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8 10:50
一准,读音yī zhǔn,汉语词语,意思为有把握地,肯定地。
1、有把握地,肯定地。
2、必定地;肯定地。
3、一定、必定。
4、一同、一起。
《魏书·出帝纪》:“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夫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
《魏书·食货志》:“ 高祖 延兴 三年秋七月,更立严制,令一准前式,违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检察与同罪。”
《旧唐书·高宗纪下》:“壬寅, 天后 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明经一准《孝经》、《论语》例试於有司。”
清·恽敬 《南田先生家传》:“画法一准 徐熙 ,笔有芒角,生气坌涌,如云展潮行,惜稍俗耳。”
元·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我说与你,夫人已睡了也,一准不来了。”
清·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邹太爷晓得老爷明天一准动身,昨天一早就跑了来,坐在家人屋里,一定要家人上来替他回,一直捱到昨天半夜里两点钟,才被家人们赶走的,今天一早又来。
鲁迅 《彷徨·肥皂》:“那么,就得连夜送到报馆,要他明天一准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