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1 08:34

丁(拼音:dīng、zhē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钉子的形状,是“钉”的初文。“丁”后来假借指天干的第四位,又指序数第四。“丁”又指成年人,特别是指能充任赋役的人,由此引申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仆役,也泛指人口。“丁”还有遭逢、遇到、碰到的意思。“丁”又指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块。“丁”作拟声词,与“叮”“玎”相通。

字源演变

象形字。“丁”在甲骨文中写成“口”的样子,有中空(图2)与填实(图1)两种写法,对于这个字的形体的解释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认为这个字形体像钉头。甲骨文由于是契刻文字,因此写成了四方的样子。到金文的时候成为一个黑色的点,就像从钉头俯视下去的样子(图3)。到春秋战国时期,字形下端变尖、拉长,就像钉子到侧视图。在此基础上,发展至秦代的小篆阶段,“丁”字的写法演变为“个”字形。后来,它又渐渐被写成了“丁”,直接改造为简单的两笔。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丁”像金属块。唐兰《释丁》曰:“余谓丁者,钉之本字。《说文》:‘钉,炼饼黄金也。从金,丁声。犹存古谊。桂馥《说文义证》引《世说》啼以金五鉼授陈矫,又云:‘今闽瓯湖南皆倾银作饼,即鉼之遗也。《玉篇》钉,又都定切。馥案今俗以金为一锭是也。’其说至确。然则丁字古作〔图1〕形者,实象炼为饼之黄金也。”

钉子或金属块都是坚硬的物品,这样这个字就有“坚硬”的特征,于是就引申出强壮的意思,例如《史记·律书》中所说的:“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丁”作强壮讲,而成年人身体强壮,可以劳作、当兵,因此又引申表示从事劳作、赋役的成年人。古时有“抓壮丁”一说,这里的壮丁就是能服兵役、做劳动的成年男子。而“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也是指的成年男子,但这里又引申表示专门从事某个职业的人,再比如常用的“园丁”之说,其中的“丁”即应这样理解。由于“丁”代表成年人,也就成为计算人口的一个标准,因此引申表示“人口”,因此有“人丁”“人丁兴旺”等说法,也作为计算人数的单位,例如“三千丁”。

“丁”早在商代就被假借作天干第四位的代称,并由此引申为序数四的代称,常与“甲”“乙”“丙”连用表示等级或数目。“丁”还有一个引申义是表示遭遇,例如“丁忧”,表示遭遇父母丧事而三年内不做官、结婚等。“遭遇”义可能和钉子会接触被钉的物体有关。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四】【丁部】當經切(dīng)

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屬皆从丁。

说文解字注

“夏時萬物皆丁實” 注:丁實,小徐本作“丁壯成實。”《律書》曰:“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律曆志》曰:“大盛於丁。”鄭注《月令》曰:“時萬物皆強大。”

“象形”注:當經切,十一部。

“丁承丙,象人心” 注:冡《大一經》

广韵

中莖切,平耕端 ‖ 丁聲耕部(zhēng)

朾,伐木聲也。中莖切。七。

丁,上同。《詩》曰:“伐木丁丁。”

當經切,平青端 ‖ 丁聲耕部(dīng)

丁,當也。亦辰名。《爾雅》云:“太歳在下曰強圉。”又姓,本自姜姓齊太公子伋諡丁公,因以命族,出濟陽、濟隂二望。當經切。八。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部】 丁;部外笔画:1

古文:𠆤

(dīng)《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當經切,音玎。十幹名。《説文》:夏時萬物皆丁實。丁承丙,象人心。《六書正譌》:丁,蠆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爲丁附著之,因聲借爲丙丁字。《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禮·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

又《唐書·禮樂志》:仲春,仲秋,釋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

又五丁,力士。《蜀記》: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詩》:論功超五丁。

又六丁,神名。《道書》:陽官六甲,隂官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

又《爾雅·釋詁》:丁,當也。註:相當値。《詩·大雅》:寧丁我躬。

又民丁。《唐書·食貨志》: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爲本。

又授田十畝,歲輸粟二斛,謂之租丁。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詩:畦丁負籠至。《宋史·高宗紀》:團敎峒丁槍杖手。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何異傳》:募山丁,捕首亂者。《唐璘傳》:團結漁業茶鹽舟夫蘆丁,悉備燎舟之具。《元史·博爾忽傳》:畬丁溪子。《橘録》:金橘高不及尺許,結實繁多。園丁種之,以鬻於市。

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晉書·李密傳》: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又彼此相屬曰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嚀。

又丁寧,鉦也。《左傳·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寧。

又丁東,聲也。凡玉珮鐵馬聲皆曰丁當。當東二音古通。

又丁水。《水經注》: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

又《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註: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

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莊子·天下篇》:丁子有尾。

又肉丁,瘡名。《物類相感賦》: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又烏丁,茶名。見《本草》。

又吉丁,蟲名。《本草註》: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帶之,令人喜好相愛。

又貫休詩:蕨苞玉粉生香壟,菌蔟紅丁出靜槎。陸游詩:滿貯醇醪漬黄甲,密封小甕餉紅丁。皆詩人象形借用也。

又姓。本姜姓,齊太公子伋爲丁公,因以命氏。

又《逸書·謚法》:述義不克曰丁。

(zhēng)又《廣韻》《集韻》《韻會》並中莖切,音朾。《詩·小雅》:伐木丁丁。註:伐木聲相應也。

又《韻會小補》:叶都陽切,音當。韓愈《贈張籍》詩:相見不復期,零落甘所丁。嬌兒未絶乳,念之不能忘。

《正字通》: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按續世説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與丁相似。傳寫譌作丁。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全字上宽下窄,左右平衡。上横从左上格右行至右上格,左低右高。亅(竖钩)从横笔中点起笔,竖段在竖中线,钩尖在竖中线左侧。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