所有人名、故事重新改写,剧本获得通过。但是,在拍片时,他拍的仍是原来的剧本。由于影片内容与报审剧本不符,电影没能通过审查。
评奖风波
1993年底至1994年初,有人举报田壮壮违规将影片《蓝风筝》拿到境外参赛。时任国家广电部副部长的田聪明通过电影局向北影厂询问此事,发现制片厂对参赛之事一无所知,而实际上该片拷贝已经到了日本。这不但违反了中国电影审查规定,也违反了外事制度。田聪明直接找田壮壮了解情况。田壮壮解释说,他将《蓝风筝》素材复制了一套带到日本做后期剪辑,是日方将影片送到了电影节参赛。为此,国家广电部暂停了田壮壮的导演资格(于一年后恢复)。
该片的摄影洋溢着令人难忘的优雅气息,色彩和构图在人们的生活中捕捉着美感,特别是他们的面庞上。企盼家人过上平安、快乐的生活,渴望有一份稳定工作并获得正当回报,这种想法没有错。该片是一部深刻的电影,但它迂回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与其说它关乎国家,毋宁说它探讨了人之本性。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仍没有完成。(美国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评)
该片整体风格平淡,没有大起大伏,甚至画外音都异常平静,但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身不由己却清晰地被一幕幕生活化的情景放大,显得格外沉重而深刻,有力地冲击了观影者的心理,为影片蒙上一层灰败、悲伤的色彩。(《大众文艺》评)
该片以它史诗性的追求显示出了它不容忽略和磨灭的历史意义。田壮壮独具匠心地对画面景致做了特殊处理,使整部影片看上去像是覆盖着一层历史烟尘的老照片。影片因为孩童视点和无遮无拦的旁观式直白,使历史显得更加的真实,更加接近原来的本象。片中每个人的故事展开去都是悲剧,但田壮壮却点到为止,不造作,不煽情,不夸张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从头到尾,徐徐推进,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隐隐的痛楚。(《电影评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