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0 19:14
《蛛网攫猿图》是传为南宋画家易元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所画景物集中于画幅的左上方。画折枝数株,由画幅左上端横出,有一较粗的枝条,笔直垂下,枝条上树叶较密集,唯有枝梢仅剩一叶,枝头枯秃;另一枝条横入画幅右上端,在两枝条叶间有一细如游丝织成的蜘蛛圆网,用笔十分纤细,墨色极淡,隐约可见在左侧树枝上有一黑猿,右臂和双肢紧抓住枝条昂首竖耳,双目注视着前方的蛛网,伸出长长的左臂,指向蛛网。
本幅裱边旧题签:“易元吉蛛网攫猿。”
对幅有清乾隆御题诗:“蜘蛛张其网,捕物供腹唇,黑猿伸长臂,攫网为解纷。忍及不忍间,二者高下分。如何虫与兽,有仁有弗仁。庆之非写生,直以画训人。”
钤“朝日晖”白文、“得象外意”朱文。中缝印有“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三印。
画猿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的易元吉,就是专门画猿,至今尚能见到他的《聚猿图》卷,《蛛网攫猿图》册页,也是一幅画猿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蛛网攫猿图》从笔法风格气息来看应晚于易元吉,该图画法尚好,为南宋无名画家临本。
该画中的猿用干湿不同的笔法勾、染、擦、丝毛等,将其形体结构、皮毛的质感及面目表情描绘得神妙入微,然后再用精工细致的笔法画出蛛网。顽皮好奇的猿与专心织网、而全然不知大难即临的蜘蛛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充满了天然的情趣。树叶用双勾填色法,叶片正背层次分明,疏密有致,枝干用笔挺劲。全画写意写形自然融会,由此可见画家写生传神之功的高深。
该画画幅不大,故猿猴在其中更显小巧,然而这并不影响到对它的精微表现可以看到,猿猴的眼窝、鼻、嘴用线厚重肯定,画好后在面颊部分用淡墨精心晕染,突出了面颊的形状,并凸显了面颊边上一圈白色的绒毛,手与足部用淡墨线条勾勒,趾甲染深色,既合乎客观又与身上的皮毛产生呼应对比,在躯干及四肢部分,用干笔皴擦,披毛与丝毛相结合,通过皮毛的疏密来区分腹背、正侧的关系。
整个画面凸显出了图中的小黑猿神情宛然、轻盈如叶的姿态,将极富动态美感的一瞬间捕捉入画,刻画出小黑猿孩子般顽皮可爱的神情。小黑猿的双臂长度看来虽略显夸张,却也恰如其分地传达出猿的形体特征。
该画构图十分简洁,不以山石作背景,而只画树枝且还是折枝三、二株,树叶较大,以双钩填色法画,绿叶中又加浅黄,片片树叶的叶茎均用白粉染白。图中枇杷树也只画斜出的几枝,既“若有似无”,又“若无实有”。“若有似无”使之在构图上没有喧宾夺主之嫌。
《蛛网攫猿图》曾经清内宫收藏,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易元吉(生卒年不详),字庆之,长沙(湖南长沙)人。宋仁宗时(11世纪)画家。善于画獐、猴及花果禽鸟等,生动自然,平生致力于写生,被评为“徐熙以后,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