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

更新时间:2024-09-05 14:45

鸡犬不宁,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成语出处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鸡犬不宁”。

成语故事

唐朝中期,政治极为混乱,宦官专权再加上藩镇割据,统治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挥霍享乐,穷兵黩武。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在做司马的过程中,柳宗元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了唐朝社会,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

永州产一种毒蛇,这种蛇的毒性非常大,凡是它爬过的地方草木都会枯死;人如果被它咬了一口,就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医治了。可是,这个地方却偏有不怕死的人,他们不但不怕这种剧毒的蛇,而且专以捕这种蛇为生。有一次,柳宗元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姓蒋的捕蛇者,他祖孙几代人都以捕蛇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被毒蛇咬死的,而他却还死不悔改,继续以捕蛇为业。柳宗元感到很奇怪便问他:“这个行当多危险啊。不但如此,又让你劳累不堪。你为什么还要从事它呢?”姓蒋的捕蛇者叹了一口气,说:“您说得对,这个行当确实很不好,但比起种田的人却不知要好出多少倍。您刚来这里,有些事您还不知道。那些以种田为业的邻居的困苦就别提了。他们要拿出自己土地上所有产出的东西交纳租税,自己只能忍饥挨饿,顶风冒雨,甚至惨死路边。那些与我祖父同时居住在这里的人当中,十家中现在只剩下一家了;与我父亲一起居住在这里的人当中,十人也只剩下两人了;和我在一起居住了十二年的,十家中也剩下不到四五家了。他们大多数都逃亡了,有的为生活所迫,只得搬家了。我现在留在这里,还算是很幸运的呢!”柳宗元很纳闷,问他:“这是为什么呢?”捕蛇的人愤愤地说:“这是那些凶狠的官吏逼的。他们经常来到乡里,气势汹汹地催交各种赋税,担惊受怕的不仅仅是人,就是村子里的鸡和狗这些动物也不得安宁。而我呢,跟他们比起来真是幸运多了,每年只要交几条蛇就行了。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捕蛇,也不愿意去种田。”

柳宗元听完之后,深感震惊,写下了一篇散文《捕蛇者说》,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成语寓意

“鸡犬不宁”这则成语故事反映了“苛政猛于虎”的现实,村子里的鸡和狗这些动物也不得安宁,说明了官府催逼赋税的残酷无情,对老百姓的骚扰非常厉害。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鸡犬不宁”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来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运用示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你弟兄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二回:“搅得村里人家,鸡犬不宁,夜里都是担惊受怕,睡不著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朝一个封奏,晚一个密折,闹得鸡犬不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