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黑白

更新时间:2024-10-17 20:52

颠倒黑白(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是一则汉语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屈原《九章·怀沙》。

成语出处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战国·屈原《九章·怀沙》)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颠倒黑白”。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位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们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便相互勾结,接二连三地向楚怀王进谗,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久而久之,怀王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聩至极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

等到楚、齐绝交以后,秦国立即变卦赖账,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怀王怨恨秦国食言,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损失严重。后来,秦王又主动要求讲和,并约怀王到秦国相会。怀王中计前往,进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后病死在秦国。

汨罗江,自沉而死。

典故寓意

当屈原看到秦军进犯,国都失陷时,他选择了死。他想以死来惊醒昏庸的贵族,唤醒沉睡的国人。然而,屈原的死并没有起到警世作用,楚国还是亡了。楚国统治者昏聩无能,不善纳忠言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成语运用

“颠倒黑白”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清·吴趼人《黑籍冤魂》:“他本是几十年的老烟……终日终夜,只是躺在烟铺上,公事大小,一概不问,任着幕宾胥吏,颠倒黑白。”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七回:“终日终夜,只是躺在烟铺上,公事大小,一概不问,任着幕宾胥使,颠倒黑白。”

现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现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编写历史,如此颠倒黑白,轻率任意,实在是不应该的。”

现代·赵家璧《编辑忆旧·记郑伯奇在良友图书公司》:“‘罪状’之一说他曾反对鲁迅,真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

成语辨析

颠倒黑白—颠倒是非

“颠倒是非”与“颠倒黑白”意思相近。“颠倒是非”即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两者都有混淆是非曲直的意思,但有区别:“颠倒黑白”偏重在故意地歪曲事实,语意较重;“颠倒是非”偏重在混淆正确和错误,语意较轻。“颠倒黑白”是比喻性的,“颠倒是非”是直陈性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