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4 16:13
《一代名将郑维山》是2007年6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董保存。本书讲述了一代名将郑维山的传奇经历。
这部报告文学从郑维山将军15岁参军开始写起,让我们和这位战功卓著的老将军一起经历了烽火连天的战争时期,挺过了动荡的流放岁月,看到从最初的红军到新中国现代化军队日新月益的变化,感受到我们军队的朝气蓬勃和前途无量,同时还看到了军人参与地方建设的感人事迹。郑维山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我们细细回味,认真学习。
这《一代名将郑维山》翔实生动的再现了开国名将郑维山传奇的一生。郑维山还是放牛娃的时候就参加了赤卫队,参军后他从传令兵干到了红四方面军主力师的政委。他在长征中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到达陕北后,他率领西路军向西征战,经历了河西喋血的全过程,兵败后,他千里讨饭回到延安。 抗战时期,他从抗大的学员到军政干部学校当教员,最后成了分区司令。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华北主力三纵司令,歼灭了傅作义主力“虎头师” ,保卫了中央的安全。后来他又挥师西北,攻克兰州,告慰了西路军的在天之灵。抗美援朝后期,他来到朝鲜战场,拍案战金城,沉重打击了“联合国军”。文革中,毛泽东十次接见红卫兵都由他任现场总指挥。在那个艰难的环境之中,他尽力支撑危局,不但完成了中央交与的任务,还在保障京广路畅通,保护满城汉墓等事件中作出了贡献。文革后,他出任兰州军区司令,为我军的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最后,他以“让我面向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代名将郑维山》的作者是军内资深的传记作家,在多年采访当事人的基础上,他们深入发掘了郑维山将军传奇背后的精神世界和个人性格,不仅仅记录了他的传奇经历,更含蕴了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动因,使得该书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十八岁师政委转战川陕边
少年赤卫队长——“不参军只有死路一条”
机智的传令兵——深得总指挥赏识
“娃娃政委”——全歼“田冬瓜”部队
挺进嘉陵江——把“王老虎”打成“王老鼠”
向西再向西——吃掉“邓猴子”四个团
艰难的长征
打通西进道路——“邓猴子”服了
会师的喜悦——郑维山赤脚见朱德
“背水战包座”——全歼胡宗南一个师
由会师到分裂——红八十八师吃了“亏”
学“诸葛”擒“孟获”——藏区得补给
河西喋血,战将成乞丐
夜渡黄河——红四方面军奉命西进
凉州永昌鏖战——师政委冲上火线
血染倪家营子——“虎落平川被犬欺”
风雪祁连山——西路军全军覆没
心如钢铁——战将行乞千里只身找党
从普通教员到军分区司令
从师政委到学员——郑维山面对角色转换
从学员到团长——郑维山脾气不改
战场为课堂——教导团活跃在行唐
积小胜为大胜——军分区司令显身手
华北战场上的猛将
围涞水,战庄疃——痛斩“虎头师”
傅作义偷袭西柏坡——周恩来调兵三纵队
新保安当机立断——有惊有险见胆略
红旗插上晋阳城
晋阳古城——真的“固若金汤”
大战在即——郑维山寝食不安
双塔寺——外围攻坚战
攻城不怕坚——将军站在太原城头
挥师大西北
进军西北——郑维山兴奋不已
复仇窦家山——第六十三军的炮火惊天动地
攻克兰州——“战友们,我回来了!”
挺进宁夏——军长精心谋划
三路下中卫——西北全部解放
兵团代司令拍案战金城
毛泽东说——这叫“零敲牛皮糖”
将军拍案——“错了我负责!杀头杀我的!”
激战五天五夜后——郑维山在作战室睡着了
在大比武的日子里
南京现场会——与罗瑞卿“意见分歧”
大练兵——北京军区起高潮
大比武——毛泽东来到北京军区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
十万火急——部队开进隆尧
总理指示——“我们马上去灾区!”
落实总理指示——再到邢台
组织史无前例的接见活动
紧急任务——一百万人,二十四小时
红色海洋——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
精心谋划——确保十次接见万无一失
果断处置——深得周总理赞赏
“板荡显忠臣”
卷入漩涡——艰难支撑北京军区危局
莫须有的罪名——“华北山头主义”
毛泽东责问——“为什么抓住郑维山不放?!”
袒护英华——在周恩来领导下
制止武斗——保证京广铁路畅通
保护满城汉墓——在破“四旧”的背景下
毛泽东“三七批示”的来龙去脉
一份急件——送到毛泽东案头
延安中学——成了全国典型
跟随毛泽东南巡前后
特殊任务——来自中南海的电话
列车汇报——手泽东纵诊“文革”
“梅岭”倾听——看到最高统帅的态度
坐镇保定——力促两派联合
精心编织反侵略战争“天罗地网”
排兵布阵——精心编织“天罗地网”
战场建设——着力打造“铜墙铁壁”
严格训练——人人学会“三打三防”
奔赴内蒙 稳定北疆
临危受命——出任军管会主任
力挽狂澜——制止混乱
初见成效——内蒙情况开始好转
九届二中全会前后
云雾之中——九届二中全会开幕
风云骤变——六号简报出笼
电闪雷鸣——毛泽东震怒
“华北会议”——北京军区改组
流放的日子
离京——郑维山被改名换姓
南湖秋雨——孙景波精神失常
天各一方——饱尝世态炎凉
白湖冷月——战将的艰难“改造”
荒草围孤灯——将军的希望和失望
巢湖春讯——林国栋前来探视
漫漫平反路
北京的信息——“亲戚”杜辛来到农场
最初的行动——孙景波返京治病
海运仓苦夏——呼吁为“华北山头主义”平反
拨乱反正——冤情昭雪
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西行的列车——第三次走进大西北
让荒山变绿——为子孙后代造福
军队“百年大计”——加快干部年轻化
经营大西北——踏遍青山人未老
战将临终面向西
最后的“战斗”——与病魔抗争
最后的遗憾——没能重回西北
最后的心愿——“让我面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