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6 09:20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是约瑟夫-格雷夫斯执导的的一部原创英语独角戏,约瑟夫-格雷夫斯参加演出。
这是一个美丽、幽默、伤感而真诚的故事,围绕一个心底的痂、负罪、愧疚和极端的爱与失落在经典文学式的嬉笑怒骂中喧闹地展开,蜿蜒直旋而上,直到人将迟暮的平静和最终的接纳让一切和解并铭刻成回忆。
约瑟夫,美国百老汇著名导演,在世界各地他演绎及导演了无数莎士比亚的经典,如今他留在中国,甘于做一位孜孜不倦的北大老师,为北大的学生排练了无数生动的而又热情满溢的经典戏剧。孩子们对戏剧的理解及情感感染力甚至比专业演员更为动人。是约瑟夫让戏剧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曾是他孩时的经历?!他是如何用生命去演绎一个人的独角戏。
六岁的时候,格雷夫斯寄宿在一所英国的男子学校,不幸遇到了才华横溢而又嗜酒如命的瑞维尔校长对新生开展的军训式莎士比亚教育。在迷茫与懵懂、羞愧与坚持中,格雷夫斯渐渐走进了瑞维尔校长的莎士比亚那充满爱、激情、诗歌、悔恨、沉淀的丰富世界:
“仿佛回到《放牛班的春天》,一段奇特、疯狂、真实的英国往事
莎士比亚、瑞维尔和我
夜晚过去了,日光向前伸展着。
在我身后躺着无法忘怀的死者,
但在我身边走着眼神迷离的女人
她在太阳升起时就这么大笑着……”
该剧的编剧和表演家约瑟夫·格雷夫斯在过去二十七年中已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导演过近五十部古今话剧、音乐剧和歌剧,他曾工作过的剧院有威尔士国家剧院,英国皇家剧院,海马克剧院(西区)等。该剧《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已在北京北剧场、人艺小剧场、蓬蒿剧场、魔山剧场、天桥小剧场、香港、澳门和台北等多地演出。
主演
约瑟夫-格雷夫斯:现为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艺术总监。在过去二十七年中,约瑟夫已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导演过近五十部古今话剧、音乐剧和歌剧,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三世》,《仲夏夜之梦》,《炼金术士》,《海鸥》,《三姊妹》,《野鸭》和《屋顶上的小提琴手》等,曾工作过的剧院有威尔士国家剧院,英国皇家剧院,海马克剧院(西区)等。他已饰演过100多个话剧角色,包括哈姆雷特、亨利五世、李尔王、理查三世、塔杜夫和万尼亚等。在舞台与电影创作方面,约瑟夫也硕果颇丰,作品包括为维亚康姆创作的电影《蜜水》和由奥斯卡获得主约翰·米尔斯主演的《汉娜与杰克》。他的舞台作品《悔》、《班扬》和《文字马戏团》已在洛杉矶威尔逊剧院、英国的珀斯常目剧院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等上演。约瑟夫曾在英国伦敦音乐戏剧学院(LAMDA)接受过正规戏剧训练。
导演、翻译、制作人
胡晓庆:现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导演剧目有《我是张纯如》(2009年北京青年戏剧节展演剧目),《九分之一》(2009年美国阿肯色常备剧目剧团)、《李尔王》(2008年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音乐剧《悲惨世界》(副导/2008年美国阿肯色常备剧目剧团)、《宝莲灯》(2008年美国得克萨斯莎士比亚戏剧节)、《狂飙》(2008年美国威登堡大学戏剧系)、《熊》、《求婚》、《吸烟的危害》、《盲人》(2007年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06年美国得克萨斯莎士比亚戏剧节)、《龙的土地》(2006年美国阿肯色常备剧目剧院)等。
其他主创
剧本构作者:Tom Whitaker(美)
制作人:梁丹丹 胡晓庆
灯光设计:温晓楠
演出统筹:李实
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格雷夫斯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敏锐而深刻,拥有一个高贵、真诚又极富童真的戏剧灵魂。他是个天才的演员,仿佛是天生为舞台而生的存在。他痴迷莎士比亚。有时我甚至想,比起剧中的瑞维尔校长,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善良、纯粹、刻苦、认真、勇敢、执着,是个可爱又值得尊敬的艺术家。戏剧一路,他是对我影响至深的老师。戏剧之外,他的言行又深深改变着我的为人处事。我何其有幸。
这部戏是格雷夫斯先生对他的恩师瑞维尔校长的缅怀。剧中的他用最童真无暇的眼光洞察着人类最复杂的情感和文字,用孩子最色彩斑斓的想象理解着古怪老师的莎士比亚世界。在那世界深处,埋葬着人生的痛苦、梦想、悲伤和绝望,而莎士比亚却赋予它们诗意和涅槃的力量,让它们滋长成为艺术家的宝库和人类的共同情感。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莎士比亚世界,只是等待着被发现、被挖掘的那天。瑞维尔校长是格雷夫斯先生人生的莎士比亚印记,而格雷夫斯先生又成了我生命中的莎士比亚印记。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人类精神情感的唤醒与二度融合。
莎士比亚是一个人的,也是所有人的。
英国人把莎翁当信仰,那我们呢? - 宽度网 - 演出评论社区
一个演员,一张课桌,两张椅子。当然,还得有一张莎翁的照片和一本莎翁全集。这就构成了一出戏。
简单的舞美就更强调舞台的假定性。格雷夫斯利用灯光和舞台调度在各个人物之间辗转腾挪,在叙述者,六岁的自己,父亲,老校长,以及老校长的痴呆儿子之间在各个年龄段之间穿行无阻这确实是本戏最大的看点。格雷夫斯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做到了松弛与紧张的有机结合,其肢体与声音的造型性准确并且情感表达准确。特别是在“可怜的TOM”说出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时候,剧场被他完全控制住了,那段确实可以take your breathe。另外我感觉非常突出的在于他那深邃的眼神,虽然我得不时分神看字幕,但必须承认他的眼神太勾魂了,作为一个大叔控我已经被控了。不得不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他的眼神帮他加了至少一半的分。
如此表演归于文本才是我最想讲的内容。这个戏主要在讲格雷夫斯如何因小学校长从此与莎翁结下不解之缘以及老校长与莎翁之间的故事。我说这个概括我自己都不满意,在我的脑海里,这个剧就是以一个莎翁,一本莎翁全集为中心点,连接着格雷夫斯,格雷夫斯的父辈祖辈以及他的女儿和老校长及他的儿子(可怜的TOM),甚至还有朱生豪先生。在这么一个庞杂的体系中,像面团一样糅合了多首英国诗歌与莎翁戏剧中的经典独白,英国的文化以及大英帝国的骄傲就由此展开了。虽然我对莎士比亚相当陌生,但我依然能沉浸在他诗般的节律中,依然能感觉到他内容的张力。莎士比亚就像一个久未逢面的老朋友突然敲开了我的门。但等等。
我们中国的文化呢?
今天无意中买了《南方周末》上面就有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的一个探究,英国人有莎士比亚,俄国人有契诃夫,那咱们呢?咱们有哪些文化是让我们既能挺着胸脯跟外国人炫耀也能当做晚安故事与我们的后代所分享的呢?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我希望是百花齐放式的而不是万马齐喑式的。
挑刺的话从文本上缺乏层次,貌似多线齐进却又没真正突出哪块,其实如果能讲这个故事多归向于老校长那边应该更有看头,我觉着。文本上的重点模糊也使表演受到影响,演出中段有点托不住的意思,虽然开头和结尾都堪称优等。在表演上今天格雷夫斯有点过累了,有少许地方出现了小失误。另外跳进跳出的时机我感觉还需要再把握把握,不是说他做得不好但我感觉他能做得更好,当然,这也是文本的问题了。
与独角戏结缘是看法国人比佐,被他的即兴能力与张扬恣肆的想象力折服。这次看格雷夫斯的独角戏发现“平淡”的讲述也能让戏剧场面毫不平淡。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90分】精彩的国际独角戏 - 宽度网 - 演出评论社区
第一次接触独角戏,让我感到无比的兴奋,不为别的,只为一个人独挑大梁,足足在台上说了一个半小时,我为他鼓掌,我为他喝彩!!
观看《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其实并不容易,时常让我有些游离于情景之外。因为语言不同,只能边观看表演,边注意字幕,这样比较容易分散注意力。看字幕的时候就无法观看到演员精彩的表演,容易遗漏重要环节。其实在我看来,观看国际戏剧,最好玩得转语言,这样才能更好滴理解演员所要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好的领悟其中的奥妙。
我很佩服台上的这个上了年纪的国际友人,一个人在台上足足说了一个半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没有停留;更加佩服他能够完全投入进话剧之中,表情丰富而不夸张,幽默、搞笑的风格让我拍手叫好。
简单的布台,简易的道具,没有华丽的灯光,无需复杂的情节,就把自己如何接触“莎士比亚的故事”讲的津津有味。国外接触到像“莎士比亚”这样语言大师的时间比中国的孩子要早的多,也许受到语言的影响、或许受到环境的影响,个人感觉这方面有待加强。
之前我并没有通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没有阅读过他的诗词,希望日后可以有更好的机会让我接触这些语言大师,提升自己的素养,完善自我。
独角戏《一个人的莎士比亚》 - 宽度网 - 演出评论社区
当初选择这部戏是因为看到导演是胡晓庆,青戏节时看过她的《璃琅村花》,很是喜欢,能够将一部外国的戏改编的如此好看,且这部戏又是外国的,于是抱着好奇前往观看。
年仅六岁的格雷夫斯寄宿在一所英国的男子学校,不幸遇到了才华横溢而又嗜酒如命的克莱夫·瑞维尔校长对新生开展的军训式莎士比亚教育。在迷茫与懵懂、羞愧与坚持中,格雷夫斯渐渐走进了瑞维尔校长的莎士比亚世界:爱、激情、诗歌、悔恨、死亡……
本剧取材于格雷夫斯的亲身经历和他丰富的莎士比亚戏剧表导演创作,以魔幻的手法编织出一个发生在迷茫的六岁男孩儿与苛刻严厉的莎士比亚老师之间令人捧腹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外挂一个莎士比亚的肖像旗,这就是整部戏的舞台设计——简单。一个有些秃顶的老英国演员在台上尽情的表演,一会儿是古稀老人,一会儿是6岁孩子,一会儿是慈祥的父亲,一会儿是酒鬼老师,一会儿又是智力残障儿子……都演得惟妙惟肖;尤其当演到残障儿子朗读“to be or not to be”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对待父亲喜爱莎士比亚的认同啊,才能以断断续续的话语念出那段经典独白。
REVEL’S WORLD OF SHAKESPEARE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Joseph Graves
Revel’s World of Shakespeare was written and will be performed by Joseph Graves, and directed by Xiaoqing Hu. Graves draws heavily on his considerable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Shakespearean plays and study of the plays’ articulations. Graves magically weaves a wildly comedic and deeply moving tale of childhood confusion and exploration, relating it all to the greatest of English writers, William Shakespeare.
At six years of age Graves was introduced to Shakespeare at the difficult hand and demanding style of his brilliant, though drunken teacher, Clive T. Revel (whose last name inspires the title of the piece) headmaster of The Chelsea School for Boys in London, England were young Graves matriculated.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ir alternately hilarious and stormy relationship, (which eventually spanned some forty years) are explored in depth in this provocative, thought provoking and charmingly written new American play.
Revel’s World of Shakespeare has so far performed in Beijing, Hong Kong, Macau and Taipei.
Joseph Graves
Artistic Director of PKU Institute of World Theatre and Film. Over the last twenty-eight years, Joseph has directed over fifty stage productions, including classical, contemporary, musical theatre and opera, in America,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such productions include: Romeo and Juliet, Richard III, A Midsummer’s Night Dream, The Alchemist, The Sea Gull, Three Sisters, The Private Lives of The Master Race and Fiddler on the Roof at such notable venues as The Welsh National Theatre, The Royal Court Theatre, and The Haymarket Theatre (West End) in Great Britain and numerous theatres throughout America as well as several in China.
Graves has also written extensively for film and stage, including such films as Sweetwater for Viacom, and Hannah and Jack for Academy Award winner, Sir John Mills, along with many others. His plays, such as Revoco, Bunyan, and Word Circus, have received productions at such venues as The Wilshire Theatre in Los Angeles, Perth Repertory Theatre in Great Britain and The Moscow Art Theatre in Russia. His latest play, Revel’s World of Shakespeare, was given its world premiere in Beijing in the summer of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