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

更新时间:2024-11-01 09:47

管中窥豹是一则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方正》。

成语出处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 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后由此总结出成语“管中窥豹”。

成语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几个儿子从小就跟随他学习书法。王献之天资极高。他曾经和两个哥哥去拜访谢安,两个哥哥滔滔不绝,只有他说了一点点。他们走后,谢安说王献之最优秀,因为“优秀的人说话都很少”。

王羲之书法名动天下,又任右军将军,家中门生很多。王献之自小性情豪放不羁,常和他们在一起玩耍。有一次,门生们在玩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王献之在一旁指着门客说:“这局要输了。 ”门客不以为然,就说:“这个小孩管中看豹子, 只看到一个斑点。”(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意思是:这个小孩子根本就不懂游戏的玩法,我们不用理他。王献之非常生气,就说:“我和古人相比,远的,我自认为只比不上荀奉倩;近的,我只愧于刘真长。”于是拂衣而去。荀奉倩是三国时魏国人,很有才学。刘真长是晋国的名士。王献之的言外之意是说,我的才智只次于这两人,其他人根本不能和我相比。后来也确是如此,虽然其成就不是仅荀奉倩,刘真长能比,但王献之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敏与创新,为魏晋以来书法大家,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成语寓意

该成语告诉人们看事物不应该片面、狭隘地只看到局部,而是应该注重事物的整体和全局。

该成语也可以总结出出不少成功的要素,比如戒浮躁、树立自信心等。

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管中窥豹”的状况,只要人们细心观察,找到事物中关键的因素,就可以像王献之一样“未卜先知”了。

有时候,从一件事物的部分人们能大概猜出这件事物的整体,就像从管中看到豹子的花纹,就能大概猜出豹子的全貌一样。 这并不意味着,做学问、调查事情只要了解事物的片面就行,对整体或全局可以忽略。这是不对的,大家在做学问和调查事情时,还是要尽量做到全面,因为只有全面的才是客观的、科学的。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该成语的结构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该成语有两种用法。一是比喻所见极少,虽然没有全懂,却好像也懂得了一些。一般用来讥笑眼界狭、见识小。另一种是谦称自己的意见不够全面,谓之“管见”。

运用示例

唐·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颌下采珠,难求十斛;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唐·归仁《悼罗隐》:“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沉。”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幸而在《现代评论增刊》上提前发表了几节,所以我们竟还能‘管中窥豹’似的,略见这一部新书的大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