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碑

更新时间:2024-08-09 04:17

《辟雍碑》是刊刻于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十月的一方碑刻,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大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又称“皇帝三临辟雍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位于河南洛阳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

碑刻内容

碑阳

(碑额)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大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

曰昔在先代,肇开文教。殊风至化,发迹乎黄唐;备物致用,具体于三代。历自列辟,废兴存亡,以降于秦汉。虽开国立统,而皇道不融,帝典阙而未┘备,王纲有所不张。累世弥久,有由来矣。至于大晋龙兴,当魏氏多难,而天命未壹,豪杰𧆞争,三方分崩。实赖┘宣皇帝栉风沐雨,经营宇内。是时正𦙚未加于华阳,王教不被于江表。西嵎㧊㨭,扬越内侵。戎车屡驾,抑有不暇。虽诞敷神武,光被四海,流风迈化,┘惠怀棃元,而未遑治定之制,儒道不得并时而施。至于┘文皇帝,方寇负固,犹未帅軄,左提右挈,虔刘边陲。乃振威域外,荡定梁益。西域既𣧠,遂眷东顾。文告江裔,为百姓请命。南蛮顺轨,革面款附。九服混┘同,声教无贰。彭濮肃慎,织皮卞服之夷,楛矢石弩齿革大龟之献,莫不和会王庭,屈𣍿纳贽。戎夏既泰,九域无事,以儒术久替,古典未隆,乃兴道┘教,以熙帝载。廓开大学,广延群生。天下鳞萃,远方慕训。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暨┘圣上践祚,崇光前轨。阐五帝之绝业,迈三代之弘风。敦礼明化,以庠序为先。乃遣相国长史东莱侯史光、主薄东莱刘毅,奉诏诣学,延博士,会学生,┘咨询谠言。又下丙辰诏书,兴行古礼,备其噐服。太常乐安亭侯琅耶诸葛绪、博士祭酒骑都尉济南刘熹、博士亰兆段溥考合仪制,述造弦歌。泰┘始三年十月,始行乡饮酒、乡射礼。马、郑、王三家之义,并时而施。然后罍樽列于公堂,俎豆陈于庭阶。乡县之乐设,百拜之仪陈。缙绅之士,始覩𢯇┘让之莭,金石之音。六年正月,熹、溥䓁又奏行大射礼。乃抗大侯,设泮县,用《肆夏》,歌《驺虞》。邦君之制,于是而显。其年十月行乡饮酒礼。┘皇帝躬临幸之,正法服,负黼扆,延王公卿士,博士助教,治礼掌故。弟子门人,咸在列位,莫不被文相德,祗服宪度。穆穆焉,济济焉,抢抢焉,礼行乐奏。┘诏曰:“群生勤学务礼,尊脩旧典,朕甚嘉之。”遂斑飨大燕,上下咸周。三家之礼,庭肆终日。既而锡寺卿、丞、博士、治礼学生,下至乐工,束帛帱巾,各有䓁┘差。厚施丰备,人知所劝。宇内承风,莫不景慕。于时方国贡使,及报塞入献之戎,倍于海外者,盖以万数。若夫耆老呕叹于邑里,士女抃舞于郊畛。┘歌咏升平之谣,咨嗟大同之庆。布濩流衍,充塞四嵎。飞英声腾,茂实足以盈天地而冒六合矣。咸宁三年,太常脩阳子、平原刘寔命博士京兆段┘畅、渔阳崔豹讲肆大礼。冬十一月行乡饮酒礼。四年二月,行大射礼于辟雍。┘皇太子圣德光茂,敦悦坟素,斟酌道德之原,探赜仁义之薮,游心远览,研精好古,务崇国典,以协时雍。乃与大保、侍中、大尉鲁公充,大傅、侍中、司空┘齐王攸,詹事、给事中、光禄大夫、关内侯珧,及百辟卿士,同升辟雍,亲临礼乐。降储尊之贵,敦齿让之制。𠷎咨轨宪,敷纳话言。堂列不臣之客,庭延┘布衣之宾。𦂝柔学徒,接引众心。温温其仁,冀冀其恭。故夫洪烈之美,可述而不可及;规模之格,可行而不可阶。是以髦士骏奔,华夏响臻。𦂝熙圣┘绪,光融至化。仪形万国,作孚四方。盛德大业,于斯为美。于是学徒沐浴纯泽,承风感化。伏膺咏叹,不知手之舞之。乃相与言曰:“盖享帝王之位者,┘必有则天之象;成厚载之功者,必建不朽之业。是以顺应交泰,莫崇乎三皇,开物兴务,罔隆于五帝,前圣之所归美,永守鸿名,常为称旹,惟斯而┘已。然夫品物咸享,以广被为贵;天下化成,以同风为大。光于前人,可得䔍述者,鲜矣。观今变通之苻,典模之则,顺天承运,肇造区域,则虞夏之烈┘也;建皇极之中,恢配天之范,则羲农之略也;韬威迈德,树之风声,则汤武之轨也;阐化本,垂道纲,则宣尼之教也;兼六代之美迹,苞七圣之遐踪,┘魏魏荡荡,大晋是其也已。在昔先叶,德化可述,仪形可像,皆发之于雅颂,播之于金石。故使风流长存,晖光不隧。且古诗之兴,采游僮之歌,收牧┘竖之谣。今遇不世之运,被覆焘之施,岂无风人之作,奚斯之制哉?”于是礼生守坊,寄学散生,乃共刊金石,赞述洪羙。遂作颂曰:┘悠悠皇羲,承天作帝。幽赞神明,观象天地。三坟五典,八索九𠀌。发源在昔,迈兹请流。大道𨹧迟,质文推移。朴散为噐,醇浇为漓。降遝三代,世䔍轨┘仪。郁郁之羙,莫尚于斯。六国纵横,礼乐消亡。秦焚其绪,汉未之详。铄哉皇代,时惟大晋。龙飞革命,天应人顺。敷演彝伦,亮采贤儁。神化罔极,风翔┘雨润。眀眀大子,玄览惟聪。游心六艺,再临辟雍。光光翠华,骙骙六龙。百辟云集,卿士率从。儒林在位,爰暨生童。升降有序,行过乎恭。祗奉圣敬,旷┘若发蒙。玄冥司节,飨饮嘉宾。大射之仪,讲于元春。执弓鹰扬,百拜逡巡。金石迭奏,两礼并陈。容服猗猗,宴笑斌斌。德感庶类,洪恩丰沛。东渐西被,┘𦙚南式赖。遂作颂声,永垂万世。┘

咸宁四年十月廿日立。┘

碑阴

(说明:□,表示一个无法确认的字;加粗,表示碑作异体;……,表示若干个无法确认的字;┘,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曹魏末年,皇室衰微,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昭之手。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史称晋武帝。在篡夺帝位后,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司马炎在加强门阀制度、大封宗室的同时,又竭力拉拢文人士子,以使他们为自己效力。据碑文记载,西晋泰始三年(267年)至西晋咸宁四年(278年)间共举办了五次与学制有关的礼仪活动,依次是:①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十月,行乡饮酒、乡射礼;②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正月,奏行大射礼;③西晋泰始六年(270年)十月,行乡饮酒礼;④西晋咸宁三年(277年)十一月,行乡饮酒礼;⑤西晋咸宁四年(278年)二月,行大射礼。西晋泰始年间举行的三次中,司马炎参加了西晋泰始六年(270年)十月举行的第三次;西晋咸宁年间举行的两次中,皇太子司马衷参加了西晋咸宁四年(278年)二月第二次。司马炎的关怀,使一些趋炎附势的文人学子备受感动。尽管西晋继承了曹魏的碑禁之令,但是那些趋炎附势者还是获得司马炎的首肯,为颂扬皇帝崇尚儒学的盛德而于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十月刻立了《辟雍碑》。

艺术鉴赏

技法

书法上,《辟雍碑》的法度较为严整而统一。其笔画起收多方笔,横画平正为主,时有斜画,波磔分明而略有变化,捺画及波钩秀逸而近楷书,撇笔转锋而出显灵动,点笔多形态并出锋,总体上极讲求提按结合之法,一字之中,一行之内,笔画的精细变化、动静变化错落有致,如第二行“豪”字最上一横画起笔落笔处都在强调、加重用笔的力度,很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感,而中间部分的长横画末端向下折时,先轻轻提起,再向下折去,有一种笔断意连的感觉。其结体端庄,布白匀称,略呈扁形,笔画间求呼应,部首间求紧凑,部分字结体别致,如第十五行“腾”字特别夸大了“马”部的体形,同时加重了“月”旁的用笔重量,因而无失衡感;第二十三行“羲”字的写法是“义”字下加一“𠔃”字,而“𠔃”字下部的竖弯勾书写得很大,增加了许多疏朗感。但部分字结体不成熟,既无隶书的古朴沉稳,又无楷书的秀美灵动,如“累”字、“纲”字、“帝”字、“经”字、“风”字等。其章法齐整,近一般汉碑。

作品评价

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此碑出,遂为传世晋碑之冠。(《石交录·卷二》)

近代古文献学家余嘉锡:其字画挺劲朴茂,有《上尊号奏》《受禅表》遗意,与《曹真》《王基》等碑尤为相近而稍逊共厚重,唐人分体即从此出。(《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辞典》)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玉池:其字沉着飘逸,气势宽博雄伟,虽也带有—般魏晋碑刻整严的特点,但比那些碑刻结体更加活泼,用笔也更富于变化。罗振玉称此碑为晋碑第一,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葛鸿桢:此碑字体结构方正,比汉隶在结构上更向楷书走近。但用笔大体上保留了汉隶的特点;尤其是左波右挑,长横仍作波磔,“八”脚仍作分势等等。起笔方法渐改隶书的“逆入”法,而变成横划直落笔,竖笔斜落。这一改革较汉隶写法更为便利,并将经此导向楷书。这种糅杂楷法的正方形隶书,成为“唐隶”的先导。(《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辞典》)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汤淑君:碑文用晋隶书写,其特点是比较灵活,似用一种扁笔书写,这对探讨书法艺术极有参考价值。(《西晋辟雍碑》)

历史传承

民国二十年(1931年),《辟雍碑》出土于今河南洛阳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1963年6月20日,《辟雍碑》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碑座被发现。之后,村民在村南筑室围墙进行全面封闭性保护。1996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辟雍碑》归入汉魏洛阳故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