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村

更新时间:2022-09-05 23:56

一甲村,隶属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街道博厦社区,位于莞城街道西北,距莞城街道办事处约2.5千米,毗邻高桥村、横學村、滑石街村。一甲村世居村民有张、黄、陈等姓。2015年末,一甲村户籍人口450人。

历史沿革

一甲村始建年代不详。该村清初属东莞县文顺乡,清末属捕厅。

民国时期,属县城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东莞县莞城镇。

1958年,属莞城人民公社博罗营。

1960年,属莞城人民公社博厦生产大队。

1987年,属东莞市城外区博厦管理区。

2003年,属莞城街道博厦社区。

行政区划

一甲村为东莞市莞城街道博厦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博厦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006006。

地理环境

一甲村,位于莞城街道西北,距莞城街道办事处约2.5千米,毗邻高桥村、横學村、滑石街村。

人口

一甲村世居村民有张、黄、陈等姓。2015年末,一甲村户籍人口450人,其中男203人,女247人;80岁以上28人,最年长者99岁(女)。外来暂住人口235人。

经济

一甲村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花生、甘蔗、木薯及种植四季瓜菜为主,兼营车船运输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耕地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村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村民多从事个体车辆运输、个体商业,或到工厂、酒店工作。2015年,村集体建有厂房3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村集体经济收入117.9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社会事业

一甲村内有安安幼儿园。

一甲村有健身场所和莞城博厦图书室(2015年藏书约100册)。

20世纪70年代初通自来水,70年代末通电,80年代末通电话,90年代通互联网,90年代末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

交通运输

一甲村交通便利,村道路与市交通网相连。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保甲制,该地区属一甲到六甲范围,并有一长涌贯通,两旁种有榕树,故称“榕木涌”。1958年,设生产队,因生产队队部设在该地,故改称为“一甲”。

传统民居

一甲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部分建筑为清代青砖瓦屋,红粉石门框,框顶雕有莲花纹,屋顶上塑龙船屋脊,多已破败,无人居住。其中博厦二甲坊19号古民居为清代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四合院布局,面阔10.8米,进深16.5米。水磨青砖墙体,红砂岩基脚、门框,硬山顶,人字山墙,灰脊龙船形制,黄色琉璃瓦面。墙体有脱落。

本地方言

一甲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莞城话。

风景名胜

张公祠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二甲坊10号。清代初期,为纪念博厦七房人先祖张庶常而建,占地面积297平方米。张敬修、张达等为该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通面阔11.9米,通进深约25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基脚、孰台、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有精美木雕。总体布局基本完整,有鲜明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观音宫庙,始建于清代,1989年,重修,供奉观音、菩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村民到观音宫庙烧香拜祭。

地方特产

一甲村传统节庆食品有粉果、龙舟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