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3 22:43
《一打风花雪月》是阿占最新作品。阿占边绘制时尚插画,边写作文艺青年们喜欢的文字,快速滋养希望速成文青的轻熟男女们的心智,这本书就如同将电影、音乐、情事、画事刻录在1T的超大移动硬盘里,供读者下载,共享。阿占的文字没有女青年的娇嫩清甜,反倒弥漫开丝丝凉气,是冷抒情加冷性感,是冷艳入骨。
《一打风花雪月》是作家阿占的随笔+画作。阿占的文字清冷,艳丽;画作也属于脱离人间烟火气的路数,属于时尚杂志喜欢,格调青年追捧的风格。这部书稿以12个月份为记事体例,故名“一打风花雪月”。读书、旅行、私生活、人事交往,是都市时尚杂志专栏的写作手法。《一打风花雪月》稿部分稿件已在杂志发表,画稿也颇受追捧。
一月
倒数一百下,更旧了
迎光而紫背光深蓝
冷,像墙一样站立起来
二月
文艺版流浪道具
心爱的物象
一本书的两处欢场
三月
惊蛰以后接着发情
蓝房子与孔雀
天然物语
四月
四月的葬礼
住在文字隔壁
我的野心你的爱情
五月
雨中的晃荡
女人之于女人
出发是一款春药
六月
明信片邮寄一个异乡
亲密的陌生人
最好的时光
七月
当我游泳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天堂里的假期
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
八月
台风的日子
无花果熟了以及它的甜糜
照见浮生
九月
那些响亮的金子
理想家的理想月光
爽如裸睡梦如戏剧
十月
减法大师
白衬衫贴身型男
一个人住
十一月
咖啡馆里的戏文
立地优雅
本周私人要闻
十二月
缄默,如高级灰
一所圣堂美丽孤独
一打风花雪月(代跋)
阿占,本名王占筠,作家、艺术家、资深编辑。5岁涂鸦,少年习画,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擅长冷抒情写作,多年来边写边画,文图映衬的形式充满了精神的尖叫。著有图文本《靡生活 乱房间》、《青岛蓝调》、《设计 生活》等多种。举办个人画展。为多家杂志的专栏主持、签约插画师。
一打风花雪月
当我64岁,希望我拥有一张木桌,在我热爱的广告公司。桌子最好长得和京都大学旁的“进进堂”咖啡屋里的一样,结合岁月与木匠“本物志向”式的讲究,异常宽大,容得下10个人一起喝咖啡。
这是台湾著名广告人曾淑美写的一段文字,它们出现在她的那篇《当我64岁》。她还说,64岁的时候,希望偶尔移动于台北与上海与巴黎与东京之间,然后在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家。她还说,一定会有一部迷你计算机兼手机,主要用来表达时代的存在感,以及记录各式各样突发的灵感。
64岁究竟指向何方?是一种绝望的抒情,还是一副见惯风雨场面的智者模样?为了还能继续听懂那些果冻般晃动的语言,64岁的我应该死皮赖脸地坐在篮球场的旁边以及飞驰的地铁里,或者混迹于萝莉中间在大卖场淘货,锐利地注视,游戏般出手。64岁究竟指向何方?披头士中年期的一首歌也叫做《当我64岁的时候》。1967年,保罗·麦卡特尼的父亲刚过64岁,他借此假想了自己的老去。“当我64岁时,头发会慢慢掉光,你是否还会寄给我情人卡?带酒为我祝福生日?”
以任何一种形式谈论64岁,都离不开“我”会变成什么样。美人迟暮,英雄气短,刻意的平静怎么也掩饰不了终老的忧惧,所有措辞不过都是故意安插的飘逸。披头士同样不能镇定自若。他们改变了音乐的面貌,却改变不了生命的定律。写下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自嘲是为长久的厌倦开脱。“如果每年节下点钱的话.夏天我们可以在海边租一幢不太贵的小屋,看孙儿孙女们绕膝而坐,他们的名字会是维拉、查克和戴夫。”
20岁的我第一次听到这段歌词,大拇指朝下,打出了内心的鄙夷。这四个利物浦的叛逆小子,吸食大麻,和女歌迷睡觉,把每一首歌唱成经典,堪称他们身后所有摇滚乐队的精神领袖,到头来,要的却是这么不反常规的64岁。气血两旺的我还没学会宽容。为了叫板,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发在校报上,名字全然忘记,这一段,因口口相传,得以在别人的记忆中复苏,闪回我的大脑——我原计划在64岁以前死掉的,如果真的没死,就卖掉自己所有的财产然后上路。人们会说这么大岁数了,一个人出门变数太大。我会轻松一笑,这就是我的目的,因为我跟早年一样迷恋不可预知。64岁的我,或许会在南方的一个小镇染上重病,不治身亡;或许在撒哈拉沙漠里晕倒,脱水而死;又或许在阿尔卑斯南麓心脏病突发。应该会有人可怜我这个孤死的疯老太太,最终在我游牧风格的长衫口袋里发现了遗书,“请把我火化,随便撒掉就好。”……
时间很快到了2003年夏天。英国总统布莱尔在清华演讲结束,与学生握手告辞,忽然,几个女生鼓噪起来:唱首歌吧,首相。听说你是披头士的歌迷,我们也是,请唱首《HevJude》。英媒曾报道他们的首相从政前有过成为摇滚歌手的打算,只是阴差阳错,后来世界上多了一个政治表演家,少了一个土帅的摇滚王子。布莱尔请出了夫人Cherie,很凑巧,herie就是披头士的利物浦老乡,布莱尔跟学生们说,我是父辈,索性倚老卖老,不唱你们点的那首,唱《当我64岁的时候》。
时间正在额头上写下枯涩的句子,这种失落感不会放过首相布莱尔或摇滚弃将布莱尔。当然,关于64岁的失落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将老未老的人。2002年春天的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上,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给出了这样的情绪。“今天是我64岁生日。所以我觉得有权利来引用一首披头士的歌,并代表所有的老年人,问你们:你们仍会需要我吗?你们仍会供养我吗?当我64岁的时候?” 似乎大势已去。似乎64岁就是分水岭,再往后,便是随时赴死的日子。
想当初,带着关于生命的错综复杂而又无聊至极的秘密,精子们一起盲目地奔路,有的跑得不太好,有的深一脚浅一脚,有的跌跌撞撞,除了奔跑它们无所事事,它们不能停下喘息,也不能四处张望,在这场上亿精子参与的抢亲大赛中,即便闯过艰难险阻,至终,也只有强壮、充满活力的那一个与另外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卵子,相遇,进而成就了一个人的宿命。
推开一扇门,到来。关上一扇门,离开。每个人都不敢说自己距离死亡很远。生与死原本就是背靠背的关系。比邻而居却和平相处,这一种想像力的挥霍,或将带来美学式的顿悟。如果被问及喜欢怎样死亡,许多人都会回答“老死”。生命中期我们死亡,这句话听上去不够吉祥,却出自基督葬礼上的宣言,携带着信仰以及符合生物意义。在细胞水平上,死亡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新陈代谢。骨细胞永远地周转着,我们整个骨骼每7天更新一次,死亡无非是个星期制的重复过程。
很多艺术作品用死亡开幕。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父亲带着孩子去见识那块冰。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的开头: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还有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一天早晨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一个甲虫的开头……也正是由死,他们写出了活的执着和勇气,这也恰恰是活着的境况、存在的密码。
每天用手抚摸别人的死亡,是多么不可想像的事情。更何况,是一双曾经抚摸琴弦的手。电影《入殓师》从东京三流乐队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那里展开旋律,演奏了死亡的意识流。小林童年学琴,在音符中做梦,却因天赋不够,一直尴尬地混迹于艺术家与失业者之间。终于,这一天到来了,乐队因经营不当解散,小林拎着贷款买来的昂贵大提琴回了家。不久,他从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发现了神秘的一则,“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看上去,这个工作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小林匆匆去接。老佐佐木没多看一眼履历表,仅仅打量了一下他的脸,便决定录用。
“旅行的家务助理”就是“安乐出发的家务助理”。小林从大提琴手改行做了入殓师。他要养家,碍于约定俗成,他又不能把不体面的工作告诉妻子和朋友甚至任何一个熟人。重整最后的行装对于死去的人毫无意义,无非是给生者一次将厚重难言的情感释放出来的机会,死者静谧,生者悲嚎,构成了黑白生死场。
随着触摸死亡的次数越来越多,小林对低微的工作起了敬重。殡葬行业的老者像精灵一般看破了生死。他们一开口就是谶语,小林豁然开朗。比如,与老佐佐木一起泡汤的时候,水汽蒸腾,虚实不清,老佐佐木已经被泡得散了架,他闭着眼,狠狠地说:痛苦得很舒服,真像人生啊。比如,在火葬场的门口,那个干净且矮小的老火化工,戴着雪白的手套,他的表情在缭绕烟雾中断断续续,他说:死,只是一扇门。生也是。我们穿越生之门,呱呱坠地,很多年后,我们就走了,轻轻掩上门,就像当初来的时候那般简单。
配乐大师久石让谱写的电影音乐,大提琴的浑厚之律仿如主人公内心的洪流。为了纪念小林曾经的人生梦想,他在草原上拉琴的意识流与人殓工作穿插行进——小林端坐在亡者身体前,面容平静,从搽抹口红、梳理头发到擦拭身体,手法恰如他在原野中抚摸琴弦那般的优雅和笃定,冰冷的死就此有了温暖成分。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对大提琴天赋不高的小林,内心的艺术家情怀在让逝者安详地告别生界时得到了抒发。
一年365天,怎么分配,它都是一个不够花的微小数字。常常是这样,春节一过,一年就剩下十个月了;清明一过,一年只剩下半年;而中秋一过,一年基本过完了。
时间面前,谁也做不了假。时间是个定数,冷光灯一样不偏不倚地照耀着蝇狗苍孙,透析了所有温柔和热情,原来它们都是这残酷世界的假象。不是吗?赢得了商战的阿谀我诈,赢不了青春的落花流水,赢得了别人,不一定赢得了自己。能赢了青春,不一定继续赢过中年。一天有86400秒,一年有8’760小时,闰年的话就是8’784小时,这样打碎了来看,穿插其中的赢来输去如浮尘飞扬,终究都是抓不住的东西。
10岁的时候,我觉得要什么没什么,所以盼望快点长大,长大后最好能去副食品商店当售货员,守着一屋子好吃的好看的,像个富翁。20岁的时候,我觉得20岁真不赖,有那么多男人围着转,我扬起细眉,把自己扔在喧闹人群里,女主角一样,顾盼。
20岁到30岁之间的日子,可能是最苦逼的日子,毕业了却没脱下满身的学生气,不懂游戏规则,与世界无法讲和。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远离,混迹于一个个不置可否的交际圈,在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中被耍弄,被宰割,被消费。
终于到了30岁。从青春的墓穴里爬出来,抖一抖尘土,又是一次新人生。我不再羡慕副食品商店的工作,如果不贪婪,我已有了够花的钱以及挣得了一些话语权,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甚至,我有了自由,它是在懂得放弃之后赢取的慰问品。
40岁的时候,有了身体,有了岁月,我像秦始皇企盼长生灵丹一样企盼再年轻10岁。很多已经成熟的妄想,等着自己去实现,而这实现,需要假以时日,更需要体力与荷尔蒙。我有生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年轻——至少开始了某一些细节的衰老。穿风踩云的飘逸有所打折,在空调房里呆久了,关节磕磕绊绊,它们忽然变成了需要定期保养的轴承零件。
这一年,这一打风花雪月,也许是今年,也许是去年,可以是前年,可以是后年。这一打风花雪月曾是我青春时代的梦想,也必是我熟年之际的基调与格式。此时此刻,这一打风花雪月,是我的大背景,是我的忧伤与快乐、无奈以及无处可逃,所以它们只能是我自成的体系,是在妄想与妄想之间自救的艺术生活——以图文结合的叙述方式,旁观不断变化的现实和永恒不变的人性,减去繁琐与浮华,只留下最轻最软的一层给自己,留下生命的必须与支撑,就像留下鲜氧和纯净水,留下良善和爱。如此这般,我想,至少我将拥有赢了自己的更多可能。
树木须有匹配自我身份的栽种之地,就像枣树种在庭院,柳树植于门前,柏树站到墓地的旁边。人也须有匹配自我身份的言行举止。当我64岁,我一定完全恢复本性,恋恋于一种带着抒情味的永恒感。我的品味如此固定不容浪费。我不允许自己害怕死亡。较之死亡,生命的伤痛更深。而一旦死亡到来,痛苦也就随之结束。我猜想,它就像是一个朋友。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我不拘谨地进入了恍惚状态。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阳光透耀了我的血液,暖暖地抚摸我的眼睑。太阳光沿着漫长的道路抵达这颗小小的行星,用其一端温暖我的眼睑——想到这点,我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宇宙运行规律并未忽略我微不足道的眼睑。冬安,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