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全

更新时间:2022-09-14 18:56

《针灸大全》,针灸著作,又名《徐氏针灸大全》《针灸捷法大全》,6卷。明·徐凤编于正统四年(1439年)。是一部以介绍针灸资料为主的著述。卷一包括针灸经穴、针灸宜忌及治疗歌诀22首;卷二为《标幽赋》全文及注释;卷三载周身折量法、取周身寸法及全身各部十二经穴位置七言诗;卷四为窦文真公八法流注、灵龟飞腾八法取穴时日歌及八法主治的各种病证及所用配穴;卷五载徐氏本人之金针赋及子午流注针法;卷六为点穴、艾炷、壮数避忌、灸疮保养、要穴取法及经穴别名等。除收录多种针灸资料外,并附插图。

书名(异名)

《针灸大全》、《徐氏针灸大全》、《针灸捷法大全》。

成书背景

《针灸大全》为徐凤将前人有关针灸论述资料进行汇编介绍而编撰成的著作,学术上推崇窦杰,对子午流注和八法流注颇为重视。

流传版本

现存明万历十三年建阳余氏新安堂刊本、明万历建阳詹氏进贤堂刻本、明万历三十年建阳郑氏宗文堂合刊本、明建阳刘氏乔山堂刻本、明万历三十三年金陵书林唐翀宇刊本等版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出版。

作者简介

徐凤,字廷瑞,江右弋阳(属今江西)人。徐凤自建文二年(1400)起,向倪孟仲、彭九思学针治法,后在游历各地时,曾请教于其他医家,并学习窦汉卿等的针灸著述,从事针灸医疗近40年,约在公元1439年编撰成《针灸大全》。

章节目录

卷之一

周身经穴赋

十二经脉歌

十二经本一脉歌

经穴起止歌

十五脉络歌

经脉气血多少歌

禁针穴歌

禁灸穴歌

血忌歌

逐日人神歌

九宫尻神歌

太乙人神歌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四总穴歌

千金十一穴歌

治病十一证歌

流注指微赋

通玄指要赋

灵光赋

席弘赋

卷之二

标幽赋

卷之三

周身折量法

卷之四

窦文真公八法流注

卷之五

金针赋序

梓岐风谷飞经撮要金针赋

论子午流注之法

卷之六

点穴论

论艾炷大小

论壮数多少

论点艾火

论避忌

论治灸疮

论忌食

论保养

择吉日

定取四花六穴之穴

《千金方》论取膏肓俞穴法

取肾俞穴法

取骑竹马灸穴法

灸心气穴法

论一穴有二名

论一穴有三名

论一穴有四名

论一穴有五名

论一穴有六名

论一名有两穴

内容简介

《针灸大全》主要是将前人有关针灸论述资料进行汇编介绍,其中《金针赋》与《论子午流注之法》是他学习前辈针灸著作中加以撮要提炼而成。《针灸大全》共六卷,卷一为周身经穴赋、十二经脉歌、经穴起止歌、十五脉络歌、经脉气血多少歌、禁针穴歌、禁灸穴歌、血忌歌、四总穴歌、千金十一穴歌、治病十一证歌、流注指微歌、通玄指要赋、灵光赋等。这些歌诀简明扼要,既便于理解诵读,又易于记忆应用。如四总穴歌写道:“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如实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要穴的治疗作用。千金十一穴歌则写道:“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高度评价了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昆仑、后溪、列缺、环跳与阳陵十个常用穴疗病之功。卷二为转载《标幽斌》全部内容,并进行一些注释。卷三为周身折量法、先论取周身寸法、人体各部穴位。卷四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各种病证的主治穴位等。卷五记载了《金针赋》,并特加说明:“此《金针赋》乃先师秘传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必待价之金乃可得也。予今以活人为心,更不珍藏,载于卷中,与同志之士共知,学者慎勿轻视,若能熟读详味,久当见之,则用针之法尽于此矣。”《金针赋》之流传于世,实赖徐凤之贡献。《金针赋》全名为《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摄要金针赋》,1439年徐凤在《金针赋·序》中说,这篇赋是“梓岐风谷飞经走气补泻之法”经撮要而写成。他在序中还对篇名里的“金”字解释说:“金乃世之宝也,非富贵不能得之,岂贫贱所能有也。名其金,称其贵也。贵能劫疾于顷刻之间。”《金针赋》首论头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气、手足经络顺逆之理;次论补泻、下针、调气、出针之法;末论治病、驱运气血通接至微之妙。”此卷内还记述了子午流注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等八法。卷六为论述点穴、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点艾火、避忌、灸疮、忌食、保养等,强调“凡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事须要除之,可择幽静之居养之为善”。此卷还转载《备急千金要方》取膏肓腧穴法、取肾俞穴法、取骑竹马灸法。全书附有不少插图。书末专门列出一穴有二名、一穴有三名乃至一穴有六名的名称,同时也列出一名有两穴者。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徐凤在针灸学上除上述贡献之外,尚有以下几点值得介绍:

(1)强调进针宜慢,出针应缓。《针灸大全》写道:“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须“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但是,根据补、泻要求的不同,出针时又有不同操作要点:“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

(2)在前人分层进针法基础上,提出“三才”补泻法。《金针赋》写道:“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至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而泻法为:“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三才”补泻法叙述了结合呼吸进针各层的次序,但对如何具体操作以达到补泻作用,则不大明确。

(3)阐述了藉以催行经气的“气经走气”针刺手法多种。《金针赋》载:“若夫通关过节催远(经)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并说:“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上述引文中所提到的“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和“龙、虎、黾、凤通经接气”,是指“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黾探穴”和“赤凤迎源”四种飞经走气的针刺补泻手法。书中介绍它们的操作要点为:“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意为进针得气后,将针头朝向病痛处,左右摇动针身。“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意为进针得气后,小幅度摇动针身,并上下提插。“三曰苍黾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意为进针至浅层后,使针身斜卧,然后由浅至深分层徐缓进针,轮番向四方斜刺。“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意为先进针至深层,随即退至浅层,然后停针于中层,施以上下提插与左右捻转,一捻一放,如同凤之展翅。以上四种“飞经走气”针法,都是为驱运经气之用。

(4)首次记载了“烧山火”“透天凉”之名称及其操作要求。《金针赋》写道:“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这是补寒证的针法。“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这是泻热证的针法。其他还记述了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龙虎交战、子午捣臼等数种补泻针刺手法。

(5)简要解释了针刺操作过程的14种手法。徐凤对窦汉卿《针经指南》所载“手指补泻法”的动、退、搓、进、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共14种方法,予以简明的解释,并以提法取代了捻法。《金针赋》中写道:“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此外,徐凤还对《标幽赋》的“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句进行注释:“迎随者,要知荣卫之流注,经脉之往来也。明其阴阳之经,逆顺而取之。迎者,以针头朝其源而逆之;随者,以针头从其流而顺之。是故逆之为泻、为迎,顺之为补、为随”。明确地以针头朝向以取得补或泻的效果,更便于操作。

影响评价

《针灸大全》是明代早期一部内容丰富的针灸专著,对后世针灸学有很大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